資源簡介 6.2自然環境教學目標了解亞洲的主要地形區,說出亞洲的地特征;說出亞洲亞洲的氣候類型,并總結其分布規律及對當地的影響。通過對亞洲地勢特點的學習,鍛煉學生閱讀地形圖和剖面圖能力,提高學生讀圖析圖能力。通過對亞洲地勢和氣候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對環境的保護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亞洲的地勢特點及對河流分布影響。教學難點: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對當地農業和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教學方法:多媒體演示法、講授法、地圖法、小組討論法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資料圖片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師】展示《最美亞洲:亞洲自然風光集錦》視頻,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亞洲的位置和范圍,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亞洲自然環境。那么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描寫或者贊美亞洲的?【生】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回答【師】視頻中展示了亞洲在不同方面的美,1990年的一首《亞洲雄風》也同樣唱出了亞洲的山河和壯麗畫卷。那就讓我們走進我們這節課的內容:亞洲的自然環境,一起來了解亞洲的美。(板書)6.2自然環境新課講授【師】展示圖6.8《亞洲的地形》,請同學們閱讀地圖,找出亞洲的主要地形區都有哪些?他們有分布在哪里?(板書)一、地勢起伏大,河流眾多【生】亞洲中部分布的主要地形區有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其中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亞洲的四周分布這較低的地形區,如北部分布著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等;東部和東北部,分布這東北平原、華北平原等;南部分布著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印度河平原等;西部分布著伊朗高原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等。【師總結】根據亞洲的主要地形區的分布結合亞洲的地形的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總結出亞洲的地勢特點是:地勢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板書)1.亞洲的地勢【師】展示圖6.9《亞洲大陸沿北緯30°緯線的地形剖面示意圖》,讓學生感受亞洲的地勢起伏變化,說出北緯30°由西向東經過了哪些地形請區?總結沿北緯30°地勢呈現的變化趨勢?【生】亞洲大陸沿北緯30°由西向東分別經過阿拉伯高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伊朗高原、印度河平原、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梢钥偨Y出亞洲地勢沿北緯30°呈現出“低—高—低”的變化。【師】地形的分布和地勢的走向,影響著河流的流向。亞洲的地勢呈現中間高,四周低的特點,所以亞洲的河流大多發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最終流向海洋。請同學們觀察圖6.8《亞洲的地形》,找出亞洲的河流都有哪些?他們又都注入到哪些大洋?亞洲的河流流向呈現什么樣的特征?(板書)2.亞洲的河流【生】最終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最終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黃河、長江、湄公河等;最終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恒河、印度河等;最終未注入海洋的河流有:塔里木河、阿姆河、錫爾河等。【師生共同總結】亞洲的河流多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四周,最終注入四周的海洋,或消弭于內陸沙漠或湖泊,源遠而流長。【師】展示《亞洲地理集錦》的地理事物圖片,并介紹個地理事物的地理意義,增強學生的國家榮譽感和培養學生的地理興趣。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喜馬拉雅山脈——世界最高大的山脈,海拔超過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珠穆朗瑪峰——喜馬拉雅山脈主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西西伯利亞平原——亞洲最大的平原,面積約260萬平方千米。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半島,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馬來群島——世界最大的群島,共有島嶼2萬多個,面積243萬平方千米。里?!澜缱畲蟮暮?,咸水湖,面積約37萬平方千米。貝加爾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處達1620米,蓄水量2.3萬立方千米。死?!娴陀诤F矫?15米,是世界陸地最低點。由于湖水含鹽量過大,人可以輕松地漂浮在水面上。【師】學習了亞洲的地勢及地勢對亞洲的河流影響,我們來一起分析北美州的地形及其對河流的影響。展示圖6.11《北美洲地形》和圖6.12《北美洲大陸沿北緯40°緯線的地形剖面示意圖》,以前后桌4人為一小組,5分鐘的時間進行討論,分析下面問題:歸納北美洲的地形特征。(1)在圖6.11上找出海岸山脈、內華達山脈、落基山脈、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分別指出它們在北美洲的位置。(2)按照“相對一致、空間上連續”的原則,將北美洲按照地形劃分成西部、中部和東部三個區域,說出這三個區域主要的地形類型。(3)讀圖6.12,指出北美洲大陸沿北緯40°緯線自西向東地勢的變化特點。【生】(1)(1)(2)西部主要是山地,中部是平原,東部是山地和高原。(3)總體上呈現東西部高,中部低的格局,綜上所述,北美洲地形總體上呈現東西部高,中部低特點。2.以密西西比河為例,解釋北美洲的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1)在圖6.11上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標出它們的流向。(2)結合圖6.12,分析這些河流的流向與地形的關系。【生】(1)因為北美洲東西部為地勢較高的山地高原,中部是地勢較低的平原,南部地勢更低的平原,這使許多河流發源于東西部向中部流,匯集形成密西西比河,最終向南流入海洋。【師】自然環境不僅包含了一個區域的地形、地勢和河流,同時也包含區域內的氣候,亞洲的面積廣闊,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東、北、南三面瀕臨大洋,中西部深居亞歐大陸腹地。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的綜合影響,亞洲氣候類型也是復雜多樣的,展示圖6.13《亞洲的氣候類型》說出亞洲的氣候類型都有哪些?又都分布在在哪些地區?對當地的生產生活有哪些影響?亞洲的氣候具有哪些特點?(板書)二、復雜的氣候【師生共同總結】教師帶領學生在地圖上找出相應的氣候類型,總結其分布的地區,并展示其相應的氣候類型的景觀圖片,說出其氣候的特點,及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寒帶氣候: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地帶,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銀裝素裹,冰封千里;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東南部的馬來群島,長年皆夏,森林常綠;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干旱少雨,沙漠廣布;地中海氣候:分布在西部的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高原山地氣候:分布在中部的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區,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山地氣候區,自然景觀呈明顯的垂直變化。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在亞洲廣大的內陸地區,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溫暖、降水較多,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大。是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季風氣候(包含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和溫帶季風):分布在亞洲東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風氣候分布面積最廣、季風特點最為典型的地區。冬季盛行偏北風,降水較少;夏季盛行偏南風,降水豐沛。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農業生產,但是降水很不穩定,容易發生旱澇災害。(板書)1.亞洲的氣候類型綜上所述,可以總結出亞洲的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和季風氣候顯著的特點。(板書)2.亞洲的氣候特點鞏固提高【師】回顧亞洲氣候特點的分析過程,我們來一起認識北美洲氣候的分布,展示圖6.15《北美洲的氣候類型》,以前后桌4人為1小組進行討論,思考下面問題: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氣候類型。指出北美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找出北緯40°緯線,說出它自西向東依次穿過的氣候類型。找出西經80°經線,說出它自南向北依次穿過的氣候類型。與亞洲的氣候類型相比,哪些氣候類型是亞洲和北美洲都有?哪些是亞洲有而北美洲沒有的?哪些是北美洲有而亞洲沒有的?【生】小組派代表進行回答,不足出由其他同學補充(1)北美洲主要的氣候類型有?寒帶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地中海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分布最廣的氣候是溫帶大陸性氣候。(2)北緯40°緯線經過自西向東依次穿過,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3)西經80°經線自南向北依次穿過寒帶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4)共同:寒帶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地中海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雨林氣候亞洲有而北美洲沒有的: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北美洲有而亞洲沒有的:溫帶海洋性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熱帶草原氣候課后小結【師】我們本節課的內容到即將結束,我們來一起回顧我們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都有哪些:板書設計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