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 自然特征與農業教學目標1.明確西北地區的地理概念和地形特點。2.理解西北地區自然景觀的遞變規律,并初步探討其成因。3.明確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及氣候與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關系以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4.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5.用聯系的觀點認識地理環境各要素間的對立統一關系。6.使學生掌握結合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一個區域城市的分布特點7.掌握西北地區灌溉農業及其形成條件。8.通過對西北地區的了解,增加學生對我國國情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2.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教學難點:認識地理環境中各要素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啟發式講述法、合作探究法、對比分析法、概括歸納法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地圖教學過程新課導入課件展示古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朗讀古詩,思考問題:古人詩句中展示了西北地區怎樣的自然特征?展示草原與荒漠圖片,體會草原與沙漠并存的景觀。(板書)8.1 自然特征與農業新課講授一、草原和荒漠教師:展示西北地區在中國的位置圖和西北地區范圍圖。教師:引導學生讀圖,析圖:觀察地圖,找出大興安嶺、昆侖山、阿爾金山、長城等地理事物。請描述西北地區的位置和范圍。學生:讀圖析圖,歸納整理:西北地區主要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大體位于大興安嶺以西,長城、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教師:西北地區包括哪些省區和相鄰的國家?學生:讀圖交流找出西北地區包括的省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北部。補充:與蒙古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相鄰。教師:展示西北地區地形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地圖,找出位于西北地區的主要地形,并分析西北地區的地形特征?學生:讀圖—交流—展示地形區有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天山、塔克拉瑪干沙漠等,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教師:展示內蒙古高原的草原景觀、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準噶爾盆地、天山山脈景觀學生:欣賞景觀,加深對西北地區地理事物的認識教師:展示圖片,說明新疆的地形有何特征?學生:觀察并說出新疆主要的山脈和盆地: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脈教師總結:新疆的地形歸納為—三山夾兩盆。天山南北兩側,屬于南疆和北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最大的盆地,四周高山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居于盆地內部,是我國最大沙漠。準噶爾盆地是我國第二大內陸盆地,是一個半封閉的盆地。教師:展示新疆境內河流圖,引導找出圖中主要河流,并能說出該河流的特點?學生:讀圖找出圖中主要河流,并能說出該河流的特點: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為世界第五大內陸河。教師補充:塔里木河,在維吾爾語里、意為“無韁之馬”和“田地、種田”。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北部。發源于天山山脈及喀喇昆侖山,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教師:讀圖找出西北地區還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呢?并且分辨哪些河流屬于外流河?哪些屬于內流河、湖?學生:利用地圖找出主要的河流,并進行歸類:外流河:黃河、額爾齊斯河;內流河:塔里木河;內流湖:艾丁湖教師:你發現西北地區河流有什么特點?學生:觀察并交流說出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因為西北地區降水少。教師歸納:西北地區多為內流河,季節性的河流等特點。教師:展示中國氣候分布圖,察中國氣候分布圖,說出西北地區的主要氣候類型?主要有什么特征?學生:觀察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歸納: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教師:展示圖片——描述的一種怎樣的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能分析其描述的現象: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說明了西北地區溫差大的特點教師:展示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引導學生探究西北地區降水量分布規律。你發現西北地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為什么?展示資料:“喀什距印度洋1870千米距渤海3510千米;呼和浩特距渤海560千米;中國山脈資料等?!?br/>學生:分析展示圖片總結并交流大部分地區降水:400mm以下,屬于干旱區、半干旱區;發現西北地區突出特點是干旱。西北地區深入內陸,遠離海洋,加上高大山脈的阻擋,海洋水汽難以到達。教師:西北地區最濕潤與最干旱的區域是?為什么?最濕潤的地區:伊犁河谷;(三面環山,位于天山V形部位,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到這里被迫抬升,形成降水)最干旱的地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為天山、西為帕米爾高原、南為昆侖山脈,且處于青藏高原的“雨影”區,濕潤氣流難以進入。)活動探究:認識西北地區的景觀變化規律。教師:根據圖片反映的地理環境,按照從濕潤到干旱的順序,將A、B、C三幅圖片進行排列。學生:察與排序,并能辨別主要的植被景觀類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等景觀。教師:攝影家忘記了告訴大家這三幅圖片的具體拍攝地點,請你來猜一猜這三幅圖片的拍攝地點。學生:給圖片找找其所在的地方甲——C;乙——A;丙——B。補充:認識沙漠植物——胡楊“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胡楊是生長在沙漠的唯一喬木樹種,十分珍貴,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稱的銀杏樹相提并論。教師:推測造成西北地區景觀變化的原因。教師總結:西北地區降水自東向西不斷的減少,植被呈現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景觀變化規律。(板書)一、草原和荒漠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植被二、牧區和灌溉農業區教師:西北地區草場廣布,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區。展示西北地區畜牧業圖,找出西北地區主要的畜牧業區?學生:讀圖找出西北地區主要畜牧業區和分界線(1)內蒙古草原——優質草場,呼倫貝爾、錫林郭勒(2)新疆——高山草場,山地降水較多這兩類草原以賀蘭山為界。教師展示材料:對比賀蘭山東西的自然條件:在我國新疆天山、阿爾泰山地區有許多“山地牧場”。它們隨著海拔的變化,從低處的荒漠草原到高處的高山草地,類型不一而足,草種也有明顯差異。牧人們不浪費每一處資源,根據氣候、地形和牧草長勢,在牧場之間按季節遷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轉場”。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分析賀蘭山東西兩側的差異?學生:閱讀材料分析總結賀蘭山以東降水較多,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以溫帶草原牧場為主。(2)賀蘭山以西降水稀少,地表多沙漠、戈壁,但山地降水較多,以高山牧場為主找出西北地區優良畜種有哪些?內蒙古自治區:三和馬、三和牛;新疆:細毛羊、伊利馬;寧夏灘羊;【拓展】:(1)三河牛是中國培育的乳肉兼用品種。產于額爾古納市三河地區,三河分別是:根河、得耳布爾河、哈布爾河。(2)三河馬外貌清秀,體質結實,動作靈敏,奔跑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強等特點,是優良的乘挽兼用型馬。(3)新疆細毛羊,不僅產毛量高,而且羊肉細嫩味美,很受各族人民喜歡。來到伊犁的人們在品嘗細毛羊的羊肉后,都會贊不絕口地說:“伊犁的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br/>(4)伊犁馬是我國珍稀的動物資源。平均體高144~148厘米,體重400~450千克。它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頭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頭頸高昂,四肢強健。(5)寧夏灘羊羊毛富光澤和彈性,為紡織提花毛毯的原料。體質堅實,適應荒漠,半荒漠地區條件。(6)阿拉善駱駝,生活在內蒙古,因其高大雄壯而聞名。特有的雙峰駝使其非常高大,身體強壯,體力充沛,常用于貨物運輸、邊防巡邏等,被譽為沙漠之舟。教師:展示圖片——種植業分布圖,請找出西北地區的主要種植業和分布地區?學生:讀圖分析,西北地區的主要種植業分布在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等地區。教師:請結合資料分析西北地區發展種植業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條件?學生:討論分析,不利條件:氣候干旱,天然降水較少。有利條件:夏季氣溫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教師:西北地區形成了下面幾塊灌溉農業區,請嘗試分析它們的水源都來自哪里?學生:結合圖片進行分析教師總結:西北地區降水少,農業分布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區,形成灌溉農業區。教師:介紹主要農業區,引導學生歸納總結:(1)在甘肅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綠洲上,人們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發展農業,使這些地方成為糧棉瓜果之鄉。(2)在寧夏平原、內蒙古河套平原上,人們引黃河水灌溉發展農業。自古以來,這里被譽為“塞外江南”。學生:歸納總結教師拓展:新疆綠洲農業:夏季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積累,因此這里的瓜果特別甜。夏季氣溫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長和采摘。新疆的長絨棉享譽全國。(板書)二、牧區和灌溉農業區牧區灌溉農業區(三)鞏固提高認識坎兒井下圖是坎兒井的俯視圖。仔細觀察該圖,你能找到坎兒井嗎?你還能獲得哪些有關當地自然環境的信息? 學生:能看到坎兒井的很多豎井井眼。能看出這里氣候干旱教師:對比坎兒井剖面示意圖和坎兒井的俯視圖,坎兒井的開鑿利用了當地的哪些有利條件 為什么修建暗渠而不修建比較容易開鑿的明渠?學生:利用山麓地帶的地下水為水源;利用山坡的坡度自然引水。暗渠可以減少水分在輸送過程中的蒸發。教師:圍繞坎兒井工程這一人類利用自然的創舉,說說你的感想?學生:人類的生活離不開自然環境,人類對環境的利用和改造要注意順應環境特征,做到人地和諧相處??矁壕こ腆w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四)課堂小結請同學們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然后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完成知識結構圖。板書設計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