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 “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教學目標1.讀圖使學生了解香港和澳門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并能簡單評價香港地理位置的優越性。2.記住中國政府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的時間。了解“人多地狹”的基本特點及拓展空間與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3.理解港澳地區與祖國內地經濟聯系的模式和意義。理解祖國大陸是香港和澳門經濟發展的強大后盾。4.通過全面比較香港和澳門的地理特征,培養學生分析和概括地理問題的能力。5.組織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探究討論,養成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6.講述港澳兩地被英國和葡萄牙侵占的歷史,闡述回歸祖國后設立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政策的重大意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情國策教育。7.通過對港澳地區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措施的了解,使學生逐步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基本觀念。8.在思想上認同港澳與祖國內地密切合作、優勢互補是港澳地區增強國際地位與競爭力及長期高速發展的根本保障。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讀圖文資料掌握港澳的基本概況。2.理解祖國大陸是香港和澳門經濟發展的強大后盾。教學難點:1.簡單評價香港地理位置的優越性。2.港澳地區與祖國內地合作模式及新變化。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啟發式講述法、合作探究法、對比分析法、概括歸納法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地圖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多媒體出示港澳的風景圖片,并出現《七子之歌》和《東方之珠》的音頻。)提問:這兩首歌唱的是我國的哪兩個城市?講述:香港、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但歷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把香港、澳門分別割讓給英國、葡萄牙殖民者。現在,港、澳就像兩個游子先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成為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任人宰割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香港和澳門地區。(板書)7.3 “東方之珠”——香港和澳門新課講授一、特別行政區過渡:1842年至1997年,香港為英國占據。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成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在歷史上,曾是舟船過往寄泊處,16世紀初,葡萄牙人在此定居,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割讓澳門,1974年,葡萄牙國內革命,1987年4月,中葡之間簽定《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1999年12月20日,祖國迎來澳門的回歸,成立了澳門特別行政區。教師:展示港澳地區地圖,找出香港的位置及組成?找出澳門的位置及組成。?學生:香港:珠江口東岸,北臨廣東深圳,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組成。澳門:珠江口西岸,北臨廣東珠海,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教師:展示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旗,并提出問題:香港和澳門區旗有什么共同之處,其寓意是什么?學生:觀察圖片并回答教師總結:(1)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底色為紅色,中有白色洋紫荊花圖案,紅白兩色象征香港實踐“一國兩制”。紅色底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底色一樣,象征香港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洋紫荊花是香港市花,代表香港。花中的五顆五角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上的五星相對應。(2)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底色為象征和平與安寧的綠色,上面繪有五顆呈弧形排列的五角星,象征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蓮花、大橋、海水則象征澳門的自然地理特點和自然景觀,寓意澳門周圍是中國領海,寄托著澳門回歸祖國后一定能保持穩定發展的美好愿望。三朵含苞待放的白蓮花象征澳門特區是由三個島組成的吉祥之地。(3)互動解疑:“一國”中國是統一的國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制”在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提出疑問:什么是“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實行“一國兩制”政策的好處有哪些 有利于實現祖國統一,又促進港澳的穩定繁榮和經濟發展,有利于祖國大陸與其在經濟、科技、教育等互利互補、互相促進。教師:展示香港和澳門的面積與人口數據資料:算一算這兩個地方的人口密度,并觀對比三地人口稠密程度,發現了香港和澳門有什么特點?學生:港澳地區人口密度大,用地緊張。教師:展示圖片,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閱讀圖7.31 香港衛星影響圖,說說香港城市建設用地的分布特點。學生:香港城市建設用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城市建設用地和綠化用地交錯分布。教師:(2)“上天” —建設高層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為香港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談談你對這種城市建設用地擴展方式的看法。學生:建設高層建筑可以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填海造地能夠擴展生存的空間,這些方法可以有效緩解人多地少和問題,但是規劃不合理可能引發生態環境問題。教師:深入探討:香港雖然土地資源非常稀缺,但是已開發的土地面積不足1/4,在已開發的土地中還保留有大片綠地,針對這種現象,說說你的看法。學生: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也為人們提供了較多的休憩空間,只有經濟效益、環境效益雙贏,才會有較好的社會效益,香港才可能持續發展下去,即只有人地關系協調發展才是根本之發展。(板書)一、特別行政區回歸時間“一國兩制”地理位置和組成人口和面積二、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系教師:雖然港澳兩地人多地狹,但是港澳兩地的經濟卻十分發達。閱讀教材P61-63內容,思考下面問題:(1)它們的經濟各有什么特點?(2)這依靠的是什么呢?師生共同總結香港的經濟特點:香港和澳門經濟持續繁榮,在國內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被譽為“東方明珠”。(1)維多利亞港位于香港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港闊水深,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展示維多利亞港材料)(2)香港在世界經濟的地位: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國際旅游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航運中心。澳門的經濟特點:澳門博彩旅游業發達,是其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互動探討:港澳發展經濟的條件有哪些?(1)展示港澳位置圖,描述其位置。學生:香港、澳門位于珠江口東西兩側,南臨南海,海陸交通便利,利于開拓內地市場,利于同世界各國進行貿易往來。(教師總結:地理位置優越是港澳發展的條件之一)(2)出示材料,:深入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包括進一步擴大對港澳服務業開放和促進服務要素便捷流動。強化粵港澳國際貿易功能集成。包括推進貿易發展方式轉變和增強國際航運服務功能。構建粵港澳金融合作新機制。包括推動與港澳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推動適應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金融創新和推動粵港澳投融資匯兌便利化。支持港澳金融機構根據CEPA 優惠措施及相關法規規定,在廣州南沙新區設立機構和開展業務。(學生閱讀材料總結::祖國內地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師生共同總結:深入探究:請根據圖中信息分析港澳與內地合作,兩方的優勢分別是什么?祖國內地:土地、勞動力、資源,并給香港提供日常生活消費品。香港: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經驗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板書)二、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系優勢和不足經濟特點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系鞏固提高分小組討論,認識祖國內地與香港的經濟聯系。展示材料:材料一:“前店后廠”改革開放初期,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合作以“前店后廠”為基本模式。香港利用海外貿易窗口優勢,承接海外訂單,從事樣品制造和開發新產品、新工藝,供應原材料、元器件、控制產品質量,進行市場推廣和對外銷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區則利用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優勢,進行產品的加工、制造和裝配,扮演“廠”的角色。材料二:隨著經濟的發展,祖國內地的制造業水平逐步提高,與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已經發展成為“世界工廠”。香港則重點發展服務業。因此,廣東省和香港形成了新的合作模式。探討雙方的互補優勢是什么?(2)說說在“前店后廠”的合作模式對雙方各有什么好處 珠江三角洲地區提供土地、自然資源和勞動力,香港提供資金、技術和管理、銷售等。這種模式可以有效緩解珠江三角洲地區資金、技術缺乏和香港資源、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使雙方實現優勢互補,經濟共同發展。(3)說說目前廣東省和香港的合作模式與“前店后廠”合作模式的主要差異 總結:廣東省和香港的合作是強強合作,不再僅僅是單純的資源、勞動力和資金的互換。追問:祖國內地與香港經濟合作方式發生的變化。請討論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這種變化反映出祖國內地經濟發展迅速,已不是單純的資源和勞動力的提供地,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四)課堂小結請同學們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然后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完成知識結構圖。板書設計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