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3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2.讀圖熟悉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黃土高原的成因3.通過讀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并討論由此導致的嚴重的后果。通過分析,認識到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4.了解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治理和措施。5.認識黃土高原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的自然和人為原因,并認識相應的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的辦法與經驗。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征。2.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治理和措施。教學難點: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啟發式講述法、合作探究法、對比分析法、概括歸納法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地圖教學過程新課導入為了吸引學生興趣,上課之前我會播放黃土高原泥塑和《黃土高坡》MV引入,使學生對黃土高原有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容易抓住學生思維,進入學習狀態。新課講授一、文明的搖籃(一)黃土高原的范圍首先讓學生在圖上觀察黃土高原在哪些地理事物的什么方位?總結出黃土高原的范圍: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最后找出黃土高原主要跨越的省級行政區。(二)眾多的名勝古跡和文化同學閱讀課本第25頁,完成下面小題。1.古代文明(1)在黃土高原上,流淌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2)黃土高原土壤肥沃,便于耕種。早在六七千年前,這里的平原地區出現了原始的農耕文明。(3)北京 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禱豐年的場所;位于陜西省黃陵縣的 ,相傳是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園。 2.黃土風情:黃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民風民俗。(1)黃土高原特有的傳統民居是 ,原因是黃土具有 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較 ,容易開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陜北民歌是 ,其歌腔高亢而悠長,具有濃郁的“黃土風情”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承轉過渡:在這片廣闊的區域內黃土的厚度一般超過100米。這么厚的黃土到底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別的地方沒有?關于黃土高原的成因,許多科學家已經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其中“風成說”得到了廣泛的支持。二、風吹來的黃土(一)黃土高原的形成請同學閱讀課本第27頁活動1和第26頁閱讀材料,完成以下問題。1.“風成說”的觀點是什么?2.支持“風成說”的證據有哪些?3.討論每一條證據說明了什么問題。(二)黃土高原的地形景觀介紹黃土高原地形景觀分類。(黃土高原地貌有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川)塬三、嚴重的水土流失承轉過渡:黃土塬、黃土墚、黃土峁是黃土高原地區典型的地貌,三種不同的類型同時也顯示了黃土地區被流水侵蝕的不同程度。也就是說,他們的水土流失程度不同,下面我們來了解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一)水土流失與哪些因素有關。為了使學生對這個問題認識的更清,可讓學生閱讀圖6.34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覆蓋率下的水土流失”,討論水土流失與地表植被的關系。總結出與水土流失有關的因素——植被。假設:在同樣的植被覆蓋情況下,雨大和雨小、雨急和雨緩水土流失的情況會怎樣?總結出與水土流失有關的因素——降水(氣候)。假設:在同等降雨量情況下,雨下在疏松的塵土里和緊致的粘土里,水土流失的情況會怎樣?總結出與水土流失有關的因素——土質(土的特性)。以上三種因素都屬于自然原因,除了以上三種因素,還有哪些因素也會導致水土流失?(人類活動)(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對照以上幾種因素,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①植被——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的保護。②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③土的特性——黃土結構疏松,多孔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④人類活動——人們開墾、采礦、修路等活動,使地表疏松。(三)水土流失的嚴重后果黃土高原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嚴重,會給當地人民生產和生活帶來什么后果呢?1.教師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討論回答:①水土流失帶走了什么?是表層土還是深層土?兩種土哪個含營養物質更多?這樣對農業生產造成怎樣的影響?②讓學生結合圖6.33“黃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農田和村莊都分布在高原上和緩坡上,水土流失嚴重了,這里會出現怎樣的情形?③讓學生結合上學期所學內容,認識水帶著泥沙流向何處?它給黃河帶來了什么問題?2.經過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對水土流失問題的惡果有充分的認識,教師在此基礎上作簡要總結: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四、水土保持讀圖思考,怎怎樣才能改善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讓這里的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讀圖文資料,了解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試著讓學生歸納措施都有哪些。(一)水土保持的措施結合圖片,講解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①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拓展:淤地壩淤地壩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區各級溝道中,以攔泥淤地為目的而修建的壩工建筑物,其攔泥淤成的地叫壩地。在流域溝道中,用于淤地生產的壩叫淤地壩或生產壩。一條溝內修建多個淤地壩是中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地區重要而獨特的治溝工程體系。主要目的是滯洪、攔泥,淤地、蓄水,建設農田,發展農業生產,減輕黃河泥沙。(三)鞏固提高活動:了解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溝谷和坡地的水土流失尤為嚴重。讀圖,說說打壩淤地和林草護坡對水土保持的作用。教師總結:(1)打壩淤地:在溝谷中修筑攔土壩,攔截坡地流失的表土,堆積形成肥沃的田地。(2)林草護坡:植樹種草,建設護坡林草帶,能有效減緩暴雨和流水對地表的侵蝕,減少表土流失,起到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兩者的作用是通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減少水土流失。2.退耕還林、還草是國家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重大舉措。請你參加關于黃土高原退耕的討論,發表自已的看法。學生可分小組討論,派代表回答問題。教師總結:采取任何措施都要掌握好“度”,對于黃土高原來說,既不能過分強調經濟發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退耕還林、還草要因地制宜,還要解決好還林、還草后土地的管理和利用問題,還有當地人民的生活和發展問題。(四)課堂小結請同學們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然后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完成知識結構圖。板書設計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