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教案課 題 第一單元第2課《我們怎樣學地理》 總(2)課時主備人 使用人 授課 日期 年月日背景 分析 課標要求: 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量算距離,識別圖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現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空間分布特征。 教材分析: 地圖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看地圖來知曉天下地理事物,是人類認識地球與區域的“捷徑”。教材把地圖的學習安排在開頭,就是源于上述認識。 地圖的三要素是地理的重點。“運用地圖辨別方向”是地圖學習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辨別方向包括兩個層次,其一是能在各類地圖上辨別方向,包括指向標地圖、經緯網地圖和無特殊方向標志的地圖;其二是能在地圖上辨別兩點之間的相互方位。本著“分散難點”的原則,教材在地圖方向的學習中,只講到有指向標和一般地圖(無特殊方向標志地圖)的方向確定,經緯網地圖辨別方向放在下一章。 利用比例尺量算兩地間的實地距離也是使用地圖的基本技能。地圖比例尺的教學主要包括比例尺的公式、三種表示方式、利用比例尺量算距離、比例尺大小與內容詳略的關系。 圖例和注記這部分內容只要同學們熟悉,無須死記硬背。學習 目標 1.認識到地圖是記錄和傳遞地理信息的工具,從地圖中可以獲得很多地理知識,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工具”的觀念。 2.知道地圖的基本要素。 3. 初步學會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量算距離。 4. 了解圖例與注記的含義,認識地圖上常見的圖例。學習 重點 說出地圖的基本要素。教學 難點 學會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量算距離。教學 準備 課本、紙質版地圖、課件教學 評價 1.能說出地圖的基本要素。 2.會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量算距離 3.認識地圖上常見的圖例。教與學活動過程 個性修改環節一:新課導入 猜謎語: “一張畫兒墻上掛,有的小來有的大,小的容納1個村,大的可包全天下” “有城沒有街和房,有山沒有峰和崗,有河沒有水和魚,有路不見車來往,有地沒有土和沙,外出旅行全靠它” (謎底是:地圖) 【達成學習目標1】 環節二:自主學習 一、地圖是怎樣的繪制出來的 讀圖1-12和圖1-13,完成下列任務: (1)圖1-12 “學校鳥瞰圖”和圖1-13 “學校平面圖”都是學校的實際大小嗎? (2)圖1-12 “學校鳥瞰圖”和圖1-13 “學校平面圖”有什么不同? (3)說一說,地圖是怎樣繪制出來? (4)地圖有哪些基本要素? (5)“學校平面圖”缺少哪個要素? 【達成學習目標2】 二、地圖的基本要素 (一)方向 1.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1)一般地圖上的如何辨別方向? (2)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如何辨別方向? (3)在室外如何看地圖? 2.展示兩幅地圖(有指向標的地圖、沒有指向標的地圖)辨別方向。 (1)有指向標的地圖辨別方向。(教師指導) (2)無任何標志的地圖上辨別方向(學生完成) (3)教師示范在室外手持地圖,面朝北,背朝南,這樣圖上方向與實際方向一致。 3.方向在地圖中的實際應用 應用一:辨別兩點之間的相互方位,例判斷火車站在賓館的什么方向 應用二:辨別路線的走向,例判斷圖中公路上的車輛向什么方向行駛 應用三:判斷河流流向,例判斷上圖中河流是什么流向? 【達成學習目標3】 (二)圖例和注記 (1)閱讀教材,說出圖例與注記的含義。 2010年暑假,玲玲和貝貝相約參觀上海世博園。玲玲和貝貝計劃參觀的場館有中國國家館、澳大利亞館、美國館、日本館,請在圖中找出。 圖例和注記分別是附在地圖上的用于表示地理事物的符號、文字或數字說明。 認識“地圖上常見的圖例” 【達成學習目標4】 環節三:學以致用 小組合作完成活動。量一量教室的長和寬,繪制教室平面圖。(使學生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環節四:評價 讀圖完成下列任務: (1)指圖說出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 (2)圖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 。 (3)一輛汽車從村莊向小河駛過公路橋,其行駛方向應是:先從 向 ,然后向 。 (4)村莊距小河的最近距離是 千米。 (提示:此圖有指向標,要根據指向標來確定方向,可以使用指向標平移法或者轉動地圖法。①指向標平移法:將指向標平移到確定方向的點狀的地理事物上,然后確定方向。②轉動地圖法:轉動地圖(或書本),使指向標箭頭成“↑”,再按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 【考察學習目標2、3、4】課后 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