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 3 課《太平天國運動》教學設計一、教學理念緊扣統編歷史教科書,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輔欄資料、歷史地圖冊, 聚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傳達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教材分析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隨著西方列強侵略、清政府剝削的加重,統治階級和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以太平天國運動為代表的農民階級反抗斗爭此起彼伏。太平天國運動是一次規模宏大的農民戰爭,席卷了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者和外國侵略勢力。它提出了反封建的《天朝田畝制度》和向西方學習的《資政新篇》等綱領性文件,是歷代農民起義的最高峰。雖受階級及時代局限而最終歸于失敗,但影響十分深遠。依據課標“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本課下設“洪秀全與金田起義”、“定都天京”、“天京陷落”三個子目,講述了太平天國運動從興起、全盛到失敗的完整過程,三個子目聯系緊密。教材中配有“太平天國運動形勢圖”、“人物掃描”、“材料研讀”等輔助資料,可充分利用。(第1頁 共12頁)三、學情分析通過七年級的學習,八年級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歷史知識,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學習方法與思維能力。但由于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心智尚未成熟,不易理解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所以在上課過程中要綜合文字史料、文物史料,并輔之以圖表、地圖、時間軸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認識太平天國運動興衰的過程、失敗的原因。四、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洪秀全及其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歷程; 比較《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異同;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原因和歷史意義。過程與方法:識讀《太平天國運動形勢圖》,從圖片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引導學生解讀歷史文獻、文物圖片,從中提取歷史信息, 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的歷史素養,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英勇斗爭的精神。五、教學重難點分析重點: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歷程。難點: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六、教學設計思路本課分為“洪秀全與金田起義”、“定都天京”、“天京陷落”三部分,引導學生認識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過程、失敗的原因及意義。為幫助學生認識太平天國運動的背景及失敗的原因,補充相關文字、圖片史料,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思維能力,突破重難點。在梳理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過程這一環節,以表格的形式貫穿其中,并輔之以地圖、文字、文物等史料,幫助學生識記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過程,培養時空觀念。最后,引導學生認識太平天國運動對當時的影響,以及在中國農民抗爭史上的地位,點撥升華。七、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展示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金田起義浮雕,提問學生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為什么刻上了這樣一幅浮雕?圖 1 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金田起義浮雕 ①【設計意圖】以金田起義為開端的太平天國運動,是近代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通過設問“是什么讓當時廣大農民走上起義的道 路?”,調動學生求知欲與好奇心,自然過渡新課,為下面觀看視頻, 了解、概括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背景與原因做鋪墊。(一)洪秀全與金田起義社會背景播放央視紀錄片《中國通史》部分視頻,時長 1 分 18 秒。① 課本第 13 頁插圖【設計意圖】通過視頻,調動學生積極性,幫助學生認識在西方列強的侵略、清政府的腐敗統治、頻繁的自然災害下,人民生活日益困苦,社會矛盾激化,農民起義不斷在各地發生的社會背景。洪秀全及“拜上帝會”洪秀全,廣東花縣人。農民家庭出身,做過鄉村教師。多次到廣州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中。他在廣州從傳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冊子《勸世良言》。在該書的啟示下,洪秀全創立了“拜上帝會”, 自稱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來鏟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勸說同學馮云山和族弟洪仁玕[gān]率先加入。后來,洪秀全由于反對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鄉村教師的位置,遂外出傳教,發展反清力量。——課本第 14 頁 人物掃描圖 2 洪秀全、馮云山前往廣西傳教路線圖①【設計意圖】通過結合課本第 14 頁“人物掃描”相關內容,幫助學生認識洪秀全的生平,回扣課標。結合課本相關知識及洪秀全、馮云山前往廣西傳教路線圖,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洪秀全借助“拜上帝會”吸引貧苦民眾的相關史實,為后面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①) (轉引自義務教育教材·中國歷史地圖冊八年級上冊,中國地圖出版社,第8頁。) (第4頁 共12頁)做鋪墊。金田起義圖 3 從金田起義到永安突圍形勢圖①【設計意圖】結合課本相關內容及從金田起義到永安突圍形勢圖,介紹金田起義相關史實。攻克永安圖 4 洪秀全在永安頒布的封王詔令書影②圖 5 太平天國前期領導集團示意圖① 轉引自義務教育教材·中國歷史地圖冊八年級上冊,中國地圖出版社,第 8 頁。(②) (圖片為洪秀全與天朝宮殿歷史文物陳列館藏品,圖片引自百度百科。) (第5頁 共12頁)【設計意圖】展示洪秀全與天朝宮殿歷史文物陳列館藏品《洪秀全在永安頒布的封王詔令》,并依據史料梳理出太平天國前期領導核心示意圖,幫助學生更清晰直觀地了解太平天國攻克永安后初步建立政權的相關史實,培養史料實證素養。同時,通過介紹領導集團的尊卑等級差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太平天國政權的封建性質,為后面分析天京事變、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原因做鋪墊。(二)定都天京圖 6 太平天國運動前期形勢圖(1851-1856 年)①【設計意圖】結合《太平天國運動前期形勢圖》,動態展示太平軍突圍北上、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權等相關史實,培養時空觀念。材料研讀 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雜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 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天朝田畝制度》②【設計意圖】太平天國在制度建設、軍事征戰上取得重大成就。① 轉引自義務教育教材·中國歷史地圖冊八年級上冊,中國地圖出版社,第 9 頁。② 摘編自課本第 15 頁材料研讀、《教師教學用書》第 38 頁《天朝田畝制度》(第6頁 共12頁)結合課本材料研讀欄目史料,引導學生歸納太平天國前期綱領文件《天朝田畝制度》的核心思想:絕對平均分配。認識《天朝田畝制度》調動農民參加反封建斗爭的積極作用,理解其帶有很大空想色彩,在當時落后、混亂的社會背景下難以施行。接著,結合上文提及的太平天國運動前期形勢圖,簡單介紹西征、北伐狀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地圖分析北伐失敗的原因:孤軍深入、后援不力、全軍覆沒,為后面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原因做鋪墊。通過介紹西征取得的重大勝利, 引出太平天國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的結論。盛極而衰,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天京陷落。(三)天京陷落天京事變圖 7 天王府模型、天王寶座圖①【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太平天王府模型圖、天王寶座圖,梳理天① 圖為南京天王府遺址陳列館藏品,引自百度百科。京事變結構圖,幫助學生更形象生動地認識太平天國領導人開始走向腐化、爭權奪利的相關史實,理解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設計意圖】梳理太平天國后期領導核心結構圖,簡單介紹洪仁玕生平。引導學生結以表格形式與《天朝田畝制度》做簡單對比,幫助學生形成對《資政新篇》的全面評價:向西方學習、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順應時代潮流,具有一定先進性;但由于受到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未能付諸實踐。為后面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原因做鋪墊。天京陷落圖 8 太平天國后期形勢圖(1958-1864 年) ①① 轉引自義務教育教材·中國歷史地圖冊八年級上冊,中國地圖出版社,第 10 頁。(第8頁 共12頁)“朕之天兵多過于水,何懼曾妖(指曾國藩)者乎!”……(洪秀全病逝前曾下詔)“大眾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領到天兵, 保固天京。”——陳旭麓主編《近代中國八十年》①【設計意圖】通過課本相關知識以及補充史料,簡單介紹湘軍、淮軍、洋槍隊,結合太平天國后期形勢圖,梳理天京陷落相關史實, 加深理解,培養時空觀念,引導學生認識太平天國運動最后在中外勢力聯合鎮壓下走向失敗的客觀原因,為后面總結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原因做鋪墊。歷史評價【設計意圖】展示貫穿全課的表格,結合具體史實,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突破本課難點。第一,缺乏科學理論指導,以“拜上帝會”宗教迷信思想為指導思想。第二,缺乏可行的綱領指導文件,《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兩個綱領文件皆① 陳旭麓主編:《近代中國八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9 年版,第 145 頁。不切實際,難以實施。第三,軍事策略失誤,西征孤軍深入,全軍覆沒。第四,領導集團走向腐敗、爭權奪利,導致太平天國從此由盛轉衰。第五,遭遇清政府、外國勢力聯合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歷時之久、規模之大,斗爭之烈……顯示了廣大農民的反封建積極性和巨大的創造力……太平天國也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在軍事上勇敢回擊他們的武裝進攻………鼓舞了近代中國革命人民的斗爭決心。——陳旭麓主編《近代中國八十年》①【設計意圖】通過補充史料幫助學生形成對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評價,點撥升華,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最高峰,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鼓舞了近代中國人反封建反侵略的斗爭決心。本課小結① 陳旭麓主編:《近代中國八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9 年版,第 151 頁。(第10頁 共12頁)八、教學評價“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處跑,拿下南京立天國,旗開得勝萬民笑。”歌謠反映了以下哪一歷史事件?( )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C.維新變法運動 D.義和團運動1851 年 1 月,洪秀全率領 1 萬多拜上帝會會眾,蓄發易服, 頭裹紅巾,掀起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這次運動由興盛走向衰敗的標志是( )太平天國北伐軍全軍覆沒太平天國重鎮安慶被湘軍攻陷C.太平軍進攻上海時損失慘重D.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發生內訌——“天京事變”九、板書設計十、教學反思本課有一些可取之處。首先,以表格的形式貫穿其中,做到左時間軸、右圖文史料,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歷程、落實課標要求、實現重點內容的突破。其次,做到立足課本、高于課本。在深挖課本材料基礎上,適當補充圖片、文字等不同類型的史料, 幫助學生理解、識記。再次,充分借助多媒體制作動態地圖、梳理示意圖,幫助學生直觀生動地理解相關知識。最后,在整個過程中注重滲透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價值觀等核心素養。不可否認的是,本課也存在一定不足之處。本課以教師引導為主, 缺少學生合作與探究環節,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不夠突出。今后要注意巧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給學生以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