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復習講義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1.生產力 (1)含義:所謂生產力,是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2)生產力包括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注意】勞動者是生產工具的創造者和使用者,在生產中起主導作用。生產工具則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2. 生產關系(1)含義:所謂生產關系,即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2)生產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生產資料所有制);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如何(社會地位);產品如何分配(分配方式)。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決定著生產關系的其他兩個方面。【注意】生產資料所有制是區分不同性質社會的重要表現。1.1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一、原始社會1.地位: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2.生產力水平:低下3.生產關系特點: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使人們不得不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平均分配勞動產品。4.社會管理:氏族議事會-部落-部落聯盟5.解體:(1)根本原因: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工具的改進,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個體勞動逐漸盛行起來。 (2)私有制確立:土地變為私有財產,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 (3)解體:貧富差距的加劇,使氏族成員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漫長的原始社會解體【注意】原始氏族議事制度有一定民主成分,但是享有民主的主體范圍窄,不能簡單說這樣的民主是優越的,要看比較的對象,更不能將其與現代民主相等。二、奴隸社會1.階級:(1)含義:在一定生產關系中處于不同地位的團體。(2)形成:隨著原始社會的解體,逐漸形成人類社會最早的兩大對立階級:奴隸和奴隸主階級。2.生產力水平:與原始社會相比,生產力水平較高。3.生產關系特點:①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②奴隸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③奴隸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4.社會主要矛盾: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之間的矛盾。5.國家:其本質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思考】原始社會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它被有剝削、有壓迫的奴隸社會代替是歷史的進步嗎?【結論】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這是歷史的進步。6.形態更迭: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適應則是進步,不適用則是倒退。【注意】堅定歷史唯物主義立場,用社會發展規律認識人類社會的變遷。三、封建社會1. 產生:奴隸社會后期,當生產力發展到新的水平時,出現了封建制生產關系,封建社會逐漸形成。2. 生產力水平:鐵制農具;耕作技術;水利事業;手工業;商業和城市3. 生產關系特點:(1)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通過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2)相對于奴隸,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3)農民能夠比較自主地勞動,有了生產積極性,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注意】封建社會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建立奠定了生產力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收取地租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4. 顯著特征:君主專制、等級森嚴、思想鉗制。5.社會主要矛盾: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面對地主階級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種斗爭,常常由分散的小規模的抗租抗稅運動,發展成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或農民戰爭。【注意】封建社會農民起義或農民戰爭沒有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所以不可能建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四、資本主義社會1. 產生:封建社會后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生出來。2. 生產力水平:機器大生產、生產社會化、科技快速發展并應用于生產,這些都使生產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飛躍。3. 生產關系特點: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注意】建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基本條件: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圈地運動、奴隸貿易);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作資本(海外貿易、海外殖民)。資本原始積累是充滿血腥和罪惡的。4. 資本主義社會確立:(1)確立背景: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使新興資產階級在經濟上顯示出很大的優勢。(有實力)但是,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興資產階級的這種優勢難以充分發揮,(有障礙)只有推翻封建政權,才能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2)確立方式:新興資產階級和思想家們提出“自由、平等、博愛”口號,利用勞動人民的力量,發動資產階級革命。(3)確立標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5.社會主要矛盾:(1)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注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依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只是更加隱晦,資本家無償占有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6.發展:(1)積極: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消極:經濟危機。 ①基本特征:生產相對過剩。【注意】生產相對過剩不是絕對過剩。②表現: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 大批生產企業、商店、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③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④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注意】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3)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生產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就越來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的手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注意】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1.2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1.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1)形成:伴隨著資本主義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日益顯現的激烈矛盾,社會主義思想得以產生和發展。一些先進分子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紛紛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從而形成了空想社會主義。(2)意義: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3)局限性: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注意】對于空想社會主義需要辯證看待。2.階級條件:工人運動興起(1)三大工人運動: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先后爆發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2)意義:以三大工人運動的發生為標志,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開始聯合起來反抗資產階級的統治,將斗爭的矛頭指向整個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制度。(3)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的三種基本形式:經濟斗爭,政治斗爭和思想理論斗爭。其中政治斗爭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最重要的最有決定性作用的斗爭形式。3.理論基石: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1.創立者:馬克思、恩格斯2.理論基石: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1)唯物史觀(發現社會歷史規律):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徹底擺脫了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創立了唯物史觀。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建立在科學認識,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2)剩余價值學說(揭露資本主義社會弊端):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剩余價值學說,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勞動的秘密,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 3.意義: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4.創立標志: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 5.《共產黨宣言》主要內容:(1)《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2)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共產黨宣言》宣告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3)《共產黨宣言》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4)《共產黨宣言》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激勵著人們不斷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三、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1.巴黎公社:(1)時間: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2)措施:巴黎公社摧毀了資產階級的國家機構,廢除了資產階級議會制,采取公職人員由民主選舉產生、限制公職人員年薪等方式,防止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3)意義: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而為人所稱頌。 2.十月革命:(1)時間:1917年11月7日。(2)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特點:①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②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③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3)意義:①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②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為現實,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3.嚴重曲折: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和發展。【注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