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大單元教學】七年級地理上冊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湘教版)單元分析:教材分析本章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地理做情感上的鋪墊和準備,引導學生認識地理,親近地理,進而熱愛地理。涉及2022年版地理新課標的第五大點,加強學段銜接。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教材安排了“我們身邊的地理”和“我們怎樣學地理”兩節內容,它們分別介紹了地理學科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意義,以及地理學習的方法與途徑。內容分析“我們身邊的地理”這一節中,教材從地理能夠幫助我們揭開隱藏在地理環境中的謎團,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許多地理知識,向學生介紹了基本的地理內容,讓學生對地理有一個粗略的認識,并通過一些鮮活的案例,讓學生從地理視角認識和欣賞我們所生存的世界,以及我們身邊美好的環境,以引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我們怎樣學地理”這一節內容,從“學會使用地圖”、“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問題”和“開展地理考察”四個方面,向學生滲透了地理學習的基本方法和途徑,以引導學生規范地、科學地學習地理。學情分析通過小學《科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接觸到了一些地理知識,通過電視等媒體也了解到一些地理事物或現象,但并不了解地理課程到底會學習哪些內容。地理課程對學生而言,還是一個“謎”。(四)單元結構知識設計單元目標1.了解我們生活的地理環境中隱藏著許許多多的奧秘,能從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增強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好奇心,逐步養成學習地理、探索地理的興趣。2.知道在日常生活、經濟建設、社會文化等方面都離不開地理知識,初步形成“聯系實際,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觀念,從而認識到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意義。3.能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運用比例尺量算實地距離,了解圖例與注記的含義;能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4.了解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5.能認識到地圖是記錄和傳遞地理信息的工具,從地圖中可以獲得很多地理知識,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工具”的觀念,逐步養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圖的習慣。6.通過實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徑和方法,學會觀察和思考地理問題,并逐漸養成在戶外觀察自然現象的良好習慣。三、單元結構活動設計四、單元重點1.知道在日常生活、經濟建設、社會文化等方面都離不開地理知識,初步形成“聯系實際,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觀念,從而認識到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意義。2.能認識到地圖是記錄和傳遞地理信息的工具,從地圖中可以獲得很多地理知識,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工具”的觀念,逐步養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圖的習慣。五、單元難點1.能從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增強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好奇心,逐步養成學習地理、探索地理的興趣。2.了解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3.通過實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徑和方法,學會觀察和思考地理問題,并逐漸養成在戶外觀察自然現象的良好習慣。六、單元教學評價單元目標 單元評價內容綜合思維能力:1、地理與生產、生活之間的聯系 2、正確選擇地圖 舉例說明地理與吃、穿、住、行。 舉例說明地理與工業、商業的選擇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舉例說明地理與當地的風土人情之間的關系 學會地圖三要素的運用,學會根據需要選擇正確的地圖人地協調觀:1.地理與生產、生活之間的聯系 2.如何學好地理 舉例說明地理環境與生產、生活之間存在的相互聯系 開展地理考察時,舉例說明如何注意人地之間的環境關系地理實踐力:1、運用地理三要素。2、利用地理三要素繪制簡單平面圖 3.收集地理信息和地理野外考察 1.正確選擇地圖 2.遙感技術、電子地圖的運用 3.繪制學校平面圖單元達成評價量表(單元評價內容) 等級 一般 良 優分值(滿分100) 60——79 80——89 90以上七、大單元主題活動——繪制校園平面圖主題目標:學會運用地圖三要素,培養地理實踐力(二)主題要求:準備好測量工具——卷尺和繪圖工具,完成下列任務:(1)測量教學樓、宿舍樓、操場、飯堂等建筑物所占地面積大小(實際距離)。(2)準備好幾張A4紙。(3)根據圖幅大小和實際距離算好適當大小的比例尺。(4)注意繪制平面圖上的指向標和圖例(三)課題準備:全班分成測量組和繪制組、卷尺、指南針、記錄工具等。1.測量組(教學樓、操場、足球場、籃球場、宿舍、飯堂、校門處、實驗室、藝體中心等)不同的建筑用地和球場等地分工,每一處安排兩個小組,每個小組4人。拉尺子2人、讀數1人、記錄1人。(兩個小組工作內容相同)2.分兩個小組測校園的方位。3.測量組記錄好的數組給繪制組,繪制組4人一組,分四組。每組完成一幅平面圖。(四)活動時間:中午或者下午放學后進行。(強調注意安全)(五)呈現結果方式:報告建筑物等的測量數據+校園平面圖展示匯報(六)課題收獲: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七)主題活動過程性評價細目設計組別 評價內容 分值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自評 互評 師評測量組 (數據測量) 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和測量方法 30 簡單匯報測量數據,與準確數據相差不大 簡單匯報測量數據,與準確數據相差很接近 匯報測量數據,與準確數據相差很接近,并說出測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測量組(方向定位) 校園大門的方位,確定其他建筑物的方位 30 測出校門的方位 測出校門的方位,能說出一到兩處建筑物的方位 測出校門的方位,能說出所有建筑物的方位繪制組 繪制的美觀性和地圖三要素 30 大體繪制正確,比例尺適當,線條欠連續 繪制正確,地圖三要素正確,畫面繪制美觀度一般 繪制正確,地圖三要素正確,畫面繪制美觀備注: 最后得分=師評50%+自評20%+互評30%(26分以上為優;22—25分良;18—21分為一般)八、單元課時規劃和活動實施表單元教學主題 讓我們走進地理 學科 地理 年級 七年級單元 第一單元 授課人 ×××單元實施課型 安排 課時 設置 課時 目標 關鍵 任務 驅動性 問題 及時性 評價新授課 1 1.能從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增強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好奇心,逐步養成學習地理、探索地理的興趣。 2.知道在日常生活、經濟建設、社會文化等方面都離不開地理知識,初步形成“聯系實際,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觀念,認識到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意義。 1.說出自己在生活中的地理之“謎”。 2.舉例說出吃穿住行與地理的關系 3.舉例說出農業和工業選址跟地理的關系 4.舉例自己老家的風俗民情與地理之間的關系 1.2023年8月我國北方為什么遭遇大洪水? 2.近五年來(2018年8月13日至2023年8月13日),我國共發生四級以上地震860次,地震是怎樣發生的呢? 3.說出吃穿住行為什么與當地地理環境有關系? 4為什么商業和工業選擇要考慮地理因素? 根據任務完成情況分為優、良、一般新授課 1 1.能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運用比例尺量算實地距離,了解圖例與注記的含義;能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 2.能舉例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 3.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工具”的觀念。 4.通過實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徑和方法,學會觀察和思考地理問題,并逐漸養成在戶外觀察自然現象的良好習慣。 1.學會使用地圖 2.認識地圖是學習地理的“第二語言” 3.懂得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地圖三要素:方向如何辨認,比例尺如何計算,為什么要標圖例和注記? 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在生產、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你在什么時候會看地圖? 學好地理有哪些方法?分課時設計主題一 我們身邊的地理課型 新授課 √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教學內容分析 “我們身邊的地理”這一節中,教材從地理能夠幫助我們揭開隱藏在地理環境中的謎團,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許多地理知識,向學生介紹了基本的地理內容,讓學生對地理有一個粗略的認識,并通過一些鮮活的案例,讓學生從地理視角認識和欣賞我們所生存的世界,以及我們身邊美好的環境,以引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習者分析 在小學,學生已經接觸到了一些地理知識,通過手機、電視等媒體也了解到一些地理事物或現象,但并不了解地理課程到底會學習哪些內容。地理課程對學生而言,還是一個“謎”。學習目標確定 1.了解我們生活的地理環境中隱藏著許許多多的奧秘,能從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增強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好奇心,逐步養成學習地理、探索地理的興趣。 2.知道在日常生活、經濟建設、社會文化等方面都離不開地理知識,初步形成“聯系實際,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觀念,從而認識到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意義。學習評價設計 按照關鍵任務完成情況分為優、良、一般三個等級學習活動設計任務一:解開地理之“謎”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讓學生說出自己在生活中的地理之“謎”。 2.與學生一起判斷和解決問題。 3.2023年8月我國北方為什么遭遇特大洪水?(直接原因:臺風) 4.近五年來(2018年8月13日至2023年8月13日),我國共發生四級以上地震860次,地震是怎樣發生的呢?(地殼運動) 學生自由舉手說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學生先判斷提出的問題是否屬于地理問題,再師生一起解決問題 3.學生合作探討老師提出的問題 讓學生認識到說中那么多問題與地理有關,培養學習地理的興趣。 給提出問題或者回答問題的學生鼓掌表揚。任務二:舉例說明地理與日常生活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2.舉例說出日常生活與地理的關系 1.舉例說出地方飲食(吃)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 2.舉例說出地方民居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 3.舉例說出日常交通與地理直接按的關系? 4.舉例說出穿衣與地理之間的關系 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對能舉例或能說出理由的學生給予鼓掌表揚任務三:舉例說明地理與生產建設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1.在學校附近適合開一個什么小店呢?(文具店、小吃部等) 2.我們日常喝的牛奶,牛奶制造廠適合在什么地方呢?(在城郊) 合作討論 提醒學生考慮服務對象、喜好進行選擇。(選址就是地理問題) 提醒學生牛奶離不開奶源——牧場,消費人群,消費能力等。 培養綜合思維。 對于回答較好的同學給與鼓掌,表揚、鼓勵。任務四:舉例說明地理與風土人情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黃土高原可以住窯洞,南方地區為什么一般情況不可以?(黃土高原降水少,黃土垂直節理性好;南方降水多,土質疏松) 同學們的老家有些地方的語言,聽起來它的語音跟普通話相差深遠,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 老師展示某地民族樂器、舞蹈等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 黃土高原可以住窯洞,南方地區為什么一般情況不可以? 如果有民族區域自治地區的同學,說說自己老家曾經的老屋是怎樣的? 有老家是大山區的同學說說自己老家曾經的老屋是怎樣的? 老家有方言的請說出來聽一聽?并翻譯意思。 逐漸培養區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 發言的同學都給予鼓掌表揚和鼓勵板書設計拓展學習設計 :黑洞是怎么回事呢? 1.學生查閱資料并記錄 2.向全班同學匯報查閱情況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吸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認真查閱并記錄的同學給與鼓掌變樣和鼓勵課時作業 附表后:5道小題 檢測對本主題的認知情況。作業評價量表附作業后教學反思與改進 本主題采取任務驅動式引導學生自主和合作探究。整節課以學生為主導,學生多說,老師適時給與點播和解答。提升區域認知能力,綜合思維能力。吸引學生學學習地理的興趣。認識到學習地理對生活的重要性。分課時設計主題二 我們怎樣學地理課型 新授課 √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教學內容分析 “我們怎樣學地理”這一節內容,從“學會使用地圖”、“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問題”和“開展地理考察”四個方面,向學生滲透了地理學習的基本方法和途徑,以引導學生規范地、科學地學習地理。學習者分析 學生已經知道我們身邊的地理離不開地圖,生活中很多時候需要用到,對于地圖三要素的學習學生在小學也已經接觸了比例尺和方向的認識,所以接收難度不會太大,但是地圖的正確選擇有一定的難度。學習目標確定 1.能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運用比例尺量算實地距離,了解圖例與注記的含義;能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2.了解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 3.初步樹立“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最重要工具”的觀念。 4.通過實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徑和方法,學會觀察和思考地理問題,并逐漸養成在戶外觀察自然現象的良好習慣。學習評價設計 按照關鍵任務完成情況分為優、良、一般三個等級學習活動設計任務一:如何看懂和選擇地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布置學生畫學校平面圖 展示一個學校平面圖(引導三要素的掌握) 判斷教學樓在升旗臺的方位? 圖上的意思你是怎么看懂的? 地圖有哪些種類? 暑假坐高鐵去旅游,想知道乘坐的列車經過哪些省區,選擇什么地圖? 有時發生森林大火,想知道被燒了多寬,選擇什么地圖? 平時出門用手機導航,這種地圖叫什么地圖,有什么優勢? 除了會看地圖,還有哪些學好地理的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 在學校平面圖上,思考為什么畫的事物與實際事物大小不一樣?能一樣嗎?——比例尺 比例尺如何比較大小? 實際距離一般用什么單位表示?(近距離用——米。遠距離一般用——千米) 辨別比例尺的三種表達方式,舉例說明 完成下表 比例尺范圍內容大小詳細小大簡略地圖上沒有指向標如何辨認方向?有指向標采取平移法又如何判斷?(老師出題,學生判斷) 說出在生活中知道哪些判斷方向的方法? 地圖上的符號代表什么內容,叫做什么?(提醒注意:圖例和注記是一項) 熟記常見圖例(課堂抽查) 小結:地圖三要素是哪三要素? 說一說,你見過哪些名稱的地圖? 我想知道法國在哪里該選擇什么地圖呢?(世界政區圖)我想去新疆旅游,該選擇什么地圖好呢?(新疆旅游地圖) 13.暑假坐高鐵去旅游,想知道乘坐的列車經過哪些省區,選擇什么地圖?(中國交通鐵路地圖) 14.有時發生森林大火,想知道被燒了多寬,選擇什么地圖?(遙感地圖)這種地圖有什么優勢?(覆蓋面大、信息豐富、空間位置準確,快捷、直觀)這種地圖通常在哪些方面使用?(城鄉規劃、農林水利、地質測繪、環境檢測、國防建設等) 15.平時出門用手機導航,這種地圖叫什么地圖?(電子地圖)有什么優勢?(攜帶方便、更新信息快) 16.除了會看地圖,還有哪些學好地理的方法? (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問題和開展地理考察) 綜合思維能力、地理實踐力培養 對于任務的完成抽查學生,給與評價并鼓勵任務二:收集地理信息有哪些渠道?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1,你知道哪些屬于地理信息?有哪些渠道? 自主+合作討論 舉例說明有哪些知道的地理信息 你的地理信息是從哪里得到的?(收集、電視、看書。參觀等) 說出自己懂得東西獲得成就感,培養學習的激情。每一個發言的學生給予表揚。任務三:如何思考地理問題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你知道你所熟悉的地理現象是怎么發生的嗎? 你所知道的地理現象在哪里? 大面積種植某一種水果對當地有什么影響嗎? 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第3題回答要看到有利與不利的兩面情況。(對比) 總結:學習地理多問、多思。5個W(what、where、when、why、how) 引導學習地理的方法 回答問題的同學給與鼓掌表揚和鼓勵任務四:如何開展地理考察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即時評價學好地理離不開課外的考察,如何進行課外的考察呢? 野外考察有那些途徑? 野外考察需要注意什么? 準備好地圖、筆記本、指南針、望遠鏡、照相機等工具 露營、滑雪、探險、登山、漂流等 注意安全,不隨意下河有游泳,爬山注意摔跤,遇上雨天注意地質災害等 綜合思維訓練 給回答學生鼓掌表揚河鼓勵板書設計拓展學習設計:網上搜查一幅古代地圖 搜查一幅古代地圖 弄清楚是一幅什么內容的地圖,圖上信息是如何表示的? 了解古代地圖的歷史 拓展知識和培養學習的興趣課時作業 附表后:兩組選擇和一道綜合 檢測對本主題知識掌握情況和知識遷移能力。作業評價量表附作業后教學反思與改進本節課引導學生認識并掌握地圖三要素的靈活使用,在問題驅導下循序漸進的進行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拓展學習設計培養地理學習的興趣!附課時作業:第一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2022年冬季奧運會在北京和張家口舉行。北京分賽場承辦冰上項目,張家口分賽場承辦雪上項目。張家口承辦雪上項目的主要原因是( )A.面積大、場地大 B.人口多、經濟發達C.多山地、氣溫低 D.多平原、風速小【答案】C【詳解】與北京相比,張家口承辦雪上項目的主要原因是張家口緯度比北京高,降雪量大,積雪期長,加之張家口山區面積大,地勢起伏大,多坡度適宜的地方,更適合開展雪上項目,C正確,D錯誤;與面積大、場地大無關,排除A;北京的經濟更發達,排除B。故選C。2.2022年5月12日是第十四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為“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當下列自然災害發生時,以下行為正確的是( )A.地震來臨時,迅速跳樓逃生 B.滑坡發生時,近觀震撼場景C.臺風來臨時,廣告牌下避風 D.泥石流發生時,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動方向的山坡上跑【答案】D【詳解】地震來臨時,迅速跳樓逃生,會造成身體損傷,更加危險,A錯誤;滑坡發生時,應迅速遠離滑坡區域,B錯誤;臺風來臨時,風力極大,廣告牌不能擋風,站在廣告牌下受臺風影響大,C錯誤;泥石流發生時,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動方向的山坡上跑能更有效地脫離危險,D正確。故選D。【點睛】遇到泥石流應當往河道的兩邊山坡或是高地逃跑。逃跑的方向應當與泥石流的主流向呈垂直,這樣生還的幾率才會提高,切勿在逃離的時候向著滑坡的方向逃跑。二、填空題3.服飾(衣)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不同,其服飾的式樣也各不相同。請把環境描述與下圖的服飾配對。①在炎熱干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穿白色、寬松的長袍;②在高寒的青藏高原,人們為了適應晝夜溫差大的氣候,喜歡穿藏袍;③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為了適應酷寒的極地氣候,穿厚厚的皮衣。 【答案】 阿拉伯人服飾 藏袍 因紐特人的服飾【詳解】服飾的樣式與地域特征有關。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其服飾的式樣也各不相同。例如,在炎熱干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穿白色而寬松的長袍,圖①是阿拉伯人服飾;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藏族牧民往往穿一條胳膊可以露在外面的②“藏袍”。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為了適應酷寒的極地氣候,穿厚厚的皮衣,圖③是因紐特人的服飾。4.其他問題也離不開地理在解決全球性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防災減災,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地理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地: 、 、 、 ;森林: 、 、 、 。【答案】 種植業 畜牧業 建筑 交通 造紙 防風固沙 保持水土 凈化空氣【詳解】地球上海洋面積廣闊,海洋空間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海洋化學資源和海洋能等十分豐富,其開發和利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可以利用海洋發展海洋運輸、曬鹽、捕魚、石油開采等產業。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萬物,是人類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產的空間,依據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差異,土地資源可分為不同的利用類型,可以在土地上發展種植業、畜牧業、建造建筑和交通設施等。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也是陸地上最龐大、最復雜、多物種、多功能與多效益的生態系統,森林具有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凈化空氣、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等作用。5.讀圖,完成下列填空。 (1)左圖中的風車主要在 (填國家)、它的主要作用是 。該國還有哪些特色旅游資源吸引著世界游客? 。(2)右圖中的風車主要作用是 。【答案】(1) 荷蘭 抽水和排水 荷蘭自然環境優美,旅游資源豐富;如花卉郁金香、風車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2)發電【分析】本大題以荷蘭的風車為材料,涉及風車的作用、荷蘭的旅游資源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能力和區域認知的地理素養。(1)左圖中的風車主要在歐洲西部的國家--荷蘭,由于地勢低洼,容易積水,所以當時它的主要作用是抽水和排水。荷蘭旅游資源豐富,是著名的郁金香王國,吸引了很多游客。(2)右圖中的風車主要作用是風力發電。附:作業評價量表等級 一般 良好 優秀要求 答對全部的70% 答對全部的80% 答對全部的95%以上第二課時作業選擇題地圖具有以多種方式表達現實世界的獨特功能,它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很廣,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生產。完成下面小題。1.禮泉的曉曉一家國慶假期自駕到南方旅游,利用車載導航地圖,一路都非常順利。車載導航地圖屬于( )A.旅游地圖 B.電子地圖 C.政區圖 D.遙感地圖2.曉曉一家來到上海旅游,選擇景點時,應選擇的導游圖是( )A.中國行政區劃圖 B.中國交通圖C.上海市小比例尺地圖 D.上海市大比例尺地圖【答案】1.B 2.D【解析】1.車載導航地圖屬于電子交通圖,生活中被廣泛應用,B正確;旅游地圖是關于景點分布狀況的地圖,政區圖是關于行政區位置的地圖,遙感地圖是一種以遙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圖符號來表現制圖對象地理空間分布和環境狀況的地圖,ACD錯誤。故選B。2.不同種類的地圖能夠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據使用目的,正確地選擇地圖,才能及時、準確地獲得有用的信息。旅游時需要尋找景點,應該從上海景點導游圖上找答案,AB錯誤。上海市小比例尺地圖,內容簡略;上海市大比例尺地圖,內容詳細,有利于查找景點,C錯誤,D正確。故選D。【點睛】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每年冬至前后,落日余暉照射在頤和園十七孔橋的側壁上,形成“金光穿洞”的景象,宛如十七盞明燈升起在湖面上。如圖為“金光穿洞”照片和手繪頤和園游覽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3.設計從學校到頤和園的路線,需參考( )A.頤和園導游圖 B.北京市交通圖 C.北京行政區劃圖 D.北京市地形圖4.新建宮門至知春亭的實地距離約800米,據此可以推算出比例尺約為( )A.1:1000 B.C.圖上1cm代表實地距離100米 D.1:1000005.同學們使用手機地圖查找信息,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縮小地圖,可以查到北宮門附近的地鐵站口B.縮小地圖,可以查看長廊附近更小范圍的景點C.放大地圖,可以看見頤和園所有景點的分布D.放大地圖,可以看見十七孔橋周邊的詳細信息【答案】3.B 4.D 5.D【解析】3.設計從學校到頤和園的路線,涉及市內交通,應該選擇北京市交通圖,故B正確。頤和園導游圖適合游覽頤和園內的各景點,A錯誤;北京行政區劃圖可以查找北京市內各地名的位置,C錯誤;北京市地形圖與地形類型分布有關,D錯誤。故選B。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由材料可知,新建宮門至知春亭的圖上距離不到一厘米,實際距離約800米,故可推算出比例尺最有可能是1:100000,即圖上1cm代表實地距離1000米,D正確,ABC錯誤。故選D。5.同學們使用手機地圖查找信息,縮小地圖,表示的范圍變大,內容越簡略,不能查到北宮門附近的地鐵站口和長廊附近更小范圍的景點,AB錯誤;放大地圖,表示的范圍變小,可觀察的景點變少,內容越詳細,不一定看見頤和園所有景點的分布,C錯誤,但可以看見十七孔橋周邊的詳細信息,D正確。故選D。【點睛】不同種類的地圖能夠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據使用目的,正確地選擇地圖,才能及時、準確地獲得有用的信息。例如,去公園游覽,需要尋找景點,應該從導游圖上找答案。外出旅行,確定行程,應該參考交通圖。了解國際時事,確定事件發生地點,應該查閱世界的國家和地區圖。二、解答題6.市南區某初中地理研學社的成員們計劃從學校步行去附近的新華書店為班級購買地球儀。為方便出行,他們決定查找地圖、設計行程線路。請讀下圖,幫助他們完成計劃。 (1)出行準備:地理研學社現有的下列地圖資料對設計行程線路最有參考價值的是( )A.世界政區圖 B.中國政區圖C.山東省地形圖 D.市南區交通旅游圖(2)查找地圖:設計行程路線前,成員們首先詳細了解了地圖“三要素”——方向、 、圖例和注記,圖中圖例 代表 ;(3)確定路線:圖中新華書店位于學校的 方向,按步行距離最短原則,同學們行至路口M時,考慮實際路況應在該路口向 (填方向)行走;(4)測算距離:若根據上一步確定的路線,測得在圖上行進的圖上距離總長度為4厘米,則成員們需要步行的實地距離為 千米。【答案】(1)D比例尺 鐵路西南 西(4)2【分析】本大題以市南區交通旅游圖為材料,共設置四道小題,設計地圖的閱讀、選擇合適的地圖等知識點,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分析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詳解】(1)根據材料可知,南區某初中地理研學社的成員們計劃從學校步行去附近的新華書店為班級購買地球儀,對設計此次行程線路最有參考價值的是市南區交通旅游圖,D符合題意;世界政區圖、中國政區圖、山東省地形圖對設計此次行程線路作用不大,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圖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圖中圖例 代表鐵路。(3)根據圖中指向標可以判斷,新華書店位于學校的西南方向;按步行距離最短原則,同學們行至路口M時,考慮實際路況,道路封閉施工,應在該十字路口向西行走。(4)讀圖可知,圖中比例尺表明圖上距離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米,測得在圖上行進的圖上距離總長度為4厘米,則成員們需要步行的實地距離為2000米,即2千米。附:作業評價量表等級 一般 良好 優秀要求 答對全部的70% 答對全部的80% 答對全部的95%以上九、單元作業設計一.完成主題活動匯報大單元主題活動:繪制校園平面圖二、單元作業一、選擇題,每道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2022年寒假,某戶外定向小組在下圖區域內開展戶外定向活動。完成下面小題。 1.選手小明左邊為環球中心,右邊為錦城公園,則他可能處于( )A.劍南大道上 B.天府大道上 C.益州大道上 D.錦城大道上2.小明在⑦天府瞪羚谷打卡后欲前往終點打印成績,此時他的前進方向為( )A.向東 B.向西 C.向南 D.向北【答案】1.C 2.C【解析】1.在無指向標的地圖上面對地圖,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斷方向,由圖可知,選手小明左邊為環球中心,右邊為錦城公園,則他可能處于益州大道上,C正確,ABD錯誤;故選C。2.在無指向標的地圖上面對地圖,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斷方向,由圖可知,小明在⑦天府瞪羚谷打卡后欲前往終點打印成績,此時他的前進方向為向南,C正確,ABD錯誤;故選C。【點睛】地圖上方向的判斷:一般定向法:面對地圖,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確定出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四個方向。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箭頭一般指向北方,與箭頭相反的方向為南方,垂直于箭頭方向左側是西方,右側是東方。李莊古鎮位于宜賓東郊長江沿岸,文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廟宇、宮觀、殿堂組成“九宮十八廟”。宜賓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準備周末到李莊地理實踐。左圖為李莊古鎮景觀圖、右圖為宜賓李莊旅游景點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3.研學小組準備重點考查李莊的幾個著名景點,需要使用的地圖是( )A.李莊交通分布圖 B.李莊土地利用規劃圖C.李莊旅游景點導游圖 D.李莊工業分布圖4.李莊古鎮位于長江( )A.北岸 B.南岸 C.東岸 D.西岸5.李莊古鎮最有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是( )A.泥石流 B.滑坡 C.臺風 D.洪澇【答案】3.C 4.B 5.D【解析】3.在龐大的地圖家族中,有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自然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水文圖、植被圖等,社會經濟地圖包括工業圖、農業圖、商業圖、交通圖、人口分布圖等。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研學小組準備重點考查李莊的幾個著名景點,需要使用李莊旅游景點導游圖。故選C。4.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判斷方向,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讀圖可知,李莊古鎮位于長江的南岸。故選B。5.李莊古鎮位于長江沿岸,一旦長江水位暴漲,最有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是洪澇災害;泥石流、滑坡多發生的山區;臺風主要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ABC錯誤,D正確。故選D。【點睛】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用經緯網定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左圖為益陽某校地理興趣小組設計的校園景觀指示牌,右圖為測繪的校園局部平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圖中氣象站位于地理園的( )A.東北方向 B.正東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7.右圖中甲處為校園景觀指示牌,該牌中①處對地理園方位指示正確的是( )A.B.C.D.【答案】6.A 7.B【解析】6.讀圖分析,圖中無指向標,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向,圖中氣象站位于地理園的東北方向,A正確;故選A。7.根據左圖分析,老校門位于甲處的左方150米,氣象站位于甲處的右方120米,校訓碑位于甲處上方80米,可得出地理園位于甲處的上方300米處,B正確;故選B。【點睛】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中根據指向標判斷方向,在沒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向。讀某村莊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8.圖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A.自東向西 B.自南向北 C.自東南向西北 D.自東北向西南9.圖中比例尺的表達形式屬于( )A.文字式 B.直線式 C.數字式 D.線段式【答案】8.B 9.C【解析】8.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應該根據指向標判讀方向,根據圖中指向標,結合圖中河流的箭頭指向可知,圖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南向北,B正確,ACD錯誤。故選B。9.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式:(1)數字式,例如地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千米,可寫成:1∶50 0000 或寫成:五十萬分之一。 (2)線段式,在地圖上畫一條線段,并注明地圖上1厘米所代表的實際距離。 (3)文字式,在地圖上用文字直接寫出地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多少千米,如圖上1厘米相當于地面距離10千米。 讀圖可知,圖中比例尺的表達形式屬于數字式,C正確,AD錯誤。比例尺沒有直線式的表達方式,B錯誤。故選C。【點睛】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判定方式: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用經緯網定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要確定大會舉行地點,最好查閱( )A.中國地形圖 B.中國政區圖 C.北京市水系圖 D.北京市城區圖11.參會人員利用手機高德地圖查詢乘車路線。高德地圖與紙質地圖相比,優點有( )①信息容量小 ②便于攜帶 ③更新速度快 ④制圖精度低 ⑤信息數字化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答案】10.D 11.C【解析】10.由材料“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因此要查閱北京市城區圖可以查找到人民大會堂的位置,D正確;中國地形圖、中國政區圖、北京水系圖中沒有人們人民大會堂的信息,ABC錯誤,故選D。11.高德地圖屬于電子地圖,電子地圖信息容量更大,①錯誤;電子地圖安裝在手機上攜帶非常方便,隨時可以進行更新,更新速度快,信息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②③⑤正確;電子地圖的制圖精度高,④錯誤。ABD錯誤,故選C。【點睛】紙質地圖的比例尺不能變化,紙張幅面大小有限制,圖幅有一定的范圍。電子地圖不受比例尺和圖幅的限制, 可以隨意縮放、漫游和平移,地圖范圍可以任意擴展。在電子地圖上輸入地名即可搜索,檢索非常方便迅速。外賣小哥打電話給小明問他應該把快餐送到幸福中學的什么地方,小明查詢手機軟件后,了解到了外賣小哥的位置。讀“幸福中學及周邊區域略圖”,完成下面小題。12.圖中,幸福中學的北門至南門的圖上距離為5厘米,則實地距離是( )A.7.5米 B.75米 C.750米 D.7500米13.如果小明想把外賣小哥指引到幸福中學的南校門,小明可以對外賣小哥說( )A.先向東走,在第一個路口向北走 B.先向北走,在第一個路口向西走C.先向西走,在第二個路口向北走 D.先向南走,在第二個路口向東走14.如果小明想在長40厘米、寬30厘米的圖紙上繪制地圖,比例尺最小的是( )A.世界地圖 B.中國地圖 C.云南省地圖 D.幸福中學地圖【答案】12.C 13.B 14.A【解析】12.圖中比例尺是線段式,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50米。若紅星中學的北門至南門圖上距離是5厘米,則實際距離是5×150 =750米,故選C。13.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指向標判斷方向,讀圖可知,紅星中學的南校門位于長江路附近,外賣小哥沿自由路向北走,到文明路向西轉,再走100多米到達學校南門,故B正確。故選B14.比例尺是圖上距離除以實際距離,相同圖幅的情況下,實際范圍越大的地圖,比例尺會越小,表示的內容會越簡略,以上四幅地圖中,世界地圖的范圍最大,比例尺最小,故選A。【點睛】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地圖是我們學習地理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圖為某學校平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圖中( )A.從學校側門向北直行可達綠地 B.圖書館東鄰行政樓西鄰體育館C.教學樓位于校園的東南 D.學校大門距體育場入 500米16.電子地圖廣泛應用于我們的生活,運用電子地圖可以( )①了解學校文具店的商品價格②查詢從家到學校的公交路線③查找學校附近快餐店的位置④估算學校到書店的步行時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5.C 16.D【解析】15.由圖可知,按照圖中指向標,可判斷綠地在學校側門的西方,故A錯誤;圖書館東鄰行政樓西鄰綠地,故B錯誤;教學樓位于校園的東南,故C正確;圖中比例尺為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80米,但是圖上距離不明確,不能算出實際距離,故D錯誤。故選C。16.電子地圖廣泛應用于我們的生活,運用電子地圖可以查詢從家到學校的公交路線,查找學校附近快餐店的位置,估算學校到書店的步行時間等與交通、位置相關的信息,故②③④正確,故D正確;電子地圖不能用于了解學校文具店的商品價格,故①錯誤。故排除ABC,故選D。【點睛】隨著電子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手段的應用,地圖信息的獲取和呈現方式日益多樣,極大地方便了我們選擇和使用地圖。例如,利用衛星或者飛機,可以大范圍地快速獲取地面信息,加工成可識別的圖像,既可以打印在紙上,也可以直接在屏幕上顯示。二、解答題17.昆明市某地理實踐小組計劃從學校步行去新華書店購買地球儀,為方便出行,他們決定用所學地圖知識繪制簡易地圖。(1)步驟一:收集資料。收集的下列地圖資料對本次繪圖最有參考價值的是( )(填字母)。A.世界政區圖 B.云南省地形圖C.中國政區圖 D.昆明市交通圖(2)步驟二:給制地圖。同學們根指地圖的基本要素在地圖上標注了方向、 、圖例和注記。(3)步驟三:閱讀地圖。居民區在學校的 方向,同學們出校門行至十字路口A時,考慮實際路況并根據步行距離最短原則,應在該十字路口向 方向行至新華書店。(4)步驟四:測算距離。經測量A路口到新華書店的圖上距離為3.6厘米,則兩地間的實地距離為 米。同學們步行速度約60米/分鐘,則A路口到書店用時為 分鐘。【答案】(1)D(2)比例尺(3) 西南 西北(4) 720 12【分析】本大題以繪制簡易圖為材料,設置了4個問題,涉及地圖的選擇、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等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詳解】(1)由材料可知,昆明市某地理實踐小組計劃從學校步行去新華書店的路線,繪制簡圖需要參考的是昆明市交通圖,故D正確;世界政區圖和中國政區圖比例尺太小,不適宜市內交通,并且是政區圖不適合出行路線的參考,故AC錯誤;云南省地形圖不適合市內交通出行的參考,故B錯誤。故選D。(2)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由圖可知,同學們根指地圖的基本要素在地圖上標注了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標注完整。(3)由圖可知,圖中有指向標,根據指向標的方向,可判斷居民區在學校的西南方向,同學們出校門行至十字路口A時,考慮實際路況并根據步行距離最短原則,應在該十字路口向西北方向行至新華書店。如果北行,然后再西行,路線距離會更長。(4)由圖可知,圖中比例尺為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200米。經測量A路口到新華書店的圖上距離為3.6厘米,則兩地間的實地距離為720米。同學們步行速度約60米/分鐘,則A路口到書店用時為720米÷6分鐘=12分鐘。附:作業評價量表等級 一般 良好 優秀要求 答對全部的70% 答對全部的80% 答對全部的95%以上試卷第1頁,共2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