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世界的物質性 教案【課程標準及解讀】課程標準:說明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闡釋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表達無神論立場;表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態度。解讀:世界的統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質性。哲學的基本任務,是從總體上把握人與世界的關系,探討世界的本質,探討自然、社會、人類的統一的基礎。物質范疇是唯物主義哲學對世界本源和統一基礎的最高抽象,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主張世界統一于物質。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人類認識史長期發展的結晶,世界的物質統一性以具體物質形態的差異性、多樣性為前提;物質形態的差異性、多樣性,又以它們的客觀實在性為基礎。【教材分析】本節課的內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二課的第一框題。本框題包含“自然界的物質性”、“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和“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主要講述了物質和意識的概念,通過論證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意識都是物質的,證明了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堅定地樹立馬克思列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的物質觀,堅定科學無神論立場,反對一切有神論。科學精神:培養正確認識世界的本質,并能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公共參與: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分析宇宙間一切事物及現象,提升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教學重點】理解世界(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的物質性 。【教學難點】哲學中的物質概念;意識的本質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西方有上帝,東方有佛祖。上帝可以拯救人類嗎?佛祖可以拯救人類嗎?“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國際歌》這樣回答我們。人類過去的千萬年歷史也證明了世上沒有什么救世主。今天,讓我們一起致敬一場偉大的勝利!播放視頻《偉大的勝利》。“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73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署,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我們始終沒有忘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寶貴生命。本節課我們將一起學習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一框《世界的物質性》,學習本課,對于我們正確理解和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堅定馬克思主義和無神論立場,都有重要意義。新課講授:一、自然界的物質性溫故知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著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物質的,人的意識能夠認識物質。什么是物質?1.物質概念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1)物質的客觀性:指無論人們是否感受到,是否喜歡,它都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意志為轉移。(堅持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劃清了界限。)(2)物質有可知性,能被人們所認識。(與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3)客觀實在性:①共同屬性和本質特征②物質的唯一特性②萬事萬物的唯一共性③物質和意識的根本區別。知識拓展:比較客觀存在和客觀實在區別:①“客觀實在”是對世界萬事萬物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客觀實在”只指物質現象,它不包括精神、意識現象。②“客觀存在”是相對于“主觀”而言的,它除了包括物質現象之外,還有精神、意識現象。比如,他人的意識對于我來說就是客觀存在的,但不能說是“客觀實在”,因為不論誰的意識都不屬于物質范疇。聯系∶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知識拓展:認識物質世界上的動物千差萬別,有大有小,但不管是具體的動物是怎樣的,我們都知道它是動物,因為這些千差萬別的動物都符合動物的本質。具體的動物有生有死,但動物的本質卻始終存在。將物質等同于物質的具體形態就會陷入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哲學的觀點。正確理解物質概念物質 物質的具體形態區別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除客觀實在性以外,還有其自身的個別屬性。存在狀態 【抽象的】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是永恒的。 【具體的】可以被改造,有生有滅,是暫時的。聯系 ①物質概念是從具體物質形態中概括、抽象出來的,只能存在于具體的物質形態中,并通過具體的物質形態表現出來。物質依賴于具體的物質形態,一旦離開具體的物質形態,就沒有了物質。 ②二者是共性與個性、普遍性與特殊性、抽象與具體的關系,而不是整體與部分、多數與少數的關系。正確理解物質概念需要注意:正確理解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的關系,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克服樸素唯物主義。【閱讀與思考1】材料一:列寧說,承認物質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義的共性。科學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類意識而存在的。人類生活的地球,早在46億年前就已經形成了,但長期沒有生物,沒有人類,因而也就沒有人的意識。只是到了距今大約300萬年前,地球上才出現了人類。材料二:如果將地球的歷史濃縮為24小時,人類只存在了3秒。結合上述材料,說明自然界的物質性。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心動與幡動、風動,反映了兩個世界的關系:一個是我們頭腦中的世界,一個是我們頭腦以外的世界。2.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宇宙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者上帝創造世界的活動。3.自然界的物質性原理及方法論(1)原理: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 。(自然界中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2)方法論:①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正確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②我們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時候,務必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閱讀與思考2】人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由于地球自然條件的變化,一部分古猿逐步由森林遷徙到草原,其生活方式也由林棲轉變為地棲。地棲的生活方式對古猿的協同行動、群體規模、組織程度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生活環境的變化成為推動人類社會形成的一種自然因素。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環境到人類的社會環境、由古猿的群體結構到人類的社會結構的轉變?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1.從人類社會的產生看(縱向)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人類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由古猿發展而來的一個特殊的生物種群。在從古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勞動改變了人的生理結構,形成了手腳分工;勞動使猿腦變成了人腦,形成了語言和意識;勞動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形成了社會關系。因此,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歷史過程中的社會,沒有勞動就沒有人,就沒有人類社會。2.從人類社會的構成看(橫向)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閱讀與思考3】從意識進化的四種形態來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到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再到人類意識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閱讀與思考4】南寧動物園的黑猩猩因拋擲糞便火爆網絡。“猿糞”使它受到游客、網友喜愛,還得名“丟那猩”。“丟那猩”經常干的事就是扒草皮,一把將草皮帶著泥巴薅起,再團成一團扔向圍觀的游客。除此之外,“丟那猩”還會向游客潑水,習性與人類孩童相似。順著網線跑過來的游客,也帶動了南寧動物園火速出圈。喜歡看它扔草皮的人特別多,動物園回應:猩猩扔東西是在表達憤怒,游客千萬不要挑逗。結合你的生活經驗,談談動物的復雜心理反應的表現。為什么沒有勞動和社會交往,再復雜的動物心理也不能自發地發展為人的意識?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人的意識是從動物的心理發展而來的,但純粹的動物心理并不會自發地形成意識。人類的知識和才能不是天賦的,直立行走和語言也并非天生的,所有這些都是后天社會實踐和勞動的產物。溫馨提示:真正和動物和諧相處,是把它們當成地球的一份子,與人類共存,即使見到籠子里的它們,也學會尊重與愛護,盡量保持一定距離,文明觀賞,友善互動。2.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了意識的物質器官即人腦的生成,促進了意識的表達手段即語言的產生和發展,提供和豐富了意識的內容。【閱讀與思考5】材料一:人腦不僅在質上而且在量上都與其他高等動物的大腦有明顯區別。現代科學證實,人腦約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僅大腦皮層就有140億個神經細胞。現代人腦的重量約為1500克,大致相當于其體重的1/50;黑猩猩的腦重量不足400克,大致相當于其體重的1/150;大猩猩的腦重量約540克,大致相當于其體重的1/500。材料二:2016年,阿爾法狗打敗柯潔。這是AI第一次震驚世界。機器人Sophia,她是第一個擁有人類公民身份的AI。Sophia能與人對答如流,邏輯清晰。Sophia還有交互記憶能力。她如果見過你,就會記住你,也能與你眼神交流。2017年12月2日,深圳無人駕駛公交車阿爾法巴正式上路。2018年4月,四名MIT的畢業生創立了全球首家機器人餐廳。……未來AI的發展,不止是突飛猛進,不止是風起云涌,也不止是日新月異。而是我們無法想象。以下是我們能想見的、并已經漸漸變成現實的將來——無人超市;機器人接待;在異地通過AI遠程開啟家里的各種設備;用全息攝影技術做飯……3D打印出來后,任何東西都能從二維,變成三維實體。試想未來有一天,你女朋友對你說:“你有房嗎?”你可以淡定地說:“現在沒有。但我可以馬上給你打印一個。”動物的腦在機能上是否有可能達到人腦的水平?智能機器人能像人一樣擁有自主的意識嗎?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1)動物的腦在機能上是不可能達到人腦的水平的,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具有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2)智能機器人不能像人一樣擁有自主的意識,智能機器人的腦不是人腦。李開復在《奇葩說》里,曾說過這樣的話:人工智能是超級理智的,所以人類的情感、審美、樂趣、同理心......它無法學會。3.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人腦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沒有高度發達的人腦,就不可能有人類意識。注意:人腦≠大腦≠動物腦≠電腦【閱讀與思考6】魯迅說,天才們無論怎樣說大話,歸根結蒂,還是不能憑空創造。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專靠神思,所謂“天馬行空”似的揮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也不過是三只眼,長頸子,就是在常見的人體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為什么“說大話”“描神畫鬼”等都不是憑空創造的?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我們會發現西方的上帝長得像西方人,中國的神仙長得像中國人,而佛祖則有點像印度人。離開了客觀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識。4.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意識不僅是人腦的機能,而且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樣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觀存在通過生活和實踐的環節進人人腦,并在人腦中加工改造的結果。離開了客觀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識。注意: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而內容則是客觀的。正確的意識——如實反映客觀事物錯誤的意識——歪曲反映客觀事物5.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論【原理內容】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都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本身就根源于物質。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方法論】我們應當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 堅定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立場,反對一切有神論。本課小結:課堂鞏固 這題我會1.基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的特點,以及國際社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客觀現實,我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逐步成為國際社會共識。這說明( )①自然界具有物質性 ②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③意識可以脫離物質而存在 ④辦事情要堅持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①:材料主要講述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而材料沒有涉及自然界的物質性,①不符合題意。②:當今世界具有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的特點,國際社會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客觀現實,說明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②符合題意。③: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不能脫離物質而存在,③錯誤。④:基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等客觀現實,我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說明辦事情要堅持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2.2023年“人腦工程”研究小組將在計算機上制造一個完整人類大腦的模型——“仿真人腦”,“仿真人腦”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此有人說,“仿真人腦”也有意識,能夠完全取代人。這一觀點( )A.否認了機器人具有自主創造力 B.肯定了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C.否認了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 D.肯定了意識的內容來自人腦【答案】C【詳解】A:該觀點認為機器人有意識,因而承認了機器人具有自主創造力,A排除。B:該觀點沒有涉及意識的起源,B排除。C:有人說,“仿真人腦”也有意識,能夠完全取代人。從哲學上看,這一觀點否認了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C符合題意。D: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是客觀存在通過生活和實踐的環節進入人腦,并在人腦中加工改造的結果。即意識的內容來源于客觀存在。該觀點否認了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沒有涉及意識內容的來源,D排除。故本題選C。3.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下列能正確反映意識產生的歷史演進順序的是( )①植物的枝葉會向陽光充足的地方伸展②巖石風化,滴水穿石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④獵狗能夠以不同方式幫助獵人攔截獵物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答案】B【詳解】②:巖石風化,滴水穿石,說明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映特性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②排第一位。①:植物的枝葉會向陽光充足的地方伸展,說明生物的反應形式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①排第二位。④:獵狗能夠以不同方式幫助獵人攔截獵物,說明人的意識是從動物心理發展而來的,④排第三位。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說明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③排第四位。因此,意識產生的歷史演進順序的是②→①→④→③。故本題選B。結語: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自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共青團員作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要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定而純粹地信仰馬克思主義,堅持無神論、反對有神論,不負共青團員的光榮稱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