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七單元人民解放戰爭 第八單元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備考講義】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七單元人民解放戰爭 第八單元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備考講義】

資源簡介

期中期末復習
第七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
第八單元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備考講義
【時空定位】
人民解放戰爭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整體感知】
人民解放戰爭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核心知識梳理】
知識點一:內戰爆發
1.重慶談判
(1)時間:1945年8—10月。
(2)目的:①國民黨: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想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強加到中國共產黨身上。②共產黨: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
(3)結果:國共雙方簽署了“雙十協定”。
(4)意義:重慶談判與1946年1月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為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線曙光。
2.國民黨發動內戰
(1)全面內戰爆發:1946年6月,蔣介石全力圍攻中原解放區,發動了全面內戰。
(2)發動全面進攻:1946年10月,國民黨軍隊占領張家口,全面進攻達到最高峰。1947年3月,國民黨全面進攻被粉碎。
(3)發動重點進攻:1947年3月,國民黨發動對陜北解放區與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3.解放區軍民的自衛反擊
(1)方針:以運動戰為主要方式,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原則和方針。
(2)結果: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撤出延安,轉戰陜北。西北野戰軍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重點進攻。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消滅國民黨王牌主力,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知識點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1.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1)主要內容:
①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將抗戰時期的減租減息政策改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
② 1947年 , 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③制定土地改革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2)結果:歷時一年多順利完成,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糧食和衣物。
(3)歷史意義: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1)概況: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天險,千里挺進大別山。
(2)影響:直接威脅到南京、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3.三大戰役
名稱 遼沈戰役 淮海戰役 平津戰役
時間 1948年 9—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揮者 林彪、羅榮桓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 聶榮臻、林彪、羅榮桓
參戰 部隊 東北人民解放軍 中原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 東北人民解放軍與華北人民解放軍
過程 首先攻占遼寧錦州,后攻占長春、沈陽 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發起 武力攻占張家口、天津;和 平解放北平
戰果 47萬余人 55萬余人 52萬余人
意義 解放東北全境 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 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總的意義 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4.渡江戰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知識點三: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
1.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2)發展:
①時間:甲午中日戰爭后。
②原因: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③代表:狀元實業家張謇創辦大生紗廠,走上“實業救國”道路。
高潮:
①時間:辛亥革命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②原因: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海外華僑歸國創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③表現: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了迅速發展的良機,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其中發展最快的是紡織業和面粉業。
衰微:
①時間: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②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與摧殘。
③發展表現:出現了榮氏兄弟、盧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業家。
(5)特點: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還比較落后;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地區分布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漢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社會生活的變化
(1)新式交通工具的傳入: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發明的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傳入中國,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促進了商品的流通。
(2)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變化:
①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勸禁纏足等革除社會陋俗的法令,強令男子剪掉辮子,勸禁女子纏足。
②以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代跪拜禮。
③以“先生”的稱呼取代“老爺”“大人”的稱謂,體現出自由平等的新風尚。
知識點四: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1.教育事業的發展
(1)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先后興辦了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一批新式學校。
(2)甲午戰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創辦北洋西學堂,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
(3)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決定創立京師大學堂。
(4)新式教育的發展:1905年,清政府諭令一律停止科舉考試;通令興辦學堂,頒布各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
2.新聞出版業的發展
(1)報紙報刊:
①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
②天津的《大公報》、上海的《新聞報》和延安的《解放日報》,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報紙。
③上海的《東方雜志》、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和鄒韜奮主辦的《生活》周刊,是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
新聞出版業:
①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②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生活書店等是當時有影響的出版機構。
③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創辦新華書店。
3.文學藝術的成就
(1)文學:
①魯迅: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成為一篇討伐封建主義的檄文。《阿Q正傳》成為批判國民性問題的經典之作。
②其他: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駱駝祥子》。
③解放區的文藝作品: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風驟雨》等小說,大型歌劇《白毛女》等。
美術:
①齊白石:擅長花鳥草蟲。
②徐悲鴻:創作了《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巨作,在中國畫技法和意境上開辟了新時代。
音樂:
①聶耳: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田漢作詞,后來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畢業歌》等名曲。
②冼星海:創作了《黃河大合唱》,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勇敢、頑強和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
影像:
①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1905年拍攝的京劇《定軍山》。
②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拍攝的《歌女紅牡丹》。
【歸納提高】
1.比較西安事變和重慶談判
西安事變 重慶談判
時間 1936年12月 1945年8月
背景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西安事變爆發 抗戰勝利,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蔣介石陰謀發動內戰
中共代表 周恩來等 毛澤東、周恩來等
結果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雙方簽訂《雙十協定》
落實情況 七七事變后,國共兩黨正式合作,共同開赴抗日戰場 蔣介石撕毀協定,發動全面內戰
共同點 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的精神
2.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及啟示。
(1)原因:中國共產黨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主要原因)。廣大解放軍戰士英勇善戰。黨中央正確的戰略戰術。國民黨統治腐敗,發動內戰違背了人民意愿,不得人心,軍心渙散。
(2)啟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3.近代國共兩黨關系演變
4.臺灣與祖國大陸的三次分離
第一次 離:1624年荷蘭殖民者占據了臺灣歸:1662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
第二次 離:1895年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占臺灣歸: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
第三次 1949年內戰結束,國民黨殘余勢力敗退臺灣,造成了今日海峽兩岸的分離現狀
認識 1.前兩次“分離”屬于國家主權問題,第三次“分離”則是中國內政問題 2.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兩岸團圓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祖國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潮流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5.張謇的“實業救國“夢最后還是破滅了。想一想,在近代中國,“實業救國”為什么不可能實現?
當時國家的主要經濟命脈掌握在四大家族手中,他們代表的官僚資本主義,不可能大力支持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后,外國資本主義不會給中國提供真正的技術;民族資本階級擁有妥協性和軟弱性,沒有足夠的資本發展經濟。由于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卷土重來,打擊了中國的民族工業,20世紀20年代張謇創辦的企業處境艱難,瀕臨破產。
6.如何正確理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
(1)特征一:發展短暫且艱難曲折。中國民族工業從一開始就受到本國封建勢力和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雙重壓迫,喪失了獨立發展的可能;清朝滅亡后,國內的封建勢力并未徹底消滅,仍然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19世紀末20世紀初,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的西方國家以資本輸出為主要手段加大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使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
(2)特征二:發展不平衡,集中于輕工業和沿海地區。由于中國沿海地區是外國資本主義勢力較早侵入的地區,這些地區受西方資本主義影響較深,有利于民族工業的產生;中國民族工業面臨著資金少,力量小,技術力量薄弱的情況,所以基本無力發展重工業,而輕工業的發展在這方面要求較低。
7.為什么說科舉制的創立與廢除都是歷史的進步?
科舉制是我國由隋代開創直至清末才被廢除的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科舉制是隋朝隋煬帝時期創立的,采用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把薦官制發展到考官制,這無疑是一大社會進步,并為以后歷朝沿用。近代以來,隨著新思想和西學的興起,逐漸出現了新式學堂和新的教育教學內容。新式學堂中近代化內容的不斷加強,使科舉制度越來越不適應形勢的需要。傳統教育模式的嚴重弊端阻礙社會發展。1905年,清政府適應形勢發展,廢除了科舉制,是歷史的進步。
8.近代中國的報刊
時期 報刊名稱 特點或主流思想
鴉片戰爭后(1872年) 《申報》 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中國第一份商業報紙
戊戌變法時期 《國聞報》《時務報》 維新變法
辛亥革命時期 《民報》 三民主義
新文化運動時期 《新青年》 民主、科學
【基礎鞏固】
1.民主人士柳亞子先生曾贈毛澤東詩云:“闊別羊城(今廣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慶),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戰尚休。”該詩反映的歷史事件是為了 ( )
A.國共合作與北伐 B.國共停戰與抗日
C.商談戰爭與和平 D.共同反帝與獨立
2.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進入和平發展的極好時機,國共雙方簽訂了停戰協定。但是這些協定墨跡未干,國民黨就不顧輿論譴責,悍然內戰。全面內戰爆發的標志是( )
A.國民黨進攻陜北解放區 B.國民黨進攻山東解放區
C.國民黨進攻大別山根據地 D.國民黨大舉圍攻中原解放區
3.解放戰爭爆發之初,西方媒體通過計算國共雙方的武器裝備、軍隊數量、控制的區域等數據得出了一致的結論,那就是共產黨支撐不過半年必定滅亡;而毛主席卻做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這主要是因為毛主席
A.看到了中國人民力量的偉大 B.充滿對解放戰爭的必勝信心
C.發現了西方數據來源不準確 D.預判了國際形勢對我黨有利
4.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榮稱謂并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一誕生就有的,這一稱謂同人民軍隊的輝煌歷史一樣,有一個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下列有關人民軍隊名稱演變的時序,正確的一項是( )
A.工農革命軍、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人民解放軍
B.工農紅軍、工農革命軍、八路軍、新四軍、人民解放軍
C.工農革命軍、八路軍、新四軍、人民解放軍、工農紅軍
D.八路軍、新四軍、工農革命軍、工農紅軍、人民解放軍
5.“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占領。”用這句話可以概括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主動撤退而取得了戰爭勝利的典型事件。這一事件發生的地點是( )
A.北平 B.延安 C.徐州 D.南京
6.下列對解放區土地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
A.一位地主因失去土地而號啕大哭 B.農民在為給地主交租發愁
C.很多青年農民在排隊當兵 D.政府干部在找中農做工作,爭取得到他們的支持
7.“我軍第二年作戰的基本任務是: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材料中“打到外線去”開辟大別山根據地的主力部隊是
A.東北解放軍 B.劉鄧大軍 C.中原解放軍 D.華北解放軍
8.毛澤東認為, 先打錦州,封閉國民黨部隊逃出關外的道路,“關門打狗”乃上上之策。 這一戰后,毛澤東說:“這樣,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這一戰役是指 ( )
A.遼沈戰役 B.挺進大別山 C.渡江戰役 D.淮海戰役
9.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人民群眾高唱“最后一瓢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塊布拿去縫軍裝,最后一個娃送去上戰場,最后一床被蓋在擔架上”的歌謠,與國民黨展開殊死的戰斗。60萬人民軍隊的身后是543萬支前民工。一兵九夫,是他們用自己的肩膀支撐起戰爭的需要,是廣大的人民陷國民黨軍隊于失敗的汪洋大海之中。”紀錄片《決戰淮海》中的這段話揭示了淮海戰役獲勝的根本原因是( )
A.解放軍作戰勇敢 B.民眾的大力支援
C.國民黨部隊戰斗力低下 D.我黨作戰方針正確
10.電視劇《決戰黎明》以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我黨接管北平、建設北平為主線,向世界昭示著中國共產黨既能打碎舊世界的束縛,也能勝任建設新社會、造就民族振興帶領人民走向幸福的責任。這個電視劇的背景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11.毛主席曾說:“蔣介石占領了延安,他就以為自己勝利了……而且話還得說回來,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來,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12.1912-1919年,中國新建的民族廠礦企業達470多家,投資近1億元,加上原有企業的擴建,新增資本達到1.3億元以上,相當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資總額。以上數據說明了
A.民族資本主義在夾縫中產生 B.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展
C.近代民族工業迎來“短暫的春天” D.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得到新生
13.習近平總書記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回顧歷史張謇的“中國夢”是( )
A.民主共和 B.平均地權 C.變法圖強 D.實業救國
14.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撰文:我前歲在北京過年,剛過新年,又過舊年,看見賀年的人,有的鞠躬,有的拜跪,有的脫帽,有的作揖,有的在門首懸掛國旗,有的張貼春聯。對這則材料中的信息理解不正確是
A.辛亥革命對傳統習俗產生了沖擊 B.社會習俗的改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C.新舊雜陳是該時期社會習俗的特點 D.新的社會風尚成為社會主流
15.下列中國教育發展過程的幾件大事,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 ②設立京師大學堂
③清政府頒布近代中國第一個學制 ④停止科舉考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④①③②
16.據《中國報學史》統計,武昌起義勝利后半年內,全國報紙由100多家迅速發展到500多家,總銷量達到 4200萬份。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國民有言論、出版等自由
B.人們關心社會變革,希望了解世界變化
C.受西方文明的影響
D.人們普遍贊成民主共和,反對君主專制
17.公車上書失敗后,維新人士積極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其中在北方影響力 最大的報刊是
A.《時務報》 B.《國聞報》 C.《申報》 D.《大公報》
18.“起來……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進!”這首《義勇軍進行曲》的曲作者是
A.聶耳 B.齊白石 C.徐悲鴻 D.貝多芬
【培優提升】
1.中國歷史上年號和紀元方式的變化往往與統治者的變化、政權的興替息息相關,年號和紀元方式的使用也能為我們歷史研究中的年代的確定、使用者的政治立場的判斷提供依據某學生查到一份“民國三十八年”大事件的歷史資料,以下現象不應該出現在該資料上的是
A.重慶談判 B.北平和平解放 C.百萬雄師過大江 D.開國大典
2.解放戰爭初期,毛澤東曾說“我們不但必須打敗蔣介石,而且能夠打敗他。”對前句話最準確的理解是( )
A.我們進行的是正義戰爭 B.我們爭取的是光明前途
C.我們有黨的堅強領導 D.我們有人民的大力支持
3.石魯是20世紀中國書畫領域的革新家,他一生以畫筆宣傳革命。在下面這幅畫作中,他刻畫了1947年的一天,初升的太陽染紅了整個群山,毛澤東迎著朝陽,昂首挺胸,展現著共產黨人力挽狂瀾的氣魄和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這幅畫的名字應該是(  )
A.《轉戰陜北》 B.《挺進大別山》
C.《解放南京》 D.《戰略大決戰》
4.下圖所示路線圖反映的史實是:( )
A.國民黨全面進攻中原解放區 B.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
5.有人認為“南京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終點。”在終點處,這座飽經滄桑的歷史文化名城見證的事件是(  )
A.簽訂中英《南京條約》 B.國民政府抗戰之后遷都
C.蔣介石建立國民政府 D.人民解放軍占領總統府
6.用直尺標記能直觀地反應某個歷史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的歷程,下面的材料反應什么主題的歷程
A.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
B.抗日戰爭的發展歷程
C.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歷程
D.國民大革命的主要歷程
7.前提:1861年改革俄國廢除了農奴制度、日本明治維新后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結論:資本主義制度向世界范圍擴展。按上述邏輯,下列前提不能完全推導出結論的是:( )
A.前提:新中國成立、二戰后東歐等地區多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出現。結論:社會主義力量空前壯大。
B.前提:美國南北戰爭、日本明治維新。結論: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或擴大
C.前提: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放戰爭。結論:民族工業獲得良好發展
D.前提:上海輪船招商局、辛亥革命的功績。結論:有利于民族工業的產生或壯大
8.下面這幅圖是著名漫畫家劍凡創作于1930年的作品《這把破扇子,哪能抵擋得住外來的狂風暴雨!》,一把寫著“提倡”的殘破扇子,遮蔽著寫著“實業”的燃燒著的蠟燭。該漫畫揭示了這個時期民族工業奄奄一息的生存狀態,圖中所謂的“狂風暴雨”指( )
A.本國官僚資本的擠壓 B.封建主義的阻撓
C.落后的生產技術 D.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
9.辛亥革命后,人民既按夏歷進行農事活動和過傳統節日,又按陽歷進行政治活動和新節日紀念,甚至過年也是“新歷之新年,系政治之新年,舊歷之新年,乃社會之新年”。可謂“你愛摩登,可遵新歷;我是老朽,且從夏制。”可見
A.辛亥革命沒有徹底摧毀封建制度 B.政治變革后新舊文化沖突十分激烈
C.傳統文化仍然需要全盤繼承下來 D.傳統文化的存續仍有一定的必要性
10.如下表是費正清在《劍橋中國晚清史》中關于20世紀初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狀況的數據。其中1906年至1912年出現學生總數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加快發展近代教育
B.近代西方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
C.辛亥革命成功實現近代教育轉型
D.考試為官的科舉制的廢除導致讀書人數的減少
11.制作知識卡片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下面是小雨同學整理的關于《申報》的資料卡片,其中表述不正確的是《申報》時間、地點:1872年、上海。主要內容:主要編輯出版中小學教科書和字典。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主要影響: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了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
A.時間、地點
B.主要內容
C.重要地位
D.主要影響
12.20世紀初以后,我國的文學藝術創作空前繁榮,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家、作曲家和畫家。下列作者與作品不相匹配的是
A.曹禺—《雷雨》
B.趙樹理—《駱駝祥子》
C.魯迅—《阿Q正傳》
D.徐悲鴻—《田橫五百士》
13.從晚清到民國,伴隨著外來文化的沖擊和社會政局的更替,中國的經濟、社會生活、教育文化事業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材料一:張騫是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甲午戰敗后,他創辦大生紗廠,獲利頗豐除紗廠外,張謇還創辦了墾牧公司、輪船公司、面粉廠、油料廠和冶鐵廠等產業。他把掙來的錢用于興辦文化和公益事業,創立了學校、圖書館、博物苑、氣象臺、醫院、公園和劇場等機構。
——摘自人教版《中國歷史》第三冊
(1)材料一甲午戰敗后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哪一條款不利于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張謇提出什么口號并創辦大生紗廠等企業使中國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
材料二:榮宗敬和榮德生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短暫的春天”,建立起以紡織業和面粉業為主的龐大家族企業。九一八事變后,北方面粉市場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紗也在華大量傾銷,榮氏企業陷入困境。當它歷經艱險渡過難關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華戰火的洗劫,企業遭受重創,榮宗敬憂憤而死。抗戰勝利后,榮氏企業雖然有所恢復,但國民黨發動的內戰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機。
——摘自人教版《中國歷史》第三冊
(2)材料二中榮氏兄弟為什么能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短暫的春天”,建立起以紡織業和面粉業為主的龐大家族企業?
材料三:不少年青人,極力打破傳統封建思想的桎梏,追求自由戀愛。年青婦女不再沉默,紛紛挑戰傳統禮教,甚至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至于殘害婦女的纏足陋習,在新思潮的沖擊下,也日漸式微。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社會習俗哪方面的變化?
材料四:
(4)材料四中圖一《申報》、圖二商務印書館在近代文化發展史上的地位如何?
14.2016年11月2日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洪秀柱主席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習近平強調,兩岸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實現民族復興,再創中華盛世榮景,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回顧國共歷史上的分分合合,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國共兩黨關系變化(兩次合作、兩次分裂)
(1)指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時期創辦的軍事學校名稱?
(2)說說表格中空白處第二次國共合作的重大影響?
(3)列舉國共兩黨第二次分裂時期發生的重大戰役兩例?
(4)通過學習國共兩黨關系變化的歷史知識,你有什么感悟?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試卷第1頁,共3頁
參考答案:
【基礎鞏固】
CDAAB BBABC DCDDB ABA
【培優提升】
ABABD CCDDD BB
13.(1)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實業救國。
(2)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各種實業團體涌現,掀起發展實業的熱潮。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3)勸禁纏足
(4)《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14.(1)黃埔軍校
(2)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3)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
(4)和則兩利,分則兩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源县| 沂南县| 阿克陶县| 郸城县| 宜丰县| 漠河县| 新昌县| 牡丹江市| 安图县| 邮箱| 山阴县| 阿勒泰市| 桂平市| 南召县| 绥滨县| 嵩明县| 陆河县| 舟曲县| 陆河县| 盐津县| 莱州市| 花垣县| 崇明县| 肇东市| 沙湾县| 日喀则市| 红河县| 甘谷县| 肇源县| 佛教| 和龙市| 黎川县| 滁州市| 河间市| 陇川县| 株洲县| 威远县| 伊宁市| 常熟市| 霸州市| 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