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學年第 一 學期教案課 題 第 四 單元第 12 課《新文化運動》 總(3)課時主備人 使用人 授課 日期 年 月 日背景 分析 1北洋政府統治下政局混亂,社會動蕩 2.“尊孔復古”逆流;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的傳播 3.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對辛亥革命反思后深刻的認識到,必須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學習 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分析材料、復習舊知認識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新文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 2.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聯系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與影響。 3.(德育目標)通過觀看圖片感受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兩面旗幟就是“民主”與“科學”,新時代的青年必須增強民主與科學意義。學習 重點 掌握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和意義。教學 難點 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學 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 評價 本節課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設計幾個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通過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來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從而提升核心素養的養成,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與學活動過程 個性修改一、導入新課 20世紀初期,在北大的講壇上,有從海外歸來的、西裝革履的大力宣傳新思想的進步人士;也有拖著長辮子、身穿馬褂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遺老,他們相互抨擊對方的思想觀點,出現了激烈的思想沖突。為什么會有這樣奇怪的現象出現呢?今天我們通過學習第12課——新文化運動,來了解當時的社會現狀。 二、新課講授 探究任務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教師引導 1.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內容,讓學生分組討論:新文化運動是在什么背景下興起的? 學生討論后回答。 教師歸納總結:①政治:以北洋軍閥為首的反動勢力妄圖復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會性質,沒有使中國獨立富強);②經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與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行徑勢不兩立。 2.提問:請同學們列表歸納新文化運動的時間、標志、代表人物、陣地等基本要素。 時間1915年標志《新青年》的創辦代表人物陳獨秀、胡適、魯迅、李大釗等陣地北京大學和《新青年》探究任務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 1.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勾畫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2.教師總結強調:新文化運動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學,提倡新的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來反對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屬于思想革命。提倡白話文,建設新文學,即文學革命。就是要通過簡單、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去宣傳資產階級的民主、科學,從而擴大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力。 3.教師展示材料: 陳獨秀說:“吾國之維新,復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黨與在野黨之所主張抗斗,而國民若觀對岸之火,熟視而無所動心。”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新文化運動的認識。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 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促進了民眾的覺醒,喚起了人民對國家政治事務的關心。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對中西方文化絕對肯定或否定的偏向。 【課堂總結】 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爭,反映了資產階級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的強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它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弘揚了民主、科學的思想,使中國出現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板書設計:課后 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