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期中期末復習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備考講義【時空定位】【整體感知】【核心知識梳理】知識點一:洋務運動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后,清朝統治面臨嚴重危機2.目的: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統治。 3.代表:在中央以奕 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 4.時間: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5.口號:“自強”“求富”。 6.主要內容(1)軍事企業: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先后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最早)、江南制造總局(最大)、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2)民用企業:從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開辦了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近代民用企業。 (3)文化教育:洋務派興辦新式學堂,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等。 (4)建立新式海陸軍:①新式陸軍: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組建新式洋槍隊,采用西式兵操練兵,使清朝軍隊的武器和戰術逐漸發生變化。左宗棠率領裝備了新式武器和進行了新式訓練的清軍,成功收復新疆。②新式海軍:到19世紀80年代,福建、廣東、南洋和 北洋 (規模最大)等海軍初步建成。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軍衙門統一協調指揮。 結果: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性質: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9.影響: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它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知識點二: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1.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1)爆發:1894年7月,日軍進攻駐守朝鮮的中國軍隊,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 (2)主要戰役:①平壤戰役:1894年9月,左寶貴中炮犧牲,平壤陷落。②黃海大戰: 1894年9月,北洋艦隊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率領200余名將士壯烈殉國。③遼東半島戰役:旅順守將徐邦道孤軍迎敵最終戰敗,日軍制造了旅順大屠殺。④威海衛戰役:1895年初,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3)結果:1895年,清政府戰敗,被迫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2.《馬關條約》時間 1895年 地點 日本馬關內容 割地 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賠款 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 通商口岸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設廠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影響 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瓜分中國狂潮(1)以“三國(俄、法、德)干涉還遼”為契機,列強在中國掀起了搶奪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狂潮。 (2)“門戶開放”政策:1899年,美國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國提出,反映出美國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侵華政策上的矛盾。知識點三:戊戌變法1.背景: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危機加深2.活動:(1)1895年春,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在北京參加會試的舉人,上書光緒帝,請求拒和、遷都、變法,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2)維新人士在各地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其中影響最大的報刊是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 3.開始標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 4.內容:政治 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經濟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 文教 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軍事 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5.結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制造了“戊戌六君子”事件,變法失敗。 6.影響: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知識點四: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1.義和團運動(1)背景:19世紀末,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2)興起:由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拳、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發展而來。(3)發展:到1900年夏,義和團已經控制了京津地區。(4)口號:“扶清滅洋”。 (5)抗擊八國聯軍:義和團破壞沿線鐵路,在廊坊一帶阻擊敵人;義和團和清軍圍攻西什庫教堂和東交民巷使館區;在老龍頭火車站展開爭奪戰,炮轟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衛戰中,清軍直隸提督聶士成壯烈殉國。(6)結果: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失敗。 (7)歷史意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2.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概況:為鎮壓義和團運動,1900年6月,英、美、俄等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天津向北京進犯。后攻占大沽炮臺,占領北京。 (2)結果: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項目 內容時間 1901年國家 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簽訂內容 經濟 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 政治 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軍事 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外交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3)影響:《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歸納提高】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并從可獲得的啟示根本原因:只引進先進的技術,不改變落后的封建制度啟示:改革要動根本,不能只改皮毛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及教訓原因:客觀:(1)沒有充分發動群眾;(2)維新派手中無實權,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3)頑固派力量強大,維新派力量弱小。主觀(主要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教訓:資本主義的改良運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的異同項目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相同點 背景 都發生在列強的侵略下,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方式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內容 都是向西方學習,都涉及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結果 都失敗了,但都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不同點 背景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內外交困 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危機加劇性質 封建地主階級的改革 資產階級的改革目的 維護清朝封建統治 挽救民族危機,發展資本主義主張 只學科學技術,自強、求富 實行君主立憲制影響 開辟了中國近代化的道路 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4.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過程【基礎鞏固】1.漫畫是形象的歷史,對于考查“歷史解釋”素養具有獨特的作用。右面漫畫反映出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 )A.引進西方先進技術B.發展近代軍事工業C.發展近代民用企業D.維護清朝腐朽統治2.史學家蔣廷黻認為,同治年間起始的自強運動,雖未達到目的,然能有相當的成績,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證“相當的成績”的有( )①創建新式海軍 ②創辦京師大學堂③創辦湖北織布局 ④創辦江南制造總局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這項持續了約三十五年的運動,是一種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嘗試,它只采納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實用價值的東西。而另一些更為可取的東西……卻完全被忽視了。”據此我們能看出洋務運動( )A.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B.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C.是一場資產階級改良運動D.從根本上沖破了舊制度4.有人這樣評價近代史上的列強侵華行徑:“一半是殘忍的破壞和掠奪,一半是客觀上的建設和推動。”最能佐證這一觀點的選項為( )A.割占了中國的大片領土 B.在通商口岸投資設廠C.進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D.從中國掠走大量金銀5.在某次戰爭之后,列強欣喜若狂,聲稱“第二次發現了中國”。英國一家報紙評論道:“中國為東方一團大物,勢已動搖……今歐洲之人,雖田夫野老,無不以瓜分中國為言者。”這次戰爭后(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中國陷入了被分裂割據的危險局面D.資本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6.“甲午戰敗損失慘,洋務運動弊端顯。中國面臨被瓜分,民族危機特空前。”這首歌謠描寫的是( )A.《南京條約》的影響 B.戊戌變法的背景C.洋務運動的背景 D.《辛丑條約》的影響7.在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中,相同的內容是( )A.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 B.裁撤政府多余人員C.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D.創辦報刊,開放言論8.作為一場政治運動,百日維新短命而敗,但作為一場更廣闊意義上的社會文化運動它也有成功之處。其成功之處主要指( )A.阻止了民族危機繼續加深B.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C.實行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D.動搖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9.“拆鐵道,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這一揭帖反映出義和團( )A.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B.具有廣泛群眾性C.對清政府本質認識不清 D.是反清反帝組織10.隨著《辛丑條約》的實施,這一片區域實際上成為“國中之國”,成為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這段論述中的“這一片區域”指( )A.香港島 B.圓明園 C.臺灣島 D.東交民巷11.《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主要是指( )A.沖擊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B.帝國主義直接統治中國人民C.賠款數額巨大,增加了人民的沉重負擔D.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培優提升】[2020·廣安中考]1.1882年底,英國商人比爾茲利在年度財務報告中寫道:“統計結果表明,我們的航運公司今年虧損額達到了400萬兩白銀,當然,法國的輪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這樣下去,我們將很快退出上海航運市場了——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李鴻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輪船招商局。”這說明上海輪船招商局的創辦( )A.表明《資政新篇》向西方學習的主張收到成效B.達到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的目的C.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學的洗禮[2021·南昌模擬]2.《釧影樓回憶錄》中記述:“一班讀書人,向來莫談國事的,也要與聞國事,為什么人家比我強,而我們比人弱?為什么被挫于一個小小日本國呢?讀書人除了八股八韻之外,還有他應該研究的學問呢!”這表明甲午戰爭失敗( )A.反映出讀書人莫談國事的愚蠢B.由于對日本輕視和盲目自大C.促進了中國人民民族意識覺醒D.推動讀書人研究學問的熱潮[2020·晉中模擬]3.百日維新雖然失敗了,但它畢竟觸動了傳統的中國政治體制,為現代國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嘗試。將維新變法作為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的主要依據是( )A.創辦軍事工業 B.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C.開辦新式學堂 D.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2021·青島模擬]4.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關天培在虎門頑強抗擊侵略者;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左寶貴血戰平壤;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聶士成血灑八里臺。對上述材料所體現的歷史主線,概括最準確的是( )A.西方侵略史B.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和中國人民的抗爭D.中國人民的探索史5.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激烈爭奪和瓜分中國,造成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種危機感促成了人們的覺醒,救亡圖存成了當時最緊迫的要求。——摘自《山東大學精品課程》(1)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中國”是受哪一條約的直接影響?列強“瓜分中國”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哪些?當時中國人民“最緊迫的要求”是什么?材料二 1900年,俄國趁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運動之機,出兵侵占了中國東北全境,同時也力圖將朝鮮據為己有。在各國列強勾心斗角你爭我奪的背景下,日俄雙方加緊擴軍備戰,意圖一決雌雄。(2)材料二中“運動”的斗爭矛頭指向誰?該“運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3)上述材料反映出在侵華過程中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參考答案:【基礎鞏固】DBBBD BABAD D【培優提升】CCDC5.(1)《馬關條約》。劃分“勢力范圍”,強占租借地,對中國資本輸出等。救亡圖存。(2)帝國主義。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等。(3)勾心斗角,你爭我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