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教學設計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是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板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敵后戰場指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深入到日本占領區而開辟的戰場。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以非凡的膽略和堅定無畏的革命精神深入敵后,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開辟了廣闊的敵后戰場,將敵人后方變成抗日前線。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抗日武裝在敵后戰場的日益發展壯大及其英勇作戰,給日本侵略者以越來越沉重的打擊,敵后戰場也由戰略上配合正面戰場作戰逐步上升為中國抗戰的主戰場,為支撐持久抗戰、奪取最后勝利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本課分三部分介紹了八路軍和新軍在敵后戰場進行抗戰的情況。學生情況分析八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初步具備了在老師的指導下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抓住他們思維比較活躍,愛發表見解,愛表現自己,希望得到老師表揚等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語言講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音頻、視頻資料,預設一些問題,使用激勵性評價語言,啟發引導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教學目標總體目標:認識到敵后戰場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能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知道平型關大捷、抗日根據地、百團大戰的基本概況(素養目標:史料實證)能通過史料分析、小組活動等認識平型關大捷、抗日根據地、百團大戰等共產黨抗戰史實對整個抗戰的影響,培養學生辨證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素養目標: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通過學習敵后戰場的抗戰,感悟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戰場中展現出來的抗戰精神,明白抗擊外來侵略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歷史責任和使命,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素養培養: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的基本情況及意義;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教學難點 百團大戰以及對敵后戰場抗戰的評價。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歷史資料:如文字史料、圖片、視頻等的分析、歸納,學會正確分析、歸納歷史資料的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物主義史觀;同時組織小組活動,使其在合作交流學習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就感。板書設計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 一、據險伏擊碎神話---平型關大捷二、剖幽析微駁謬論---《論持久戰》三、眾志成城抗敵寇---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四、主動出擊破囚籠---百團大戰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展示:抗疫圖片與鐘南山、陳薇、張伯禮等抗疫英雄的圖片【教師】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全國,打破了新年的祥和與熱鬧,而武漢則成為這場疫情的重災區,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鐘南山、陳薇、張伯禮在第一時間響應黨的號召,前往疫情重災區武漢,他們不僅是抗疫英雄,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中國共產黨員,在這次疫情中,正是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無數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帶動下,14億中國人民團結一致,付出巨大的努力,終于取得抗疫的勝利。回首80多年前,中華民族也面臨這樣一個嚴峻的考驗,在民族存亡、國家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挺身而出,深入敵后發動群眾,為抗戰的勝利作出巨大的貢獻。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敵后戰場,了解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的中國軍民,是如何為保家衛國而浴血奮戰的。 以當下現實切入,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同時凸現本課的主題:在災難面前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的團結一致。一、據險伏擊碎神話--平型關大捷 1、展示:日軍侵華地圖教師:首先老師要給大家解釋一個概念:敵后戰場是指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深入日本占領區而開辟的戰場,與正面戰場相對應,根據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正面戰場主要是有國民黨領導,敵后戰場則是由共產黨領導,那么共產黨都在敵后戰場領導了哪些戰斗呢?2、展示:平型關地圖教師:總體上來講,共產黨主要領導的是敵后戰場,但也有少數在正面戰場的戰斗,平型關大捷就是其中的典型,那么平型關在哪里呢?為什么共產黨要在這里設下埋伏?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回答這個問題。學生:淞滬會戰期間,日軍入侵山西,企圖占領太原;平型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是太原的重要門戶。教師:從地圖上來看,我們會發現平型關離太原非常近,不僅如此,他還是通往太原最便捷的通道,可以說是日軍的必經之地。從地形上看,他兩邊都是大山,中間有一條狹窄的小道,可以說是地形險要,易守難攻,非常適合打伏擊戰。教師:那這場戰爭的戰況如何呢?這個問題我們用表格來進行梳理,請同學們繼續閱讀教材完成表格。學生:略3、展示:全面抗戰以來正面戰場抗戰及結果教師:平型關一戰,八路軍取得了勝利,消息傳開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國民黨主席蔣介石就先后兩次發來賀電對八路軍表示嘉獎,那老師的問題來了,從殲敵的數量上來看,1000多人并不算是最多的,為什么卻在全國引起如此大的轟動?結合教材和老師給出的材料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粹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教師:從表格我們可以看到,自全面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節節敗退,平型關大捷是我們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擊了日軍囂張的氣焰,更是打出了八路軍的威風,八路軍一戰成名。4、教師:但是,遺憾的是,平型關大捷只是一個局部性的勝利,他遲滯了日本的侵華腳步,卻沒有改變整個戰役的結局,太原最終還是淪陷了,不僅如此,國民黨的其他正面戰場也是節節敗退,上海、南京先后失陷。一時間亡國論甚囂塵上,他們認為中國國力太過于弱小,最終難以擺脫亡國的命運,不如早早投降;與此同時,還有一種言論認為,雖然中國的國力不行但是我們可以依靠美國的支持,這樣就可以迅速取得勝利,這就是速勝論。縱觀這兩種言論,我們會發現一個過于悲觀,一個又過于樂觀,不管是哪種言論,其實都是沒有正確的認識到中國和日本的國情,所以他們都是錯誤的。他只會干擾我們的思想,不利于抗戰,那么面臨這樣的思想困境,共產黨又該如何應對呢? 回憶思考日本侵華及正面戰場抗戰相關史實根據教師引導,分析和解讀圖文材料與教材 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培養學生歷史閱讀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了解平型關大捷的背景和概況。2.通過沖突性設問引發學生的好奇,認識平型關大捷在當時特殊的意義。通過歷史材料分析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核心素養。二、剖幽析微駁謬論--《論持久戰》 展示:表格、問題、史料教師:那么在《論持久戰》里毛澤東是如何來反對這兩種言論呢?學生:敵強我弱,中國不能迅速取得勝利;但日本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失道寡助;中國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正義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國,經不起長期戰爭;中國是大國,能夠支持長期戰爭。教師:經過毛澤東對中日兩國的分析,他認為中國既不能迅速取得勝利,也不會亡國,最后的勝利一定是屬于中國的!那么毛澤東認為戰爭勝利的根源在哪里呢?學生:實行人民戰爭路線展示:材料教師:隨著《論持久戰》的發表,人們的思想逐漸發生了改變,發生了什么改變呢?請閱讀老師的這段材料。學生:略教師:《論持久戰》他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 1.帶問題閱讀教材和PPT圖文材料,歸納出答案。2.解讀史料,提取關鍵信息。 通過引導性設問,層層深入,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理解《論持久戰》發表的背景、內容及意義。三、眾志成城抗敵寇--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 1、展示:抗日根據地分布地圖教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在《論持久戰》的影響下,轟轟烈烈的人民戰爭廣泛的開展開來。正如歌曲《到敵人后面去》里面唱的那樣,共產黨領導八路軍和新四軍深入敵后發動群眾,先后建立起多個抗日根據地,那么都有哪些代表性的抗日根據地呢?這些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又在哪里呢?請同學們根據教材上回答這個問題。學生:略教師:從地圖上看,我們可以發現抗日根據地分布范圍還是比較廣的,但主要集中于華北地區,指揮中樞在陜甘寧邊區,請同學們在教材地圖上標注出來。2、展示:小組合作完成問題教師:那么共產黨在建立了這些抗日根據地之后又是如何進行鞏固和建設的呢?這個問題我們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老師提示,大家可以從軍事、政治和經濟三個方面來思考。學生第一組:軍事上展開人民游擊戰爭,進行反掃蕩,創造了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水上游擊戰等戰法。教師:大家覺得他找的準確嗎?請給他掌聲鼓勵。在軍事上展開人民游擊戰爭,開創了很多不同的戰法,比如說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我們會發現這些戰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非常的靈活,讓日軍防不勝防,疲于奔命,牽制了大量日軍。學生第二組:在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推行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教師:大家覺得他找的準確嗎?請給他掌聲鼓勵。在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這里老師要給大家拓展一個知識:三三制原則,即在抗日民主政權的機構成員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有代表工農的共產黨,有代表小資產階級的左派進步分子,也有代表中等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的中間分子,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抗日民主政權代表性廣,包容性強,有利于團結各個階層,鞏固與發展了抗日民主統一戰線。學生第三組:在經濟上,實行農民交租交息,地主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教師:大家覺得他找的準確嗎?請給他掌聲鼓勵。在這里我們會發現共產黨對地主的政策發生了改變,從之前的打土豪分田地到現在承認地主對土地的所有權,只是說要減租減息,這樣一來既有利于得到地主的接受,也有利于得到農民的擁護,提高他們生產和抗日的積極性。不僅如此共產黨還在敵后開展大生產運動,比如這幅圖片反映的就是共產黨在南泥灣開荒的事情,那就有利于根據地的經濟發展,為敵后戰場的勝利奠定了經濟基礎。3、展示:知識結構圖教師:總的來說,共產黨從軍事、政治、經濟三個方面來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鞏固和建設,共產黨的經營也使得根據地成為敵后戰場得以堅持和勝利的基地。總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與國民黨領導的敵后戰線,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了抗日戰爭的整體。展示:日軍對共政策轉變史料教師:隨著抗日根據地的發展,日本對共產黨的政策也逐步發生轉變,從開始認為共產黨是雜牌軍,不重視,到后來認為共產黨是致命禍患,要嚴厲打擊。那么日軍是如何對共產黨實行打擊的呢?學生:囚籠政策教師:什么是“囚籠”政策學生:依托公路、鐵路,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封鎖與蠶食。教師:囚籠政策就是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并配以封鎖墻,封鎖溝,試圖把抗日根據地分割和困死。那么面對日軍的進攻,共產黨又該如何應對呢? 帶問題閱讀教材和PPT圖文材料,歸納出答案。小組合作 通過地圖的分析與識別,培養學生地圖解讀能力,了解抗日根據地分布地域及特點。2.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理解共產黨鞏固和建設抗日根據地的措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四、主動出擊破囚籠---百團大戰 展示:戰地報告教師:那么這場戰役的戰況如何呢?請同學們根據教材完成這份戰地報告。學生:略教師:剛剛這位戰地小記者合格不?剛剛這位小記者對百團大戰的報告非常準確,同時他也提到了這場戰役戰果很輝煌,那么百團大戰都取得了哪些戰果呢?這次戰役給抗戰帶來哪些影響呢?我們來看一個視頻。展示:視頻教師:通過視頻,我們確實可以看到,百團大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可以說百團大戰是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主動對日發起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那這樣一場戰役對抗戰來說帶來了什么影響呢?根據材料和剛剛的視頻回答這個問題。學生: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教師:百團大戰取得了輝煌的成果,但根據剛剛的視頻,我們知道這些成果來得并不容易,你從百團大戰抗日戰士身上領悟到了怎樣的抗戰精神呢?學生:略教師:什么是抗戰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總結的那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學生齊讀),這就是抗戰精神。 閱讀教材完成問題通過視頻感悟百團大戰的意義及抗日戰士精神 通過視頻材料引發學生興趣,同時培養學生通過視頻史料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理解百團大戰的意義與其中凸現的抗戰精神。課堂小結 總的來說,從1937年全面抗戰以來,共產黨深入敵后發動群眾,先后建立多個抗日根據地,從平型關大捷到百團大戰,共產黨在敵后戰場領導的大大小小的戰斗達到了12.5萬次,殲滅日軍達53萬人,可以說,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中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抗疫表彰大會上說的那樣,中國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啊,中國共產黨就是中國人民做可靠的主心骨!過去,在黨的領導下,中國軍民團結一致、共赴國難,最終取得抗戰的勝利!今天,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齊心協力,共克時艱,最終取得抗疫的勝利!未來我相信,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共同奮斗,也一定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那么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學生:齊讀: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堅持黨的領導、團結一致、萬眾一心、開創未來。教師:愿大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本節課到此結束,謝謝同學們的配合,下課。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