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9課對外開放》 教學設計一、核心素養目標1.知識與能力(1)了解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與發展,了解我國對外開放領域逐步擴大的過程,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認識對外開放的巨大作用,認識到十九大報告中對于對外開放國策的重視;(2)理解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3)了解認識歷史的多種途徑和方式,提高觀察地圖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1)初步學會分析和評價歷史,在了解對外開放史實的基礎上,理解對外放對中國發展的重大意義;(2)利用教材有關對外開放地區的地圖,理解并掌握“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對外開放格局。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2)認識對外開放推動了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極大提高,使學生感受到對外開放則興,閉關自守則衰,理解我國繼續擴大開放的意義。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教學難點: 對外開放的格局形成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意義。新課講授:出示學習目標。導入新課,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出示歌詞:“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歌詞中有一位老人是誰?提出問題:歌詞中“畫了一個圈”是指什么?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真的有這樣的奇跡發生嗎?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本課,探究一下答案。鄧小平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確定了什么偉大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現代的中國為什么必須要開放呢?材料: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后變得落后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鄧小平文選》結論:閉關自守導致中國長期停滯落后;當今世界是個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和現代化離不開世界。世界經濟正在向全球化方向發展,任何國家孤立于世界經濟之外,都不可能獲得發展。對外開放是時代的潮流,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一、經濟特區的建立:檢查自主預習效果:閱讀課本 P42頁-P45頁內容,請同學們回答以下問題:(1)我國首批經濟特區建立的時間是什么?哪兩個省份?(2)我國對外開放最早建立哪四個經濟特區?(3)經濟特區建立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是哪個地方?(4)1990年,哪一個開發區的設立,已發展成為令人矚目的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5)我國形成什么對外開放格局?特點是什么?(6)2001年,中國加入哪一國際組織,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途徑。觀看建立深圳經濟特區的視頻之后探究回答下面問題:(1)經濟特區是什么意思?“特”在哪里?(2)為什么要先開放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材料:鄧小平曾如此解釋“出牌順序”:“為什么我考慮深圳開放?因它對著香港;開放珠海,是因為它對著澳門;開放廈門,因為它對著臺灣;......。”①沿海,交通便利;②臨近港澳臺,靠近國際市場;③華僑眾多,有利于吸引僑資。(3)經濟特區作為“窗口”發揮了哪些作用?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從特區可以引進技術,獲得知識,學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識。特區成為開放的基地,不僅在經濟方面、培養人才方面使我們得到好處,而且會擴大我國的對外影響。——鄧小平(4)討論結論:依據材料談談經濟特區作為“窗口”發揮了哪些作用?①引進了外資、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②培養的大批人才;有利于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國內改革;③有利于擴大中國的對外影響;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國。(5)結合課本 43頁的相關史事通過圖片、視頻、數據、圖表對比,”。知道成為特區的深圳取得的成就,理解“深圳速度深圳經濟特區,由一個小漁村變成了現代化大都市,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這塊由鄧小平倡導設立的“試驗田” ,以改革開放為旗幟,迅速成為世界的“高產田”。人均 GDP在內地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連續 12年高居全國榜首.明確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二)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教師:經濟特區的成功為下一步擴大開放領域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我們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大。展示《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示意圖》,閱讀教材,概括對外擴大開放的基本情況。學生回答:1984年,開放 14個沿海城市。1985年,中國又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隨后又把經濟開放區擴展到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及其他沿海地區的一些市縣。教師:在此之后,我國對外開放的腳步還沒有停歇。 學生回答:1988年,海南島被劃為經濟特區。1990年,上海浦東開發區建立起來。請學生講解并結合地圖《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示意圖》演示。1992年,對外開放的地域向縱深推進,地域向縱深推進,相繼開放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滿洲里等陸地邊境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閱讀教材,請學生擬出: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按時間順序)。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光有“請進來”是不夠的,還提出了“走出去”的戰略。請進來:引進外國資金、管理經驗、先進的技術。走出去:2001年 12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閱讀【問題】依據兩則材料分析中美兩國出現了什么問題?為何都可以請求WTO解決?材料一:2018年北京時間 3月 23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并當場宣布,將有可能對從中國進口的 6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并將相關問題訴諸 WTO 爭端解決機制。——人民網材料二:中國駐 WTO代表團正式提出磋商請求,要求就美國總統特朗普提 議的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而導致的貿易損失獲得賠償。——人民網【問題】中美貿易爭端 【原因】WTO是處理世界貿易問題的國際組織。 中國為什么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對外貿易卻受到限制。 結合材料回答: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我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材料一: 1995—2001 年進出口總額平均年增長 12%, GDP 年均增長8.92%;2002—2006年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 31.5%,GDP年均增長 9.45%。材料二:對普通百姓來說,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關稅將進一步下降,......給廣大消費者帶來實惠。......同時,我國部分行業的壟斷也將會被打破,消費者也同樣會因此而獲得更多的實惠。影響: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這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面臨的機遇。但是中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處于不利地位等。這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面臨的挑戰。教師:鄧小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在中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他改革了中國,改變了世界,引導中國走向繁榮和現代化,引領中國逐步走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他老人家被美國著名雜志《時代周刊》在 1978年和 1986年兩次評為年度風云人物,在 1997年他逝世之后,《時代周刊》稱獲得這一榮譽的只有邱吉爾等幾個世界領導人。就是這樣一位偉人,他是這樣謙虛的評價自己: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的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請全體同學包含深情的齊讀一遍。觀看視頻,回答鄧小平的繼任者,現在我們國家的領導人習近平對對外開放的態度 學生:是堅決的支持態度。師生共同回答:要上新水平,高層次,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課堂總結:通過對外開放,我們吸收了國外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企業管理經驗,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要牢固堅持這一政策不動搖,加快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們必須堅持改革開放這條強國之路。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讓我們沐浴著春風,繼往開來,應樹立平等、開放、參與的國際意識,立足當下,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將來參與對外開放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好充分準備。達標檢測:1. 1979年,鄧小平對廣東省委主要負責人說:“中央沒有錢,要你們自己搞,殺出一條血路來。”其中的“血路”是指( )A. 率先建立經濟特區 B. 率先實行改革開放C. 率先打破計劃經濟體制 D. 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 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歌曲中的“一個圈”指的是( )A. 香港特別行政區 B. 澳門特別行政區C. 經濟特區 D. 沿海經濟開發區3. 20世紀 80年代,有國際媒體評論道:“中國政府開放整個海岸,意味著實際開放半個中國。它是 35年來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膽的行動。”這個“最大膽的行動”指的是( )A. 設立 4個經濟特區 B. 開放 14個沿海城市C. 設立長江三角洲開放區 D. 將海南島建成經濟特區4. “如果說 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從此登上政治大舞臺,那么,30年后......標志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主流。”材料中“標志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主流”的事件是( )A. 中國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的主要成員國B. 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在上海召開C. 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D. 中國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6.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這反映了我國( )A.開始進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B.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 D.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課后反思在本課的教學中,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這一新的教學理念。通過各種媒介全方位地展示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情況。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解決了學習過程中的不少問題,值得表揚。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領會本課的重難點問題,效果不錯。但在深入地理解改革與開放之間的關系,以及我國加入WTO對我國經濟的深刻影響方面,學生還存在理解不透的問題,教師需要在深入淺出地講解這部分內容上下一番功夫。在解決個別難度較大的問題上,小組合作學習,集思廣益解決問題時,學生間的互動還不夠全面;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強指導,啟發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知識點的銜接要更自然、流暢,在以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