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第23課 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目標導航】1.識記日本侵華的史實,強化日本侵華的時空觀念;簡析日本侵華的背景,把握九一八事變的歷史細節,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能力。2.利用教材資源理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戰線能夠形成的原因,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3.用史料實證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性,回擊當今日本右翼勢力否定侵略的言論,樹立正確的戰爭觀,珍愛和平。【教材梳理】一、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20世紀30年代日本從局部侵華到全面侵華1.閱讀教材P133--134,下列時間軸反映20世紀30年代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的相關事件,請對時間軸加以完善。(召開東方會議,制定侵略中國總方針)(在北平制造) (日軍向長城沿線進犯) (在沈陽制造) (召開東方會議,制定侵略中國總方針) (在北平制造盧溝橋事變) (日軍向長城沿線進犯) (在沈陽制造九一八事變) (1927 1929 1931.9 1932 1933 19351937.7 1937.8) (世界經濟危機爆發) (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變;在東北扶植建立偽滿洲國) (策動“華北自治運動”,制造一連串事件,總稱“華北事變”) (在上海制造八一三事變)(192719291931.91932 193319351937.71937.8)(在上海制造;在東北扶植建立偽滿洲國) (策動“華北自治運動”,制造一連串事件,總稱“”) (在上海制造) (世界經濟危機爆發)思考:從以上時間軸中,你能獲取哪些歷史信息?問題:從時間軸中,你能獲取哪些歷史信息?二、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1.閱讀教材P133--P135,在以下時間軸上梳理中國人民局部抗戰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基本史實。思考問題: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社會矛盾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種變化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九一八事變 一二八事變 日軍進犯長城沿線 華北事變 盧溝橋事變)(2)國共兩黨的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調整呢?(九一八 一二八 日軍進犯事變 事變 城沿線 華北事變盧溝橋事變八一三事變)(時間:1931.9 1932.1 193319351936.121937.71937.81937.9)(民眾)(中國共產黨愛國將領國民黨政府)2.根據教材歷史縱橫P134、史料閱讀P135、學思之窗P136、問題探究P138,談談你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能夠形成的理解。三、人類文明的浩劫---日軍的侵華暴行思考:閱讀教材P133-136 ,概述日軍的侵華暴行。【問題探究】探究1、蔣介石有沒有命令不抵抗?材料一 曾任張學良機要秘書的郭維城在1946年8月15日發表廣播演說時稱:“‘九一八’事變當時,張學良將軍在北平,一夜之間,十幾次電南京蔣介石請示,而蔣介石卻若無其事地十幾次復電不準抵抗,把槍架起來,把倉庫鎖起來,一律點交日軍。這些電文一致到現在還保存著,蔣介石是無法抵賴”---《東北日報》(1946年8月24日)問題1:根據史料分類方法,請對本則材料進行史料分類?并指出對材料的存疑?史料分類:按照學術價值史料分為原始史料、間接史料(或稱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原始史料(一手史料):即未經中間人修改或者省略或轉寫的史料。包括原始文件,檔案,信函,文物古跡等間接史料(二手史料):即已經中間人手修改或省略轉寫的史料。有意史料:官方組織編寫的史書和成文的歷史著述、回憶錄和公開的報道等,屬于 “有意的史料”。無意史料:官方遺留下來的文書檔案、軍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記等,這都是當時的人們在無意中留下的證據。屬于“無意史料”。材料二 蔣介石日記摘錄:9月18日:“早起批閱。與妻謁陵告辭。九時半登永綏艦(前往南昌),下關街中水深三尺,甚為憂慮。艦中無侶伴,寂寞不堪。下午研究地圖,看中山全集,籌劃對粵對匪策略……”9月19日:“雪恥,人定勝天。昨晚倭寇無故攻擊我沈陽兵工廠,并占領我營房,刻接報,已占領我沈陽與長春,并有占領牛莊消息,是其欲乘粵逆變之時,內部分裂,而侵略東省矣……余所恃者唯一片愛國心。此時明知危亡在即,亦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耳”。9月20日:“雪恥,人定勝天。日本侵略東省是已成之事,無法補救。如我國內能從此團結一致,未始非轉禍為福之機。故對內部當謀團結也。因沈陽、長春、營口被倭寇強占以后,心神哀痛,如喪考妣。茍為我祖我宗之子孫,則不收回東省永無人格矣。問題2:蔣介石日記與材料一有哪些記敘沖突?探究2:關于南京大屠殺,到底是誰在撒謊?材料三 日軍入城聽任軍隊從事有組織的劫掠,并任意強奸婦女,繼復大事屠殺,四日中被殺者約五萬人。日軍并侵入難民區,而將所有壯丁借口謂系中國士兵,悉數加以槍決,目前尸骸,堆積如山。——中央社發出的電訊1937年12月22日南京市的的街道依然沉寂。慈和的陽光照耀著城市西北角的難民區。從死里逃生的南京難民,現在已經受到皇軍的撫慰。他們跪拜道旁,感激涕零。在皇軍入城以前,他們備受中國反日軍隊的壓迫,生病的人沒有醫藥上的幫助,饑餓的人不能夠取得一米一粟,良民的痛苦,無以復加。幸而皇軍現已入城,伸出慈悲之手,散播恩惠之露……——摘自《新申報》.《日本軍親切關懷難民,南京充滿和睦氣氛》.1938年1月8日思考:關于日軍進入南京城的新聞報道,你認為哪則材料更接近歷史真相?為什么?P136史料閱讀開車經過市區,我們才曉得破壞的巨大程度。車子每經一二百米就會壓過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檢查過,子彈是從背后射進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時從后面被打死的。----(德)拉貝《拉貝日記》(1937年12月14日)約翰.拉貝:(1882--1950年)德國人,納粹黨員。1931年底,出任德國西門子南京分公司經理,1938年4月離開南京回國。1937年12月,日軍進攻南京前夕,他與20多位外國人,共同發起建立南京安全區,并被推舉為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拉貝日記》是他在1937年9月19日至1938年2月26日撰寫的日記。被國際社會公認為是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史料。一個日本記者目擊了日軍在南京的暴行。他寫道:“碼頭上到處是焦黑的死尸,一個摞一個,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間有五十到一百個左右的人影在緩緩地移動,把那些尸體拖到江邊,投入江中。呻吟聲、殷紅的血、痙攣的手腳,還有啞劇般的寂靜,給我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br/>----張憲文主編 《南京大屠殺重要文證選錄》(1)教材的史料閱讀為什么選德國人的《拉貝日記》和日本記者的目擊報道?(2)如果要更完整的了解侵華日軍的罪行,你覺得還應該補充哪些方面的史料?為什么?課后學習拓展:收集九一八事變后國際聯盟派遣李頓調查團來中國東北進行調查的材料和史實,談談你對李頓報告書的認識。(思路提醒:1.了解國聯和調查團的基本情況 2.對比分析南京國民政府,日本政府對國聯的態度 3.聯系后來戰爭發展的態勢進行評價)推薦相關書籍和影視作品:書籍:《尋找真實的蔣介石》作者:楊天石《張學良口述歷史》作者:唐德剛《拉貝日記》作者:(德)約翰 拉貝《南京大屠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遺忘的大浩劫》作者:(美)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始末采訪錄》作者:(日)本多勝一電影:《南京1937》 《東京審判》 《南京!南京!》 《約翰·拉貝》(第4頁 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