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中政治選擇性必修3《邏輯與思維》知識提綱一、樹立科學思維觀念1.走進思維世界(1)廣義的思維與意識同義,狹義的思維與理性認識同義。感性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理性認識是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2)思維具有間接性、概括性和能動性(3)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又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思維能夠幫助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4)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是思維的基本形態。抽象思維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等反映認識對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抽象思維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形象思維在感覺、知覺和表象的基礎上,運用聯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認識對象,觸及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形象思維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單元的形象性、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維表達的情感性。2.把握邏輯要義(1)現代漢語中的“邏輯”,或者與“規律”同義,或者指“邏輯規律與規則”,或者指認識問題的某種“思維方法”,或者指“邏輯學”這門學問。(2)同一律的內容通常用公式"A是A"來表示。同一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3)矛盾律的內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來表示。矛盾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即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4)排中律的內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來表示。排中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 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即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邏錯誤叫作“兩不可"。3領會科學思維(1)科學思維,泛指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的思維,是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2)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和可檢驗性。(3)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①學習科學思維有利于我們糾正邏輯錯誤,駁斥詭辯,捍衛真理;有利于我們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有利于我們把握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從而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②學習科學思維,有助于我們認清社會發展規律和階段性特征,正確認識不同的社會實踐中的國情和世情,準確把握我們所在的歷史方位,提高我們的政治站位,提升我們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有助于我們發揚科學精神,積極投身于當代中國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以銳意進取的態度和負責任的行動促進社會和諧,助力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二、遵循邏輯思維規則1.準確把握概念(1)概念就是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2)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都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3)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分為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概念外延的相容關系分為全同關系、屬種關系或種屬關系以及交叉關系。不相容關系又稱為全異關系,分為矛盾關系和反對關系。(4)定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種差加屬。(5)下定義必須遵循的邏輯規則:①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否則,就會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②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否則,就會犯“同語反復”或“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③定義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則,就會犯“否定定義”的邏輯錯誤。④定義不能用比喻。否則,就會犯“比喻定義”的邏輯錯誤。(6)劃分必須遵循的邏輯規則:①子項的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否則,就會犯“劃分不全”或“多出子項”的邏輯錯誤。②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否則,就會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③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否則,就會犯“越級劃分”的邏輯錯誤。2.正確運用判斷(1)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判斷的另一個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2)性質判斷有六種基本的判斷形式: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全稱判斷和單稱判斷主項都周延,特稱判斷主項都不周延;肯定判斷謂項都不周延,否定判斷謂項都周延。(3)準確地運用性質判斷,應該注意以下問題: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要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項。(4)聯言判斷的邏輯性質是:當且僅當,組成它的各個聯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言判斷才是真的。(5)相容選言判斷的邏輯性質是:一個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不相容選言判斷的邏輯性質是: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個是真的。(6)正確運用選言判斷應該注意:要根據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確定應該使用相容還是不相容選言判斷,不能誤用;要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盡量把對象的可能情況都揭示出來,不要遺漏有選擇價值的可能情況。(7)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過來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8)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過來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9)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過來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3.掌握演繹推理方法(1)要確保得到真實的結論,演繹推理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作為推理根據的前提是真實的判斷;二是推理結構正確。(2)要使換質推理能夠從所給真實前提必然地推出真實的結論,必須遵循的規則是:①推理時不改變前提判斷的主項和量項;②改變前提判斷的質,即把肯定判斷變為否定判斷,把否定判斷變為肯定判斷;③找出前提性質判斷中與謂項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為結論性質判斷的謂項。(3)要保證換位推理從所給真實前提得出真實結論,必須遵循的規則是:①推理時不改變前提判斷的聯項;②將前提判斷的主項和謂項的位置互換;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項,換位后也不能周延。(4)正確進行三段論推理的一般性規則是:①一個形式結構正確的三段論只能有三個不同的項,違反這·規則,就會犯“四概念”的錯誤;②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違反這一規則,就會犯“中項不周延”的錯誤: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不得周延,否則,就會犯“大項不當擴大”或“小項不當擴大”的錯誤;④兩個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結論,結論為否定,當且僅當,前提中有一否定。(5)聯言推理的推理規則是:肯定每一聯言支,就要肯定聯言判斷;肯定聯言判斷,就要肯定任一聯言支。(6)相容的選言推理的推理規則是:否定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如果肯定了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7)不相容的選言推理的推理規則是:如果肯定了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如果否定了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8)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推理規則是: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9)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的推理規則是: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10)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的推理規則是: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4.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1)要保證完全歸納推理的結論真實可靠,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是真實的;②所涉及的認識對象,一個都不能遺漏。(2)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結論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認識對象與有關現象之間尋找因果聯系。常用的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等。(3)類比推理就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4)要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類比的根據越多越好。②作為類比推理根據的相同屬性越是接近本質屬性,相同屬性與推出屬性之間的相關程度越高,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③前提中確認的屬性不應該有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三、運用辨證思維方法1.把握辯證分合(1)辯證思維就是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其實質和核心是運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2)整體性是辯證思維的重要特征。整體性的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處理“此”與“彼”之間的關系。“此”與“彼”之間既是相互獨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對立雙方經過中間環節而相互過渡。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處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整體與部分因為有了對方才能夠存在,而不是孤立地存在著。(3)動態性是辯證思維的又一重要特征。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就是用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矛盾運動的觀點看問題。動態性的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把握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4)辯證思維強調整體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獨立性;辯證思維強調動態性,但不排斥相對的靜態性。辯證思維在整體性與獨立性、動態性與靜態性的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5)分析就是把認識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或者把認識對象的復雜的發展過程分解為若干階段,分別加以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在科學研究中,人們常常運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多種方法,認識被研究的對象。(6)綜合是一種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聯結和統一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在科學研究中,人們常常運用結構綜合和功能綜合等多種方法,獲得對研究對象整體結構、所具功能的認識,從整體上把握具體研究對象的性質和規律。(7)從辯證思維角度看,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分析為綜合做準備,而綜合的結果又指導人們繼續對事物進行新的分析。在辯證思維中,分析與綜合是方向相反卻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的關系。2.理解質量互變(1)量變與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2)客觀事物的質量互變規律要求我們,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3)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4)適度原則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而是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3.推動認識發展(1)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肯定與否定兩個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該事物滅亡的方面。事物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是對立統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這種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辯證的否定”。我們看待事物、解決問題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2)堅持辯證的否定觀,要深刻把握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辯證關系。作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否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對舊事物整體、舊矛盾統一體中合理因素的肯定與保留;即使對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動地將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經過改造,把它們包含在新事物之中。(3)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4)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分離、提純、簡略化和理想化是科學的思維抽象的重要環節。(5)思維具體是指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6)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需要正確地選擇思維上升的環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上升的起點,往往是某一認識對象的矛盾焦點。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展現出來的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它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四、提高創新思維能力1.創新思維要善于聯想(1)科學思維所說的創新思維,是特指人們在實踐中破除迷信、超越陳規,有所發現、有所發明的思維活動。(2)任何創新思維都不能憑空產生。一方面,創新思維要以實踐為基礎。另一方面,創新思維離不開對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繼承。(3)創新思維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創新思維的步驟具有跨越性;創新思維的結果具有獨特性。創新思維的“新”,主要表現為思路新、方法新、結果新。(4)聯想思維就是將記憶中對不同事物的認識進行聯結與思考的思維活動。(5)聯想思維具有跨越的聯結性、非邏輯制約的暢想性。(6)遷移是聯想思維的“聯結”方式。遷移可以為創新思維開拓可能的思路;遷移能夠為創新思維搭建由此及彼的橋梁。(7)想象是聯想思維的“暢想”方式。形象化的想象可以填補經驗知識的空白,幫助人們找出不同對象之間可能具有的關聯,還可以給抽象的認識對象建立起富有創造性的新形象。提出“假如”式問題的想象有助于打破人們對事物原有聯系方式認識的局限性,幫助人們創造出多種多樣的“虛擬世界”,豐富人們的認識內容和精神世界。想象可以幫助人們明確創新思維的目標。2.創新思維要多路探索(1)發散思維是根據已知的事物信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多樣性答案的思維方式。(2)思維發散的技法有檢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和頭腦風暴法等。發散思維不僅能夠幫助人們發現新問題,而且能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眾多新設想。(3)聚合思維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眾多信息逐步引導到條理化的邏輯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邏輯的解決問題的方案。(4)在思維聚合的過程中,需要多次運用比較、分析、抽象、歸納、演繹、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5)解決復雜問題,往往需要人們的思維結合實際情況,反復地“發散一聚合一發散一聚合”(6)逆向思維是人們從過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構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結構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實現創新的目的。(7)逆向思維的方法有:對事物結構順序的已有認識進行反向思考;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存在狀態的認識作轉換性思考;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功能的認識作反向思考;對已有的有關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認識作交換性思考。(8)正確運用逆向思維方法的要求:①逆向思維應當合“理”,即符合事物的客觀規律;②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維的“正”,才能夠合理有效地進行逆向思維的“逆”;③正逆互補,攜手共進。3.創新思維要力求超前(1)超前思維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歷史和現狀的基礎上,從事物發展的現實情況出發,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狀態,運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斷事物未來發展趨勢的思維形態。(2)超前思維是有超前意識的思維。超前意識是不滿足于現狀的意識,是居安思危的意識,是自覺地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的意識,是追求事物發展更好、更優、更強的意識。(3)超前思維具有探索性、預測性和不確定性。(4)如何運用超前思維:①超前思維要運用矛盾分析方法。②超前思維要運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③超前思維要注重調查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是有計劃、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實情況。研究是對調查得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綜合,以便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只有通過調查研究,我們才能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預測。④超前思維要以事物發展的狀況為根據,是根據事物發展的可能性進行預測的。(5)超前思維有助于人們能動地認識世界,也有助于人們趨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超前思維能使人們通過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發展狀態,幫助人們規劃和調整思路,從而進行正確的決策,抓住有利的發展機遇。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