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春秋時期從經濟發展到社會制度的深刻變化,政治局面上諸侯爭霸斗爭及其影響。認識春秋時期是生產力飛躍進步、社會制度大變革、政治局面大動蕩的時代,培養學生從歷史現象到歷史認知的思維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鐵器、牛耕出現的出土文物圖片和相關文獻記載的認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感性認識,培養證據意識;通過春秋時期與西周相關制度的對比,理解社會制度的變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養學生比較思維能力;通過對諸侯爭霸戰爭影響的討論,認識爭霸戰爭具有利于局部統一、促進民族交融的積極作用,培養學生開放創新的思維品質和用聯系、辯證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生產力發展引起社會轉型,認識生產力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樹立發展生產力的觀念。通過霸業興替的探究,認識到綜合國力和軟實力對國家生存和大國崛起的意義。【教學重點】 春秋經濟的發展;春秋爭霸的原因。【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導致政治上的變化;如何通過正確評價春秋爭霸戰爭來學會辯證思維方法。【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情境教學、探究式教學、小組合作、內外遷移等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第一環節:導入新課播放電視劇《東周列國志—春秋篇》戰爭片段,教師介紹春秋時期的概況:2700多年前,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那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同時它也是中國逐步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時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入時空隧道,去認識這樣一個時代。(讓學生在視頻和講解中感受歷史氛圍,帶領學生參與歷史,以此導入新課。)簡單介紹東周的分期,讓學生有時間概念。第二環節:學習新課第一板塊:看春秋之變,談經濟發展1.引導學生歸納經濟發展一般分為三個方面:農業、手工業和商業。2.關于農業:(1)教師展示“石器、骨耜、青銅器、鐵農具”圖片,提出討論問題:①如果你是春秋時期的勞動者,你會使用哪種工具從事農業生產?②鐵農具為什么能夠較快推廣?(引導學生從鐵農具的優越性和冶鐵工業的發展等方面考慮)教師出示“牛耕圖”,引導學生比一比,用人力耕地和牛耕耕地,那種耕作效果更好?為什么?接著學生表演《呂氏春秋》上的一個小故事:一個大力士將牛的尾巴都拉斷了,可是牛紋絲不動;一個小孩兒輕輕地拉著牛的鼻環,牛就乖乖的耕田了!這說明春秋時期,人們已經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習性。教師總結:春秋后期,鐵質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3.關于手工業、商業:教師出示材料,引導學生歸納春秋時期手工業、商業發展的表現。材料一:春秋時“鄭之力,宋之斤,魯之削,吳越之劍”非常聞名。——《周禮·考工記》材料二:河南新鄭李家樓出土春秋中期的蓮鶴方壺,湖北省荊州市望山楚墓出圖越王勾踐劍。材料三:齊國能“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薄稘h書·地理志》材料四:晉國國都有“絳市”,晉國國都有“逵市”,齊國國都有“國之諸市”,楚國國度也有市場?!蹲髠鳌?br/>過渡:生產力迅速提高,出現了大量私田,引起生產關系變革,上層建筑的政治制度隨之變化,王室衰微,諸侯勢力崛起。第二板塊:說王室衰微,看紛爭四起1.成語故事屋:講述“問鼎中原”的故事:春秋時期有位楚莊王,行軍經過洛陽的時候覲見周天子,上來第一句話就問周王室九鼎的輕重大小。九鼎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征,楚王問鼎顯然是挑釁周王的權威,讓周天子對他非常不滿,卻又無可奈何。請大家思考:西周時期,諸侯對天子絕對服從,為什么春秋時期楚莊王可以對周天子如此無禮,周天子卻無能為力呢?(引導學生總結出周天子勢力下降,王室衰微)。2.創設情境,出示三段材料,小組合作探究回答問題:材料一:西周、東周變化對照圖名稱 土地 兵力 財力物力人口 天子與諸侯的關系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轄從鎬京到洛邑方約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轄的軍隊多達14萬人以上 人口眾多,資源豐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岸Y樂征伐自天子出”東周 東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轄的土地有方約600里的土地,往后越來越少。最后只有方約百里的土地。 平王東遷后,還有3萬人。后來逐漸減少到只剩下幾千人了 直轄的人口所剩無幾,財力、物力、兵源減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強大的諸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材料二: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諸侯之長)?!妒酚洝ぶ鼙炯o》材料三:為爭奪更多的土地、財產和人口,爭當左右天下、支配別國的霸主,幾個大的諸侯國之間,展開了長期的爭霸戰爭。——《北師大版歷史教科書》提出問題:(1)從材料一中看出王室衰微的表現有哪些?(2)材料二中反映了春秋時諸侯們一種怎樣的傾向,這使國家處于什么狀態?(3)從以上三則材料概括出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原因有哪些?(通過材料分析了解周王室地位衰落,諸侯勢力增強,了解春秋爭霸的原因。通過問題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材料、發現問題的能力。)過渡:王室衰微,諸侯各自為政,相互攻伐,國家處于分裂割據狀態。第三板塊:觀春秋烽火,展爭霸風采1.教師出示《春秋爭霸形勢圖》,讓同學們仔細觀察并回答:地圖上有哪些諸侯國呢 觀看形勢圖,結合P29頁相關史事,分析齊桓公為什么能稱霸中原呢 (以上問題的設置使學生對春秋爭霸戰爭有一個整體認識,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探究性的學習方法。)2.小組辯論賽:《孟子·盡心下》云:“春秋無義戰”,認為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是沒有道義的戰爭。而有人認為春秋爭霸戰爭既促進了我國局部地區統一,也促進了民族交融。你支持哪一個觀點并說明理由。(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歷史問題,學會辯證的看待歷史的發展。知道從紛爭走向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進程。)第四板塊:講趣味故事,悟歷史智慧1、請同學們講講春秋時期的歷史成語故事,并談談感悟。如:成語典故 啟示感悟晏子使楚 維護國家外交和個人尊嚴,理性、智慧愛國。管鮑之交 大公無私,任能舉賢,學會交友。退避三舍 學會適當躲避一些困難,不能硬來。一鳴驚人 做事不能只看開始,要看經過,才能有豐富的結果。臥薪嘗膽 在失敗時要能夠堅持下來,不斷地努力,直到成功的那一天.(通過歷史故事并分享感悟,培養學生口頭陳述歷史、與人交流思想觀點的能力;培養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進取精神,)課堂總結:春秋時期是中國古代史上一個戰火紛飛、色彩斑斕的年代。從政史的角度講,它展示了眾多國家外交手段、軍事謀略、政治較量而形成的從橫交錯的立體網。從文史的角度講,是眾多成語典故的出處。【歌謠巧記本課內容】 春秋經濟大發展,鐵制農具和牛耕。王室衰微地位降,諸侯稱霸各崛起?!白鹜跞烈摹背霭灾?,齊桓晉文楚莊王。長江下游有吳越,春秋末期也北上。第三環節:構建思維導圖第四環節:鞏固檢測下列三幅圖片反映的是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的農具,對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2.“齊國君王齊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為口號,第一霸主逞威風?!痹摳柚{所反映的歷史時期是( )A.春秋 B.戰國 C.西周 D.商朝3.據記載,春秋時期魯國向周天子朝貢7次,其中魯國國君親自去的有3次。同時魯國卻朝齊11次,朝晉20次。這說明( )A.魯國定期向周天子納貢 B.魯國主動與齊晉結好C.天子依附于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4.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時期的一個農民,生活中不可能經歷的事情是( )A.鐵制農具和牛耕開始使用B.紡織業、煮鹽業及漆器制作都有所發展C.金屬貨幣被更多的使用 D.參加國人暴動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平王立,東遷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諸侯)?!妒酚洝ぶ鼙炯o》“平王立,東遷于洛邑”標志著哪一朝代的開始? 東周(2)材料反映了當時的什么情況? 王室衰微,諸侯勢力崛起,互相爭霸。(3)“政由方伯(方伯指諸侯)”,請你舉出三個具體的例子。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4)“諸侯強并弱”所產生的影響是什么? 春秋爭霸的影響第五環節:課后拓展1.通過對春秋霸業興替的探究,對我國在當代的國家生存和大國崛起有何啟示?2.搜集有關材料,每人編寫一則春秋時期的小故事,在全班舉辦一次故事會。【設計說明】本課主要學習三個內容: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三個內容是因果相連的遞進關系。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主要講生產力發展及其引起的社會經濟、政治制度變化,后兩者主要講上層建筑的政治制度變化在政治局面上影響的兩個突出表現:一方面是王室衰微,另一方面是諸侯爭霸。運用唯物史觀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能科學地闡釋和理解這一現象。本人對教材進行了整合設計,設計為四個板塊:第一板塊:看春秋之變,談經濟發展;第二板塊:說王室衰微,看紛爭四起;第三板塊:觀春秋烽火,展爭霸風采;第四板塊:講趣味故事,悟歷史智慧。在細節處理中,將課本中王室衰微這一目和諸侯爭霸中的春秋爭霸的原因進行了整合,重組為一個板塊,體現因果承接關系,方便學生理解。戰爭評價(利、弊)PAGE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