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 三國鼎立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知道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基本史實,初步了解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過程與方法:識讀《三國鼎立形勢圖》,學習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方法,提高識圖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閱讀《三國演義》,認識到文學作品與真實歷史之間的區別。培養熱愛和平的信念。教學重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的形成。教學難點: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國鼎立形成的原因。教學方法:講述法、問題探究法。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工具:多媒體課堂類型:新授課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請問哪位同學讀過《三國演義》?你能說說里面幾個代表性的人物或者講述一個小故事嗎?這些在我們的歷史中是不是真的呢?這節課我們走進第16課“三國鼎立”。 出示學習目標 【講授新課】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社會動蕩,給人民帶來了災難,人民渴望一個安定的生活。曹操抓住機會,橫空出世。官渡一戰擊敗袁紹,成為一代英雄,但赤壁一戰又吃敗仗,沒有繼續輝煌。現在我們進入第一個學習任務“群雄逐鹿談戰爭——三國鼎立形成原因”。 板書:兩戰定乾坤 官渡之戰 教師出示地圖演示 提出問題:袁紹10萬大軍卻敗于曹操三四萬軍隊,曹操打敗袁紹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多媒體展示原因 多媒體展示曹操詩歌 教師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目標 教師提出問題:曹操是否完成目標?快速讀“赤壁之戰”。 2、赤壁之戰 曹操面臨的對手是劉備和孫權,談到劉備不得不談一個影響三國鼎立的人物—諸葛亮 教師出示圖片 回到赤壁之戰,曹操戰敗,學生完成表格 教師出示問題:一勝一敗原因是什么? 驕傲自大、不習水戰、孫劉聯合戰術恰當、 不到時機 教師引導學生:從歷史中吸取是什么教訓 驕兵必敗、團結協作、抓住時機、揚長避短 赤壁之戰,曹操戰敗,劉備、孫權勢力壯大,但是沒有一個能夠完成對全國的統一,三分天下成定局。進入第二個學習任務 板書 二、三分天下謀統一 —三國鼎立形成過程 三國鼎立 教師出示地圖 教師用圖示展示三國鼎立局面。 三國建立后,為了能打敗競爭對手,各國紛紛發展經濟,并且形成獨自的特色。魏國是農業大國;蜀國是絲綢王國;吳國是造船王國。教師出示地圖。 教師引導時政,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教師設計問題,培養學生愛國情懷, 三國鼎立有什么影響呢?進入第三個學習任務:浪花淘盡論英雄——三國鼎立形成影響 三國鼎立是進步還是倒退? 教師出示材料 課堂檢測 要點歸隊 改錯 填表 政權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四、“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詞中的“三國”是指哪三國? (2)這首詞與我國古代哪一著名戰役有關? (3)這一戰役有什么重要意義? 課堂小結 一種局面、兩次戰役、四個人物、五個時間 作業設置 我眼中的曹操 學生說人物或者講故事 學生齊讀學習目標 學生一起讀 學生講述戰役過程 學生歸納戰役:時間、交戰雙方、結果、特點、作用。 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齊讀 學生讀課文 學生談三顧茅廬 學生完成表格 學生小組討論、展示。 學生看地圖,完成三國的名稱、建立者、時間、都城 學生可以補充多種圖示 學生看地圖 學生齊喊 學生自學探究。 學生探究進行展示 學生做題反饋 學生從基礎知識、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談 貼近學生生活,更能激發學生興趣 培養學生識圖能力和提取歷史知識能力。 培養合作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培養合作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識圖能力和提取歷史知識能力。 培養合作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板書設計16、三國鼎立一、兩戰定乾坤 二、三國鼎立1、官渡之戰2、赤壁之戰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