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3課 遠古的傳說學科 歷史 主備人 學期 上學期預計課時數 1 參加人員 七年級歷史組 課型 講授新課參考資料 1. 《中華上下五千年》 2.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全集》 3.“歷史教學世界”網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內容是從傳說這個角度來幫助學生認識中華文化及中國古代早期的歷史。教學內容由三部分構成:炎帝和黃帝的傳說、禪讓的傳說和治水的傳說。通過三大傳說故事,一方面讓學生感受中華文明的豐富多彩和源遠流長,同時,讓學生從傳說中提取歷史信息,認識傳說和史實的區別與聯系。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為初一學生,他們正處于對傳說故事充滿好奇的年齡,因此,對本課內容的興趣自不待言,這是學好本課的一個很好的先決條件。教學內容中所涉及到的傳說故事,學生或多或少都聽過,有些甚至很熟悉,如大禹治水的傳說,這有利于教學的開展,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已知”。同時,也由于他們只是初一的學生,歷史素養總體比較欠缺,大多數不具備分析歷史的能力。對于傳說故事只限于“知道”而已,對傳說中所蘊藏的歷史信息、傳說與史實的區別等問題,他們是陌生的,很少去思考過。因此,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立足“已知”,探討“未知”和“該知”。教學方法、手段教學方法:講述法、談話法、討論法、圖示法、角色扮演法;教學手段: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板書設計 第3課 遠古的傳說 一、炎帝和的傳說 1.炎帝的傳說 2.黃帝的傳說 3.華夏族形成的傳說 二、禪讓的傳說 1.堯舜禪讓 2.禪讓的實質 三、治水的傳說 1.“大禹治水”的故事 2.大禹治水成功的啟示教學目標課標要求: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史實的區別。知識與技能:了解炎帝、黃帝的傳說,知道華夏族形成過程的傳說,理解炎帝、黃帝傳說與農業埋起源的關系;了解“禪讓”的傳說,理解“禪讓”的含義和實質;講述“大禹治水”的故事。過程與方法:利用本課內容學生有一定的熟悉度且感興趣的特點,注重自主學習,自主講故事、談體會、展開合理想像和討論,初步學習區分傳說與史實,學會從傳說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傳說印證歷史的基本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在炎帝、黃帝、華夏族形成、“禪讓”等傳說故事中,感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無窮魅力,認識中華民族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融合而成的,激發民族認同感和自信心;通過“大禹治水”的傳說故事,學習大禹的意志品質,體會祖先智慧。重點、難點分析教學重點:1.農業起源的傳說和華夏族的形成。2.大禹治水的傳說。上述內容是中國古代傳說故事中的重要代表,與中華民族的農耕文明及民族形成息息相關。教學中,通過故事、圖示、探究等方法突出該重點。教學難點:1.“禪讓”的含義及實質2.傳說與史實的區別和聯系對初一學生來講,該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教學中,通過“神入”活動、討論、圖示等方法突破難點。課堂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個人二備導入新課(3分鐘)1.播放《黃帝頌》2.講述:這是發生在2010年即農歷庚寅年的黃帝陵祭祀活動大典中的一個場景。片中反復提到“人文始祖,中華炎黃”。為什么他們會被稱為“人文始祖,中華炎黃”?通過學習本課來解答。1.觀看視頻體會恢宏氣勢;2.思考為什么被稱為“人文始祖,中華炎黃”?講述法、情境創設法新課教學(30分鐘)一、炎帝和黃帝的傳說二、禪讓的傳說三、治水的傳說1.講述并設問:聯系上一課內容,說一說我們從什么渠道獲得歷史知識?(考古遺址)還有什么渠道?2.設問:什么是傳說?提示可參考課文注釋回答。3.出示地圖,要求學生觀察地圖說出在黃河流域有哪些大的部落?4.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說一說炎帝和黃帝都有些什么傳說?5.課件展示炎黃的主要功績:炎帝主要有制作耒耜、與民耕種和遍嘗百草。黃帝的主要有創制歷法、指導播種、收割、制作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工具。他們的功績集中在哪方面?(農業)炎黃對農業的貢獻特別大。是不是可以說是炎黃發明了古代農業呢?6.質疑:它只是傳說,有夸大、虛構的成份,是否可以因此認為傳說沒有什么歷史價值呢?(PPT展示相關內容)7.講述并設問:同處黃河流域的炎黃之間還發生了大戰。(要求閱讀教材看一看炎黃兩大部落之間發生戰爭的名稱、原因、結果。)黃炎結成聯盟之后,他們又和南方的蚩尤部落間發生戰爭。戰爭的名稱又叫什么,結果怎樣?(出示地圖)8.圖示展示華夏族的形成過程9.播放“祭黃帝陵”視頻(片斷),要求邊看邊觀察:都有哪些人在祭拜黃帝陵?總結:有大陸的中國人、港澳臺中國人、海外華人華僑。他們都城有或曾經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人。設問:為什么海內外同胞都要來祭拜黃帝陵?這一活動有什么意義?(組織分組討論)10.活動:有四位勇士將帶領我們回到遠古時代,去看看那個時候部落聯盟的首領是通過什么方式產生的?(表演歷史劇“堯舜禪讓”)觀看完畢思考:(1)堯為什么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傳給了舜,而不是他的兒子丹朱?(2)舜能當上部落聯盟首領主要經歷(出示堯舜禹圖片)11.講解禪讓的實質。12.過渡:舜老了以后,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傳給了禹。那么,禹有什么才德能讓舜傳給他呢?13.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請同學講大禹治水的故事。設問:(1)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由此,你獲得哪些啟示(2)從故事中,你看到了大禹有哪些優秀的品質?(3)大禹治水的傳說中為研究歷史提供了哪些信息?(分別總結學生發言,并課件展示教師觀點,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1.回顧前一課內容回答問題。2.看書解決“什么是傳說?”問題3.觀察地圖,找到炎、黃部落的位置。4.閱讀教科書歸納炎帝和黃帝的傳說故事。5.重點思考“是不是可以說是炎黃發明了古代農業呢?”的問題。聯系前一課認為河姆渡人已經很早就開始了農耕生活。炎黃只是傳說。6.思考傳說的歷史價值。7.閱讀教科書及觀察地圖解決基本知識。8.隨著示意圖理解華夏族的形成過程。9.觀看視頻,思考并開展討論。10.觀看歷史短劇,各抒己見。11.學生完成PPT中的填空加深印象。12.學生講大禹治水故事。13.自由發言,各抒己見。談話法、講述法、圖示法、閱讀指導法小結設問:本課我們一共學了幾個傳說故事?分別是什么?(歸納三大傳說故事:炎帝與黃帝的傳說、禪讓傳說和治水傳說。)從傳說中我們得到了關于那個時代的許多歷史信息。不過,有些信息還需要有進一步的考古發現來證實它,一旦證實,它們就成了真實的歷史而不是傳說。歸納全課內容。談話法心得與疑問學了本課,你有哪些心得與體會?各抒己見說收獲。談話法作業設計及檢測1.大約在4000年前,黃河流域的兩個重要部落是A黃帝部落 B 炎帝部落 C 蚩尤部落 D 夏部落2.下列傳說中與炎帝無關的是A 制作耒耜,教民耕種 B 嘗百草,尋藥物 C 創制歷法 D 發明陶器3.傳說中銅器和車船的發明人是A 炎帝 B 黃帝 C 蚩尤 D 嫘祖4.有關黃帝、炎帝傳說的表述中,不準確的一項是A 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是不打不相識 B 黃炎聯盟后,共同戰勝了蚩尤部落C 黃炎聯盟在長江流域生活、繁衍,構成了華夏族 D華夏族就是漢族的前身5.“禪讓”傳說中三位部落首領更替的先后順序正確的一項是A.舜→堯→禹B. 堯→舜→禹C. 禹→舜→堯D. 舜→禹→堯6.我國遠古傳說為我們了解原始農耕時代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教學反思本節課主要是從傳說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印證原始農耕文化的成就與特點,同時通過中華人文始祖、禪讓和大禹治水的傳說,激發學生探索中華文明之根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