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3.2氣壓帶和風帶1 課型:新授課主備: 審核: 時間:課程標準:運用示意圖,說明氣壓帶、風帶的分布。核心素養:1.通過繪制示意圖,理解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地理實踐力)2.結合資料,掌握理解大氣環流的形成因素。(綜合思維)【教學重點】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教學難點】氣壓帶、風帶的移動規律。【教學方法】課件演示法、學思結合法、合作探究法、講練結合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圖片導入)哥倫布1492年航海路線示意圖出發:9月8日星期六,一陣風從東方刮來,這陣風推動艦隊穩穩向西行駛,航行最順利時,一日可前進293公里,而且強風始終沒有平息。返程:1月16日星期三,船逆風航行,緩緩向北航去。1月31日,風向轉變,西風猛然刮起,這陣風似乎是朝著家鄉吹去,帆船受風緊繃,一路順風,高速橫越大海。【新課講授】一、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1.大氣環流(1)概念:全球性有規律的大氣運動。(圖片導入)大氣運動動畫圖(2)意義:熱量和水汽從一個地區輸送到另一個地區,使高緯度和低緯度之間、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量和水汽得到交換。(圖片導入)大氣環流圖想一想:大氣環流是怎么形成的呢 2.三圈環流的形成和氣壓帶、風帶的分布以北半球為例:條件:假設地球表面是均勻的,引起大氣運動的因素是高、低緯度地區的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力。(圖片導入)氣壓帶和風帶圖①赤道低氣壓帶的形成(圖片導入)赤道低氣壓帶的形成動畫圖赤道地區接受太陽輻射能量多,近地面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空氣密度減小,氣壓降低。這樣赤道地區就形成了一個低壓帶——赤道低壓帶。(圖片導入)赤道低氣壓帶的形成動畫圖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北流的一支逐漸向右偏轉成西南風,到達北緯30°附近高空時偏轉成了西風。②副熱帶高壓帶的形成(圖片導入)副熱帶高壓帶的形成動畫圖來自赤道高空的氣流在這里不斷堆積下沉,使地面氣壓升高,形成副熱帶高壓帶。③東北信風的形成(圖片導入)東北信風的形成動畫圖在近地面,從副熱帶高壓帶流出的氣流,一部分向南流向赤道低壓帶,逐漸向右偏轉成東北風,稱為東北信風。三圈環流a.低緯度環流圈的形成(圖片導入)低緯度環流圈的形成動畫圖④盛行西風的形成(圖片導入)盛行西風的形成動畫圖在近地面,從副熱帶高壓帶向北流出的氣流,逐漸向右偏轉成西南風,稱為盛行西風。⑤極地高壓帶的形成(圖片導入)極地高壓帶的形成動畫圖北極及其附近是緯度最高的地區,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量最少,終年寒冷,空氣堆積下沉,形成極地高壓帶。⑥極地東風的形成(圖片導入)極地東風的形成動畫圖從極地高壓帶向南流的氣流,逐漸向右偏轉成東北風,稱為極地東風。⑦副極地低壓帶的形成(圖片導入)副極地低壓帶的形成動畫圖極地東風與較暖的盛行西風在北緯60°附近相遇,暖而輕的盛行西風氣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極地東風氣流之上,形成一個相對的低壓帶,稱為副極地低壓帶。三圈環流b.中緯度環流圈的形成c.高緯度環流圈的形成(圖片導入)中緯度環流圈的形成和高緯度環流圈的形成動畫圖從副極地低壓帶上升的氣流在高空又分別流向副熱帶和極地上空,從而形成了中緯度與高緯度環流圈全球氣壓帶的形成(圖片導入)全球氣壓帶的形成動畫圖全球風帶的形成(圖片導入)全球風帶的形成動畫圖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圖片導入)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圖在南半球,同樣存在著低緯、中緯、高緯三個環流圈。這樣,全球共形成七個氣壓帶,即赤道低壓帶,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南北半球的副極地低壓帶,南北半球的極地高壓帶。在氣壓帶之間形成了六個風帶,即南北半球的低緯信風帶,南北半球的中緯西風帶,南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3.氣壓帶風帶的氣候特征(1).氣流垂直運動與天氣狀況上升氣流容易形成降水下沉氣流往往天氣晴朗(圖片導入)氣流上升和下沉圖(2).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圖片導入)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圖問題探究:麥哲倫環球航行麥哲倫帶領的帆船隊實現了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船隊經過南美洲南端的海峽時,風大浪高。船隊進入30°S附近海域時,平靜無風,炎熱少雨。離開該海域后,沿途一直吹著東南風。 后來,東南風漸漸減弱,進入赤道附近海域時,風平浪靜。(圖片導入)麥哲倫環球航海示意圖麥哲倫船隊哪段航程是逆風航行 麥哲倫船隊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峽時受盛行西風影響,船隊逆風航行。哪段航程最為輕松?船隊航行至東南信風帶時,順風航行,這段航程最為輕松。為什么船隊在經過30° s附近海域時十分艱難 航行至30°S附近海域時,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氣流下沉,平靜無風,加之天氣炎熱,航行十分艱難。4.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 (圖片導入)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圖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作周期性的季節移動在北半球,與二分日相比,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活動:制作三圈環流模型材料:地球儀、透明膠布、不同顏色的紙條要求:把紙條剪成箭頭形狀,箭頭指向表示氣流的運動方向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紙條表示上升氣流、下沉氣流、高空氣流和近地面氣流制作南半球的三個環流圈(圖片導入)全球三圈環流圖【鞏固練習】1.讀世界部分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分布圖,圖示時刻被切斷的氣壓帶是( B )A.赤道低氣壓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C.副極地低氣壓帶 D.極地高氣壓帶2.關于全球氣壓帶、風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C )A.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 B.高氣壓帶由空氣下沉而成C.盛行西風是由極地高壓吹出來的氣流 D.赤道低氣壓帶北鄰東北信風帶3.東亞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是 ( D )A.地跨寒、溫、熱三帶 B.終年受東北信風影響C.地形復雜多樣 D.亞洲與太平洋海陸熱力差異顯著4.資料顯示:“1071-1999年美國東部櫻花開花日期提前了7天”。下列最能解釋這種現象的是( A )A.氣候變遷 B.生態平衡 C.溫室效應 D.焚風效應5.讀某大陸沿西海岸線降水量空間分布圖,下圖中35°S附近6月份降水量明顯高于12月份的主要原因是( B )A.緯度低,蒸發旺盛 B.受來自海洋的西北風影響C.受來自海洋的東南風影響 D.受副熱帶高氣壓的影響6.2021年2月底,美國南部得克薩斯州(25°N-36°N)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風雪,幾百萬人遭受停電停水影響,災情非常嚴重。一般而言,寒潮對同緯度亞洲東部的影響強于美國中南部,其原因是( C )A.離極地冷氣團更近 B.地形更利于冷空氣南下C.海陸熱力差異更大 D.對流層西風帶影響更強【板書設計】第二節 氣壓帶和風帶一、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1.大氣環流(1)概念:全球性有規律的大氣運動。(2)意義:熱量和水汽從一個地區輸送到另一個地區,使高緯度和低緯度之間、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量和水汽得到交換。2.三圈環流的形成和氣壓帶、風帶的分布a.低緯度環流圈的形成b.中緯度環流圈的形成c.高緯度環流圈的形成①赤道低氣壓帶的形成②副熱帶高壓帶的形成③東北信風的形成④盛行西風的形成⑤極地高壓帶的形成⑥極地東風的形成⑦副極地低壓帶的形成3.氣壓帶風帶的氣候特征(1).氣流垂直運動與天氣狀況(2).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4.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