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4.3海——氣相互作用1 課型:新授課主備: 審核: 時間:課程標準:運用圖表,分析海—氣相互作用對全球水、熱平衡的影響;解釋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對全球氣候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核心素養:1.結合示意圖,認識海—氣相互作用的原理。2.列舉實例,理解海—氣相互作用對全球水、熱平衡的影響過程。3、培養學生愛國思想和國防教育的價值觀。【教學重點】海-氣相互作用的表現及影響【教學難點】海-氣相互作用的表現及影響【教學方法】課件演示法、學思結合法、合作探究法、講練結合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魯沿海地區受寒流影響氣候常年干旱,而在2017年,秘魯沿海卻出現了嚴重的洪澇災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氣候異常現象?如何監測這種現象?一、海——氣相互作用與全球水熱平衡海洋與大氣之間進行著物質和能量交換,其中的水熱交換,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尤為深刻。1、水分交換海洋是大氣中水汽的最主要來源,約占大氣水汽的87.5%。大氣中的水汽凝結后,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一般來說海水溫度越高蒸發量就越大。低緯度海區和有暖流流經的海區,海面蒸發旺盛,空氣濕度大,降水較豐沛,海——氣間的水分交換也較為活躍。2、熱量交換海洋吸收太陽輻射,把熱量儲存在海洋表層。把儲存的太陽輻射能輸送給大氣,為大氣運動提供能量,驅使大氣運動。大氣主要通過風向海洋傳遞動能,驅使表層海水運動。水溫高的海區,向大氣輸送的熱量也多。熱帶地區海洋面積大,是驅動地球大氣系統的主要能量來源地。大氣通過風作用于海洋,驅動海水運動,把部分能量返還給海洋,并使海洋熱狀況產生再分配,改變海洋對大氣的加熱作用。海——氣水熱交換示意圖【鞏固練習】1.在無風的地點點燃蚊香,可見煙霧總是上升且只能上升到一定程度,這是因為: ( C )A.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B.空氣遇冷收縮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C.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氣壓改變導致空氣向周圍分散流動D.空氣遇冷收縮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氣壓改變導致空氣向周圍分散流動2.海洋浮游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能夠對大氣中的CO2濃度進行調節,有人稱之為海洋“生物泵”作用。該作用可能(A )A.緩解全球變暖 B.縮小臭氧層空洞 C.減輕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3.北大西洋暖流的動能來源體現了哪兩個圈層間進行的什么能量的傳輸和交換( A )A.大氣圈與水圈間的動能的傳輸 B.大氣圈與水圈間的化學能的交換C.生物圈與水圈間的化學能的交換 D.巖石圈與水圈間的動能的傳輸4.海水對大氣溫度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其結果是( A )A.冬暖夏涼,溫差減小 B.冬暖夏涼,溫差增大 C.冬冷夏熱,溫差增大 D.冬冷夏熱,溫差減小5.海洋與大氣相互作用最活躍的地區是( C )A.溫帶 B.寒帶 C.熱帶 D.都一樣【板書設計】第三節 海—氣相互作用一、海—氣相互作用與全球水熱平衡1.海—氣之間的水分交換2.海—氣之間的熱量交換3.海—氣水熱交換地理意義【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