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4.1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1 課型:新授課主備: 審核: 時間:知識目標:區域認知:能說明當地水體的組成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綜合思維:結合實例,分析河流與其他陸地水體之間相互補給關系的規律。地理實踐力:結合景觀圖片或視頻,認識陸地水體的組成及其特點。人地協調觀:運用陸地水體之間的關系,分析人類生產生活中對水資源的利用。培養學生愛國思想和國防教育的價值觀。【教學重點】陸地水體的分類【教學難點】地下水的分類及特點【教學方法】課件演示法、學思結合法、合作探究法、講練結合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讀圖4.1《咸海的演變》,思考問題:20世紀60年代以來,咸海為什么會急劇萎縮?【新課講授】承接)同學們,通過觀看咸海的面積變化,地球上的水體是怎么樣相互轉換和影響呢?今天,我們來學習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一、陸地的水體1.主要類型: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澤、地下水等。(圖片導入)河流、湖泊、冰川、沼澤、地下水景觀圖2.特點(1)水量只占全球水儲量的3.47%,但在自然環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圖片導入)水圈的構成圖(2)其類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環境的制約。(圖片導入)江南地區圖①氣候濕潤的地區河網密度大,水量豐富。(圖片導入)青藏高原冰川圖②氣候寒冷的高海拔、高緯度地區冰川發育。(圖片導入)濕地圖③地勢較低的地區容易積水形成湖泊或沼澤。(圖片導入)斷層湖泊圖④斷陷凹地可形成較大湖泊。案例:貝加爾湖——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圖片導入)貝加爾湖及其水系示意圖 貝加爾湖是2 500萬年前地殼斷陷形成的湖泊?,F階段,區域構造運動活躍,多地震和溫泉,湖盆每牛展寬約2厘米,目前水戰面積約3萬平方千米。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平均水深約700米,最深處超過1 600米,目前仍在不斷加深。 貝加爾湖緯度較高,冬季封凍期長,蒸發量小。貝加爾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水量達23.6萬億立方米,超過了北美五大湖的總和,是長江年徑流量的25倍。3.主要作用(1)影響自然環境①河流、湖泊、沼澤對周邊氣候具有調節作用。(圖片導入)河流和濕地圖②冰川、河流等陸地水體參與塑造地表形態。(圖片導入)冰川地貌和河流地貌形成圖(2)與人類活動關系密切①提供淡水資源(圖片導入)為工業、農業生產提供能工業用水圖②具有航運、發電、水產養殖、生態服務等價值。(圖片導入)航運、發電、水產養殖、生態服務圖【鞏固練習】1.我國某河流源于高山山麓地帶,其徑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漸減少,最后消失。該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可能是( D ) A. 雨水 B. 季節性積雪融水 C. 地下水 D. 永久性積雪和冰川2.阿姆河發源于帕米爾高原東南部,是中亞水量最大的內陸河。阿姆河每年都有春汛,該時段其主要補給水源是( C ) A. 雨水 B. 湖泊水 C. 積雪融水 D. 地下水3.下圖為我國某地河流徑流量隨月份變化示意圖,其中,該河流第一個汛期的補給類型是( C ) A.雨水補給B.冰川融水補給C.積雪融水補給D.地下水補給4.我國東北地區的長白山天池,湖面海拔高度為2189米,是火山口積水形成的湖泊,這里湖水補給的最主要形式是( A ) A. 大氣降水 B. 冰川融水 C. 積雪融水 D. 河流水5.雨水花園是一種模仿自然界雨水匯集、滲漏而建設的淺凹綠地,主要用于匯聚并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并通過植物及各填充層的綜合作用使滲漏的雨水得到凈化。凈化后的雨水不僅可以補給地下水,也可以作為城市景觀用水、廁所用水等。下圖示意雨水花園結構。據此完成下題。 雨水花園的核心功能是( C )A. 提供園林觀賞景觀 B. 保護生物多樣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調節局地小氣候6.我國長江中下游河段的河流補給類型是( D ) A. 積雪融水補給 B. 地下水補給 C. 湖泊水補給 D. 雨水補給【板書設計】第一節 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一、陸地的水體1.主要類型: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澤、地下水等。2.特點(1)水量只占全球水儲量的3.47%,但在自然環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2)其類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環境的制約。3.主要作用(1)影響自然環境①河流、湖泊、沼澤對周邊氣候具有調節作用。②冰川、河流等陸地水體參與塑造地表形態。(2)與人類活動關系密切①提供淡水資源②具有航運、發電、水產養殖、生態服務等價值。【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