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1.1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3 課型:新授課主備: 審核: 時間:知識目標:1.黃赤交角及其影響。2.認識真實的地球運動,形成正確的地球觀。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和學習樂趣。【教學重點】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基本特征;【教學難點】黃赤交角及其影響。【教學方法】課件演示法、學思結合法、合作探究法、講練結合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很久以前,人們一度認為地球上之所以有白天和黑夜,是因為太陽圍著地球轉動,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實際上,地球一直在自轉才是造成日夜交替現象的真正原因。于是人們開始探索由此引發的下一個問題,即:地球已經自轉了45億年,它的初始動力來自于哪里?對于這個問題,牛頓曾說地球自轉是因為“被踢了一腳”,是誰“踢”的這一腳呢?牛頓的答案是:上帝。大家都知道,雖然牛頓提出的這種觀點,可以完美地解釋宇宙萬物為何可以如此有條不紊的運行,但是這種觀點卻是不可證偽的,因此不在現代科學的研究范圍內。那么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如果要說地球自轉是因為“被踢了一腳”,那么是誰“踢”的這一腳呢?由于現在還沒有制造出時間機器,我們并不能回到45億年前進行實地勘察,所以科學家只有根據之前總結出來的自然規律,以及觀測到的各種現象來推測這個問題的答案。就目前來看,在諸多理論中,“星云假說”在科學界得到的認同度是最高的。【新課講授】1.黃赤交角:地球自轉的同時也在圍繞太陽公轉。過地心并與地軸垂直的平面稱為赤道平面,地球公轉軌道平面稱為黃道平面。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之間存在一個交角,叫作黃赤交角。目前的黃赤交角是23° 26′。2.黃赤交角的影響: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不同,地表接受太陽垂直照射的點(簡稱太陽直射點)是有變化的。太陽直射的范圍,最北到達北緯23° 26 ′,最南到達南緯23° 26 ′。3.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緯23° 26′。之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南移,到了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緯23° 26′。之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北返,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到了夏至日,太陽再次直射北緯23° 26′。[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一共講了三個部分: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征和黃赤交角及其影響。讓我們對地球的運動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鞏固練習】1.關于地球自轉的敘述,正確的是( B )A.就線速度而言,北京小于深圳;就角速度而言,北京大于深圳B.新加坡與上海的角速度相等C.南北極點線速度為零,但角速度最大D.緯度越低,線速度越小2.正當地球公轉到了遠日點附近時,悉尼的季節應為( B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3.10月1日這一天,太陽直射點( C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動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動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動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動4.下列日期中,地球公轉速度較快的是( A )A.1月1日 B.10月1日 C.5月1日 D.8月1日5.如圖,當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至位置P時,太陽在地球上的直射點在( D )A.赤道上 B.北回歸線上C.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 D.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6.地球自轉時( C )A.赤道上的角速度和線速度均比高緯地區快B.地球上所有地點的自轉角速度都相同C.赤道的線速度最大,向兩極逐漸遞減D.在地球南北兩極只有角速度,而無線速度【板書設計】第一節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三、黃赤交角及其影響1.黃赤交角2.黃赤交角的影響3.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教學反思】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