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九年級《世界歷史》上冊 第三單元第8課 《西歐莊園》教學設計教學背景分析(一)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本課選自部編版九年級《世界歷史》上冊第三單元第8課。從單元來說,本課屬于第三單元的第2課,在前面1課已經學完西歐進入中世紀這段歷史,而本課的內容就是封君封臣下的中世紀社會結構之一——封建莊園經濟。與第五單元第13課《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有緊密聯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前后聯系,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從本課內容來說,本課主要講述的是西歐中世紀農村的基本經濟組織——莊園,包括莊園的人員構成、土地分配、權利與義務以及莊園的管理方法。(二)課程標準1.了解西歐莊園生活,知道莊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2011年版)2.通過莊園生活,了解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發展變化。(2022年版)從兩版課程標準中可以看出,都強調要了解莊園生活,并通過莊園生活了解中世紀的社會。(三)學生情況分析1.已有知識基礎學生通過前面1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西歐進入中世紀封建社會,了解了中世紀是什么,這可以作為莊園產生的一個背景。但對于西歐莊園到底是什么,對中世紀社會發展有什么作用,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比較陌生,理解起來相對較難,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用直觀材料。2.認知能力分析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九年級的學生,經過七、八年級兩年的歷史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技巧,基本學會了分析材料的基本方法。但初中學生仍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所以本課本課教學中,主要采用《圖說中世紀生活史》里面的圖片材料,在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材料,歸納概括的能力。教學目標基于以上對于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學情的分析,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訂如下:(一)通過查理曼大帝時期的農民波多的故事、《一個莊園的圖解》這張圖片和《圖說中世紀生活史》里關于莊園生活的圖片解讀,了解西歐莊園的特點及與西歐中世紀的關系。(核心素養:史料實證、歷史解釋)(二)通過中世紀約克菲爾德莊園案件的分析,認識莊園法庭的作用和特點。(三)通過了解莊園的特點、莊園法庭,認識西歐莊園的性質以及對西歐中世紀社會發展的作用。教學重點和難點(一)教學重點莊園的特點(二)教學難點理解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教材、歷史圖片、文字材料(二)教學方法1.教學法:講授法、歷史情境(圖片)教學法;2.學法指導:閱讀材料法、材料分析法、情境體驗法。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教師呈現展示查理曼大帝時期的一個名叫波多的農民的工作的圖片,介紹波多每個月的工作,引出從波多的日常來看西歐莊園的生活。 觀察圖片,聽教師講述。 圖片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出教學內容。一、波多和他的“家” ——莊園特色 呈現文字材料,講述農民波多圣生活的地方“當時,修道院擁有的是一座名為維拉里的小莊園,位于巴黎附近。……我們翻看維拉里的莊園手冊時,找到了一個名叫波多的人”。——(英)艾琳·鮑爾:《中世紀人》,第41頁。2.什么是莊園通過教材上《一個莊園的圖解》這張圖片和文字材料,介紹什么是莊園。3.莊園的“職能”通過《圖說中世紀生活史》里面的關于莊園農業生產、手工業制作等內容的圖片,講述莊園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 1.閱讀文字材料,知道波多生活在莊園里。2.觀察圖片,解讀圖片內容,了解西歐莊園的特點。 1.引出對莊園的介紹。2.呈現圖片,直觀感受,利于學生理解,突破重點。二、波多遇到的“鄰居” ——莊園的領主與佃戶 領主通過圖片和文字材料,了解領主的身份。2.佃戶(1)通過文字材料,了解佃戶的組成之一:自由農民。……路上,他(波多)遇到了附近幾個農場里的農民朋友,大家都是去給主人做工的。“——(英)艾琳·鮑爾:《中世紀人》,第42頁。他有自己的房屋,有耕地、葡萄園和草坪。每周他應為主人勞作兩天,并應上交一件手工品。……此外,他應上交兩先令,以得到一半磨坊。——(英)艾琳·鮑爾:《中世紀人》,第42頁。(2)通過圖片和文字,了解佃戶的組成之一:不自由農奴。3.領主與佃戶(1)通過圖片,講述領主與佃戶的關系。(2)結合所學知識和教材,用表格總結莊園土地的劃分。 1.閱讀文字材料,觀察圖片,了解莊園里的人員構成:領主、佃戶。2.通過圖片了解領主與佃戶的關系;閱讀教材,歸納概括莊園土地的劃分。 1.用波多的經歷來串講,講故事的敘述方式,吸引學生興趣。2.圖片、表格,利于學生直觀感受,突出重點。三、“波多”遭遇的是與非——莊園法庭 1.呈現文字材料:引出莊園法庭“他(波多)在寒冷的清晨起床,放著自己的土地,趕著牛車去耕種修道士的土。他總得抖去胡子上結的霜,還一直祈禱修道院和修道士的土地一道沉入海底。”——(英)艾琳·鮑爾:《中世紀人》,第41頁。提問:波多面臨這樣的情況能不能反抗呢?莊園里產生糾紛又會怎么解決呢 2.莊園法庭呈現一個表格“約克菲爾德莊園案件處理數量及類型匯總表”,并提問:說一說約克菲爾德莊園的案件具有什么特點?3.莊園法庭如何處理糾紛呈現農奴與莊園主之間的糾紛案件、農奴之間的糾紛案件處理以及相關文字材料,講述莊園法庭的職能和特點。4.總結:結合所學知識和教材,通過表格進行歸納總結。莊園是一個行政單位、司法審判中心。 1.閱讀文字材料,思考教師的提問。2.觀察表格并思考莊園法庭處理案件的特點。3.閱讀并分析案件糾紛的處理過程和結果,思考莊園法庭的職能。4.閱讀教材,完成表格。 1.通過設問,引出莊園法庭的學習。2.表格直觀呈現材料,利于學生理解。3.通過真實的案件糾紛,激發興趣的同時,理解莊園法庭。4.訓練歸納概括的能力。課堂小結 通過關系圖,呈現西歐莊園。 總結。 結構圖總結知識,學生直觀感受,利于學生理解。教學反思(一)亮點1.以查理曼大帝時期的一個農民波多的故事來串講整節課,以具體人物入手,創造真實的歷史情境,便于學生理解。2.選用圖片、表格等直觀材料。(二)教學探討如何講清莊園是西歐中世紀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還是比較困惑的一個點。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