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學年第 學期教案課 題 第 二單元第 6課《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 總(1)課時主備人 使用人 授課 日期 年 月 日背景 分析 《2022年課程標準》要求:了解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成就。 1.本課是統編教材《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古代歐洲文明第6課《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本課向上承接前兩課,了解古代希臘、羅馬的發展歷史,是學習古希臘羅馬在文化上取得輝煌成就的前提;向下聯系第14課,文藝復興運動采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并對其進行一定的繼承,這里的繼承實際就是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折射出的“人文精神”,這為教學立意的確立找到了一條重要的線索。 2.課標與本課子目呈現方式分析 本課的內容標準是“以建筑藝術、公歷等為例,初步認識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成就”,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在讓學生了解建筑藝術、公歷等基本史實的同時,更要使學生認識到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取得的成就,對西方文明的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3. 本課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分析 本課學習四部分內容:“文學和雕塑”“建筑藝術”“哲學和法學”“公歷的緣起”。本課先總述希臘、羅馬輝煌的文化成就,然后重點介紹了“文學和雕塑”“建筑藝術”“哲學和法學”“公歷的緣起”四部分內容。從希臘神話到《荷馬史詩》,從人物雕塑到著名建筑遺址,從“原子論”的提出到對人類社會的思考,從《十二銅表法》的頒布到形成完整的法學系統,從“儒略歷”的誕生到不斷調整沿用至今的公歷,共同構筑了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繁盛景象。正像流傳至今的諺語所說:輝煌屬于希臘,宏偉歸于羅馬。古希臘、古羅馬是人類歷史上典型的奴隸制國家。在奴隸制經濟繁榮和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的前提下,古希臘人吸收、借鑒古代埃及和西亞的文化遺產,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希臘文化。古羅馬人繼承希臘和東方文化成果,并在奴隸制經濟發展繁榮的基礎上,創造了羅馬文化。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眾多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為世界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學習 目標 1.通過自主閱讀教材,知道《荷馬史詩》是世界文學寶庫的瑰寶,了解古希臘建筑藝術的基本特點和典型代表。 2.結合史料研讀,以合作探究、教師點撥等方式,了解這一時期的哲學代表人物,知道法學是羅馬人最偉大成就之一 3.通過分析材料、聽教師講解等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總結歸納希臘古典文化的主要成果,分析希臘古典文化所折射的人文精神。認識到希臘、羅馬古典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不同,感悟人類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學習 重點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成就。教學 難點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主要特點;理解、分析希臘古典文化所折射的人文精神。教學 準備 ppt、課本教學 評價 1.利用教材和材料,完整的歸納填寫希臘古典文化的主要成果表格。 2.準確完整的敘述這一時期的哲學代表人物有哪些。能說出羅馬人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3.準確歸納總結古希臘史詩、建筑、哲學、成就及其反映的時代背景 。教與學活動過程 個性修改【導入新課】 假如你是旅行社的業務員,要向客戶宣傳介紹希臘、羅馬的旅游景點,你會選擇哪些地方呢?又將如何描述?你還會介紹哪些相關的內容呢? 二、【講授新課】 【環節一】自主學習·梳理新知 1、希臘神話影響廣泛,其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是寶貴的文學遺產,也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 3、奧林匹亞神廟中的_______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__________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 4、希臘建筑藝術主要體現在神廟。它的典型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__。 5、羅馬建筑的典型代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尖碑和宏大的宗教場所______。 6、古希臘哲學成就突出。____________提出了“原子論”;__________終身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 7、____________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還創立了邏輯學等新的學科。 8、法學是羅馬人最偉大的成就之一。_____________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9、我們今天使用的公歷,是古代______人創設的。凱撒命人以太陽歷為藍本編制新的歷法,稱“ _______ ”。4世紀,羅馬皇帝以此作為基督教歷法。 【環節二】:文學和雕塑 1.合作探究 探究一:希臘神話中的人物有什么特點?(神人同形同性) 探究二:我們想要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狀況,可以參閱什么文獻?(《荷馬史詩》: 探究三:希臘人物雕刻藝術達到了一種完美境界,你知道有哪些杰作嗎?(奧林匹亞神廟宙斯像、擲鐵餅者、斷臂的維納斯) 教師講述:對人體線條、肌肉的描繪,都展現了人的力量、人的偉大體現人文精神。古希臘文化里所體現的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思想,成為后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 【環節三】:建筑藝術 1.史料研讀 材料一: 材料二: 希臘帕特農神廟復原圖 羅馬大競技場 提出問題:(1)古希臘、羅馬建筑風格的特點? (2)古羅馬建筑與古希臘建筑之間的關系? (3)古羅馬建筑與中國古代建筑的不同及原因? (風格:希臘主要體現在神廟。神廟四周以廊柱環繞,柱身有粗有細。羅馬建筑吸收了希臘建筑的特點,并有所創新。如石拱門、穹頂等,既堅固結實,又華麗宏偉) 建筑:希臘帕特農神廟、羅馬大競技場、萬神廟、凱旋門、方尖碑、引水道工程等。) 展示今天的一些建筑,讓學生對比與古希臘羅馬建筑的相似處,認識其影響。 學生觀察后總結: 歷史價值:古羅馬的建筑結構和建筑風格至今仍被人所采用,尤其是其拱券式及柱廊的建筑結構均得到了現代人的繼承和發揚。 【知識拓展】古羅馬建筑與中國古代建筑之比較 材料一:古代中國以木結構為建筑體系,采取縱深軸線的布列方式,講究高低有序、主次有別,如同交響樂的一個又一個樂章。隋唐洛陽城中軸建筑群中的“七大建筑”,是中國古代最高大,華麗的中軸建筑群。 材料二:古羅馬建筑追求個體宏偉壯麗的氣魄與熱鬧喧鬧的氛圍,帝國的許多城市都用石頭興建角斗場,規模最大,最著名的是古羅馬角斗場。羅馬人曾以大角斗場象征國家的永恒,“只要角斗場在,羅馬就在”。大角斗場觀眾席分為五個區,可容納8萬多觀眾,60排座位逐排升高,觀覽條件好,這種設計被今天的大型體育場沿用。 提問:(1)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國古代建筑和古羅馬建筑的特點有哪些不同之處。(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中國古代建筑和古羅馬建筑的不同的原因。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1)建造理念不同:中國古代建筑強調建筑群體的和諧;古羅馬建筑強調建筑個體的宏偉壯麗。建筑的主要材質不同:中國古代建筑以木結構為主體;古羅馬以石制建筑為主體。 (2)原因:中國儒家思想主導社會秩序,羅馬吸收希臘建筑特點;中國強調封建專制制度,古羅馬則是商業文明和民主制度。 教師講述:中國的建筑講究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相處。希臘建筑講究征服自然,贊頌人的強大、智慧、獨立、勇敢。這種東西方文化的不同。 【環節四】:哲學和法學 1.活動方案1:閱讀材料,完成哲學主題表格。 人物觀點德謨克利特提出“原子論”蘇格拉底思考轉向人類社會 有系統的問和答 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創立了邏輯學等 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教師講述: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論”,認為宇宙萬物是有微小的“原子”組成;蘇格拉底終身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不迷信權威,敢于堅持真理的精神。在希臘哲學家身上他們的思想無一不彰顯人文主義精神的光輝。 教師講述:軸心時代——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孫子、墨子……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也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 2.材料研讀 (1)材料一:《羅馬法》是羅馬人留給后人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它泛指羅馬社會的全部法律制度。公元前450年,羅馬頒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因其刻在十二塊銅板上,被稱之為《十二表法》。它主要的法律精神在于保護私有財產和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它是《羅馬法》和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法》構成歐洲大陸國家、拉丁美洲國家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現存法律制度的基礎。 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勾畫出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討論西方法學的基礎是什么? 學生閱讀課文回答: 《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2)閱讀課文,梳理羅馬法發展的歷程。 出示史料: 真正的法律應該對一切人有效,應該永遠有效。 ——羅馬政治家西塞羅 出示史料: 材料一:羅馬法具有資本主義發展初期所需要的現成法律形式,是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與羅馬法的復興密不可分。自19世紀以來,歐洲大多數國家皆以羅馬法為法制基礎,制定本國的法律制度,如《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等。現在許多國家的陪審團制度、律師制度和某些訴訟原則均直接源于羅馬法。 ——引自《歷史·必修I政治文明歷程》(岳麓版) 材料二: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一次。 ——德國法學家耶林 羅馬帝國三次征服世界分別是用什么手段?有怎樣的影響? (第一次“以武力征服”是指羅馬征服了地中海周圍的地區,創建了羅馬帝國。第二次”以宗教征服“是指羅馬境內產生的基督教并在世界傳播。第三次”以法律征服“是指羅馬法是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的基礎,羅馬法所蘊含的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的法律觀念,具有超越時間、地域于民族的永恒價值,因此”最為平和、最為持久“。) 【環節五】 公歷的緣起 教師提問:閱讀教材,講述公歷的是怎么發展而來的? 生:羅馬的歷法來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陽歷。凱撒命人以太陽歷為藍本編制新的立法,稱“儒略歷”。4世紀,羅馬皇帝以此作為基督教歷法。儒略歷后來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 教師講述:在羅馬使用儒略歷之前實行的是羅慕路斯歷,以月圓缺循環一次為一個月,一年355天,每三年加一個閏月,元老院掌握何時加1個月。有時厚此薄彼,為了反對不公平,凱撒選擇埃及人的太陽歷,這套歷法更嚴謹,符合規律。元老院對此反對,并煽動民眾反對。凱撒把冬至后的9天為元旦。歷法的確定有利于農業生產,有利于將士在外歸來。這里歷法的變革也體現了反對強權,聯系人文精神。 材料一:“沒有希臘文化和羅馬帝國所奠定的基礎,也就沒有現代的歐洲”。 ——恩格斯 材料二:我們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宗教,我們的藝術,皆植根于希臘。 ——英國詩人雪萊 【課堂小結】:希臘和羅馬古典文化是綻放在世界文化藝術史中的一朵奇葩。社會經濟的繁榮以及城邦制度的充分發展,使古希臘和羅馬人有充足的條件從事文化藝術方面的創造。從史詩、雕塑、建筑、哲學、法學等方面,古希臘和羅馬人不斷將探詢的目光從神的世界轉移到人的世界,既有情感的抒發,也有理性的思索。這是一個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他們的作品不僅為整個西方古典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調,也為后人研究古希臘世界的歷史與社會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總結 學生結合所學,完成表格。 類型希臘羅馬文學希臘神話、《荷馬史詩》雕塑宙斯像、擲鐵餅者建筑帕特農神廟羅馬競技場、引水道工程、凱旋門、萬神廟哲學德謨克里特:“原子論” 蘇格拉底:思考轉向人類社會, 有系統的問和答,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 亞里士多德:百科全書式的學者、邏輯學法學十二銅表法、萬民法、經濟法、眾多法律概念歷法凱撒“儒略歷”課堂檢測 1.“雖然古代希臘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但她在文學、史學、科學、哲學、藝術諸方面獨領風騷。”以下四項中不能為上述言論提供論據的是( ) A.雕塑藝術中的杰作《擲鐵餅者》 B.建筑藝術創新代表萬神廟 C.寶貴的文學遺產《荷馬史詩》 D.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論” 【答案】B 2.《荷馬史詩》認為“永生的神明和地上行走的凡人在種族上不相同”;但到后來古希臘智者克里底亞則堅稱“神的產生歸因于人的政治生活的需要”。人神觀念的變化反映了古希臘( ) A.居民都是無神論者 B.早期的人文主義 C.文學題材發生變化 D.嚴格的種姓制度 【答案】B 3.在蘇格拉底看來,人之所以為人,在于人有靈魂、思想,并追求善;對于人來說,認識自己的本質在于善,致力于自己靈魂的凈化和最大改善,才是他們最要緊的事情。蘇格拉底的主要觀點是( ) A.人的本質是善良 B.人應該“認識你自己” C.人是萬物的尺度 D.人應該努力改造自己 【答案】B 4.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歷是古埃及人創制的太陽歷。公元前46年,羅馬執政官凱撒對其作了修改,制定了( ) A.格里高利歷B.太陰歷C.儒略歷D.大明歷 【答案】C 5.古希臘雕塑各個時期表現手法各有特色,經過了從“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運動的身體”進而走向了“弄姿作態”的藝術呈現方式。材料主要反映了古希臘 A.人文主義的不斷發展 B.受到了東方藝術的影響 C.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D.民主政治進入黃金時代 【答案】A 【板書設計】課后 反思 這節課的學習,要適當搜集歷史圖片、名言、人物作品等來豐富課堂。例如,學習著名建筑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結合《帕特農神廟遺址》和《羅馬大競技場遺址外景》等圖片來了解希臘、羅馬建筑的特點和異同。同時也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去活躍課堂,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