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一單元 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第一課時)新課導入古代煉丹煉金是化學實驗的起源1.古代煉丹、煉金對化學實驗的貢獻①發明了很多化學實驗器具;②發明了一些合成物質的有效方法;③找到了一些用于分離物質的方法,如過濾,蒸餾等。2.化學與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許多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3.實驗是化學的一條重要途徑。通過實驗以及對實驗對象的觀察、記錄和分析,可以發現和驗證化學的原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并獲得新的化學知識。知識點1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思路和方法:1.觀察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1)變化前:記錄物質的名稱,觀察并記錄物質的形態、外觀等;(2)變化中:觀察并記錄物質的形態、外觀、能量變化及其他現象等;(3)變化后:記錄生成物的名稱,觀察并記錄物質的形態、外觀等。知識點1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木柴燃燒前木柴燃燒中木柴燃燒后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思路和方法:2.化學變化中的現象(1)形態:包括物質的狀態(氣態、液態、固態)等;(2)外觀:包括物質的顏色、煙、霧、渾濁、氣泡等;(3)能量:包括物質變化中發生的光、電、熱、聲、爆炸等。知識點1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形態外觀能量知識點2 科學探究科學探究的環節反思與評價科學探究雖然有八個環節,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學探究都要按照這八個環節一步步進行,可根據實際的研究內容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法和步驟。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提出問題表達與交流知識點3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蠟燭的制作材料:燭芯為棉線、外部為石蠟1.點燃前(1)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形狀(2)用小刀切下一小塊石蠟,投入水中點燃前 組成 顏色 狀態 密度 硬度 溶解性現象:乳白色、紅色等顏色;固態;圓柱等形狀結論:蠟燭為乳白色、紅色等顏色;固態;形狀不穩定現象:很容易切開,浮在水面上,在水中不溶解結論:密度比水小,質軟,難溶于水乳白、紅等固態棉線、石蠟密度比水小質軟難溶于水知識點3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知識點3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2.燃燒時(1)用火柴點燃蠟燭,觀察蠟燭火焰(2)將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 s后取出(3)用一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下燒杯現象:石蠟融化,火焰分為三層,外層最明亮,內層最暗結論:蠟燭燃燒時火焰分為三層,外層最亮,內層最暗現象:外層最先炭化,內層炭化很輕(甚至不炭化)結論:外層溫度最高,內層溫度最低現象:燒杯內壁有水霧結論:蠟燭燃燒生成了水知識點3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2.燃燒時(4)另取一個用澄清石灰水潤濕內壁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燃燒時 火焰的分層及溫度 燭身的變化 生成的產物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結論: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石蠟融化外焰(最亮)、內焰、焰心(最暗)二氧化碳和水知識點3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知識點3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3.熄滅后(1)將蠟燭熄滅觀察(2)用火柴迅速點燃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熄滅后現象:有白煙結論:蠟燭燃燒時先由固態轉變為液態,再汽化,而后燃燒。蠟燭熄滅時,石蠟蒸汽遇冷轉變為石蠟固體小顆粒,生成白煙現象:蠟燭重新燃燒結論:白煙是石蠟的固體小顆粒,白煙具有可燃性有白煙產生,點燃白煙蠟燭重新燃燒知識點3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知識點3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蠟燭燃燒時產生的“黑煙”是蠟燭不充分燃燒生成的炭黑;而熄滅后產生的“白煙”主要是石蠟蒸汽冷凝的固體,具有可燃性,能夠被點燃。生成物石蠟 + 氧氣 二氧化碳 + 水點燃反應物“和”“反應條件”“生成”化學反應可以用文字表達式來表示課堂練習1.青色的生蝦煮熟后顏色會變成紅色,一些學生認為這種熟蝦的紅色物質可能就像酸堿指示劑一樣,遇到酸或堿會發生顏色的變化,就這些同學的看法而言,應該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觀察 B.實驗C.假設 D.做結論C課堂練習2.下列關于石蠟性質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石蠟是無色、無味且硬度較大的固體B.石蠟難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C.石蠟熔點低,受熱易熔化成蠟油D.石蠟可燃,燃燒時放熱,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A課堂練習3.小明將少量的蔗糖放入鐵鍋中加熱,先看到蔗糖熔化,接著看到熔化的物質呈現棕色,最后有黑色殘渣,請你判斷整個實驗屬于( )CA.研究蔗糖的結構B.研究蔗糖的用途C.研究蔗糖的變化D.研究蔗糖的制法課堂小結作業布置同學們有興趣的話,可圍繞今天的探究實踐,寫一篇關于蠟燭的習作。題目自擬,體裁不限。綜合報告、科技小論文、科普小小說、科幻故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化學人教版九上:1.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第一課時) 課件.pptx 蠟燭熄滅后.mp4 蠟燭燃燒產物.mp4 蠟燭燃燒前.mp4 蠟燭燃燒火焰.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