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課標要求】2.1領悟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理解價值觀的形成與時代和環境密切相關;解析價值觀差異與沖突產生的社會根源,能夠進行合理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2.2理解價值觀對人們行為的導向作用,探尋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目標】6.1價值與價值觀 6.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6.3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目標1:理解價值的含義,闡述事物的價值和人的價值的不同,形成對人的價值的正確理解; 目標2:闡述價值觀的含義,懂得價值觀對個人的重要意義; 目標3: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重點) 目標4: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重要意義和要求(重點) 目標1:闡述影響人們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因素,深刻領會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和主體差異性特征,明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認識到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能力; 目標2:闡明在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時,最重要是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正確處理個人、集體、社會利益的關系,以及個人利益與人民群眾利益、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的關系; 目標1:闡明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人的存在方式,懂得一個人的勞動與自身價值和發展的關系;理解努力奮斗的人是幸福的,增強勞動和奉獻意識; 目標2:理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懂得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目標3:懂得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明確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知識體系構建】6.1價值與價值觀一、人的價值1.哲學上的價值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人類歷史是由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構成的歷史。2.人的價值(1)含義: 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2)內容 ①社會價值 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②自我價值 在滿足社會和他人需要的同時,自己也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實現對自我的滿足(索取)。(3)特點: 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4)評價: 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人類、社會、國家和人民貢獻了什么。人的價值原理與方法論 原理 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主要看他的貢獻。方法論 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二、價值觀及其導向作用1.價值觀的含義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會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1)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雙重性)。①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認識和評價。②價值觀影響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注:(1)價值觀從實質上是一種社會意識,不能起決定作用;(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具有雙重性:即正確的價值觀對社會和人生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錯誤的價值觀對社會和人生具有消極的導向作用。(2)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雙重作用)(3)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標準。3.價值觀導向作用的原理和方法論【原理】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價值觀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與評價,價值觀影響著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正確的價值觀對社會具有促進作用;錯誤的價值觀會誤入人生歧途。【方法論】要求我們在認識、改造世界中,要重視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克服錯誤的價值觀。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基本內容(是什么) 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二)重要性或原因(為什么) 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最大公約數”)(地位) 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 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重要性)(三)要求(怎么辦) (1)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2)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 (3)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廣大青年要:對青少年的要求:要勤奮,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要篤實,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將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學后反思】(1)請嘗試畫出本框學習的思維導圖或概念圖(2)請查找問題、記錄或指出自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并寫下你需要何種幫助。(3)寫下你學習本框的收獲或心得體會,并于其他同學分享6.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一、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自覺遵循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一)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1、含義:①價值判斷: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②價值選擇: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選擇。③關系:2.產生各種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社會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是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3.要求:人們選擇的目標能否實現,實現的程度如何,取決于人們的認識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因此,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特征社會歷史性 階級性 主體差異性內涵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變化和條件的改變,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 在階級社會中,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對其價值的評價也會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要求\意義 ①有助于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防止簡單化和片面化傾向; ②有助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時俱進,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 自覺站在正確的立場上作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明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分辨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二、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一)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內涵+要求(見上表)(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內涵+要求(見上表)(三)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最高價值標準、根本衡量尺度和最高價值追求1.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準;2.根本衡量尺度: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3.最高價值追求:自覺站在最廣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四)如何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個人利益與他人、集體、社會利益的關系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總是由各方面的具體利益構成的。①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②要把個人、集體和社會三者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統一)③當個人利益同人民群眾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立場)④當個人利益同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角度)三、正確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要求標準/要求 具體要求1.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2.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四.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原理和方法論【原理】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價值選擇是價值判斷的體現。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階級性和主體差異性。【方法論】要求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既要堅持真理,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又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學后反思】(1)請嘗試畫出本框學習的思維導圖或概念圖(2)請查找問題、記錄或指出自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并寫下你需要何種幫助。(3)寫下你學習本框的收獲或心得體會,并于其他同學分享6.3價值的創造與實現閱讀材料思考問題:材料一:袁隆平90歲還蹲在田間地頭,幾十年如一日研究雜交水稻,帶領他的團隊潛心研究、攻堅克難,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果,刷新了一項又一項記錄,培育出了畝產超9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作為一名黨員,袁隆平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扎實做好本職工作,成為專業領域的“行家里手”為祖國、為人民、為社會奉獻所有光和熱。問題:袁隆平的事跡說明怎樣才能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材料二:屠呦呦2015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但她強調,抗生素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它是科研團隊集體協作的結果,這個團隊包括7個省市、60多家科研機構、超過500名科研人員。她說,對于這個貢獻,除了她,還有很多人應該被記住!問題:屠呦呦的成功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這對實現人生價值有什么啟示?材料三:黃文秀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貧寒,父母親的身體也不好,但自立自強的黃文秀從小努力上進,立志到外地求學,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品學兼優的她從石頭村里一路考入北京師范大學。我從哪里來,就要到哪里去。從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畢業后,黃文秀不忘家鄉故土給予自己的哺育,回到百色市最基層、最艱苦的地方燃燒如火激情、唱響青春之歌。問題:黃文秀的成就,主觀上具備了哪些條件?【知識梳理】原因 途徑(如何做)根本途徑 弘揚勞動精神實現人生價值(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①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 ②勞動是人類最基本實踐活動,也是人的存在方式。 ③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④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 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客觀條件 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①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②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 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主觀條件 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 ①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②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 ①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③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④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易錯點辨析】要求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1. 充分利用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 )2. 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決定性因素。( )3. 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決定性因素。4.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實現人生價值。5. 理想信念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促進作用。( )【學后反思】(1)請嘗試畫出本框學習的思維導圖或概念圖(以下為示例)(2)請查找問題、記錄或指出自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并寫下你需要何種幫助。(3)寫下你學習本框的收獲或心得體會,并于其他同學分享【課后練習】6.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每個人在他生活中都經歷過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難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觀、消極,發出絕望的哀號;有些人在苦難中還想到別人,想到集體,想到祖先和子孫,想到祖國和全人類,他就得到樂觀和自信。”其中蘊含的唯物史觀道理是( )①價值觀源自于對個人生活遭遇和處境的反思②價值觀對社會與人生有重要的驅動和制約作用③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④基于個人利益形成的價值選擇是社會發展的動力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7.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德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為( )①青年學生的價值觀決定于其行為選擇②青年學生的價值觀一旦形成就會穩定不變③價值觀教育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必修課④正確價值觀是青年學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導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8. 清掃街巷、修剪花木等社區勞動,果蔬種植、木工制作、機床操作等學農學工實踐,“醫生”“博物館講解員”等職業體驗……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課程,讓同學們在不一樣的學習中收獲成長。開展勞動教育,旨在引導學生①了解社會,提高實踐能力,實現全面發展②提高勞動技能,促進勞動力市場充分競爭③樹立職業平等觀,推動社會分工的細化④樹立正確價值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9. 一片秋葉隨風飄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終結。有人突發奇想,用現代工藝把葉子鑲嵌在陶罐上,葉子獲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葉依偎而煥發出新的生機和光彩。新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這一事例說明①秋葉和陶罐的價值隨著關系的改變而改變 ②新價值的創造改變了秋葉和陶罐的屬性③觀念創新實現了秋葉和陶罐價值的增值 ④秋葉和陶罐的價值取決于其自身屬性和人的需要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10. 幸福,在西方文化傳統中有諸神之賜、來世之享、天賦權利等解讀。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錢的占有、幸福是奉獻的喜悅等觀點。分析這些幸福觀,正確的理論出發點是①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然具有社會歷史性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然具有階級性③社會價值觀的主導者歷來屬于人民群眾④正確的幸福觀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標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1. “軟世代”是近年來出現的青年群體,意指在發達的消費社會,一些年輕人缺乏進取心和意志力,甚至寧愿宅在家里打游戲、啃老,也不愿意出去工作,整個人的身心都綿軟無力。如果讓你去勸導他們,下列道理比較合適的是①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②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是不可能實現的③走出自我的小天地,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④實現人生價值必須利用社會提供的物質條件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 “最美退役軍人”平時說得最多的是“社會需要我,百姓需要我”。從軍期間,他們保家衛國,為國防建設作貢獻;退役之后,他們繼續奮戰在各行業,為社會發展作貢獻。“最美退役軍人”的言行告訴我們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②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創造出卓越的人生③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④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13. 平安大街是北京老城區核心干道,途經皇城根遺址、什剎海、北海公園等名勝古跡。近來,市民發現寬闊的大街變綠變靜了,兩側加了“綠帶”,中間加了國槐與時令花卉組成的3米寬隔離帶,機動車道“瘦身”,還添加了行人安全島,步行、騎行環境大大改善。平安大街的變化( )①實現了“慢行優先”“靜下來”,促使矛盾的同一性轉化為斗爭性②是城市發展的縮影,反映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③更注重環境的安全與舒適,體現了意識活動的自覺性和直接現實性④協調了交通、綠化和城市風貌的關系,體現了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4.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光召說:“對每一個科學家而言,其不斷增加的一個責任就是準確和有和有效的說明新知識和新發現所可能帶來的后果,從而對公眾利益有所貢獻。他們有義務引導媒體和社會以預防他們的發現被邪惡目的所濫用。同時,他們不應當只為自己的一己私利,在未經仔細核查和安全問題沒有得利家全保障的情況下匆忙推出新產品和新技術。這段話蘊含的哲理是( )①價值選擇要以堅持和發展真理為宗旨②一定條件下真理與謬誤可以相互轉化③價值選擇要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④每一事物內部都有對立統一的兩方面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5. 在高鐵時代,我國仍不惜虧損運營81對“慢火車”,2016年運送旅客約3000萬人次。運營近半個世紀的5633、5634次列車仍然運行在大涼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學,為當地鄉親出行提供便利。這種做法反映的價值觀道理有( )①價值觀的差異導致人們的利益的差異②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③正確的價值選擇以正確的價值判斷為前提④價值判斷的正確性依賴于價值選擇的合理性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6. 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強調,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基礎之上,建立在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建立在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崇高價值的基礎之上。上述論斷蘊含的價值觀道理是①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真理觀②有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就能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③只有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④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最高標準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17. 油畫作品《父親》曾獲得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在一個陰雨綿綿、非常寒冷的大年三十,作者看到一個農民在路邊公共廁所掏糞。這份辛勤勞作的情景令他震撼、難以忘懷,他深深感到農民的辛勞和偉大,鎖定了該畫作的題材一一農民。這表明在藝術創作中( )①深入社會生活是發現和創造價值的根本途徑②價值觀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③正確的價值判斷以正確的價值選擇為基礎④只有確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8. 黃旭華院士“以身許國,誓干驚天動地事;潛心科研,甘做隱姓埋名人”,六十多年如一日為中國核潛艇事業傾心竭力奉獻。其“深潛人生”說明( )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②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貢獻的獨特方式③實現價值需要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④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卓越的才能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9. 中共一大代表、黨的創始入之一陳潭秋早年在枚學習時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隨后以極大熱情投身革命,為黨的事業四處奔波,即使困難重重,也從未停止奮斗的步伐,直至壯烈犧牲。陳潭秋的事跡啟示我們( )①個人的價值實現是自覺理論學習的結果②個人的價值選擇要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③個人的價值選擇根源于對社會歷史的認識④個人的價值實現必須通過實踐為社會服務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0. 獲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的郝吉明院士,30多年前毅然放棄國外工作機會,回國專注于大氣污染防治研究,為我國酸雨控制區面積大幅下降作出了杰出貢獻。他說,“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是我的專業,也是我的責任”。這啟示我們( )①要把握人生機遇才能實現自我價值②要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責任相統一③要把投身科技工作作為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④要把獻身國家和人民事業作為人生的最高價值追求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1. 1950年,沈陽第一機器廠承擔了鑄造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的任務。當時條件艱苦,工人們刻苦攻關,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這項光榮的任務。這枚重達487公斤的國徽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這告訴我們( )①勞動者在勞動中確證并實現自身的價值②勞動是人類改造自然維持自身生存的活動③勞動是主體克服客體,為自然立法的活動④勞動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2.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數百萬扶貧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同貧困群眾想在一起、過在一起、干在一起,將最美的年華獻給了脫貧事業,涌現出許多感人事跡。35年堅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國,扎根脫貧一線、鞠躬盡瘁的黃詩燕等同志,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這體現了( )①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的②要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③實現人生價值需要腳踏實地、頑強拼搏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3. 中國工程院陳薇院士多年來從事防疫工作,對人類衛生健康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有人問她:“您天天跟病毒打交道,怕過嗎?”陳和答:“要說不怕,那可不是真心話……如果我們承擔了更多的怕,你和其他人可能就少一點怕了。”這啟示我們( )①正確價值觀指引人們實現人生價值②投身社會為人民服務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③價值觀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④正確的價值判斷以正確的價值選擇為基礎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24.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這給我們的人生啟示是①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理想,對人生有著重大的指導作用②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斗精神③個人的人生理想源于現實、高于現實,可自然轉化為現實④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實現人生價值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5. 習近平反復強調堅定理想信念的極端重要性。他把理想信念看作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精神支柱”“安身立命的根本”,比喻為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總開關”、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這些論述蘊含的價值觀道理是( )①理想信念是價值觀的核心和靈魂②理想信念是實現人生價值的精神動力③理想信念是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④理想信念是否堅定取決于文化水平的高低。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課標要求】2.1領悟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理解價值觀的形成與時代和環境密切相關;解析價值觀差異與沖突產生的社會根源,能夠進行合理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2.2理解價值觀對人們行為的導向作用,探尋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目標】6.1價值與價值觀 6.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6.3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目標1:理解價值的含義,闡述事物的價值和人的價值的不同,形成對人的價值的正確理解; 目標2:闡述價值觀的含義,懂得價值觀對個人的重要意義; 目標3: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重點) 目標4: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重要意義和要求(重點) 目標1:闡述影響人們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因素,深刻領會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和主體差異性特征,明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認識到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能力; 目標2:闡明在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時,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正確處理個人、集體、社會利益的關系,以及個人利益與人民群眾利益、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的關系; 目標1:闡明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人的存在方式,懂得一個人的勞動與自身價值和發展的關系;理解努力奮斗的人是幸福的,增強勞動和奉獻意識; 目標2:理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懂得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目標3:懂得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明確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知識體系構建】6.1價值與價值觀一、人的價值1.哲學上的價值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人類歷史是由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構成的歷史。2.人的價值(1)含義: 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2)內容 ①社會價值 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②自我價值 在滿足社會和他人需要的同時,自己也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實現對自我的滿足(索取)。(3)特點: 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4)評價: 對一個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人類、社會、國家和人民貢獻了什么。人的價值原理與方法論 原理 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主要看他的貢獻。方法論 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二、價值觀及其導向作用1.價值觀的含義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會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1)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雙重性)。①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②價值觀影響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注:(1)價值觀從實質上是一種社會意識,不能起決定作用;(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具有雙重性:即正確的價值觀對社會和人生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錯誤的價值觀對社會和人生具有消極的導向作用。(2)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雙重作用)(3)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標準。3.價值觀導向作用的原理和方法論【原理】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價值觀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與評價,價值觀影響著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正確的價值觀對社會具有促進作用;錯誤的價值觀會誤入人生歧途。【方法論】要求我們在認識、改造世界中,要重視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克服錯誤的價值觀。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基本內容(是什么) 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二)重要性或原因(為什么) 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最大公約數”)(地位) 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 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重要性)(三)要求(怎么辦) (1)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2)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 (3)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廣大青年要:對青少年的要求:要勤奮,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要篤實,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將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學后反思】(1)請嘗試畫出本框學習的思維導圖或概念圖(2)請查找問題、記錄或指出自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并寫下你需要何種幫助。(3)寫下你學習本框的收獲或心得體會,并于其他同學分享6.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一、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自覺遵循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一)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1、含義:①價值判斷: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②價值選擇: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選擇。③關系:2.產生各種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社會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是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3.要求:人們選擇的目標能否實現,實現的程度如何,取決于人們的認識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因此,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征社會歷史性 階級性 主體差異性內涵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變化和條件的改變,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 在階級社會中,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對其價值的評價也會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要求\意義 ①有助于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防止簡單化和片面化傾向; ②有助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時俱進,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 自覺站在正確的立場上作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明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分辨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二、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一)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內涵+要求(見上表)(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內涵+要求(見上表)(三)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最高價值標準、根本衡量尺度和最高價值追求1.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準;2.根本衡量尺度: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3.最高價值追求:自覺站在最廣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四)如何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個人利益與他人、集體、社會利益的關系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總是由各方面的具體利益構成的。①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②要把個人、集體和社會三者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統一)③當個人利益同人民群眾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立場)④當個人利益同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角度)三、正確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要求標準/要求 具體要求1.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2.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四.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原理和方法論【原理】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價值選擇是價值判斷的體現。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階級性和主體差異性。【方法論】要求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既要堅持真理,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又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學后反思】(1)請嘗試畫出本框學習的思維導圖或概念圖(2)請查找問題、記錄或指出自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并寫下你需要何種幫助。(3)寫下你學習本框的收獲或心得體會,并于其他同學分享6.3價值的創造與實現閱讀材料思考問題:材料一:袁隆平90歲還蹲在田間地頭,幾十年如一日研究雜交水稻,帶領他的團隊潛心研究、攻堅克難,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果,刷新了一項又一項記錄,培育出了畝產超9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作為一名黨員,袁隆平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扎實做好本職工作,成為專業領域的“行家里手”為祖國、為人民、為社會奉獻所有光和熱。問題:袁隆平的事跡說明怎樣才能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材料二:屠呦呦2015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但她強調,抗生素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它是科研團隊集體協作的結果,這個團隊包括7個省市、60多家科研機構、超過500名科研人員。她說,對于這個貢獻,除了她,還有很多人應該被記住!問題:屠呦呦的成功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這對實現人生價值有什么啟示?材料三:黃文秀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貧寒,父母親的身體也不好,但自立自強的黃文秀從小努力上進,立志到外地求學,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品學兼優的她從石頭村里一路考入北京師范大學。我從哪里來,就要到哪里去。從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畢業后,黃文秀不忘家鄉故土給予自己的哺育,回到百色市最基層、最艱苦的地方燃燒如火激情、唱響青春之歌。問題:黃文秀的成就,主觀上具備了哪些條件?【知識梳理】原因 途徑(如何做)根本途徑 弘揚勞動精神實現人生價值(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①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 ②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人的存在方式。 ③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④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 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客觀條件 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①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②人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 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主觀條件 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 ①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②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 ①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③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④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易錯點辨析】要求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1. 充分利用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 )【答案】錯誤【解析】【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教材內容,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故題中觀點錯誤。2. 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決定性因素。( )【答案】錯誤【解析】【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教材內容,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但不是決定性因素。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具備相應的主客觀條件。故題中觀點錯誤。3. 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決定性因素。【答案】錯誤【解析】【詳解】本題是判斷題。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即決定性因素;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故該判斷錯誤。4.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實現人生價值。【答案】錯誤【解析】【詳解】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滿足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發揮主觀能動性說明滿足和發揮了主觀條件,但缺少客觀條件的基礎仍然不能實現人生價值。故說法錯誤。5. 理想信念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促進作用。( )【答案】正確【解析】【詳解】本題是判斷題,根據教材內容,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理想信念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促進作用。故題中觀點正確。【學后反思】(1)請嘗試畫出本框學習的思維導圖或概念圖(以下為示例)(2)請查找問題、記錄或指出自己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并寫下你需要何種幫助。(3)寫下你學習本框的收獲或心得體會,并于其他同學分享【課后練習】6.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每個人在他生活中都經歷過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難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觀、消極,發出絕望的哀號;有些人在苦難中還想到別人,想到集體,想到祖先和子孫,想到祖國和全人類,他就得到樂觀和自信。”其中蘊含的唯物史觀道理是( )①價值觀源自于對個人生活遭遇和處境的反思②價值觀對社會與人生有重要的驅動和制約作用③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④基于個人利益形成的價值選擇是社會發展的動力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C【解析】【詳解】①: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一定社會存在的反映,價值觀的形成離不開歷史條件,一定的社會存在決定一定的社會意識,決定價值觀念的形成,故①錯誤。②③:“有些人在苦難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觀、消極,發出絕望的哀號;有些人在苦難中還想到別人,想到集體,想到祖先和子孫,想到祖國和全人類,他就得到樂觀和自信。”說明價值觀對社會和人生有重要的驅動和制約作用,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故②③正確。④: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故④錯誤。故本題選C。7.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德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為( )①青年學生的價值觀決定于其行為選擇②青年學生的價值觀一旦形成就會穩定不變③價值觀教育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必修課④正確價值觀是青年學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導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D【解析】【詳解】①:青年學生的價值觀影響其行為選擇,“決定于”的表述錯誤,排除①。②:“穩定不變”的表述屬于形而上學的觀點,排除②。③④:習近平強調,在青少年的“拔節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幫助他們在心靈深處埋下真善美的種子,這是基于價值觀教育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必修課,正確價值觀是青年學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導,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8. 清掃街巷、修剪花木等社區勞動,果蔬種植、木工制作、機床操作等學農學工實踐,“醫生”“博物館講解員”等職業體驗……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課程,讓同學們在不一樣的學習中收獲成長。開展勞動教育,旨在引導學生①了解社會,提高實踐能力,實現全面發展②提高勞動技能,促進勞動力市場充分競爭③樹立職業平等觀,推動社會分工的細化④樹立正確價值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B【解析】【詳解】此題考查價值觀的相關知識。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課程,讓同學們在不一樣的學習中收獲成長。開展勞動教育,旨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提高實踐能力,實現全面發展。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①④正確;促進勞動力市場充分競爭和推動社會分工的細化不是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的目的,②③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9. 一片秋葉隨風飄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終結。有人突發奇想,用現代工藝把葉子鑲嵌在陶罐上,葉子獲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葉依偎而煥發出新的生機和光彩。新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這一事例說明①秋葉和陶罐的價值隨著關系的改變而改變 ②新價值的創造改變了秋葉和陶罐的屬性③觀念創新實現了秋葉和陶罐價值的增值 ④秋葉和陶罐的價值取決于其自身屬性和人的需要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答案】C【解析】【詳解】①:現代工藝把葉子鑲嵌在陶罐上,葉子獲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葉依偎而煥發出新的生機和光彩。新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體現了觀點①。②:新價值的創造改變了秋葉和陶罐的屬性這一說法錯誤,②錯誤。③:新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這表明只有事物的屬性能夠滿足主體的需要才具有價值,③錯誤。④: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當新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才具有價值,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0. 幸福,在西方文化傳統中有諸神之賜、來世之享、天賦權利等解讀。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錢的占有、幸福是奉獻的喜悅等觀點。分析這些幸福觀,正確的理論出發點是①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然具有社會歷史性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然具有階級性③社會價值觀的主導者歷來屬于人民群眾④正確的幸福觀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標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①④:材料揭示了從古到今,人們關于幸福觀的理解是不斷變化的,要獲得美好的生活,離不開正確價值觀的指導,①④正確。②:在階級社會,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具有階級性,而非必然具有,②錯誤。③:社會價值觀的主導者往往是統治階級,③錯誤。故本題選B。【點睛】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價值觀的導向作用1、人們的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1)價值觀是人們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2)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對人生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3)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11. “軟世代”是近年來出現的青年群體,意指在發達的消費社會,一些年輕人缺乏進取心和意志力,甚至寧愿宅在家里打游戲、啃老,也不愿意出去工作,整個人的身心都綿軟無力。如果讓你去勸導他們,下列道理比較合適的是①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②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是不可能實現的③走出自我的小天地,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④實現人生價值必須利用社會提供的物質條件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人的價值的內涵、人生價值的創造與實現。“軟世代”缺乏進取心和意志力,寧愿宅在家里打游戲、啃老,也不愿意出去工作,整個人的身心軟綿無力,說明他們不懂得為社會盡責任,做貢獻,不懂得要想擁有真正的幸福,必須走出小我,通過勞動和奉獻,創造價值,①③符合題意;“軟世代”根本就不想奮斗,也就無所謂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②不符合題意;“軟世代”不愿工作,不想創造價值,也就談不上利用社會提供的物質條件實現人生價值,④不符合題意。故選B。12. “最美退役軍人”平時說得最多的是“社會需要我,百姓需要我”。從軍期間,他們保家衛國,為國防建設作貢獻;退役之后,他們繼續奮戰在各行業,為社會發展作貢獻。“最美退役軍人”的言行告訴我們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②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創造出卓越的人生③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④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答案】D【解析】【詳解】“最美退役軍人”無論在哪里,都堅信“社會需要我,百姓需要我”,都能夠為社會做出巨大的貢獻,他們的言行告訴我們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題肢①說法正確;他們繼續奮戰在各行業,為社會發展作貢獻,說明了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題肢④說法正確。材料中強調的是最美退伍軍人內心中的信念激勵他們為社會做出卓越的貢獻,沒有提到能力的卓越,也沒有提到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對他們的影響,題肢②和③排除。本題選擇D選項。13. 平安大街是北京老城區核心干道,途經皇城根遺址、什剎海、北海公園等名勝古跡。近來,市民發現寬闊的大街變綠變靜了,兩側加了“綠帶”,中間加了國槐與時令花卉組成的3米寬隔離帶,機動車道“瘦身”,還添加了行人安全島,步行、騎行環境大大改善。平安大街的變化( )①實現了“慢行優先”“靜下來”,促使矛盾的同一性轉化為斗爭性②是城市發展的縮影,反映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③更注重環境的安全與舒適,體現了意識活動的自覺性和直接現實性④協調了交通、綠化和城市風貌的關系,體現了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C【解析】【詳解】①: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不能轉化,①錯誤。②:平安大街的變化,是近期的變化,是城市發展的縮影,反映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②正確切題。③:意識活動沒有直接現實性,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③錯誤。④:變綠變靜、加了“綠帶”、設置隔離帶、機動車道“瘦身”,還添加了行人安全島,步行、騎行環境大大改善,這表明平安大街的變化協調了交通、綠化和城市風貌的關系,體現了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4.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光召說:“對每一個科學家而言,其不斷增加的一個責任就是準確和有和有效的說明新知識和新發現所可能帶來的后果,從而對公眾利益有所貢獻。他們有義務引導媒體和社會以預防他們的發現被邪惡目的所濫用。同時,他們不應當只為自己的一己私利,在未經仔細核查和安全問題沒有得利家全保障的情況下匆忙推出新產品和新技術。這段話蘊含的哲理是( )①價值選擇要以堅持和發展真理為宗旨②一定條件下真理與謬誤可以相互轉化③價值選擇要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④每一事物內部都有對立統一的兩方面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D【解析】【詳解】③④:周光召院士的話說明每一事物內部都有對立統一的兩方面,科學研究成果亦如此,因此科學家有義務引導媒體和社會以預防他們的發現被邪惡目的所濫用,應當準確和有和有效的說明新知識和新發現所可能帶來的后果,從而對公眾利益有所貢獻,③④符合題意。①:價值選擇要以符合人民利益、為人類造福為宗旨,①錯誤。②:材料不體現一定條件下真理與謬誤可以相互轉化,②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15. 在高鐵時代,我國仍不惜虧損運營81對“慢火車”,2016年運送旅客約3000萬人次。運營近半個世紀的5633、5634次列車仍然運行在大涼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學,為當地鄉親出行提供便利。這種做法反映的價值觀道理有( )①價值觀的差異導致人們的利益的差異②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③正確的價值選擇以正確的價值判斷為前提④價值判斷的正確性依賴于價值選擇的合理性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知識。人們的利益的差異導致了價值觀的差異,①表述錯誤。人們在正確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因此,價值選擇的正確性依賴于價值判斷的合理性,④表述錯誤,③正確。我國仍不惜虧損運營81對“慢火車”, 5633、5634次列車仍然運行在大涼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學,為當地鄉親出行提供便利,這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②符合題意。故選C。16. 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強調,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基礎之上,建立在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建立在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崇高價值的基礎之上。上述論斷蘊含的價值觀道理是①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真理觀②有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就能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③只有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④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最高標準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答案】D【解析】【詳解】①錯誤,并不是價值觀決定真理觀;②錯誤,夸大了價值觀的作用;③④符合題意,“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基礎之上,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展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建立在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崇高價值的基礎之上”說明堅持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最高標準;故選D。17. 油畫作品《父親》曾獲得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在一個陰雨綿綿、非常寒冷的大年三十,作者看到一個農民在路邊公共廁所掏糞。這份辛勤勞作的情景令他震撼、難以忘懷,他深深感到農民的辛勞和偉大,鎖定了該畫作的題材一一農民。這表明在藝術創作中( )①深入社會生活是發現和創造價值的根本途徑②價值觀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③正確的價值判斷以正確的價值選擇為基礎④只有確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B【解析】【詳解】此題考查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的有關知識,考查學生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解答此題需要學生準確把握題干主旨,結合教材所學,選出答案。作者深入社會生活創作出具有價值的作品,說明深入社會生活是發現和創造價值的根本途徑,故①正確;價值觀有正確錯誤之分,不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是否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是否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衡量價值判斷是否正確的尺度,故②錯誤;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故③錯誤;“這個辛勤勞作的情景令他震撼、難以忘懷,他深深感到農民的辛勞和偉大,鎖定了該畫作的題材——農民”,這表明在藝術創作中只有確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故④符合題意。故選B。18. 黃旭華院士“以身許國,誓干驚天動地事;潛心科研,甘做隱姓埋名人”,六十多年如一日為中國核潛艇事業傾心竭力奉獻。其“深潛人生”說明( )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②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貢獻的獨特方式③實現價值需要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④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卓越的才能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解析】【詳解】①③:題干強調黃旭華院士潛心科研、隱姓埋名的奉獻精神,說明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同時說明實現價值需要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①③符合題意。②: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而不是在于對社會貢獻的獨特方式,②說法錯誤。④:題干強調黃旭華院士潛心科研、隱姓埋名的奉獻精神,并沒有強調卓越的才能,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點睛】19. 中共一大代表、黨的創始入之一陳潭秋早年在枚學習時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隨后以極大熱情投身革命,為黨的事業四處奔波,即使困難重重,也從未停止奮斗的步伐,直至壯烈犧牲。陳潭秋的事跡啟示我們( )①個人的價值實現是自覺理論學習的結果②個人的價值選擇要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③個人的價值選擇根源于對社會歷史的認識④個人的價值實現必須通過實踐為社會服務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D【解析】【詳解】①:“自覺理論學習”屬于認識世界的活動,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①錯誤。②④:接受馬克思主義,隨后以極大熱情投身革命,為黨的事業四處奔波,即使困難重重,從未停止奮斗的步伐,直至壯烈犧牲,這說明個人的價值選擇要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也說明個人的價值實現必須通過實踐為社會服務,②④正確切題。③:個人的價值選擇根源于社會實踐,③錯誤。故本題選D。20. 獲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的郝吉明院士,30多年前毅然放棄國外工作機會,回國專注于大氣污染防治研究,為我國酸雨控制區面積大幅下降作出了杰出貢獻。他說,“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是我的專業,也是我的責任”。這啟示我們( )①要把握人生機遇才能實現自我價值②要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責任相統一③要把投身科技工作作為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④要把獻身國家和人民事業作為人生的最高價值追求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C【解析】【詳解】①:把握人生機遇有利于實現自我價值,但該選項說法太絕對,故①不選。②:獲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的郝吉明院士,30多年前毅然放棄國外工作機會,回國專注于大氣污染防治研究,為我國酸雨控制區面積大幅下降作出了杰出貢獻,這表明要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責任相統一,故②入選。③: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故③不選。④:“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是我的專業,也是我的責任”。這啟示我們要把獻身國家和人民事業作為人生的最高價值追求,故④入選。故本題選C。21. 1950年,沈陽第一機器廠承擔了鑄造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的任務。當時條件艱苦,工人們刻苦攻關,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這項光榮的任務。這枚重達487公斤的國徽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這告訴我們( )①勞動者在勞動中確證并實現自身的價值②勞動是人類改造自然維持自身生存的活動③勞動是主體克服客體,為自然立法的活動④勞動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①④:沈陽第一機器廠的工人們刻苦攻關,克服重重困難,鑄造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這告訴我們勞動者在勞動中確證并實現自身的價值,勞動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故①④入選。②:材料并未涉及人類改造自然,而且勞動不僅僅改造自然界,故②不選。③:勞動是主體改造客體的活動,并且自然界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為自然立法的說法錯誤,故③不選。故本題選B。22.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數百萬扶貧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同貧困群眾想在一起、過在一起、干在一起,將最美的年華獻給了脫貧事業,涌現出許多感人事跡。35年堅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國,扎根脫貧一線、鞠躬盡瘁的黃詩燕等同志,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這體現了( )①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的②要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③實現人生價值需要腳踏實地、頑強拼搏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C【解析】【詳解】①: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①錯誤。②③:傾力奉獻、苦干實干,同貧困群眾想在一起、過在一起、干在一起,將最美的年華獻給了脫貧事業,這說明要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也說明實現人生價值需要腳踏實地、頑強拼搏,②③正確切題。④:材料不涉及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④排除。故本題選C。23. 中國工程院陳薇院士多年來從事防疫工作,對人類衛生健康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有人問她:“您天天跟病毒打交道,怕過嗎?”陳和答:“要說不怕,那可不是真心話……如果我們承擔了更多的怕,你和其他人可能就少一點怕了。”這啟示我們( )①正確價值觀指引人們實現人生價值②投身社會為人民服務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③價值觀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④正確的價值判斷以正確的價值選擇為基礎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答案】A【解析】【詳解】①②:“要說不怕,那可不是真心話……如果我們承擔了更多的怕,你和其他人可能就少一點怕了。”這體現了陳薇院士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在實現人生價值,也啟示我們投身社會為人民服務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①②正確且符合題意。③:價值觀不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是否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否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③錯誤。④: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正確的價值判斷以正確的價值選擇為基礎”顛倒了二者的關系,④錯誤。故本題選A。【點睛】1.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⑴價值觀是指人們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②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含義:價值判斷是指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形成:是社會存在在不同人的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依據和標準:(1)是否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2)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如何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判斷和價值選擇;(2)須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3)要把個人集體社會利益三者的統一作為選擇的標準,當個人利益同人民群眾利益發生矛盾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立場上進行選擇,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人的正當選擇。3.價值的創造與實現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⑴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⑵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我們強調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但這種個性不應表現為人的怪異和陋習,而應表現為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⑶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③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24.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這給我們的人生啟示是①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理想,對人生有著重大的指導作用②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斗精神③個人的人生理想源于現實、高于現實,可自然轉化為現實④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實現人生價值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①②:成大事業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給我們的人生啟示是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理想,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斗精神,①②正確。③:理想通過實踐才能轉化為現實,③錯誤。④:材料不涉及人的本質屬性,而且材料強調的是主觀條件,該選項的說法不符合題意,④排除。故本題選A。【點睛】25. 習近平反復強調堅定理想信念極端重要性。他把理想信念看作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精神支柱”“安身立命的根本”,比喻為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總開關”、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這些論述蘊含的價值觀道理是( )①理想信念是價值觀的核心和靈魂②理想信念是實現人生價值的精神動力③理想信念是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④理想信念是否堅定取決于文化水平的高低。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A【解析】【詳解】①符合題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是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共產主義的理想。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掌握社會發展規律,牢牢樹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這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靈魂;②符合題意,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作為思想觀念和價值目標,它可以構成人們自覺行動的動機,成為人們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成為實現人生價值的精神動力;③說法錯誤,判斷一種價值觀是否正確的標準是要看它是否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和人類的根本利益。理想信念不能作為衡量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④說法錯誤,文化水平的高低影響理想信念堅定的程度,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故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導學案(原卷版).docx 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導學案(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