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國家是什么》教學設計課型 新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授課對象 高二上學期學生教材 分析 本框“國家是什么”第一目從國家的產生性質及其決定因素、基本要素、國家職能等等角度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國家觀,使同學們清楚國家是什么?國家是怎樣分類的?第二目全面闡述國體與政體的關系,介紹代議制,使同學們明白一個國家采取什么樣的政權組織形式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學情 分析 通過必修一、必修三的學習,同學們初步了解了國家產生的原因與過程,知道我國的國體與政體,熟悉我國的國家職能。在此基礎上學習本框題,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科學認識國體與政體的關系,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核心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 通過學習明確國家的基本要素、性質及其決定因素,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的理論。 科學精神: 了解國體與政體的關系,揭示國家的本質,理解國家管理形式的多樣性。 3、公共參與: 通過對比,闡釋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教學 重難點 重點:1、民主和專政的關系。 國體和政體的關系 難點:1、國家的含義。 2、民主的階級性。 民主政體與專政政體的區別。新課 導入 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近兩百個國家,它們的自然環境和文化傳統各不相同,人口數量、發展程度也不太一樣。環顧世界,我們找不到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要解釋這種現象,我們就要清楚:“國家是什么”?國家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國家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是非常大的。一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是相對穩定的,但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國家采取什么樣的政權組織形式和國家結構形式,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今天,我們就從“國家是什么”開始來了解各具特色的國家。新課 講授 一、國家的本質 【探究與分享】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由于國家是從控制階級對立的需要中產生的,由于它同時又是在這些階級的沖突中產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強大的、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國家,這個階級借助于國家而在政治 上也成為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因而獲得了鎮壓和剝削被壓迫階級的新手段。” 探究問題:結合恩格斯關于國家的論述,議一議國家是如何起源的,應該如何認識國家的本質。 提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國家起源與本質的論述,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國家是一個歷史范疇,它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國家的出現是社會內部矛盾運動發展的結果。第二,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國家的實質是階級專政。第三,國家的作用是控制沖突,維護社會秩序。這種社會秩序,說到底是為了維護既有社會生產關系和統治階級地位,維護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這就清楚地顯示了國家的階級屬性。 1、國家的產生 (1)關于國家的認識與解釋,迄今最全面、最科學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國家理論。馬克思主義的國家理論,透過形形色色的國家現象,真正揭示了國家的本質。 (2)國家是一種歷史現象,不是從來就有的;國家是在原始社會瓦解、私有制出現、階級形成以后產生的,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 【探究與分享】 提示:在國家的所有要素中,主權是至關重要的。所謂主權,就是一定地域之內不受限制的絕對的政治統治權,是指一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意志決定對內對外政策、處理國內國際一切事務的權力。主權是一個國家的固有權力。國家憑借這種權力可以最高權威和獨立自主的方式處理它的一切內部事務和對外事務,而不受任何其他國家或實體的干涉和影響。主權的對內屬性和對外屬性,也稱對內主權和對外主權。主權對內最高的屬性指國家的政治統治權力。它通過立法、行政、司法、軍事、經濟、文化等手段來實現,體現在頒布法律、廢除法律、決定國家組織原則、決定政權組織原則、決定經濟體制、統率軍隊等權力上。主權對外獨立的屬性派生于主權對內最高的屬性。它主要指一個國家有權獨立地決定自己的外交方針政策,處理國際事務和享有國際權利與國際義務,不允許其他國家或其他實體干涉一個主權國家在這些領域中的自主活動。主權的兩重性不可分割,緊密相關。 2、國家的構成要素 【拓展】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是國家的四個基本要素,它們相互聯系,缺一不可,是國家行為體與其他行為體相互區別的根本標志。定居的居民和確定的領土是國家作為基本實體存在的首要條件,是國家賴以存在和發展并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作用的客觀前提和物質基礎。領土,通常包括領陸、領水和領空。領土是國家主權得以產生和發展的重要依托;領土的完整與統一,對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是維護主權安全的前提。有了領土,還必須有人口。人,是人類社會最積極、最重要的因素。政權是國家的象征,代表主權,執行統治,維護領土完整,組織人民進行物質、精神等生產活動。主權作為國家的基本屬性,是幫助創造國家并且維護國家完整性的關鍵要素。只有擁有主權,才能獨立地制定國家戰略和外交政策,并通過一定的政權組織,通過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活動,實現和維護國家利益。 3、國家的性質 (1)含義。 國家的性質,就是國家的階級本質。它表明國家政權掌握在什么階級手中,什么階級是統治階級,什么階級是被統治階級。 (2)決定因素。 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著國家的性質。 我國憲法第一條規定了我國的國家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4、國家的本質 (1)從國家的本質看,所有國家都是一定階級對其他階級的專政。 (2)民主與專政的關系 (3)國家職能 政治統治職能。(根本職能) 即統治階級憑借國家權力,強制被統治階級服從統治階級的意志,這就是專政。 社會管理職能。 如管理經濟、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維護公共秩序,興建和維護公共設施,保護自然環境,等等。 二、國體與政體 【探究與分享】 探究問題:1.你如何看待上述觀點? 2.談談你對國體和政體的理解。 提示:1.觀點一:從國體決定政體的意義上講,國體反映國家的階級屬性。國體是政體的本質和歸宿,它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選擇什么樣的政權組織形式為本階級的利益服務。與政體相比,國體是占首位的。政體必須服從國體的需要,即服務于統治階級組織、完善和鞏固其統治的需要。在實際政治生活中,國家的階級本質從根本上決定著政體的選擇和采用,政體都是依附于一定的國體,為一定的國體服務的。一個國家采取和選擇何種政體,主要是由這個國家的統治階級決定的。當國體發生變革時,政體也必然發生變化。觀點二:政體選擇具有多樣性。一般說來,每種國體都會選擇與之相適應的特定政體,但這并不意味著一種國體只有一種政體,并不意味著國體相同的國家,政體也必然相同。影響一個國家政體選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任何事物在保持其本質特征和基本性質的同時,在千差萬別的客觀環境作用下,必然會呈現出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相同性質的國家也可以選擇不同的政體。觀點三:政體的選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政體是由國體決定的,國體對政體的決定作用是根本性的。除此之外,特定國家的政體選擇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統治階級在決定國家選擇何種政體形式時,除了考慮本階級的需要外,還受到政治力量對比的制約。同時,一個國家的具體歷史條件、文化傳統和民族構成、民族習慣、民族心理以及國際環境等因素,也都會影響這個國家政體形式的選擇。 2.任何國家都是國體與政體的辯證統一。國體規定著哪個階級占據統治地位,而政體規定著統治階級以什么樣的形式來組織政權實現統治。國體與政體的關系,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內容決定形式又離不開形式,形式表現內容又不能脫離內容。 1、國體與政體 國體,即國家性質,反映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 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為行使政治統治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必然要采取某種形式組織政權機關。統治階級為維護其根本利益,總是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權組織形式。 關系: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體,一定的政體服務于一定的國體。 2、政體的相對獨立性 (1)一個國家的政體不是一成不變的。 這種變化既包括隨著國體的變化而發生的根本性變化,也包括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等條件的變遷,在內容和形式上的不斷變化。 (2)影響政體的因素 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個國家的政體是完全一樣的。除了國體對政體的決定作用外,地理環境、歷史淵源、文化傳統、社會習慣、發展程度等,都是影響政體的因素。 【注意】國體相同的國家可以采取具體形式不同的政體,同一個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政體的具體形式也會有所不同。政體作為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并非完全處于被動狀態,它在實現和保證統治階級的地位和權力、增強政權的統治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代議制 (1)含義:就是由選舉產生的、代表民意的機關來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 (2)原因。 一方面,只有公民廣泛參與,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政體;另一方面,不可能全體公民都經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國家事務。因此,代議制是公民和國家之間的政治紐帶,這是現代民主政體的共同特征。 【提示】現代民主政體大都實行代議制。代議制的基本原理是以選民選舉產生的代表來審議和決定國家的政治和公共事務。這些代表對選民負責,并且受其監督,以此來實現人民主權和民意決策的要求。因此,代議制是一種間接民主形式。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