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百家爭鳴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學會利用唯物史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解釋這一現象。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材料研讀,理解和認知各學派的觀點;通過表格歸納,整合知識結構,比較不同學派觀點的差異及其階級立場。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素養落實:引用《論語》、《孟子》等書中的語錄,培養學生運用可信的史料去重現真實歷史(史料實證);利用《諸子百家》圖及相關背景資料,引導學生重構百家爭鳴特定的時空框架(時空觀念),并運用唯物史觀的立場去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價這一現象(唯物史觀和歷史解釋); 通過聯系生活,重新認識傳統文化的價值,學習諸子先賢們以天下為己任,關心國家發展和人類命運的崇高抱負和理想(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孔子和儒家學說是本課的重點。教學時,應把握好孔子其人及其儒家學說和教育思想,了解其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對后世的影響。百家爭鳴是本課的另一重點。要根據教材內容,把握什么是百家爭鳴,分析其歷史背景,了解主要流派及其主張,認識百家爭鳴對后世的影響。百家爭鳴的背景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春秋時期,隨著社會變化的逐步加劇,王室衰微、政治動蕩,以分封制為代表的舊制度的瓦解,以老子和孔子為代表的士人開始關心和關注社會發展的方向,并提出一系列的解決辦法。戰國時期,士人規模進一步擴大,代表各階層的學派越來越多,提出的主張也越來越多,各學派之間相互抨擊,競相發表見解,又互相借鑒和吸收,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學情分析初一年級學生獲取歷史知識的途徑主要是課本,所以教師指導學生充分發掘教材資源,在上課時要利用好課本。同時,隨著歷史學習的深入,很多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渴望度也在增加,所有課上,也要指導學生課外歷史學習的方法和途徑。對于初一學生,對課堂有著極大的參與欲望,同時能力的鍛煉和知識的傳授是同樣重要的。課堂上要通過小組探討等活動,鍛煉學生能力,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公元前551年出生,幼時喪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目的導入 (一)PPT上呈現如下文字: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大動蕩時期(春秋戰國的紛爭),是一個大變革時期(商鞅變法),也是一個思想非常活躍的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思想家,產生了很多思想流派。那么,有哪些重要的思想流派?他們為什么要“爭鳴”呢?請跟隨老師,一起走進第8課的學習。 學生齊讀這一段文字。 展現本節課的提綱與中心思想。(二)PPT上展示出本課的重點:孔子和儒家學說是本課的重點,通過學習,要把我孔子其人及儒家學說和教育思想,了解其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對后世的影響; 百家爭鳴是本課的另一重點,要把握什么是百家爭鳴,百家爭鳴的主要流派及對后世的影響。(三)PPT展現昆明文廟的相關資料。 昆明文廟。(地處人民中路與正義路交匯處以西),文廟是歷代紀念孔子,發揚儒學的圣地。全世界共有2000多座文廟,全國有1600多座文廟。 看PPT,體會孔子在中國文化中的影響力。 利用鄉土史,學生明確,歷史就在我們身邊。(一)孔子與儒家思想 1.PPT上打出孔子的相關史事,以及孔子生平的時間軸。 (15歲明志“志于學”) (51歲從政為官) (37—50歲授課教學) (55歲—68歲周游列國) (68歲修訂典籍) 提問:從生平時光軸上,同學們來概括一下孔子一生做了哪五件大事? 學生:志于學,授課講學;從政為官;周游列國;修訂典籍。 師:孔子為何一生命途多舛,所處的時代是怎樣的呢?這個時代又賦予孔子什么使命? 學生在導學案上完成孔子的資料卡片與生平大事時間軸。 (73歲逝世)學生明確,生命不只有長度,還有厚度。只有做了有意義的事情,生命才是厚重的。2. PPT上展示四則材料,通過三則材料,展現孔子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時代賦予孔子的使命。 材料一:按照西周時的規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諸侯只可用七鼎,但是春秋時期,鄭莊公作為諸侯卻享用九鼎。 解讀:春秋時期,以分封制為代表的西周舊制度瓦解。 教師提問:材料春秋時期反映了什么制度逐步瓦解。(提示學生翻書到第4課第23頁) 學生:分封制逐步瓦解。 師:這個時期,舊的制度逐步瓦解,而新的制度還未建立,所以導致春秋時期的社會是什么樣的?(回顧第6課)請用第六課的標題回答。 學生:動蕩的,失序的。 師:那我們看材料三,時代賦予了孔子什么使命。 材料二:“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論語·八佾》 譯:木鐸(銅質木舌的鈴子,古代公家有什么事要宣布,就搖這個鈴讓大家來聽,此處可以譯意為導師之意)。天下失序的日子已經很久了,上天會把孔子作為天下的導師(讓孔子)來重構秩序。 師:時代賦予孔子的使命:重構秩序。 學生翻書思考并回答問題。 梁啟超所謂:凡一國今日之現象,必與其國前此之歷史相應,故前史者現象之原因,而現象者前史之結果也。知人論世,知世亦方可論人。 通過講述孔子所處時代背景,為之后講解孔子的思想主張打下基礎。3.孔子為重構秩序的努力: 思想上: 師:孔子在大量閱讀和生活時間了解下,找準時代脈搏,對癥之藥,提出自己思想主張。我們一起來了解思想家的孔子。請同學們閱讀課文39頁的內容,找出孔子的思想主張,并填寫在導學案上。填寫完后,請學生回答。 生:提出“仁”作為核心思想。 師:你能不能具體闡釋一下,何謂“仁”。 生:“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師:同學們說得對,孔子認為,每個人都要做到仁,就可以達到一種“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一種和諧的社會了。因為“仁”并不是一個單一維度的要求,它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義。 仁:對父母,要求孝;對兄弟,要求悌;對國君,要求忠;對陌生人,要求恕;對朋友,要求信;對妻子,要求賢。 師:孔子除了“仁”之外,還要一個重要的思想主張是什么呢?哪個同學再來補充一下。 生:要求以德治國,反對苛政。 師:那么“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積極意義呢?請同學們在閱讀課文39頁的材料研讀內容。(PPT上打出39頁的材料研讀內容) 這個問題難度過大,直接由老師講解。 師:施行德政,可以得民心。以德治國,除了秩序好,社會風氣也會更好。 行動上: 師:孔子為了讓自己的思想得以實踐,他先是做官,后又帶著弟子周游列國(絕糧陳蔡),都為能被采納。因為他的思想沒有可實施的社會基礎。所以,對于孔子,我們評價他是一個有理想的思想家、一個失意的政治家。 過渡:孔子在政治上是失意的,但是在教育上確是成功的。我們從以下維度看孔子的教育: (1)學生來源:貧富貴賤皆有。(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有教無類,人人都可接受教育,只要有拜師禮,都可以收為弟子)。意義: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 (2)教學手段:因材施教,啟發教學,(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溫故知新。 (3)教學目的:培養君子。 (4)科目: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德智體美勞)。 學生閱讀課文并填寫導學案。起立回答問題。 完成課本上的題目。 學生填好導學案。感悟孔子作為一個成熟教育家的偉大。 突出知識的邏輯性,孔子為了重構秩序,先是問診時代,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張(亦可稱之為藥房),并通過教學、為官、游歷去實踐自己的主張。4.孔子的評價: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二)老子與道家 1.完成有關老子的任務卡片。 春秋時期,楚國人。 PPT上展示孔子問禮于老子的資料: 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從孔子的評價中,可以看到老子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 2.緊接著上文,老子的智慧(思想)是什么: (1)世間的事物都有對立面,且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學生舉例:塞翁失馬) (2)2.政治上:無為而治。 3.評價:道家學派創始人。 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在導學案上填好。 這部分內容快速過。(三)百家爭鳴 過渡: 破題,什么是百家爭鳴呢?“家”指的是各個思想流派,“百”指的是數量多,“爭鳴”指的是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張。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學派,他們為什么要吵? 時間到了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在新的制度形成的過程中。不同的人會提出不同的立場,會提出自己的主張,形成不同的流派,他們互相辯論,目的就是讓自己的思想能夠被統治者所采納。 1.請同學們根據課文40頁的內容,梳理勾勒各學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完成導學案的前部分。 教師通過一些成語故事,來點題這些諸子的思想。 因為這部分內容比較多,不可能全講,只能是學生閱讀并自己填寫導學案。 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信息提取能力。表格之作如下:學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相關成語(典故)墨家 墨子 主張兼愛和非攻。 墨守成規 游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儒家 孟子 主張實行仁政,要求統治者不要過分盤剝人民;還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 養浩然之氣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舍生取義荀子 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護社會秩序。 勸學 涂之人可以為禹 制天命而用之道家 莊子 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獨立的人格。 越俎代庖、 庖丁解牛、 栩栩如生、 相濡以沫、 虛與委蛇法家 韓非 法家主張君主治國要依靠法令、權術和威勢,以使臣懾服。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螳螂捕蟬、 鄭人買履、 濫竽充數接前文: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諸子百家的思想梳理 討論:依據以下各學派的觀點,假如小明同學不做家庭作業,你是老師。試用儒家、法家和道家的口吻來批評小明。 儒家:強調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以愛來感動小明,將心比心,讓小明明白自己的錯誤。(語重心長) 法家:強調依法依歸,調出班規來,看一看小明違反了第幾條,應該如何處罰。是首犯還是慣犯,慣犯的話還要加重處罰。批評的時候,當語氣嚴厲。該請家長就請家長,絕不含糊。(剛正不阿) 道家:強調順其自然,小明就自己慢慢去想錯誤在哪里,老師不做外部的干涉。(瀟灑自由) 討論 通過討論,讓學生從感性的角度對各學派的主張有所認識。并最終明確,為什么歷史選擇了法家。(為第9課秦的統一做鋪墊)百家爭鳴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1)出示材料:儒家仁愛VS墨家兼愛; 儒家德治VS法家法治; 強調相互攻訐,又相互借鑒,共同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是后世思想之源) (2) 出示材料: 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鐘南山:俠之大者,國士無雙。 強調諸子百家思想塑造了中國民族精神脊梁。 通過多則材料,強調百家爭鳴對中國的影響。結尾 出示孔子學院的相關資料: 孔子學院成立于2004年,致力于適應世界各國(地區)人民對漢語學習的需要,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發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系。至目前,全球已有162國家(地區)設立了541所孔子學院和1170個孔子課堂。 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SHE《中國話》歌詞 再次強調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突出文化自信。 突出文化自信板書設計(第8課 百家爭鳴孔子和儒家思想主張:仁(核心)——處理人際關系以德治國——治國主張教育主張:(1)創辦私學;(2)因材施教;(3)君子;(4)六藝。評價: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教育家。老子和道家思想主張:(1)辯證法;(2)無為而治。評價:道家學派創始人百家爭鳴學派、代表人物及思想對中國的影響總結:文化自信)教學反思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