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一、課標要求搜集材料,闡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二、必備知識1.科學立法的內涵及推進科學立法的措施2.嚴格執法的內涵、意義和措施3.公正司法的內涵、表現和措施4.全民守法的內涵、具體要求和措施三、命題預測該專題屬于全面依法治國的內容,考查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較大1.從命題內容上看,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方式為常考點2.從考査形式上看,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都有出現,以非選擇題考查依法治國的可能性更大。從設問類型上看,意義類、措施類、原因類都有可能,無論哪一類都側重考查學生提取信息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試題常以國家法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為背景四、構建體系四、精講點撥必備知識一 科學立法與嚴格執法1.科學立法的內涵(1)含義: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2)標準①科學立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②科學立法符合國情和實際。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體制機制。③立法必須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2.推進科學立法(1)依法立法: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法定職權、依據法定程序開展立法工作。(2)充分發揚民主:必須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3)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3.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關系(1)區別科學立法體現了立法活動的科學屬性,民主立法突出了立法活動的人民屬性,依法立法是對立法活動的合法屬性予以關注。(2)聯系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三者統一于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體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4.嚴格執法含義 執法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嚴格依法辦事主體 在法律實施體系中,行政機關是執法的最重要主體。行政機關要帶頭嚴格執法,依法全面履行職能意義 捍衛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推進建設法治政府措施 要求 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堅持規范執法 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具體操作流程,重點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執法行為堅持公正執法 同等情況平等對待,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恰當地行使自由裁量權;有效杜絕執法不公、隨意執法堅持文明執法 改進執法方式,做到語言、行為規范,融法、理、情于一體,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力求實現執法效果最大化必備知識二 公正司法與全民守法1.公正司法的內涵(1)含義: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正義。(2)地位: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3)特征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要求 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司法過程嚴格依據訴訟法進行意義 通過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實現結果公正司法的結果要公正 要求 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裁判結果合法合理意義 只有結果公正,才能有效解決案件糾紛,懲罰違法者,救濟受害者2.推進公正司法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 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公正、辦案程序公正必須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 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加強人權司法保障 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法律制度3.全民守法的內涵(1)含義: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2)要求①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權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②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義務。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公民也負有相應的義務。③全民守法意味著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維權。4.推進全民守法(1)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2)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3)要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歸納總結:堅持依法治國方略的要求:(主體法)①基本要求: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憲法角度: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③中國共產黨角度:中國共產黨要堅持依法執政,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④立法機關角度: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⑤行政機關角度:要堅持推進依法行政,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積極推進建設法治政府。(政府是我國的行政機關)⑥司法機關角度:要堅持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公正司法 。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法院和檢察院是我國的司法機關)⑦公民角度:建設法治國家,必須推動全民守法,使全體人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⑧總要求: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五、典型習題1.(2023·浙江·統考高考真題)2023年,浙江省人大全面修訂了2006年出臺的《浙江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并針對我省微型企業達到企業總數85%的現狀,將條例更名為《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該條例。由此可見,浙江省人大( )①完善法律實施機制 ②堅持民主立法③授予微型企業必要權力 ④根據實際立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湖北·統考高考真題)立法法是規范國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動、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的基本法律,但立法法本身也需要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修正。繼2015年第一次修改后,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新修訂的立法法對設區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的事項進行了調整,增加“基層治理”,并將“環境保護”修改為“生態文明建設”。這表明( )①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②擴大設區的市立法權限,適應地方創新治理的實際需要③全國人大行使立法權完善立法體制機制,提高立法質量④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應當按照法定職權開展立法工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3·山東濟南·校考二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全國各級法院充分發揮司法功能,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各地法院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相關法律條款,強化產權司法保護,審慎適用拘留、查封、扣押、限制消費等強制措施,對確有困難的企業實行緩、減、免訴訟費政策,協助企業紆困解難。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堅持良法善治,發揮法治的作用助力企業脫困②公正司法,依法維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③嚴格執法,打擊違法行為,優化法治營商環境④以人民為中心,用法治保障人民的各項權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3·廣東深圳·校考二模)2023年4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正式施行。“黃河保護法賦予沿黃各省區更多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節約用水和防洪救災等管理職能,實現流域治理權責統一,規定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職責82處,其中省級人民政府27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55處,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10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19處。”由此可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政府( )①把政府的各項工作納入法治軌道,切實提高政府治理效能②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③加強法治社會建設,實現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④科學合理配置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的職能,建設職能科學的政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3·云南曲靖·校考三模)幾十億計的公開案件信息項、千萬場直播庭審、百億級的在線觀看人數……不斷突破的數字背后,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愈加清晰,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愈加公開透明的司法審判體系正逐漸展現在公眾面前。這說明我國( )①推進審判公開,維護公民的合法權利 ②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③建設法治國家,堅持依憲治理國家 ④堅持人民至上,推動法治中國建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3·四川·模擬預測)60多年來,青海省某縣人民法院百余名法院工作者扎根海拔4500米高原,克服苦寒缺氧,釋法說理傳播法治,傾心守護牧民利益,風雨無阻奔走草原,風餐露宿巡回審判,公平公正調處糾紛,用忠誠堅守在三江之源譜寫時代贊歌。這些法院工作者( )①堅持了行政為民,推進了依法治國②堅持了文明執法,促進了公正司法③維護了法律權威,捍衛了法律尊嚴④維護了社會秩序,化解了基層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3·安徽合肥·模擬預測)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 )①行政機關帶頭嚴格執法,認真全面履行國家職能②立法機關從國情和實際出發,制定良法來保障善治③公安機關公正司法,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④全民守法,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大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3·山東濟寧·統考三模)近年來,某市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為抓手,組織全市16689名“法治帶頭人”、25071名“法律明白人”,依托縣(市、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法律服務站,深入推進村級法律顧問工作,打造城鄉“一刻鐘法律服務圈”。這一做法旨在( )A.推動普法教育常態化,促進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B.實現法律服務便利化,提升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C.推進社會治理多元化,健全和完善糾紛解決機制D.助力執法工作精準化,建設智能高效的法治政府9.(2023·福建莆田·統考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M縣是塞罕壩精神的發源地。作為首都生態護珹河建設的重要節點,該縣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以法治力量守護“林海洋”。近年來,M縣先后制定出臺《關于禁止野外用火的決定》以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修復等規范性文件40多個,并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專設一章納入相關條例。該縣在工作中將生態環境領域法律法規列入黨政領導干部培訓計劃,細化指標任務,明確部門職責;成立6個縣直綜合執法隊和37個鄉鎮綜合執法隊,開展聯合執法和集中專項整治,并利用微信群、短視頻、農村大喇叭開展以案說法、法律風險告知、法律常識宣傳等。5年來,該縣共受理查處各類涉林案件501起,減少損失1.5億元。毀林開荒、盜伐林木等破壞生態行為減少了80%以上。截至2023年2月,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0.25%,水源地和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持續全國領先,該縣成為名副其實的“華北綠肺”。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說明M縣是如何以法治力量守護“林海洋”,成為“華北綠肺”的。六、課堂練習1.(2023·江蘇·統考高考真題)為讓提案立得住、能辦理、做得到,某市政協多舉措推進提案工作提質增效:嚴把提案質量關,淘汰不合格提案;優化移動履職平臺,讓提案的全流程都可以在網上辦理;對提案辦理答復為“不滿意”的提案開展專題督辦。該市政協這些措施( )A.發揮了政協參政議政職能,增強了立法的民主性B.適應了協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發展的客觀要求C.通過民主管理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D.通過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民主權利2.(2023·廣東·統考高考真題)近年來,廣東某法院加強涉僑審判工作,健全“海外聯絡員”“歸僑陪審員”等工作機制,大力推廣跨境訴訟“云服務”,多措并舉滿足廣大海內外華僑華人的司法需求,為促進海內外僑胞與家鄉深度融合發展增添了法治成色。這種做法( )①表明廣東已經全面建成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②有利于團結廣大僑胞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③體現了人民法院維護僑胞合法權益的實踐創新④旨在尊重和保障我國公民權利、踐行司法為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山東·統考高考真題)齊長城修筑于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現存有準確遺跡可考、年代最早的長城。2021年9月,山東省J縣人民檢察院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中發現齊長城遺址的部分區域遭到了破壞,遂向該縣文旅局和遺址所在地鎮政府分別發出檢察建議,在履行監管職責、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議。2022年9月,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根據材料,在山東省的齊長城保護工作中( )①人民檢察院通過發出檢察建議依法進行民主監督②政府堅持對人民檢察院負責,嚴格執行檢察建議③省人大常委會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完善制度保障④各個國家機關在法治框架內協調一致地履行職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2·山東·統考高考真題)為貫徹落實知識產權強國戰略,海南省和北京市的人大常委會在已有法律法規基礎上,率先制定了各自的知識產權保護條例。海南省的條例重點針對植物新品種保護等自貿港知識產權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北京市則主要強化奧林匹克標志、網絡平臺等新興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據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海南省的條例完善了對植物新品種保護的法律實施機制②北京市的條例體現了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的地方立法權③海南省的條例提高了海南自貿港在相關領域的治理能力④北京市的條例加強了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對網絡平臺的監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3·浙江·模擬預測)某區司法局整合多方力量在企業集聚的社區設立法律服務點,除了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還在社區“午間一小時”活動中安排模擬小法庭、用辯論賽等方式科普法律常識;定期開展法律沙龍,以身邊人、身邊事為素材現身說法,受到企業、居民的歡迎。該司法局( )A.踐行嚴格執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B.筑牢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C.堅持為民執法,構筑法治國家基礎D.確保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6.(2023·浙江·模擬預測)某地人民法院大力推進一站式建設,升級完善訴訟服務中心、網上立案服務、12368熱線、移動微法院、網絡司法查控平臺“五位一體”訴訟服務中心配套設施,打造“一站通辦、一網通辦、一號通辦、一次通辦”訴訟服務格局,為當事人提供“指尖訴訟”“掌上辦案”司法便利服務。這些便民司法舉措的意義在于( )A.通過降低司法成本以維護公平正義B.創新司法模式,彰顯人民司法為人民C.通過程序的便捷和公正保障結果公正D.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推進公正司法7.(2023·浙江溫州·樂清市知臨中學校考模擬預測)2019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明確提出對涉嫌犯罪的民營企業負責人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判緩刑的就提出判緩刑的建議。”2023年3月,海南省政府印發的《關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又提到,貫徹落實對民營企業家涉案人員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該刑事司法政策體現的法律原則是( )①一律平等 ②程序公正 ③疑罪從無 ④罪刑法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3·江蘇南通·海安高級中學校考模擬預測)某校高三學生在中國政府網《我向總理說句話》欄目中,圍繞“民有所盼,政有所為”搜集到以下信息:民有所盼我是一名貨車司機,現在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晚上停車太難了,車位不夠用。可否增加或擴建服務區呢?可不可以把原來的省界收費站作為停車場呢?政有所為交通運輸部:我們將指導各地通過設置潮汐車位、擴大部分服務區停車面積等方式,切實解決貨車“停車難”問題;將積極指導各地對原省界收費站區域的綜合利用,更好滿足貨車停車需求,方便貨車司機出行。據此推斷( )A.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治社會建設成效初顯B.政府堅持民主協商,積極回應群眾合理訴求C.政府與公民良性互動,推進了政府嚴格執法D.政府更好地履行職責,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9.(2023·山東濟南·山東省實驗中學校考二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全國各級法院充分發揮司法功能,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各地法院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相關法律條款,強化產權司法保護,審慎適用拘留、查封、扣押、限制消費等強制措施,對確有困難的企業實行緩、減、免訴訟費政策,協助企業紆困解難。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堅持良法善治,發揮法治的作用助力企業脫困②公正司法,依法維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③嚴格執法,打擊違法行為,優化法治營商環境④以人民為中心,用法治保障人民的各項權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3·海南·模擬預測)閱讀漫畫,對此現象認識正確的是( )①彰顯了平等的官民關系,體現了行政為民的要求②有利于各級政府更好地行使權力,提高行政服務水平③可徹底杜絕執法不公,努力實現執法效果最大化④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審判過程中程序和結果公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3·湖南·校聯考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近年來,我國發生的多起網絡暴力事件,對網絡空間秩序和安全造成嚴重挑戰。網絡暴力借助網絡的虛擬空間用語言文字對人進行傷害與誣蔑。與現實暴力相比,網絡暴力傳播性更強,對當事人傷害更大,后果更嚴重,同時也對網絡風氣和社會風氣造成的影響更惡劣。為了有效遇制網絡暴力,2022年11月,中共中央網信辦印發《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要求網站平臺建立網暴預警、保護、防擴散等治理機制,積極推進網絡暴力治理法治化進程。經過多次開展依法打擊網絡暴力整治專項行動,特別是重點開展打擊與網暴相伴相生的網絡戾氣行動,我國正在逐步推動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網暴預警預防機制,積極探索網絡司法新模式,強化對網暴當事人的司法救濟,嚴防網暴信息傳播擴散,加大對反網絡暴力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樹立網民的網絡法治意識,以便從根本上消除網暴生存的“土壤”,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維護廣大網民的合法權益。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說明我國應如何推進網絡法治建設以有效遏制網絡暴力。試卷第1頁,共3頁典型習題:1.【答案】C【詳解】②④:浙江省人大全面修訂了2006年出臺的《浙江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并針對我省微型企業達到企業總數85%的現狀,將條例更名為《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該條例。這說明浙江省人大根據實際立法,堅持民主立法,②④符合題意。①③:材料中體現的是人大在行使立法權,未涉及法律實施機制,且授予企業必要權力說法錯誤,①③排除。故本題選C。2.【答案】C【詳解】①:在我國,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①錯誤。②:新修訂的立法法對設區的市的立法事項調整、增加、修改,這表明擴大設區的市立法權限,適應地方創新治理的實際需要,②符合題意。③:立法法本身應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修正,這意味著就全國人大而言行使立法權完善立法體制機制,提高立法質量,③正確切題。④: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包括縣級人大及其常委會、鄉鎮人大,而縣級(自治縣除外、)鄉鎮人大沒有立法權,“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應當按照法定職權開展立法工作”說法錯誤,④排除。故本題選C。3.【答案】A【詳解】①:材料中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各地法院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相關法律條款,充分發揮司法功能,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助力實體經濟發展,這表明我國堅持良法善治,發揮法治的作用助力企業脫困,①正確。②③:材料中指出各地法院堅持公正司法,各地法院充分發揮法治功能,優化營商環境,依法維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未涉及到嚴格執法,②正確,③不選。④:材料強調的是運用良法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未涉及保護人民的權益,且法律保護人民的合法權益,而不是各項權益,故④不選。故本題選A。4.【答案】A【詳解】①②:黃河保護法賦予沿黃各省區更多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節約用水和防洪救災等管理職能,要求政府把各項工作納入法治軌道,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切實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①②符合題意。③:材料講的是法治政府建設,不是法治社會建設,③排除。④:政府不能配置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的職能,是法律賦予的,④排除。故本題選A。5.【答案】B【詳解】①④:題肢體現了陽光司法機制、公開透明的司法審判體系,是推進審判公開,維護公民的合法權利,是堅持人民至上,推動法治中國建設的體現,故①④符合題意。②③:材料體現了陽光司法機制、公開透明的司法審判體系正逐漸展現在公眾面前,沒有涉及行政機關,沒有強調要依憲治理國家,不選②③。故本題選B。6.【答案】D【詳解】①②:行政為民、文明執法的主體是政府,本題考查的主體是法院工作者,①②不合題意。③④:青海省某縣人民法院百余名法院工作者克服苦寒缺氧,釋法說理傳播法治,傾心守護牧民利益,風餐露宿巡回審判,公平公正調處糾紛,用忠誠堅守在三江之源譜寫時代贊歌。這些法院工作者維護了法律權威,捍衛了法律尊嚴,維護了社會秩序,化解了基層矛盾,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7.【答案】C【詳解】①:行政機關要帶頭嚴格執法,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不是國家職能,①不選。②: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立法機關從國情和實際出發,科學、民主、依法立法,制定良法來保障善治,②正確。③:公安機關依法行政,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是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③錯誤。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全民守法,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大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④正確。故本題選C。8.【答案】B【詳解】ACD:材料主要講述某市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依托縣(市、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法律服務站,體現了法律服務便利化,而材料未涉及普法教育常態化、社會治理多元化、健全和完善糾紛解決機制,也未涉及助力執法工作精準化,ACD不符合題意。B:某市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組織全市“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依托縣(市、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法律服務站,推進村級法律顧問工作,打造城鄉“一刻鐘法律服務圈”,這一做法有利于實現法律服務便利化,提升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B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9.【答案】①強化生態立法,構建生態文明法治體系,為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提供法治保障。②通過黨政干部生態法律法規培訓,提高黨政干部法治意識,增強黨政干部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③嚴格依法行政,積極推動生態環境領域綜合行政執法,依法打擊生態環境領域違法行為,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④加強社會公眾普法宣傳,提升公眾法律意識和環保意識,增強社會公眾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課堂練習1.B【詳解】A:材料反映的是政協履行職能,但不涉及立法問題,也就無法得出“增強了立法的民主性”的結論,A排除。B:多舉措推進提案工作提質增效,讓提案的全流程都可以在網上辦理;對提案辦理答復為“不滿意”的提案開展專題督辦,該市政協這些措施適應了協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發展的客觀要求,B符合題意。C:材料反映的是政協提高提案質量,而不是反映民主管理,C排除。D:人民享的民主權利是法定的,市政協的措施不能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民主權利,D錯誤。故本題選B。2.C【詳解】①:廣東正在建設法律服務體系,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完善法律服務體系,①說法錯誤。②③:廣東某法院加強涉僑審判工作,健全工作機制,推廣跨境訴訟“云服務”,維護廣大海內外華僑華人的合法權益,滿足他們的司法需求,此做法體現了人民法院維護僑胞合法權益的實踐創新;有利于團結廣大僑胞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②③符合題意。④:材料中的做法主要涉及維護廣大海內外華僑華人的合法權益,滿足他們的司法需求,未涉及尊重和保障我國公民權利,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3.D【詳解】①:山東省J縣人民檢察院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中發現齊長城遺址的部分區域遭到了破壞,遂向該縣文旅局和遺址所在地鎮政府分別發出檢察建議,這是行政系統外部監督中的司法監督,不是民主監督,排除①。②:政府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不是對人民檢察院負責,②錯誤。③: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這說明省人大常委會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完善制度保障,③符合題意。④:人民檢察院開展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縣文旅局和遺址所在地鎮政府履行監管職責、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這說明各個國家機關在法治框架內協調一致地履行職責,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4.C【詳解】①:海南省和北京市的人大常委會率先制定了各自的知識產權保護條例,這是完善法律體系而不是法律實施機制,①說法錯誤。②:北京市的人大常委會率先制定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可體現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的地方立法權,②符合題意。③:海南省的條例重點針對植物新品種保護等自貿港知識產權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因此,可以提高海南自貿港在相關領域的治理能力,③符合題意。④:人大是國家權力機關,其制定的決策、法律等由其他部門具體執行,因此,對網絡平臺的監督的主體不是人大,而是其他國家機關,④排除。故本題選C。【點睛】5.C【詳解】A:材料反映的是法律服務、法律咨詢和援助的問題,并未涉及嚴格執法問題,A排除。B:公正司法筑牢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而司法局屬于行政機關,不能公正司法,B排除。C:在企業集聚的社區設立法律服務點,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科普法律常識、定期開展法律沙龍,以身邊人、身邊事為素材現身說法,受到企業、居民的歡迎,這說明該司法局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堅持為民執法,構筑法治國家基礎,C符合題意。D: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而該司法局不可能確保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D排除。故本題選C。6.B【詳解】A:降低司法成本與維護公平正義無因果關系,A不符合題意。B:這些便民的司法舉措是對司法模式的創新,彰顯了人民司法為人民,B符合題意。C:材料不體現司法程序的公正與結果公正的關系,C不符合題意。D:材料不涉及人權司法保障,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7.D【詳解】①: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對涉嫌犯罪的民營企業負責人采取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體現了我國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的市場主體。未體現人人平等的原則,故①不選。②:“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判緩刑的就提出判緩刑的建議”是司法的結果來說的,強調的點不在程序公正上。故②不選。③:疑罪從無指對被告人定罪量刑必須依據確定、充分的證據。對于缺乏充分證據的案件,司法機關應當不起訴或判處被告人無罪。題干中的“慎訴”即只有涉嫌犯罪的民營企業負責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才可以起訴;反之,若證據不確實、充分,就缺乏起訴的必要性。故③符合題意。④:由題干可知,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在法律適用上要強調一個“準”字,即依法規范、準確適用法律,按法定條件審查逮捕、提起公訴和決定羈押,要做到罪責刑相適應,罪刑法定,罰當其罪。故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8.D【詳解】A:貨車司機向政府部門反映高速公路服務區晚上停車難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交通運輸部就此給出如何解決該問題的回復,這不涉及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治社會建設成效初顯,故A與題無關。B:題干并未涉及政府部門通過發揚民主進行廣泛的協商,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而是政府部門直接給出采取哪些措施以解決問題的回復,故B不符合題意。C:交通運輸部的回復不涉及嚴格執法,故C不選。D:針對貨車司機反映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交通運輸部給出了明確答復,這體現了政府更好地履行職責,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故D入選。故本題選D。9.A【詳解】①:材料中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各地法院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相關法律條款,充分發揮司法功能,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助力實體經濟發展,這表明我國堅持良法善治,發揮法治的作用助力企業脫困,①正確。②③:材料中指出各地法院堅持公正司法,各地法院充分發揮法治功能,優化營商環境,依法維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未涉及到嚴格執法,②正確,③不選。④:材料強調的是運用良法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未涉及保護人民的權益,且法律保護人民的合法權益,而不是各項權益,故④不選。故本題選A。10.A【詳解】①②:本題漫畫體現的是行政訴訟,行政訴訟主要由行政相對人提起,行政機關始終處于被告地位,行政訴訟彰顯了平等的官民關系,體現了行政為民的要求,有利于各級政府更好地行使權力,提高行政服務水平,①②符合題意。③:通過行政訴訟,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行使權力,積極履行職責,可徹底杜絕執法不公的說法過于絕對,③說法錯誤。④:公正司法有利于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實現審判過程中程序和結果公正。漫畫本身反映的是行政訴訟,但從漫畫中并不能看出實現審判過程中程序和結果的公正,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1.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公民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公民應依法維護自己的人身權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利。針對網絡暴力事件頻發,要有效遏制網絡暴力,必須加強黨對網絡法治建設的領導,為推進網絡法治建設提供根本政治保證;加強立法,為有效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免麥侵害提供法律保障;嚴格執法,依法打擊網絡暴力行為,切實維護網民的合法權益;公正司法,保證反網絡暴力司法活動公平正義;全民守法,開展網絡法治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形成遏制網絡暴力的良好社會氛圍。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及時為網暴受害者提供司法救濟和特殊保護。【分析】背景素材:網絡暴力事件對網絡空間秩序和安全造成嚴重挑戰考點考查:《政治與法治》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說明我國應如何推進網絡法治建設以有效遏制網絡暴力。屬于措施類試題。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關鍵詞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2022年11月,中共中央網信辦印發《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可聯系依法治國是黨對網絡法治建設的領導、公民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關鍵詞②:我國正在逐步推動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可聯系科學立法。關鍵詞③:經過多次開展依法打擊網絡暴力整治專項行動,特別是重點開展打擊與網暴相伴相生的網絡戾氣行動→可聯系嚴格執法。關鍵詞④:建立健全網暴預警預防機制,積極探索網絡司法新模式→可聯系公正司法。關鍵詞⑤:強化對網暴當事人的司法救濟→可聯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關鍵詞⑥:加大對反網絡暴力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樹立網民的網絡法治意識→可聯系全民守法。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