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 選擇題練習--2023-2024學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上冊一、單項選擇題1.一艘大型油輪由于受到風浪的襲擊,在圖中某大洋A點附近海域遭遇險情,而此時,距離遇險船只最近的一艘輪船正好位于這個海域的B點位置.圖中A點、B點的位置描述,正確的是( )A.A點位于南緯15°、東經25° B.A點位于北緯15°、西經25°C.B點位于北緯6°、東經15° D.B點位于南緯6°、西經15°2.下列四個圖例中,表示鐵路的符號是A.B.C.D.3.下列緯度屬于北半球和中緯度的是A.20NB.40NC.20SD.70S4.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非洲C.南極洲 D.南美洲5.下列各點中既位于東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A.西經30度,北緯30度 B.西經10度,北緯10度C.東經170度,南緯30度 D.東經175度,北緯10度6.下列詩句描述氣候現象的是( )A.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B.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烘爐中C.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7.當你面朝東方觀看初升的太陽時,你的右側是( )A.東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8.下列圖例符號表示大洲界線的是( )A. B.C. D.9.下列關于經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經線都不等長 B.所有經線都指示東西方向C.赤道是0°緯線,是最長的緯線 D.所有緯線都指示南北方向10.讀下圖,麥哲倫環球航行沒有經過下列哪個大洋(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11.在比例尺1:650,000的地圖上,量得蘭州到白銀的直線距離約為9.7厘米,則二者之間實際直線距離大約是( )A.630千米 B.630米 C.63千米 D.149千米12.世界各地的自然條件各不相同,但人們都能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營造出美好的生活圖景。下列描述正確的有( )①湄公河平原上的人們因地制宜,實行“耕海牧魚”②瑞士人利用阿爾卑斯山自然景觀,發展旅游經濟③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飼養羊駝,喜好賽馬摔跤④新疆人民兩千多年前創造坎兒井,發展綠洲農業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3.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分別是( )A.亞洲 、太平洋 B.非洲 、大西洋C.南極洲 、北冰洋 D.大洋洲、印度洋14.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 ( )A.非洲 B.拉丁美洲 C.北美洲 D.亞洲15.下面四幅圖按比例尺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16.在一幅地圖上,量得昆明至大理的直線距離為3厘米,兩地實際距離是240千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A.1:80000000B.1:8000000C.1:800000D.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800千米17.下列行為不利于文化遺產的保護的是( )A.在古建筑上刻寫“××到此一游”B.在文化遺產周圍禁止修建高大的現代化建筑物C.敦煌石窟實行提前一個月預訂門票D.控制工業污染對歷史性建筑物、雕塑的侵蝕18.經線的長度( )A.相等 B.不等C.經度最大,經線最長 D.0度經線最長小明非常喜歡地理,下課后他總是愛看教室內掛著的兩幅一樣大小的地圖:江蘇省地圖和中國地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19.在江蘇省地圖中,小明看到鹽城的經緯度約是(33°N,120°E)。下列關于鹽城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位于北半球 B.位于東半球C.屬于低緯度區 D.屬于北溫帶20.小明發現江蘇省地圖中鹽城的某些信息,在中國地圖中卻沒有記載,這是因為中國地圖比江蘇省地圖①比例尺大 ②比例尺小 ③承載的信息更簡略 ④承載的信息更詳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關于地球大小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地球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 B.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C.地球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 D.赤道半徑為6357千米22.下列哪種活動不利于大氣環境的保護A.大量燃燒煤 B.植樹造林 C.步行上下班 D.開發太陽能資源23.下列四幅地圖的圖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咸寧市地圖 B.湖北省地圖 C.中國地圖 D.世界地圖24.下列四幅地圖的圖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小的是( )A.合肥市地圖 B.安徽省地圖C.中國地形圖 D.亞洲政區圖25.亞洲東部和歐洲西部相同的區域特征是( )A.發達國家集中 B.人口稠密C.高原山地廣布 D.白種人為主26.圖中BD兩點的相對高度為A.500米B.1000C.1500米D.2000米27.如圖中1、2、3、4四個聚落中,最有可能發展成為城市的是( )A.1 B.2 C.3 D.428.讀下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山區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B.②地區有世界著名的糧食作物種植區,主要農作物是水稻C.③大洲西臨大西洋,東瀕太平洋,土著居民為黑人D.④國家的畜牧業發達,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29.圍繞地地球轉最大圈,要經過約( )千米。A.6371千米 B.4萬千米C.5.1億平方千米 D.6378千米30.在某地旅游博覽會上有一則廣告,關鍵詞有“歐洲、山地之國、冬季滑雪、冰川快車”。這則廣告推薦的旅游目的最有可能是A.以色列 B.泰國 C.秘魯 D.瑞士31.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一般綠色表示的地形為 (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山地32.暖流對流經海區的沿岸地區A.降溫減濕 B.降溫增濕 C.增溫減濕 D.增溫增濕33.下列關于經線的說法正確的是A.指示的方向是南北方向B.經線有360條C.所有的經線都是圓圈D.不同的經線長度不相等34.世界上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高原是( )A.東北平原 B.蒙古高原C.青藏高原 D.巴西高原35.經度、緯度的最大值A.180°、90°B.90°、180°C.90°、360°D.180°、360°36.有關人口增長的敘述,正確的是①越慢越好②越快越好③與資源、環境相協調④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37.如圖所示的圖例中,表示國界的是( )A. B. C. D.38.下列地區中,居民以白種人為主的是( )A.南美洲 B.非洲 C.歐洲 D.亞洲39.莞城的小玲要到樟木頭的觀音山公園游覽,她應查找( )A.世界政區圖 B.中國地形圖C.廣東省地圖 D.東莞旅游交通圖40.下列哪條特殊的線是南北半球劃分的界線A.赤道 B.0°的經線C.180°經線 D.20°W 160°E41.世界上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是A.東南亞 B.拉丁美洲 C.北非 D.西亞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B【詳解】試題分析: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依據在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讀圖分析可知,圖中A點的地理坐標是北緯15°、西經25°(15°N,25°W);B點的地理坐標是北緯6°,西經15°(6°N,15°W).依據題意,結合選項.故選B.考點:用經緯網確定方向和任意地點的位置.2.A【詳解】試題分析:地圖中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和圖例,以上四個圖例中,A表示的是鐵路,B表示的是長城,C表示的是河流,D表示的水庫,故選A.考點:本題考查圖例的有關知識.3.B【詳解】試題分析:赤道是劃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以北是北半球(北緯度位于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南緯度位于南半球),AB位于北半球,CD位于南半球,緯度0°—30°位于低緯度,30°—60°位于中緯度,60°—90°位于高緯度,所以A位于低緯度,B位于中緯度,所以屬于北半球和中緯度的是B。故選B。考點:本題主要考查了經緯網的判讀。4.C【詳解】試題分析: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解: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極洲,它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大部分處于南極圈內.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該題是對七大洲的地理分布的考查,結合地圖將知識串聯起來,系統記憶.5.B【詳解】試題分析: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所有的北緯度都屬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緯度都在南半球;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東半球的經度范圍是20°W向東到160°E以西.分析選項A、30°N,30°W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不符合題意;B、10°N,10°W位于東半球,北半球,符合題意;C、30°S,170°E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不符合題意;D、10°N,175°E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不符合題意,故選B.考點:本題考查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6.D【詳解】試題分析:天氣與氣候都是表示大氣的狀況,不同之處是天氣表示短時間內不穩定的大氣狀況,而氣候表示的是長時間的較穩定的天氣狀況,如題目中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表示的是天氣的特征; “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烘爐中”表示的也是短時間內的天氣狀況;“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表示一夜之間的天氣變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表示的是由于地形地勢的不同,對氣候造成的不同影響;故選D.考點:本題考查氣候的有關知識.7.B【詳解】試題分析:當你面朝東方對著初升的太陽時,你的左側是北方,右側是南方。考點:在現實生活中判定方向的方法8.D【詳解】試題分析:圖例是地圖上所用符號和色彩所表示特征的釋義和說明.注記是在地圖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稱和山高水深等的數字.解:圖例是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A表示的是鐵路,B表示的是河流,C表示的是山峰,D表示的是洲界.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常見圖例,牢記即可.9.C【詳解】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弧線,也稱子午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經線都呈半圓狀其長度相等;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形成一個經線圈;緯線:在地球以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所有的緯線都相互平行,并與經線垂直。緯線圈的大小不等,赤道為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逐漸縮小,到南、北兩極縮小為點;故答案選C。【點睛】該題主要考查的是經緯線的特點,要求學生理解掌握。10.D【詳解】試題分析:麥哲倫環球航行的具體路線是:從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出發,橫穿大西洋,繞道麥哲倫海峽,進太平洋,經菲律賓群島再過印度洋,繞好望角回到歐洲.解:麥哲倫環球航行經過的大洋有: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故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C、B不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觀察麥哲倫環球航行線路圖.11.C【詳解】試題分析:根據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可知,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9.7厘米÷(1:650000)=6300000厘米=63千米。所以正確的是C。考點:該題考查比例尺的計算。12.C【分析】根據世界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與生產生活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解答。【詳解】實行“耕海牧魚”分布在海邊,故錯誤;②瑞士人利用阿爾卑斯山自然景觀,發展旅游經濟,故正確;③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飼養羊駝,不適宜賽馬摔跤,故錯誤;④新疆人民兩千多年前創造坎兒井,發展綠洲農業,故正確;結合題意。②④正確。故選C。【點睛】考查世界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與生產生活之間的關系。13.C【詳解】試題分析:經線連接南北兩極,所有的經線都相交于南北兩極,所以,南北極是跨經度最廣的地區。因此,位于北極地區的北冰洋和位于南極地區的南極洲分別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大洲。故選C。考點:本題考查大洲和大洋。14.A【詳解】試題分析: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由于人口增長過多過快,出現了居民的就業、居住、教育、醫療等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壓力,目前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故本題選A。考點:本題主要考查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人文環境。15.B【詳解】解:從圖中可以看出,四幅圖的范圍由大到小排列為:②>④>③>①,因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所以四幅圖按比例尺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為:②>④>③>①.故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比例尺大小與范圍大小的關系.該題所考查的知識點是重點內容,請理解記憶.16.B【詳解】試題分析: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解:240千米=24000000厘米;根據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也就是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80千米.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比例尺的計算.17.A【詳解】解: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切實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促進遺產保護立法嚴格遵守遺產保護法相關規定;不亂丟垃圾、破壞文物,積極保護文化遺產,制止他人破壞遺產的行為;提高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加強宣傳,提高身邊人保護遺產的意識;故排除B、C、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知識,保護文化遺產應從身邊做起,從我做起,保護和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18.A【詳解】試題分析:在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弧線,叫做經線.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各條經線的長度相等,故選A.考點:本題考查經線與緯線的劃分.19.C 20.C【分析】試題分析:19.由鹽城的經緯度(33°N,120°E)可知,該地是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在緯度范圍來看,是屬于中緯度,熱量帶中的北溫帶,故選C.20.中國地圖要比江蘇省地圖反映的范圍更大,比例尺更小,承載的信息會更簡略,故選C.考點:本題考查地圖運用的有關知識.21.D【詳解】試題分析: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精密測量,發現地球并不是一個規則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解:地球的赤道半徑比極半徑約長21千米,這點差別與地球的平均半徑相比,十分微小,從宇宙空間看地球,仍可將它視為一個規則球體.地球的極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赤道約4萬千米.故選D.【點評】考查地球的形狀及大小,要理解記憶.22.A【詳解】試題分析: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所以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應多關注環境保護。大量燃燒煤排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及粉塵污染環境;植樹造林有利于改善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步行上下班、開發太陽能可以減少能源消耗而產生的污染物排放,故本題選A。考點:本題主要考查多變的天氣。23.D【詳解】試題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解: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咸寧市地圖、湖北省地圖、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所表示的范圍大小不同,其中世界地圖表示的范圍最大,所以選用的比例尺最小.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比例尺大小與范圍、內容詳略之間的聯系.24.D【詳解】解:相同圖幅,范圍越大比例尺越小,內容越簡略;范圍越小比例尺越大,內容越詳細.選項中的四幅地圖按照范圍從大到小排列為:亞洲政區圖>中國地形圖>安徽省地圖>合肥市地圖.則比例尺從大到小依次是:合肥市地圖>安徽省地圖>中國地形圖>亞洲政區圖;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比例尺大小與內容和范圍的關系,理解解答即可.25.B【詳解】試題分析: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帶: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歐洲西部發達國家集中,亞洲東部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兩地區以平原為主;亞洲東部主要是黃色人種,歐洲西部以白色人種為主。故選B。考點:本題考查人口與人種。26.C【詳解】試題分析:相對高度表示地面某個地點高處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讀圖可知,B的海拔是1500米,D位于海平面,海平面的海拔是0米,所以BD的相對高度是1500米。考點:該題考查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27.A【詳解】試題分析:城市聚落形成的條件有地形、氣候、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生產、宗教、交通、科技等等.一般來說,地形平坦開闊的河流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是形成城市的優越區位.故選A.28.D【詳解】④國家是澳大利亞,畜牧業發達,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D項正確;①是安第斯山區,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發展種植業,排除A項;②平原為美國中部大平原,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是小麥、玉米,排除B項;③大洲是非洲,西臨大西洋,東瀕印度洋,土著居民為黑人,故C錯誤。故選D項。29.B【詳解】試題分析:地球是最長的緯線是赤道,也是地球上最大的圓圈,赤道的長度是4萬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徑是6378千米。所以選B。考點:該題考查地球的大小。30.D【分析】本題考查了世界地理的相關知識。【詳解】結合材料可知,該國為歐洲國家,多山、季節多冰雪。選項中以色列、日本是亞洲國家,秘魯是南美洲國家;故答案D 正確,答案ABC錯誤。【點睛】歐洲西部的地形以平原和山地為主,平原分布在中部,面積廣大,地勢低平,山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31.A【詳解】試題分析: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山.考點:分層設色地形圖的判讀32.D【詳解】試題分析:洋流對沿岸地區氣候的影響不能忽略。暖流能使沿岸變得溫和多雨,寒流能使沿岸變得更干燥,所以D符合題意。故選D。考點:本題考查世界的氣候。33.A【詳解】試題分析:關于經線的說法,經線指示的方向是南北方向,經線有無數條,所有的經線是半圓,都是連接南北兩極的半圓,故選A.考點:本題考查的經線有關知識.34.C【詳解】試題分析:世界上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因此選C。考點:該題考查35.A【詳解】試題分析:緯度的劃分是以赤道(0°緯線)為起始線,向北向南各分了90°.經度的劃分是以本初子午線(0°經線)為起始線,向東向西各分了180°.故經度的最大值是180°,緯度的最大值是90°.考點:經緯度的劃分36.C【詳解】試題分析:人口增長過快會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壓力,使居民的就業、居住、教育、醫療等問題難以解決,人口增長過慢則會引起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因此人口增長的過快或者過慢都不好,人口的增長要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考點:世界人口的增長和人口問題37.A【詳解】試題分析:閱讀地圖要先看地圖上的圖例,看看各種地理事物在地圖中是用哪些符號表示的.圖例一般附在地圖上.地圖上的文字說明,如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的名稱,以及標明山高、海深的數字等,叫做注記.解:題干中的圖例表示的意義:A是國界線;B是大洲界線;C是鐵路線;D是長城.結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常用的圖例,牢記即可.38.C【詳解】試題分析:人種是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所劃分的人群,這些特征包括膚色、眼色、毛發、頭型、臉型等.世界上的居民可分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和黑色人種.解: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過去叫愛斯基摩人)也屬于黃色人種.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由于歷史上的原因,美洲地區也有一定數量的黑色人種.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世界人種的分布,要理解記憶.39.D【詳解】試題分析:地圖的選擇要根據地圖的種類,比例尺的大小和人們的需要來選擇。小玲要到樟木頭的觀音山公園游覽,根據需要應選擇東莞旅游交通圖。考點:該題考查地圖的選擇。40.A【詳解】試題分析: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20°W經線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經線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考點:本題考查重要的經、緯線。41.A【詳解】世界上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是東南亞;故選:A。【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東南亞的相關知識。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