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分析本課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經濟與社會》第三課第二框,按照課標要求,需要“解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評析經濟發展中踐行社會責任的實例”。本課的教學重點主要圍繞“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展開,論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實踐中的運用,要求學生能結合實踐對宏觀經濟發生的具體事例做出全面系統的闡釋。本課在必修2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需要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二、學情分析通過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學習,學生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經濟成就有了比較深的感悟,必修2第一單元“生產資料所有制與經濟體制”,又讓學生在宏觀上了解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些都為第二單元學習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奠定基礎。但是學生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一經濟學專業術語比較陌生,會產生一定的學習障礙。因為高一學生雖然在生活實踐中了解了一定的經濟現象,但只是停留在感性認知層面,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經過分析思考上升到理性認知層面,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與提高。這些都要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去搭建適合學生學習與進步的臺階,進而克服和解決上述問題。三、學習目標本課教學通過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教學活動),在“活動型課堂中”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引導學生關注我國目前經濟運行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結合新發展理念的要求,明確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措施,培養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提升政治認同,堅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是歷史的必然和正確的選擇。四、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經濟高質量發展(含義、措施和要求)。2.教學難點:實體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五、教學過程【課前準備】1.設置自主學習任務單,布置“建設城市”的任務。以小組自評和教師評價的方式,對建設的優秀城市,從多方面進行評價,并準備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一活動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度和關注度。2.搜集相關資料,對“實體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專有名詞進行資料搜集,對北京、香港等重點城市的相關資料按照學案要求進行分類歸納與整理,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對教材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導入新課】教師活動: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采訪時講到:“治大國如烹小鮮”,請同學們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進行“類比”。學生活動:治理大國就像烹調小魚,要恰到好處,不能過頭,也不能缺位;治理大國就像燒菜一樣,不能多加攪動,多攪則易爛,治大國應當無為。設計意圖:采取類比的做法,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化場景入手,引出相對比較深奧的經濟學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環節一知·什么是現代化經濟體系?教師活動:老師課前給大家布置了一個“玩”的作業———游戲《模擬城市》(附:游戲介紹),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來分享一下你們設計的城市。附:《模擬城市》游戲介紹評價依據:以小組自評和教師評價的方式,對設計的優秀“城市”,從城市設計圖的繪制、城市的功能、城市的配套設施、設計是否合理等方面進行評價,選出兩篇優秀的設計案例,進行課堂展示。學生活動:從設計圖的布局、農業區、工業區、住宅區的劃分等進行具體闡釋與展示。教師活動:同學們在建設城市的過程中,設計的門類非常齊全。但是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我們要保證工業、農業、商業以及配套服務業各方面運行協調順暢,這對一座城市來說是非常大的考驗。這種緊密的聯系,我們將其稱之為一個體系———經濟體系。治大國如烹小鮮,一個城市發展,GDP要強,經濟發展要協調起來,由此,我們得出結論,城市強,經濟體系必須強。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游戲入手,讓學習興趣真正得到激發,合作探究能力進一步增強。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此案例,也避免學生活動流于形式,確保活動型課程真正落實落地。環節二行·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教師活動:同學們建立了自己的城市,現在有新的任務給大家,請同學們到老師手里抽取任務卡,聯合你的助手們,針對任務卡上各個城市目前的現狀,制定出更好的發展規劃。學生活動:各小組推選自己的代表(市長),到老師手中抽取任務卡,熟悉各自小組的任務,認真研究存在的問題,運用所學經濟學知識對城市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1號城市:曾經擁有非常強大的制造業。曾經201萬總就業人口中,有85萬的制造業工人,占比高達42.3%。在制造業最輝煌的時期,該城市擁有完備的紡織、鐘表、塑膠和電子產業鏈。但是,后來開始拋棄實業,只對所謂的金融、地產、投資感興趣,“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旗號下問題重重……市民投訴:房價過高;城市缺乏競爭力。2號城市:在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中具有先天優勢,吸引了大量資源和人口聚集,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環境質量下降等大城市病也愈演愈烈。與之相比,相鄰的城市在資源分配中居劣勢,大量資源和人口轉移出來,產生了“環城市貧困帶”,經濟和社會發展差距亟需解決。市民投訴:交通擁堵、環境質量下降;區域發展差距懸殊。3號城市:與其他城市不同,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市,擁有很多知名的農業品牌,也擁有比較好的自然風。然而,該市發展缺乏活力,農產品附加值比較低,郊區農民收入不高,城市配套設施落后……市民投訴:農產品賣不出去;城市缺乏競爭力。4號城市:著名的港口城市,外貿行業一直是該城市的龍頭產業,出口的產品遠銷海內外。隨著競爭加劇,該城市的風光不再,傳統的服裝、紡織、鞋類等典型的勞動密集型外貿企業更是遭遇寒流,如何重振該城市的競爭力,開拓新的國際市場,成為大家的期盼。市民投訴:產品賣不出去;城市缺乏競爭力。學生小組活動:通過小組交流與討論,結合教材知識與任務卡上的信息,在白紙上書寫出解決該城市的具體措施,張貼在黑板上,并派一名同學作為市長代表闡述理由。教師活動:經過深入細致的分析,請各位市長展示各組的治理方案。一組學生展示:該城市要注重發展實體經濟,將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相融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電子產業鏈,城市發展注重二次騰飛,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同學互動:如何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實體經濟,什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學生解答:實體經濟的根本是發展制造業,它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側重有效供給”,重點就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教師點評:1號城市的原型是香港。幾十年前,“香港制造”在亞洲赫赫有名,但是隨著香港制造業的衰落,香港經濟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發展受到了嚴重阻礙,這從一個側面證明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同時發展實體經濟,離不開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1號市長講到了實體經濟要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相融合,非常好,抓住了城市治理的關鍵。發展實體經濟、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城市發展的關鍵,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鍵。二組學生展示:我們城市要注重與3號城市搞“協調聯動”,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努力解決城市資源過度集中與膨脹的問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同學互動:如何實現協調聯動?如何統籌城鄉資源?請舉例說明。學生解答:我國城鎮化的方向是形成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上海是華東城市群的龍頭,通過上海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對太倉市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太倉市也要在華東城市群中找到自己的獨特優勢。教師點評:2號城市的原型是首都北京。隨著經濟的發展,北京城市體量過大,2號市長的計劃代表了我國城鎮化發展的方向———形成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對龍頭城市來說,擁有科技優勢、人才優勢以及各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優勢,而城市群的其他城市可以發展其他相關產業,讓企業、人員、技術、資本在各個層次之間有效的對流與互動,順利實現區域協調發展。三組學生展示:我們要利用自己城市的優勢,注重城鄉互動,在農村開展多種經營,加工農產品,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推動農產品銷售和農業觀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同學互動:如何有效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請舉例說明。學生解答:太倉南臨上海,西連昆山,區域位置優越,太倉白蒜、新毛芋艿等農產品馳名中外,可以利用太倉的獨特區位優勢,發展太倉新農村建設,推進太倉農業農村現代化。教師點評:3號城市原型是我國的農業城市琿春。琿春市是整個東北鄉村發展的典型,他們有非常深厚的農業積淀,需要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有效實施城鄉互動。同時“聯動”不僅僅是城鄉聯動,還包括區域聯動,比如太倉與上海、蘇州的聯動,琿春與延邊、長春等城市的聯動。四組同學展示:我們城市要努力推動企業轉型,利用港口優勢,擴大對外開放,在開放中實現互利共贏,努力形成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同學互動:什么叫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請舉例說明。學生解答:太倉是鄭和下西洋的出發地,非常注重開放,注重內外聯動。2018年哈薩克斯坦的小麥,通過太倉海運海鐵聯運,初嘗“一帶一路”服務,并安全交付收貨人,開啟太倉海內外聯動新篇章。教師點評:4號城市原型是青島。說到青島,大家會想到海爾、青島啤酒等等,但是作為傳統制造業城市的青島也要加大改革力度,以創新帶動發展。同時,青島是我國著名的港口城市,要利用好自己的區位優勢,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國際交流合作,為我國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推動開放向深層次發展提供范式。評價依據:從學生解讀信息、表達傾聽和小組合作三個維度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教材知識和相關經濟學理論的理解程度,評價學生運用經濟學理論知識解決不同“城市病”的能力和水平。設計意圖:設計該環節的“模擬活動”和任務單中的游戲“模擬城市”所銜接,把學生從虛擬的游戲設計帶到現實的情境中,配套合理的任務設計,更好地把“活動型課程”推向深入,也便于把學生對“現代化經濟體系”從感性認知上升到深入的理性思考中。通過小組交流,同伴互助,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環節三夢·一起向未來!教師活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請同學們暢想一下,未來十五年,我們的夢想是什么?我們該如何與時代發展同步?學生活動: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夢想寫在紙上,也可以舉手表達自己的觀點,要求言之有物,觀點積極。教師總結:同學們的回答都很好,我們的夢想可以是當市長、當工程師或是老師,無論夢想是什么,都是為我們國家和民族復興大業添磚加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國家經過艱難的探索,從站起來,到逐漸富起來,現在邁向強起來的偉大征程。未來,我們也將面臨困難和挑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那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設計意圖:設計夢想展示活動,旨在引導學生把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建立起政治認同感,真正擔當起時代使命,把個人夢融入國家夢,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六、教學反思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發展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如何開展有效的活動型課程教學,本課做了以下探索:首先,從設計活動上,本課設計了三個活動,課前設計了真游戲———“模擬城市”,課上設計了“如何治理城市的模擬”活動和“個人夢”的展示活動。其次,本節課注重“真”,從真實的游戲入手,到現實生活中真實案例的呈現,力求在活動中讓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得到真實的感受,真正明白身上的責任。再次,本節課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統一,無論是從活動的展示和展示后的互動,都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活動之后,教師注重及時點評,以達到二者的有效統一,切實保證課堂的實效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