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14課《明朝的統治》教學設計-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核心素養目標:1、知道明朝的建立和明朝君主專制的加強,了解明朝經濟發展的表現。2、認識明朝科舉制度的改革,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和創造性,讓社會失去了進步的動力。3、認識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但同時又是中國社會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教學重難點: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八股取士教學步驟:一、導入教師:在本節課開始之前,咱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出身貧寒,從小以給地主放牛為生;他,當過和尚,做過乞丐;但他有膽有識,最終竟站在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權力巔峰,成為一代王朝的開國帝王。那么,他是誰呢?這節課,咱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傳奇人物如何建立王朝并進行管轄的,也就是第 14課,明朝的統治。二、了解學習目標,把握學習脈絡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找學生進行朗讀,其余學生認真傾聽。教師對學習目標進行解讀:本節課講述的是明朝的建立、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和明朝經濟發展的表現。其重點是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和八股取士,同學們要正確認識明朝的科舉制度和加強皇權的影響。根據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和學習目標,本節課我們主要是從三個方面來進行了解學習:第一、草根創業,了解明朝的建立;第二,鞏固家業,掌握明太祖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措施;第三、取得佳業,講述明朝經濟發展的表現。下面,我們就來一一進行學習。三、學習新知1、草根創業——明朝建立教師:我們首先進入第一篇章:草根創業——明朝建立的學習。播放朱元璋的生平視頻。學生觀看視頻,了解朱元璋的生平經歷。教師:簡單總結朱元璋的生平,然后引出朱元璋建立了明朝。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完成對明朝建立情況的總結。(課件展示要求的信息:明朝建立的時間、都城、建立者、滅元朝的時間和標志。)時間: 1368年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都城: 應天府(南京)滅元朝時間:1368年滅元朝標志:攻占大都學生:認真閱讀教材,自主完成對展示問題的勾畫和掌握(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及時勾畫課本)。然后在教師的要求下積極展示。教師:及時對學生的回答做好評價。(學生回答過程中強調關鍵易錯知識:應天府是今天的南京;朱元璋的“璋”字的寫法等)然后教師及時出示《明朝疆域圖》,指出廣大的東北、西南和南海廣闊疆域盡在其中。俗話說: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面對如此遼闊的疆域,朱元璋又是采取了哪些措施來進行管理鞏固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轉入第二篇章:鞏固家業——強化皇權。2、鞏固家業——強化皇權每一位開國皇帝都會總結前朝滅亡的經驗和教訓,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初期也是對元朝進行了總結分析。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教師:展示材料(教師閱讀材料并對材料進行翻譯以方便學生理解)。請大家結合課本和材料,找出朱元璋認為元朝滅亡的原因與加強皇權目的。學生:認真分析材料(教師及時提示學生關注材料的關鍵詞),并閱讀課文內容,找到元朝滅亡的原因和加強皇權的目的。(教師要求展示,學生起立回答)教師:找學生進行展示(學生起立回答);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并講述朱元璋認為元朝滅亡的原因是朝臣權力過大和地方分權,為此,朱元璋吸取教訓,為鞏固統治而采取了強化皇權的諸多措施。(及時進行展示,學生及時進行勾畫知識點)教師:下面以小組為單位,認真閱讀教材并討論總結朱元璋強化皇權的具體措施和影響。(課件展示表格)學生:認真觀察表格,從地方、中央、特務機構和思想文化等幾個方面去思考、總結強化皇權的具體措施和影響。(教師及時巡視,掌握學情,學生完成后自動坐好)教師:身為皇帝,總結了元朝滅亡的教訓后卻有著太多的煩惱,那他都是如何進行解決的呢?下面我們一一來進行分析。在地方上,先展示材料。學生:認真閱讀材料,并進行簡單總結。教師:由此引出朱元璋的第一個煩惱:地方官員手握重權。那朱元璋是如何解決這一煩惱的呢?引導學生閱讀課本,進行回答。學生:總結提煉出:①廢除行中書省,分設三司,分散權力;②分封諸子為王,監控地方,鞏固皇室。教師:點評并進行簡單講解。課件展示并圖形說明,三司之間彼此互不統轄、互相配合,互相牽制。這是在地方上的煩惱,但是在中央也存在著煩惱,那是什么煩惱呢?(課件展示材料)認真閱讀材料,并總結。學生:認真閱讀材料,抓好材料的關鍵詞,提煉總結關于中央的煩惱:元朝以來,丞相專權,威脅皇權。教師:點評學生回答。那么面對這一煩惱,朱元璋又是如何做得呢?學生:結合課本知識回答,總結提煉:①廢丞相、撤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②為分散兵權,朱元璋把原來的大都督府分為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權力統歸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軍事大權。教師:點評學生回答并進行圖示展示,進行簡單的講解。(展示視頻)引導學生感受當時朱元璋在中央所采取的強化皇權的措施。(學生認真進行觀看)教師:此處對我國丞相制度的發展史進行簡單的回顧總結,講解相權和皇權的關系演變,點出其趨勢就是相權不斷削弱,君主專制不斷加強。通過一個小活動:《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的錯誤來強化學生們對丞相制度的理解和掌握??偨Y展示朱元璋在地方上和中央分別采取的措施,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記憶。教師:朱元璋在解決了對地方和中央的煩惱之后,依然還有其他的煩惱存在——雖然分散了他們的權利,但是他們在私下里議論皇帝怎么辦?展示材料,引導學生思考朱元璋通過采取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卻知天下事”?學生:閱讀材料,結合課本知識進行提煉解決措施:①明太祖設立錦衣衛,由皇帝直接掌控。②明成祖設立東廠。教師:點評學生回答,并進行簡單的講解。(展示視頻)引導學生了解明朝時期的特務機構的發展演變情況。(學生認真進行觀看)匯總展示朱元璋在政治上(在地方、在中央和特務機構)分別采取的措施,引導學生總結出其影響:是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記憶。教師:作為皇帝,煩惱擔心的事情總是特別多,即使朱元璋采取了那么多的措施,依然還是不放心,他擔心,如果臣民有反叛的想法怎么辦?那么這一煩惱又是如何解決的呢?展示表格,讓學生掌握明朝科舉考試的變化。學生:認真閱讀課本,找到明朝科舉制度的變化,找到出題的范圍、寫作的內容和文章的格式并積極進行展示。教師:簡單講解后,借助一個思考題(甲乙兩人參加明朝科舉誰會中狀元)來引出學生對于八股取士影響的推斷。展示材料(顧炎武的評價和中國在世界主要科技發明中占比的變化),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總結。學生:討論總結后展示回答:1.消極:摧殘人才,禁錮思想,使應試者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嚴重阻礙了我國的思想文化、科技的發展與進步。2.積極:考試形式標準化,利于規范考試。教師:點評完善學生的回答,并進行引導總結,強調對歷史事件要用歷史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去分析認知,但八股取士的消極影響要更甚?;仡櫢爬偨Y朱元璋加強皇權的具體措施和影響,給學生時間進行記憶背誦并檢查。朱元璋通過加強皇權的諸多措施,穩定了社會,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轉入第三篇章的學習:取得佳業——經濟發展。3、取得佳業——經濟發展教師:學習古代經濟一般從三個方面進行: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學生齊答)。引導學生依次進行學習了解。首先是農業,出示引進的農產品圖片。學生閱讀課本,掌握農業發展的相關內容(物種和原產地),并及時做好標注。其次是手工業,展示表格,引導學生完成,掌握明朝時期棉紡織業、絲織業和制瓷業的發展情況。最后則是商業的發展情況。引導學生了解北京和南京兩個商貿大城市和晉商、徽商兩個大商幫。4、東西方對比,把握時代大趨勢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同一時期東西方的發展對比,展示:東方:明朝極大的加強了皇權,設立廠衛特務機構監視人們,實行八股取士束縛人們的思想,整個社會開始充斥因循守舊、缺乏創新。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的進步......西方:歐洲社會正在開始文藝復興運動,大大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鼓勵人們開拓創新。比封建經濟更優越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社會不斷進步......學生閱讀了解后對材料進行分析,總結:從全世界來看,中國開始和西方拉開了差距,逐步落后于世界的發展進程,中國的封建制度開始走向衰落!四、課堂小結,構建知識網絡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回顧,掌握明朝的建立、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和明朝經濟發展的表現,通過東西方的對比,認識到當時的中國由于種種原因已經逐步開始在世界上落伍了。五、達標測評,檢驗成果組織學生進行當堂達標,要求合上課本資料,獨立自主限時完成。教師及時巡視,搜集學生的做題情況,匯總共性問題,方便后續的指導。學生完成后,展示答案,要求學生同桌互換批改,統計達標率。對于錯誤的問題,學生先自主思考,查閱課本和資料解決。無法解決的及時借助學習小組討論探究解決。最后將小組共性問題或無法解決的反饋給教師,教師進行精講點撥。《明朝的統治》評測練習一、選擇題(每題 1分,共 6分)1、人們常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來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國古代宰相制度的創設和廢除分別是()A、秦朝和明朝 B、漢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唐朝和清朝2、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的范圍是()A、詩賦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書五經3、明太祖設立的特務機構是( )A、東廠 B、西廠 C、錦衣衛 D、內閣4、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以下屬于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初燒的“三把火”的是()①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 ②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③授權侍衛親軍錦衣衛,兼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④設立宣政院,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員,有事上京參見朱元璋皇帝,應去()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陽6、花生、向日葵、馬鈴薯等農作物的原產地是()A、西域 B、西洋 C、東洋 D、南美洲二、非選擇題(共 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所參決。——引自某史書《職官志》請回答:(1)這是_____朝官制的變化,文中的“帝”指 ___________。(2分)(2)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央和地方分別是怎樣強化皇權的?(2分)《明朝的統治》課后反思《明朝的統治》是明清時期的第一節課,也是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走向衰落的開始。尤其是其中關于朱元璋加強皇權的措施,這是中國古代史中政治制度變革的重要部分,但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理解起來是有一定難度的。如何將本節課講的深入淺出,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是授課的一大難點。課后,我認真的進行反思:這一節課,有成功之處,較好的實現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但也有一些倉促不足之處,留有遺憾。成功之處:首先,深挖教材,整合本課的內容,將本課的內容分成三部分逐步進行學習。第一,草根創業——明朝建立;第二,鞏固家業——強化皇權;第三,取得佳業——經濟發展。在課程的最后,還通過東西方的對比,升華主題,引導學生認知明清時期,東方開始逐步的走向衰落。這樣,整個課程脈絡清晰,學生學習時目標明確。加上標題直觀有趣,也能較好的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其次,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學情,在課程中較多的利用圖片、視頻及其他相關史料,同時對于借助表格,有效的進行設問導學,步步推進,讓學生掌握新知。在照顧到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既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逐步鍛煉學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體現出了“論從史出”的原則。不足之處:首先,教學語言的組織、嚴謹性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在課堂氛圍和學生的情緒引導上還需要深思提升。其次,學生的主體參與性還有提升的空間。本節課中雖然有組織的各種活動,但是學生的參與度的效果并沒有達到最大,課程整體稍顯平淡,因此今后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最后,在最后經濟方面的處理上過于簡單倉促,應該在優化一下,也可以方便后續的課程的學習。課堂學習是一種創造性活動,要想靈活運用,還有許多問題等待我們去探索、解決、完善,還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的去磨練,去反思。而每一次反思都是對自身教學的定位和思考,也是一個認識自己過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也會多思多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讓歷史課堂真正成為高效有趣的課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