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教學設計一、課標要求1.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解釋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2.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制度。二、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明確我國的收入分配方式是適合中國國情的。科學精神:探究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科學辨析不同分配方式及意義。公共參與: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激發學生的社會參與感和責任感。三、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2.教學難點: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四、教學方法議題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五、教學過程1.課堂導入:《我國分配制度改革歷程》視頻。2.講授新課。展示議題總議題: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議題一:什么樣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議題二:為什么這樣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議題一、二同步進行)議題三:怎么完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創造我們的美好生活 第一環節———議題一和議題二探究活動一:說說家庭收入(深入生活的前置性作業)子議題1:這些收入是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憑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 這些收入獲得的途徑是什么 學生展示預設1:在國有企業上班所獲得的工資、獎金、津貼是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憑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 收入的途徑是什么 學生展示預設2:承包集體土地種糧食是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憑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 收入的途徑是什么 教師追問1: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思考,我國能不能實行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 師:按勞分配的原因和意義是什么 教師追問2:為適應農場規模化經營,把自家土地經營權轉讓給農場所得,是憑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 收入的途徑是什么 (按生產要素分配;財產性收入)教師追問2設置目的:讓學生感悟國家政策:三權分置是為了讓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學生展示預設3:儲蓄存款所得利息是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憑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 收入的途徑是什么 (按生產要素分配;財產性收入)學生展示預設4:經營“農家樂”是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憑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 收入的途徑是什么 (按生產要素分配;經營性收入)學生展示預設5:在私營企業工作所得的工資、獎金、津貼是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憑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 收入的途徑是什么 (按生產要素分配;勞動性收入)教師追問3:按勞分配和按勞動要素分配,同樣都有一個“勞”字,它們有什么區別嗎 教師追問3設置目的:讓學生明確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學生展示預設6:領取國家發放的社會救濟金,收入的途徑是什么 教師追問4:不讓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對國家有影響嗎 為什么 師生共同總結我國的分配制度是什么、收入的途徑有哪些。子議題1設計目的:讓學生從現象到本質,在情感上認同我國的收入分配方式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是有制度優勢的,從而增強制度自信,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子議題2:收入的途徑千萬條,收入歸根結底從何而來 人們應如何創造物質財富 師:“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我們的夢想。看視頻《勞動最光榮》。子議題2設計目的: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過渡語:我國的分配制度有利于把“蛋糕”分好,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第二環節———議題三:怎么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創造我們的美好生活 探究活動二:說說我國優化收入分配的政策(前置性作業,深入國家政策)政策 政策的意義 政策如何發揮作用……子議題3:我國優化收入分配的政策有哪些 這些政策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學生展示預設1:個稅起征點提高,設立專項扣除等。學生展示預設2:國家中央財政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困難人員兜底保障;等等。學生展示預設3:多地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學生展示預設4:脫貧攻堅。師: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指出,中國“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學生展示預設5:《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教師歸納總結:看微課———區分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學生展示預設6:優化分配格局,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來源。師:國家推動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師生共同總結如何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通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相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定會實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