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包餃子》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理解水餃的制作方法,并在工作中鍛煉自己的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技能。2.理解“通過工作來創造美好的人生”,理解“通過工作來實現自己的理想”這句話。3.養成在做中學,在做中做。【教學重難點】教給同學們如何制作水餃。在工作中,讓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去感受工作的快樂。【授課流程】(一)說水餃(通過猜字游戲,認識水餃的歷史)師:各位學生,首先由教師出一個猜謎, “圓滾滾的肚皮,形如金幣”,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食物嗎?學生:這是水餃。【設計意圖:通過猜謎,引起同學們的注意,迅速將話題集中在“水餃”上,由此引出“水餃”這一勞動話題。】是啊,你很有頭腦。這是我們一家人團聚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水餃。說到這個,我想你們應該都很熟悉了,我想你們很多人不僅看過,而且還吃的很多!但你對餃子有什么認識?下面就來聽聽大家對水餃的了解!請那個學生回答。老師:可以看出,同學們在學習關于水餃的相關知識上下了很大的工夫,為同學們的求知欲點個贊!我還想再問問大家,一年之中,什么時候是必須要吃餃子的?請求那個學生回答。學生:那么,大家都知道為什么要在冬天吃水餃嗎?請求那個學生回答。對,水餃又稱“扁食”,據說由“醫圣”張仲景所創,其制作時間大約在一千八百多年。他為患者的耳部的凍傷開出了一種“祛寒嬌耳湯”。這也是為什么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冬至吃餃子,不會凍耳朵”老師:從字面上講,水餃起源于餛飩,最初是張仲景根據其外形酷似人的耳朵而命名的,因此被稱為“餃耳”。老師:過年的時候,人們會在大年三十的時候,在子時以前,把所有的水餃都包好,然后在子時的時候,就可以吃了。當“子”字出現的時候,“交"和“餃”是同聲的,代表著吉祥、和平、快樂,因此,這一風俗一直流傳到今天。(二)“吃粽子”老師: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包餃子,我們來看一下要做哪些食材。用圖畫的形式,使同學們對制作水餃的材料、制作過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我想許多學生都在等著看這篇文章,讓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讓我們開始行動起來!教師演示如何制作水餃。學生:大家都準備好了沒有?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學生們辛勤工作的結果。學生在表演自己的勞動結果。老師:看起來很普通的飯菜也很不容易。那么,學生們在制作水餃的時候,有什么困難嗎?預設:若餡料過多,將無法包裹;太多的話,水餃就會變扁。那么,對于這個問題,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在包餡料的同時,我們可以用湯匙將其搗碎;不會突然變多變少……【設計目的:讓同學們體會到,哪怕是最普通的美食,也有它的艱辛。】這也是在“做中學”、“學中做”等方面所提倡的“勞動”。師:各位同學,我還要教你們一個口訣:用雙手鋪包子皮,把包子餡兒放在中心,褶要均勻,面要嚴,把它們整齊地擺好盤。下面,就讓我們按照我們剛才所說的方式,重新練習一下!老師:我想大家都可以做出來既不漏餡又不破皮又好看的水餃,下面請大家把鍋碗瓢盆和桌子整理一下!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