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設計【設計理念】根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要求,“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一課對學生進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論教育,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概述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軌跡,闡明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本課的學習對于理解科學社會主義,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教學應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明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明確高中階段是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需要教師的引導。基于對課標的理解,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融入高中思政課教學進行嘗試,選用《資本論》中第十三章“機器和大工業”的內容作為教師文獻資源,選用《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共產黨宣言》作為學生文獻資源,通過引用經典、初讀經典、再悟經典、探究經典的實踐與發展4個環節,引導學生了解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經濟社會根源、實踐基礎和思想淵源,從而更好地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內涵和科學性,堅定理論自信,充分實現價值導向,立德樹人,培養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人才。【學情分析】從已知來看,學生初中歷史學過“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對馬克思有了一定認識。從學生來看,他們不了解工人運動,沒有讀過《共產黨宣言》,不理解唯物史觀,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從長遠發展來看,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內容,本課有助于學生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弄清楚“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基本道理,堅定社會主義信仰。【教學目標】引用經典,利用《資本論》中第十三章“機器和大工業”的內容以及報刊資料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理解科學社會主義創立的條件,明晰社會主義從空想走向科學的過程,提升思維品質,培養科學精神;通過研讀《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共產黨宣言》,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歸納概括的能力,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堅定理論自信,明確科學社會主義是實踐的理論、發展的理論,堅定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增強政治認同。教學重點: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教學難點: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為什么科學。【教學過程】1.新課導入師:課前,我們一起閱讀了《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其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學生回憶,思考,回答)(教師利用PPT呈現馬克思的墓志銘)教師總結:馬克思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更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的墓志銘是:“歷史上的哲學家都在想方設法解釋這個世界,但是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瘪R克思作為一個革命家,始終為無產階級的利益而奮斗著。馬克思為什么要改變世界?又是如何改變世界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一探究竟。〔設計意圖〕利用學生閱讀所思、所獲,增強他們的探究意愿,引出議題。2.進入新課環節一:引用經典,溯及歷史師:在《資本論》第十三章“機器和大工業”中,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機器的使用,剝奪了婦女在家庭內部從事自由勞動的時間和兒童游戲的時間,不少兒童淪為童工。與馬克思同時代的英國作家狄更斯也在《雙城記》的開篇提到:“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PPT展示18世紀到19世紀英國資本總額增長柱狀圖和《童工勞動調查特別委員會報告》)問題1:為什么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學生看圖表,讀文字,思考,回答)教師總結:資本主義制度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科技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超越了之前的任何制度,造就了一個極好的時代,但對工人的剝削和壓迫也讓無產階級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同時,生產力的發展對生產關系提出了極大的挑戰,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逐漸尖銳化,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逐漸白熱化,無產階級為了增加工資、縮短勞動時間、改善勞動條件而進行斗爭。(PPT播放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的視頻)問題2:三大工人運動為什么會失敗?(學生觀看視頻,回憶歷史,思考回答)教師總結:三大工人運動缺乏革命的理論指導,只采取搗毀機器、罷工、示威游行等經濟斗爭方式,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無產階級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理解科學社會主義是時代的產物,它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經濟社會根源、實踐基礎。力求從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的統一中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同時,提出革命需要思想理論的指導,為環節二做好鋪墊。環節二:初讀經典,對話空想社會主義者師:三大工人運動意味著無產階級這支政治力量覺醒,成為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階級基礎。但是,革命的運動還需要革命理論的指導,這時候哪些理論有著重大影響呢?(學生預習教材,教師進行情景展示)情景1:傅立葉痛斥這萬惡的資本主義制度就是“復活的奴隸制”,在這里,集體奴役代替了野蠻時期的個人奴役,商業中充滿了撒謊和欺騙,到處充滿了個人和集體的對立。他理想的社會施行“和諧制度”,人人勞動,男女平等,沒有城鄉差別,沒有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并以普遍的協作代替文明社會的個人競爭。傅立葉還在報紙上登廣告,說他每天中午12點到下午1點在家接見愿意出資建設“和諧制度”“和諧社會”的人??上У氖?,直到死,傅立葉也未能等到一位愿意出資的人。情景2:歐文在自己的工廠里開始了第一步實驗。他縮短工人的勞動時間,給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種上綠植,建立晚間文娛中心,還設立了托兒所,給工人提供教育培訓。這樣,歐文的工廠實際變成了貧困階層的“福利工廠”,創造了奇跡。但是,歐文沒能說服英國其他雇主縮短工人勞動時間、拒絕雇用童工、改善工人工作環境,特立獨行導致他在本地越來越不受歡迎。1824年,歐文從英國出發到了美國印第安納州,他購買了3萬英畝土地,蓋房架屋,興建了“新和諧公社”。公社人人平等、民主管理,公社的中間建筑是會議廳、圖書館、學校、食堂、幼兒園、醫院等,外圍是花園,花園外是農牧場和工廠。公社全體成員共同勞動,有分工……不過,沒堅持幾年,便以失敗告終,歐文陷入資金危機。1828年,歐文回到倫敦,一邊宣傳自己的主張,一邊投入工人維權、改革運動。問題3:為什么傅立葉和歐文都沒有取得成功?(學生課前閱讀《共產黨宣言》,調用所讀所想,對話空想社會主義者)教師總結:空想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空想,是因為他們沒有根據社會發展的規律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他們反對激進的方式,把希望寄托在資產階級身上,沒有看到無產階級的強大力量,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路徑。問題4:空想社會主義最后的失敗,是不是證明他們的理論對于無產階級的革命沒有指導意義?(學生進一步思考,辯證評價)教師總結:雖然他們的理想沒能實現,但他們提出的男女平等、生產資料公有制等思想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被馬克思吸收和借鑒,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直接思想來源。〔設計意圖〕課前初讀《共產黨宣言》后,學生會對空想社會主義有了初步的認識,問題3和問題4從兩個角度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辯證評價空想社會主義,更深刻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思想淵源。環節三:再悟經典,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內涵(教師展示馬克思、恩格斯的簡歷以及馬克思中學畢業論文的片段)問題5:馬克思、恩格斯為什么能夠創立科學社會主義?(學生結合教師展示的資料和教材第13頁探究與分享進行思考)教師總結:馬克思和恩格斯進行艱苦卓絕的理論研究,批判繼承了人類優秀文化成果,不僅如此,他們還積極投身無產階級革命斗爭。我們可以從再讀《共產黨宣言》中來體會科學社會主義的內涵。(共讀以下《共產黨宣言》原文節選,小組討論)①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到過非常革命的作用。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②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M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共產黨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③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問題6:馬克思做出的兩大重要貢獻是什么?《共產黨宣言》揭示了怎樣的客觀規律?問題7:《共產黨宣言》認為改變世界的力量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去改變世界?它宣告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什么?問題8:《共產黨宣言》設想建立的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問題引領,學生課上共讀經典,小組討論,思想碰撞)教師總結: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和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提出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大發現既繼承了前人的優秀成果,又擺脫了以往的錯誤認識,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新奠定了理論基礎。與空想社會主義不同,科學社會主義看到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徹底性,因此并不寄希望于資產階級,更不會坐等資產階級的幡然醒悟或者施舍性的福利行為,而是動員和激勵更革命的群體—無產階級,同時,明確指出無產階級的革命不僅需要進行經濟斗爭,還需要進行奪取政權的政治斗爭,斗爭的過程中要宣傳革命思想。《共產黨宣言》中對于未來的共產主義世界是什么樣的闡述,也對無產階級起到了極大的激勵作用。〔設計意圖〕通過問題串引領學生課上共讀《共產黨宣言》,突破教學難點。環節三緊隨環節二,既能讓學生感受到空想社會主義提出的男女平等、生產資料公有制等思想被馬克思吸收和借鑒,又能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社會主義的不同之處。本環節讓學生在課上共讀“經典”,并開展小組討論,充分進行思想碰撞,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過程使學生有了更深刻的領悟,從而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環節四:探究經典的實踐與發展,樹立自信師:科學社會主義不斷探索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下面,讓我們結合十月革命、東歐劇變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史實,探究經典的實踐與發展。問題9:如何理解科學社會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學生思考,總結,闡釋)教師總結: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導無產階級的革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從十月革命開啟實踐的新篇章,到二戰后更廣范圍的實踐,直至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運動在曲折中前進。實踐證明,社會主義運動要結合國情開展,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隨著各國的實踐而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和發展,其正確性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的實踐、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它是人民的理論,是實踐的理論,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設計意圖〕通過自主探究,引導學生理解科學社會主義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是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理論,需要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從而增強學生對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課后反思1.如何選擇經典著作本課的經典著作選擇把握了與學生能力相適應和與教材核心內容相一致的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本課選擇三本經典著作,根據教學設計做了不同處理?!顿Y本論》篇幅長,描述細致,理論性強,需要教師經過篩選,以具體情景形式呈現,幫助學生理解;《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篇幅較短,理論性不強,適合學生課前自主閱讀;《共產黨宣言》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標志,是本課的核心篇目,采取課前通讀、課上共讀的方式,并對其實踐與發展以拓展的方式多方面融入教學,從而用“經典”的力量感染學生,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2.教師如何改進經典著作融入高中思政課教學,對教師的理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把握馬克思主義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統一,加強對經典著作研究的深度,對經典著作產生的背景、反映的時代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剖析,靈活地進行教學設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充分進行自主探究,做到政治上堅定,學理上清楚明晰,成為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的接班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