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西江月花城版七年級上冊教學目標1、通過朗誦《西江月》,感知詩詞何配樂詩歌的韻味。2、能夠尋找匹配生活中的物品為詩詞配樂。3、 用擬態、擬景、擬情、擬神韻的手法,有機的把尋找到的音源創作一曲“月夜話豐年”的樂曲,感受自己創作的愉悅。4、理解詩人以寧靜的筆調描寫充滿著活躍氣氛的夏夜,表現生活在其中人們的喜悅平和心情。新知導入用瓶子、蓋子、紙等生活物品,怎樣發出不同的聲音?新知導入利用杯子和水創造出1 2 3 4 5 五個音音樂編創新知導入用杯子演奏下面旋律3 4 5 3 4 51 2 3 1 1 2 3 12/4音樂編創新知講解西江月西江月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朗誦作品新知講解西江月你從《西江月》這首詞中感受到有多少不同的聲音?請填入下列“ ”內。鳴蟬蛙聲雨溪新知講解西江月這些聲音讓你聯想到詞中所表現的是什么樣的情與景?自己去尋找適合表現上述聲音的音響材料。新知講解西江月大家利用現有的素材去尋找適合表現上述聲音的音源西江月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新知講解西江月欣賞視頻:該作品和剛才的詩詞朗誦有何不同?新知講解西江月在老師朗誦《西江月》的過程中,用你的聲音與尋找到的音響材料為其配上音響,注意你創編的音響要與詞中美的意境相協調。新知講解西江月作者辛棄疾是宋代著名的愛國詞人。他以寧靜的筆調描寫了充滿著活躍氣氛的夏夜,表現了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喜悅平和心情。也反映了作者輕松而歡快的心情。新知講解西江月拓展新知講解西江月探究:用擬態、擬景、擬情、擬神韻的手法,有機的把尋找到的音源創作一曲“月夜話豐年”的樂曲,感受自己創作的“田園交響曲”的愉悅。課堂總結詩人以寧靜的筆調描寫充滿著活躍氣氛的夏夜,表現生活在其中人們的喜悅平和心情。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創造何表現的音樂,一切都是音樂,需要我們善于發現。作業布置運用生活中的其他物品進行聲音的創造與表現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花城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西江月》教學設計課題 《西江月》 單元 二 學科 音樂 年級 七年級教材分析 《西江月》作者辛棄疾是宋代著名的愛國詞人。他以寧靜的筆調描寫了充滿著活躍氣氛的夏夜,表現了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喜悅平和的心情。也反映了作者輕松而歡快的心情。辛棄疾的這首詞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相較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音樂編創能力和創造方面會有進一步的提升,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創意實踐是一個很重要的素養,這節課聲音的創造尤為凸顯創意實踐這一部分。學習目標 審美感知:通過朗誦《西江月》,感知詩詞何配樂詩歌的韻味。藝術表現:能夠尋找匹配生活中的物品為詩詞配樂。創意實踐:用擬態、擬景、擬情、擬神韻的手法,有機的把尋找到的音源創作一曲“月夜話豐年”的樂曲,感受自己創作的愉悅。文化理解:理解詩人以寧靜的筆調描寫充滿著活躍氣氛的夏夜,表現生活在其中人們的喜悅平和的心情。重點 理解詩人以寧靜的筆調描寫充滿著活躍氣氛的夏夜,表現生活在其中人們的喜悅平和的心情。難點 能夠尋找匹配生活中的物品為詩詞配樂。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生活中的物品圖片,引導學生思考:用瓶子、蓋子、紙等生活物品,怎樣發出不同的聲音?2.教師引導學生動手試一試:利用杯子和水創造出1 2 3 4 5 五個音3.教師出示樂譜:用杯子演奏旋律。 1.學生思考:用瓶子、蓋子、紙等生活物品,怎樣發出不同的聲音?2.動手試一試:利用杯子和水3.用杯子演奏旋律。 用音樂編創、動手做實驗的方式為聲音的創造和表現做鋪墊。講授新課 教師組織學生朗誦《西江月》播放朗誦音頻組織學生根據詩詞朗誦教師出示圖示,引導學生從《西江月》這首詞中感受到有多少不同的聲音?請填入下列“ ”內。3.教師組織探究:這些聲音讓你聯想到詞中所表現的是什么樣的情與景?自己去尋找適合表現上述聲音的音響材料。4.引導學生利用現有的素材去尋找適合表現上述聲音的音源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5.教師播放視頻,組織欣賞視頻并思考:該作品和剛才的詩詞朗誦有何不同?6.教師提醒注意事項:在老師朗誦《西江月》的過程中,用你的聲音與尋找到的音響材料為其配上音響,注意你創編的音響要與詞中美的意境相協調。7.介紹作者辛棄疾:是宋代著名的愛國詞人。他以寧靜的筆調描寫了充滿著活躍氣氛的夏夜,表現了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喜悅平和心情。也反映了作者輕松而歡快的心情。8.組織拓展:播放譚盾詮釋紙樂的視頻,開闊創作視野9.教師組織探究: 用擬態、擬景、擬情、擬神韻的手法,有機的把尋找到的音源創作一曲“月夜話豐年”的樂曲,感受自己創作的“田園交響曲”的愉悅。10.課堂小結11.布置作業:運用生活中的其他物品進行聲音的創造與表現 1.朗誦《西江月》聆聽朗誦音頻根據詩詞朗誦2.觀看圖示,填空3.探究交流自己去尋找適合表現上述聲音的音響材料。根據提示,尋找聲源驚鵲清風蛙聲雨溪欣賞視頻,思考回答問題6.留意朗誦注意事項7.分局教師介紹,了解作者辛棄疾觀看視頻,擴展藝術視野。9.探究展示 10.課堂小結11.了解完成作業 探究詩詞中的聲音素材能夠尋找匹配生活中的物品為詩詞配樂。感知詩詞何配樂詩歌的韻味。課堂小結 詩人以寧靜的筆調描寫充滿著活躍氣氛的夏夜,表現生活在其中人們的喜悅平和的心情。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創造和表現的音樂,一切都是音樂,需要我們善于發現。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內容。 對本節課進行總結的同時對文化進行理解。板書 《西江月》詩詞朗誦 辛棄疾 聲音的創造與表現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西江月》 辛棄疾.mp4 【核心素養目標】花城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西江月》.doc 花城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西江月》.pptx 詩詞朗誦:《西江月》.mp3 譚盾演示紙樂.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