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教案微課名稱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學科 政治知識點來源 必修四《哲學與文化》教學目標 了解事物發展的形式或狀態是量變和質變。 理解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教學重難點 了解事物發展的形式或狀態是量變和質變。教學過程內 容 時間導入 哈嘍,歡迎來到政治小課堂。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起步晚,30年來,一代代航天人自力更生、攻堅克難,不斷打破國外技術的封鎖和壟斷,攻克載人航天各項關鍵技術,以令人驚嘆的速度一路追趕、并跑、超越,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背后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呢?今天我們來據此學習《世界是永恒發展的》。正文講解 第一部分內容:量變與質變 2022年6月5日,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順利將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由國家航天局組織實施,具體工程由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等各大系統組成。在國家航天局的總體部署下,各系統各司其職,數以萬計的航天人精誠團結,不斷開拓創新,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歷經艱難曲折,迎來了“神舟”的成功發射。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斷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才開創了我國航天事業的新境界。這些都說明什么? 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要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發展。 神州十四號能成功發射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看有什么原因呢?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四號,先后突破了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進入太空到建造速空間站。從出艙活動到交會對接,從短期在軌試驗到多人長期駐留停靠的關鍵技術攻關,中國載人航天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既定的發展戰略穩步前進。我國航天事業經多年的技術積累為神舟十四成功發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重視量的積累。 馬克思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會有質和量這兩種規定性的變化,即質變和量變。事物總是由量變引起質變,質變又引起新的量變,量變與質變的相互交替構成事物的上升性發展的基本內容,這就是量變質變規律。”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最后一次任務,驗證了空間站建造以及運營所需的關鍵技術,為中國建造“天宮”打下重要基石。這又如何說明量變和質變之間的關系呢?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開始新的量變。第二部分內容:事物發展前途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分三步實施,每一步目標都是通過連戰連捷的輝煌戰績實現的,三步完成才能實現總的目標。目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朝著第三步目標邁進,這將是在前兩步的基礎上新的質的飛躍。中國航天人正在為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想和中國特色的航天強國之夢而不懈奮斗。“神舟十四”成功發射凝聚著航天人巨大的艱辛,他們吃苦戰斗、攻關奉獻,歷經艱難曲折,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說明事物發展的前途是什么樣的呢? 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載人航天輝煌成績的背后離不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接續奮斗和拼搏,他們永葆攻堅克難、百折不撓的精神,不斷刷新中國航天的新紀錄,展現中國航天科技的新高度,充分體現了事物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這一項項成就的達成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科技在前沿領域從“追趕”、“并跑”到“領跑”的突破。結尾 中國載人航天經過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創新攻關、接續奮斗,中國航天取得了從無人到有人、從一人到多人、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從短期停留到中長期駐留的偉大成就,每一步成功都是量變積累從而引起的質變,從而又為新的量變開辟了道路,如此往復循環,推動中國航天不斷攀升新的高度。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都能對航天事業的發展有更深的認識!我們下次課見!配套練習1.2022年11月1日,夢天實驗艙與空間站組合體在軌成功完成交會對接,空間站的三個艙段將形成“T”字基本構型組合體。中國載人航天在起步階段就規劃好的“三步走”最后一步即將落定,但中國空間站的建成絕不意味著終點,相反,這將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新的起點。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歷程表明( )①事物的發展過程具有連續性②事物發展總是從質變開始的③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④新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夫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這表明( )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的發展是周而復始的永無止境的循環事物的發展是新事物不斷拋棄舊事物的過程D.事物的發展是純粹偶然的和復雜的,沒有內在的規律性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結合材料,運用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說明我國如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答案解析1.【答案】A【詳解】①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體現了事物的發展過程具有連續性,①正確。②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開始的,②說法錯誤。③中國空間站的建成將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新的起點,表明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③正確。④材料沒有體現事物發展的曲折性,④與題意無關。故本題選A。2.【答案】A【詳解】A: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夫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這表明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A入選,B:事物的發展是前進的、上升的,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消亡,不是周而復始的永無止境的循環,B不選。C:新事物從舊事物的母體中來,吸收舊事物中科學的合理的因素,克服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內容,增加舊事物無法容納的新內容,不是不斷拋棄舊事物的過程,C不選。D: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發展具有普遍性,D不選。故本題選A。3.【答案】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質變創造條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離不開繼續循序漸進、砥礪前行。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再通過持續奮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③事物的發展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解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說明我國如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屬于措施類主觀題,知識限定明確,屬微觀考查。解答時,考生可根據材料內容和設問要求調動教材知識,然后結合材料提取信息,堅持理論與材料相結合。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關鍵詞①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離不開繼續循序漸進、砥礪前行→可從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重視量的積累角度,說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離不開繼續循序漸進、砥礪前行量的積累;關鍵詞②通過持續奮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可從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抓住時機,促成質變角度,說明再通過持續奮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關鍵詞③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一可從事物的發展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角度,說明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解答本題,考生可根據設問要求,運用量變與質變關系原理,結合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從重視量的積累、抓住時機促成質變等角度組織答案,做到觀點和材料相結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