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章 身邊的化學物質基礎實驗2 二氧化碳的制取與性質 教案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溫室效應跟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有關;3.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圖片、影像資料、實驗等獲取有關二氧化碳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整理的能力。2.通過實驗探究,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教學重點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實驗探究。新課引入問題引入:課件出示與二氧化碳有關的五個關鍵詞:溫室效應、汽水、植物糧食、人工降雨、滅火,請學生猜猜是什么物質。教學過程(一)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師介紹]二氧化碳的狀態變化視頻展示干冰升華;圖片展示干冰的應用。[活動探究一]:二氧化碳與汽水(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分組合作探究)(1)展示幾種常見含二氧化碳的飲料。(2)觀察汽水標簽,發現二氧化碳和碳酸。(教師提問)為什么有些二氧化碳飲料成分中沒有標注“二氧化碳”卻標了“碳酸水”?(3)打開汽水瓶蓋,觀察現象。(4)在兩只潔凈試管中各倒入少量蒸餾水。倒掉一部分汽水,塞上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輕輕晃動汽水瓶,將二氧化碳通入其中一只裝有少量蒸餾水的試管中。(5)往兩只試管中分別滴入幾滴石蕊試液,觀察顏色。(6)加熱通過二氧化碳的那只試管中的溶液。觀察現象。[教師引導][交流討論]歸納出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碳酸分解反應。[活動探究二]:二氧化碳的檢驗。將汽水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現象。[教師指導]:利用該原理檢驗二氧化碳。總結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實驗演示]:二氧化碳熄滅蠟燭。學生觀察記錄現象,分析實驗說明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師生總結]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二)二氧化碳的制取[引言]上節課學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本節課再作進一步的研討。先請同學們回答以下問題。1.實驗室里用什么藥品制取二氧化碳?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回答]實驗室里用稀鹽酸跟大理石(或石灰石)反應來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2.請一位同學向大家介紹你所做過的兩個家庭小實驗:①純堿跟醋酸反應。②雞蛋殼跟鹽酸反應。你在實驗中看到哪些現象,得出什么結論?[回答]①純堿跟醋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它使點燃的蠟燭火焰熄滅。 ②雞蛋殼跟鹽酸反應,產生的氣體使澄清石灰水渾濁,說明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講解]純堿(碳酸鈉)、大理石、雞蛋殼(主要成分是石灰石)都是碳酸鹽。鹽酸、醋酸都是酸。碳酸鹽跟酸反應會生成碳酸,碳酸不穩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這就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討論]是不是任何碳酸鹽和任何酸都能作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設問]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能不能把碳酸鈣換成碳酸鈉,能不能用硫酸代替鹽酸?這是上一節課布置給同學們思考的問題。現在請大家動手做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來分析解決這個問題。[實驗](1)將石灰石分別加入盛有稀鹽酸、稀硫酸試管中,觀察發生的現象(兩支試管同時做對比實驗)。將石灰石和碳酸鈉分別加入盛有稀鹽酸的兩支試管中,觀察發生的現象。[提問]請兩位同學分別描述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回答](1)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產生大量氣泡。石灰石跟稀硫酸反應,開始有氣體產生,過一會兒氣泡逐漸減少,以至反應停止。 (2)碳酸鈉跟稀鹽酸反應十分劇烈,迅速產生大量氣體。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比碳酸鈉緩和,也能生成大量氣體。[講解]從上述兩個實驗可知,用硫酸代替鹽酸跟石灰石反應,雖能產生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它會覆蓋在塊狀石灰石表面,阻止碳酸鈣跟硫酸接觸。而碳酸鈉跟鹽酸反應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因此,實驗室里通常是用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來制取二氧化碳的。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研究制取氣體的反應原理時,不僅要看該反應能不能發生,還要考慮到所選擇的藥品能不能順利地制取氣體。在家庭小實驗中,同學們已經了解醋酸也能跟碳酸鈣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但是醋酸是弱酸,反應較慢,實驗室也不采用。可見對具體問題要作具體分析,靈活掌握。課堂小結二氧化碳的性質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二、二氧化碳的制取1.原理:碳酸鹽跟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2.步驟:CaCO3+2HCl = CaCl2+CO2↑+H2O板書設計基礎實驗2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一、性質二、制取1.原理:碳酸鹽跟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2.步驟:CaCO3+2HCl = CaCl2+CO2↑+H2O3.注意事項:教學反思本節力求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二氧化碳跟生產生活關系密切,本節課設計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利用形象生動的圖片、視頻、多媒體課件,通過教師對溫室效應、干冰升華的介紹,二氧化碳熄滅蠟燭的實驗演示和學生對碳酸飲料的合作探究,分析歸納總結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學生學習興趣高,學習主動性強,也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考慮到課堂時間因素,本節課設計并沒有對二氧化碳的相關知識面面俱到,有些內容留在了課后思考題中。學生活動探究中安排了二氧化碳與水反應、與石灰水反應兩個主要實驗,涉及到液體藥品的取用、液體的加熱等基本操作,操作難度不大,實驗現象明顯。而有一定難度的二氧化碳熄滅蠟燭的實驗作為教師演示實驗,有利于課堂時間的安排,也為以后學生的分組實驗。例題展示類型一 二氧化碳的性質例1 為了區別O2和CO2兩瓶(或兩種)無色氣體,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B )A.分別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B.分別倒入適量NaOH溶液,振蕩C.用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瓶中D.用塑料可樂瓶分別盛滿上述兩種氣體后各倒入約1/5容積的水,蓋緊瓶塞振蕩解析: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變紅,而二氧化碳會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也就是說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會使溶液由紫色變成紅色,而氧氣不會產生此現象,故A正確,B、二氧化碳雖然會和氫氧化鈉反應,但是沒有現象,而氧氣也不會和氫氧化鈉反應,故B錯誤,C、燃著的木條分別放入瓶中,燃燒更旺的氣體為氧氣;燃燒熄滅的氣體為二氧化碳,故C正確,D、二氧化碳會溶于水,使瓶內的氣壓減小,瓶子變癟,而氧氣不易溶于水,現象不明顯,故D正確,類型二 二氧化碳的制取例2 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正確的是( C )A.只能用排水法收集B.只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C.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D.能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解析: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 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課后作業一、當堂反饋1.全球氣候變暖正成為人類關注的環境問題,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是( D )A、N2B、O2C、H2OD、CO2同時進行以下實驗,蠟燭火焰最先熄滅的是( B )A、 B、 C、 D、解析:A、C中的蠟燭放在正放的燒杯中,因為蠟燭能夠長時間與氧氣接觸,所以能夠燃燒很長時間;B、D中的蠟燭放在倒放的燒杯中,因為蠟燭只能夠與燒杯中的氧氣接觸,所以燃燒時間比A、C中的蠟燭短;因為B、D中的燒杯完全相同,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由于溫度較高,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小,在燒杯中上升,聚集在火焰上方,因為B中的蠟燭火焰高于D中的蠟燭火焰,所以B中的蠟燭最先熄滅.故選:B.二、課后練習1.鑒別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種氣體的最簡單方法是 ( C )A.觀察它們的顏色B.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C.用燃著的木條檢驗D.用澄清石灰水檢驗解析:A、三種氣體都是無色的,不能用觀察顏色來區分,故不可行;B、能夠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是氧氣,但帶火星的木條在空氣和二氧化碳中都有可能熄滅,所以不可行;C、將燃燒的木條伸入瓶中,木條燃燒無明顯變化的氣體為空氣;木條燃燒更旺的氣體為氧氣;木條熄滅的氣體為二氧化碳氣體.現象明顯,方案可行;D、分別加入澄清石灰水,因空氣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與通入二氧化碳的現象相似,難以鑒別氣體是空氣還是二氧化碳氣體.方案不可行.故選:C.2.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火災,不會留下任何痕跡而使物品損壞,最適宜的滅火器具是 ( B )A.高壓水槍B.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C.干粉滅火器D.泡沫滅火器解析:液態二氧化碳汽化吸熱使周圍環境溫度降到可燃物著火點以下,達到滅火目的,同時滅火時不會留下任何痕跡,不會損壞物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