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子陵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子陵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子陵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選錯均不給分)
1.(2022八上·余姚期中)小夏在課上介紹自己來自中國的某一省份,那里有非常多的少數(shù)民族,那么小夏最有可能來自于( ?。?br/>A.貴州省 B.云南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2.(2022八上·余姚期中)成語“得隴望蜀”中蘊含著我國兩個省級行政區(qū)的簡稱,他們分別是( ?。?br/>A.陜西省、山西省 B.貴州省、四川省
C.甘肅省、陜西省 D.甘肅省、四川省
(2022八上·余姚期中)讀我國黃河水系及部分國家重點生態(tài)功能區(qū)圖,回答下列小題
3.為解決黃河的地上河問題,最應該植樹造林加強水土保持的地區(qū)是( ?。?br/>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關于丁山脈描述正確的有( ?。? ①南北方的分界線 ②二、三階梯的分界線 ③東面為東北平原 ④西面為黃土高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022八上·余姚期中)關于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r/>①我國身居亞洲腹地,與世界各國聯(lián)系不便
②我國大部分處在熱帶,熱量條件較好
③北回歸線穿過我國南部
④我國跨經(jīng)度近50°,導致南北氣候差異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有關臺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臺灣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B.臺灣有著“水果之鄉(xiāng)”的美稱
C.臺灣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D.臺灣東臨大西洋,南臨南海,北臨東海
7.“俄國不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zhàn)國(從中國)獲取更多的好處?!边@樣說主要是因為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俄國(  )
A.獲取巨額戰(zhàn)爭賠款 B.獲得片面最惠國待遇
C.開通新的通商口岸 D.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
8.歷史遺跡是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下圖見證了中國近代史上的歷史事件是(  )
A.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 B.英軍攻陷廣州
C.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 D.沙俄侵占雅克薩
9.導致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歷史事件是(  )
A.天京陷落 B.北伐西征 C.天京事變 D.定都天京
10.“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功足壯海軍威?!边@幅沉痛的挽聯(lián)是人們哀悼黃海海戰(zhàn)中的哪位愛國英雄撰寫的?( ?。?br/>A.陳化成 B.關天培 C.鄧世昌 D.左宗棠
11.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zhàn)時遭到慘敗,直至全軍覆沒。但據(jù)史料記載,彼時北洋水師在艦船噸位噸位、艦隊建制、艦炮活力等方面與日本海軍相比,是相差無幾,或是互有優(yōu)劣。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是( ?。?br/>A.北洋水師官兵作戰(zhàn)不力 B.中國社會制度的落后
C.李鴻章實行避戰(zhàn)保船政策 D.北洋水師將領指揮不力
12.“我之廉價工人,彼(西方國家)亦得而使用;我之豐富原料,彼亦得而購買,就地制造,就地賣出,運費既省,關稅無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近代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始于(  )
A.《南京條約》的簽訂 B.《北京條約》的簽訂
C.《馬關條約》的簽訂 D.《辛丑條約》的簽訂
13.報刊能夠傳播先進思想?!稌r務報》《國聞報》宣傳的主要內(nèi)容是( ?。?br/>A.師夷長技以制夷 B.變法、維新、圖強
C.還我青島 D.三民主義
14.我們?nèi)舸┰綍r空,來到1903年的北京,會看到( ?。?br/>A.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 B.義和團正與列強激烈戰(zhàn)斗
C.“戊戌六君子”被殺害 D.東交民巷住著許多外國人
15.孫中山在總結黃花崗起義的影響時說:“事雖不成,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概已震動全球,而國內(nèi)革命之時勢實以之造成矣?!辈牧险f明黃花崗起義( ?。?br/>A.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B.加速了革命發(fā)展的進程
C.推翻了清朝腐朽的統(tǒng)治 D.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zhì)
16.“我中國預獨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與世界列強并雄,不可不革命……”鄒容《革命軍》中“革命”對象主要指( ?。?br/>A.腐朽的清政府 B.獨裁的國民黨
C.貪婪的外國列強 D.愚昧的封建文人
17.1925年孫中山抱憾而逝,革命與民國并未帶來預期的和平與秩序,民國時期較以前經(jīng)歷更多的痛苦與失序。但孫中山為進步定了基礎,其追隨者得以在此基礎之上繼其遺業(yè)。材料中的“痛苦與失序”包括( ?。?br/>①武昌起義 ②袁世凱的獨裁統(tǒng)治
③接受“二十一條” ④北洋軍閥混戰(zhàn)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8.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zhì)的文件是( ?。?br/>A.《中華民國約法》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天朝田畝制度》 D.《資政新篇》
19.1913年袁世凱派人暗殺了國民黨領袖宋教仁,此案件從本質(zhì)上反映了( ?。?br/>A.民主共和與封建專制之爭 B.帝國主義爭奪中國的矛盾
C.國民黨與北洋軍閥的矛盾 D.革命黨與袁世凱的權力之爭
20.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下列有關五四運動的表述,錯誤的是( ?。?br/>A.五四運動的中心由上海轉移到了北京
B.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
C.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D.“外爭主權,內(nèi)除國賊”最能體現(xiàn)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性質(zhì)
21.“勝利的原因不僅僅是中國最先進的知識分子們參與其中,也不是由于活動爆發(fā)的地點有多么的要害,而是有廣大工人、商人、教師、市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相互呼應?!北砻魑逅倪\動取得初步勝利的原因在于(  )
A.社會各界形成斗爭合力 B.青年學生的先鋒作用
C.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D.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
22.下列選項屬于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歷史條件的是( ?。?br/>①十月革命一聲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
②工人階級隊伍發(fā)展壯大
③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④中國各地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中國歷史選擇了這個特別的日子,放射出中國革命最初的曙光。鮮紅的黨旗自從在十三個人身后飄起時,中國命運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紅火。”下列史實與“這個特別的日子”相關的是(  )
①毛澤東當選中央局書記
②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
③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
④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4.紀錄片《百年中國》中提到的,1921年注定照耀史冊,它雖然不是一個世紀的起點,但卻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靶聲r代的開始”意指中國( ?。?br/>①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②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③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④革命有了先進政黨領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八(3)班歷史興趣小組為下列圖片擬定了一個歷史主題,最貼切的是(  )
A.抗爭——中國人民反抗外來的侵略
B.探索——尋求強國御辱之道
C.屈辱——步步走向半殖民地的深淵
D.復興——中華民族崛起之路
26.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相同之處是(  )
A.都提出了科學的政治綱領
B.都曾控制了京津地區(qū)
C.都被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
D.都建立起了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
27.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下列史實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br/>①黃海海戰(zhàn) ②三元里抗英 ③金田起義 ④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28.“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實和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br/>序號 史實 結論
① 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 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②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fā) 推翻了中國的封建制度
③ 1919年五四運動 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
④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 地點從上海轉移到嘉興南湖的游船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9.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diào)套語、不講對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庇纱丝梢娝ā 。?br/>A.主張白話寫作 B.主張尊孔復古
C.尊崇西方自然科學 D.提倡平等自由
30.近代以來很多仁人志士都有自己的道路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他們的選擇都是為了( ?。?br/>A.推翻清朝統(tǒng)治 B.實現(xiàn)君主立憲制
C.挽救民族危亡 D.建立民主共和國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有3小題,共40分)
31.讀圖,回答問題。
圖1
圖2
(1)根據(jù)圖1概括我國地勢的特點。這樣的地勢特點對我國氣候有什么影響?
(2)圖2中B、C共同構成了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請寫出B、C分別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3)寫出圖2中A地的氣候類型,并分析浙江夏季經(jīng)常發(fā)生洪澇災害的原因。
32.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強的侵華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和探索史。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列強的侵略】
材料一: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zhàn)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
【不屈的斗爭】
材料二:八國聯(lián)軍統(tǒng)帥瓦德西曾說過:“中國群眾……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更加以備具出人意外之勤儉巧慧諸性,以及守法易治……余相信中國前途,尚有無窮希望?!?br/>【艱難的探索】
材料三:1861年,奕 上奏《通籌夷物全局的擬章程六條》,推行了一項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1861年辛酉政變后,慈禧重用洋務派,洋務派大規(guī)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yè)和民用企業(yè)。
材料四: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jié)、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
——陳獨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為什么說“這場戰(zhàn)爭是一塊界碑”?
(2)根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最能反映中國人“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的是哪一事件?請寫出這場運動的性質(zhì)。
(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洋務運動的目的是什么?并列舉兩家為“求富”而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
(4)“德先生”和“賽先生”分別是指?根據(jù)材料,概括該運動存在何種局限性?
33.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
材料一:1905年8月,孫中山聯(lián)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確定了“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
材料二:黃花崗起義之后,孫中山先生這樣評價:“不半載武昌之大革命已成?!迸R終前,他又留下遺囑:“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現(xiàn)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繼續(xù)努力,以求貫徹?!?br/>(1)同盟會的革命綱領被孫中山先生概括為什么?
(2)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為什么“大革命已成”?而后又說“革命尚未成功”?
(3)孫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救國救民。如今盛世,如他所愿。請你結合史實,說說孫中山的什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云南省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最多的地方,小夏介紹家鄉(xiāng)少數(shù)民族非常多,有可能來自云南省。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中國有56個民族,云南就有52個民族居住,其中人口超過5000人的民族有26個,云南獨有的民族為15個。彝、白、傣、納西、拉祜、獨龍、景頗、佤、傈僳、哈尼……他們就像這片紅土地上綻放的花朵,每一朵都有著別樣的美麗、別樣的風情。
2.【答案】D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qū)劃
【解析】【分析】 成語“得隴望蜀”中蘊含著我國兩個省級行政區(qū)的簡稱, 隴是甘肅省的簡稱,蜀是四川省的簡稱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我國有兩個簡稱的省區(qū)有:四川省簡稱是川或蜀,云南省簡稱是云或滇,陜西省簡稱是陜或秦,甘肅省簡稱是甘或隴,貴州省簡稱是貴或黔,上海市簡稱是滬或申 。
【答案】3.C
4.D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母親河———長江黃河
【解析】【點評】黃河中游流經(jīng)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黃河下游游蕩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致使黃河決堤,發(fā)生洪澇災害。
3.為解決黃河的地上河問題,最應該植樹造林加強水土保持的地區(qū)是丙地區(qū)。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黃河從河口到河南鄭州桃花峪為中游。 黃河中游穿行于土質(zhì)疏松的黃土高原,侵蝕出壯觀的峽谷地貌。 黃河過潼關后轉向東流,形成了雄奇的三門峽景觀。 黃河中游有汾河、渭河等支流匯入,流量不斷增加,含沙量急劇上升。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4.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圖中山脈是太行山脈。①南北方的分界線 ,錯誤,應該是秦嶺。②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正確。③東面為東北平原 ,錯誤,應該是華北平原。④西面為黃土高原 ,正確。 ②④ ,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5.【答案】C
【知識點】我國的疆域
【解析】【分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關于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①我國身居亞洲腹地,與世界各國聯(lián)系不便 ,錯誤。②我國大部分處在熱帶,熱量條件較好,錯誤。③北回歸線穿過我國南部 ,正確。④我國跨經(jīng)度近50°,導致南北氣候差異大,錯誤。 ①②④ ,錯誤,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從東西半球來看,我國的經(jīng)度范圍位于東經(jīng)73度至東經(jīng)135度之間,全部位于東半球,從緯度來看,我國北到北緯53度,南至北緯4度,全部位于北半球,所以我國的半球位置是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陸上鄰國14個,隔海相望的國家6個,而最北到北緯53度,沒有寒帶。
6.【答案】D
【知識點】臺灣
【解析】【分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臺灣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正確。臺灣有著“水果之鄉(xiāng)”的美稱 ,正確。臺灣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正確。臺灣東臨大西洋,南臨南海,北臨東海 ,錯誤,東臨太平洋。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海域,主體是臺灣島,此外,還有周圍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200多個島嶼,其中臺灣島是我國最大的島嶼;臺灣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臨東海和南海,而且臺灣島東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占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臺灣省西部地區(qū)以平原為主。
7.【答案】D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從而證明了“俄國不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zhàn)國(從中國)獲取更多的好處。
A項獲取巨額戰(zhàn)爭賠款,不符合題意;
B項獲得片面最惠國待遇與《虎門條約》有關,不符合題意;
C項開通新的通商口岸與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沙俄侵占中國領土的史實。識記與理解沙俄侵占中國領土的史實。
8.【答案】A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據(jù)所學可知,圖片是圓明園殘跡,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為主兇,美俄為幫兇,對中國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搶奪珍寶,最后放火焚燒,圖片就是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后留下的遺址。
A項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是題干圖片見證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nèi)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火燒圓明園的史實。需要準確識記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
9.【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1851年,洪秀全率眾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太平軍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為國都,形成與清政權的對峙;為拱衛(wèi)天京,派兵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國進入全盛時期;1856年,領導集團發(fā)生嚴重內(nèi)訌,史稱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天京事變導致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1856年的天京事變,標志著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10.【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1894年,中日兩國在黃海大東溝海面展開激戰(zhàn),北洋艦隊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率艦沖鋒向前,不幸被敵魚雷擊中,鄧世昌與全艦官兵壯烈犧牲。光緒帝撰寫“此曰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蓖炻?lián)表達了人們對鄧世昌的哀悼。
ABD三項和題干挽聯(lián)內(nèi)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鄧世昌是題干挽聯(lián)是哀悼的愛國英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黃海海戰(zhàn)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鄧世昌的貢獻。
11.【答案】B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中國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慘敗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實行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清朝實行落后的封建制度,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對抗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ACD三項都不是導致題干結果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
B項中國社會制度的落后是導致題干結果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失敗的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12.【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我之廉價工人,彼(西方國家)亦得而使用;我之豐富原料,彼亦得而購買,就地制造,就地賣出,運費既省,關稅無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意思是西方國家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豐富資源開工設廠,省卻了運費和關稅,得到很大便利。根據(jù)所學知識,1895年,《馬關條約》規(guī)定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使外國對中國經(jīng)濟侵略由商品輸入變?yōu)橘Y本輸入,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ABD三項和題干現(xiàn)象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馬關條約》的簽訂出現(xiàn)題干現(xiàn)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內(nèi)容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需理解和掌握《馬關條約》的內(nèi)容。
13.【答案】B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車上書失敗后,為宣傳變法維新思想,維新人士在各地組織學會,創(chuàng)辦報刊,宣傳變法,其中影響最大的報刊是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
A項師夷長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國圖志》里提出的思想,不符合題意;
B項變法、維新、圖強是《時務報》《國聞報》宣傳的主要內(nèi)容,符合題意;
C項還我青島是五四運動的口號,不符合題意;
D項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維新變法思想的宣傳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重點掌握宣傳變法思想的報刊。
14.【答案】D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規(guī)定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等,因此1903年的北京,會看到東交民巷住著許多外國人。
A項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是在1898年,不符合題意;
B項義和團正與列強激烈戰(zhàn)斗是在1900年前后,不符合題意;
C項“戊戌六君子”被殺害是在1898年,不符合題意;
D項東交民巷住著許多外國人1903年的北京,會看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的內(nèi)容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掌握《辛丑條約》的內(nèi)容及影響。
15.【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1年4月27日(農(nóng)歷3月29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在廣州起義失敗,戰(zhàn)役犧牲的烈士安葬于黃花崗。此次起義因此又稱黃花崗起義。黃花崗起義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進程。題干材料“事雖不成,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概已震動全球,而國內(nèi)革命之時勢實以之造成矣?!闭f明黃花崗起義加速了革命發(fā)展的進程。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加速了革命發(fā)展的進程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黃花崗起義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16.【答案】A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903年,鄒容寫的《革命軍》一書出版,用大量的事實揭露清王朝已是反動透頂?shù)恼?,清政府已成為洋奴朝廷。他得出與保皇派截然不同的結論:“欲御外侮,先清內(nèi)患”,主張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故鄒容《革命軍》中“革命”對象主要指腐朽的清政府。
A項腐朽的清政府是鄒容《革命軍》中的“革命”對象,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鄒容《革命軍》一書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17.【答案】D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
【解析】【分析】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首義,起了積極的歷史作用,故①不是材料中的“痛苦與失序”包括的內(nèi)容,排除。
D項②③④是材料中的“痛苦與失序”包括的內(nèi)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tǒng)治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18.【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tǒng)名義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約法規(guī)定: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員輔佐臨時大總統(tǒng)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吨腥A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憲法文件。它肯定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zhì)的文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
19.【答案】A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3月,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使用武力和政治手腕,取代孫中山當上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獨裁統(tǒng)治。為限制袁世凱的權力,宋教仁等一部分革命黨人,試圖在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選舉中由國民黨組成責任內(nèi)閣。為此,宋教仁到處演講,宣傳國民黨的民主共和的政治主張,最終國民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1913年,袁世凱為阻止國民黨控制國會,派人在上海刺殺了宋教仁。因而,宋教仁案的發(fā)生從本質(zhì)上反映了民主共和與專制獨裁的矛盾。
A項民主共和與封建專制之爭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宋教仁案為依托,考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tǒng)治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北洋軍閥政府黑暗統(tǒng)治時期的相關知識。
20.【答案】A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fā)了1919年5月4日以青年學生為先鋒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6月初后,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
A項五四運動的中心由上海轉移到了北京表述錯誤,符合題意;
BCD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五四運動的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1.【答案】A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勝利的原因不僅僅是中國最先進的知識分子們參與其中,也不是由于活動爆發(fā)的地點有多么的要害,而是有廣大工人、商人、教師、市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相互呼應”表明,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是由于廣大工人、商人、教師、市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A項社會各界形成斗爭合力是題干材料表明的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原因,符合題意;
BC兩項和題干材料內(nèi)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錯誤,五四運動時中國共產(chǎn)黨還沒有成立,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22.【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月革命帶來了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fā)展壯大,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思想基礎;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建立,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組織基礎,因此①②④符合題意;③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以后,不符合題意。
D項①②④屬于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歷史條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歷史條件及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歷史條件。
23.【答案】C
【知識點】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毛澤東等十三名黨員參加,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chǎn)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chǎn)階級政權,建立無產(chǎn)階級專政,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選舉黨的中央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
D項③④與“這個特別的日子”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相關史實。
24.【答案】B
【知識點】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解析】【分析】由題干中的“1921年”,結合所學,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從此革命有了先進政黨領導。③④理解正確。①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在五四運動中,②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是新中國的建立,①②錯誤。
B項③④是“新時代的開始”所指的內(nèi)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25.【答案】A
【知識點】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解析】【分析】依據(jù)所學可知,林則徐虎門銷煙、太平軍抗擊洋槍隊、黃海海戰(zhàn)中鄧世昌指揮艦艇撞擊日艦、義和團抗擊八國聯(lián)軍,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在抗擊外來侵略,保衛(wèi)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英雄氣概。
A項抗爭——中國人民反抗外來的侵略最貼切,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nèi)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題,把握和識記相關史實是解題的關鍵。
26.【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解析】【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是中國近代農(nóng)民運動的兩次高潮,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但最終還是失敗了。太平天國運動在洋槍隊和清政府的聯(lián)合絞殺下失敗,義和團運動在八國聯(lián)軍和清政府的聯(lián)合絞殺下失敗,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都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
A項都提出了科學的政治綱領錯誤,不符合題意,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都沒有提出科學的政治綱領;
B項都曾控制了京津地區(qū)錯誤,不符合題意,太平天國運動沒有控制京津地區(qū);
C項都被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是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相同之處,符合題意;
D項都建立起了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錯誤,不符合題意,義和團沒有建立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義和團運動和太平天國運動的相同之處及學生準確識記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的抗爭。
27.【答案】B
【知識點】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①黃海海戰(zhàn)發(fā)生在1894年甲午戰(zhàn)爭中,②三元里抗英發(fā)生在1841年鴉片戰(zhàn)爭中,③金田起義發(fā)生在1851年,④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出現(xiàn)在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③①④。
B項②③①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列強的侵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準確識記重大事件發(fā)生的時間。
28.【答案】B
【知識點】鴉片戰(zhàn)爭;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故①錯誤; 1911年爆發(fā)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結束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而封建制度并未隨之終結,故②錯誤;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無產(chǎn)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故③正確;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大會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上,故④正確。
B項③④對應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和結論的對應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9.【答案】A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 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diào)套語、不講對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由此可知,新文化運動主張白話寫作。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寫文章“不作無病之呻吟”“須言之有物”等主張。
A項主張白話寫作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30.【答案】C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中國近代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略,為了救亡圖存,各階層進行了道路的探索。康有為等維新派主張走改良道路,變法圖強;孫中山等主張走革命道路,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康有為、孫中山都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仁人志士,他們的選擇雖然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挽救中華民族,救亡圖存。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挽救民族危亡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先進中國人的近代化探索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綜合、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31.【答案】(1)中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
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nèi)陸,形成降水
(2)B:秦嶺 C:淮河
(3)亞熱帶季風氣候浙江位于季風區(qū),受季風的影響,季風具有不穩(wěn)定性,有時夏季風來得早,退得遲,易形成澇災。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四大地理區(qū)域的劃分
【解析】【分析】(1)、根據(jù)圖1概括中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這樣的地勢特點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nèi)陸,形成降水。
(2)、圖2中B、C共同構成了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B:秦嶺 C:淮河
(3)、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寫出圖2中A地是浙江省,當?shù)氐臍夂蝾愋褪莵啛釒Ъ撅L氣候。浙江夏季經(jīng)常發(fā)生洪澇災害的原因是浙江位于季風區(qū),受季風的影響,季風具有不穩(wěn)定性,有時夏季風來得早,退得遲,易形成澇災。
【點評】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第一級階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地形以高原為主;第二級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nèi)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階梯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32.【答案】(1)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義和團運動反帝愛國運動
(3)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統(tǒng)治
列舉: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4)民主、科學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知識點】鴉片戰(zhàn)爭;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1)依據(jù)材料一“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zhàn)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簽訂了《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2)義和團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認識到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
(3)洋務運動的目的是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tǒng)治。洋務運動后期以“求富”為口號,創(chuàng)辦了一批民用工業(yè),如輪船招商局, 開平煤礦, 漢陽鐵廠, 湖北織布局等。
(4)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所標舉的兩大口號,由陳獨秀首先提出。他還將它們形象地稱為“德先生”和“賽先生”。因此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賽先生”分別是指民主、科學。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故答案為:(1)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義和團運動;反帝愛國運動。
(3)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統(tǒng)治;列舉: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4)民主、科學;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zhàn)爭,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鴉片戰(zhàn)爭,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
33.【答案】(1)三民主義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zhì)。
(3)史實:籌建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組織一系列革命起義,例如黃花崗起義;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大總統(tǒng);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組織二次革命、護國戰(zhàn)爭、護法運動;精神:心懷祖國的愛國精神、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天下為公的奉獻精神等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2)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結合所學知識,辛亥革命的遺憾在于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也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zhì),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結合史實加以說明即可。
故答案為:(1)三民主義。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zhì)。
(3)史實:籌建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組織一系列革命起義,例如黃花崗起義;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大總統(tǒng);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組織二次革命、護國戰(zhàn)爭、護法運動;精神:心懷祖國的愛國精神、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天下為公的奉獻精神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答時要認真分析材料及問題,緊密聯(lián)系教材相關知識,綜合作答。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子陵中學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考試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選錯均不給分)
1.(2022八上·余姚期中)小夏在課上介紹自己來自中國的某一省份,那里有非常多的少數(shù)民族,那么小夏最有可能來自于(  )
A.貴州省 B.云南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答案】B
【知識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云南省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最多的地方,小夏介紹家鄉(xiāng)少數(shù)民族非常多,有可能來自云南省。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中國有56個民族,云南就有52個民族居住,其中人口超過5000人的民族有26個,云南獨有的民族為15個。彝、白、傣、納西、拉祜、獨龍、景頗、佤、傈僳、哈尼……他們就像這片紅土地上綻放的花朵,每一朵都有著別樣的美麗、別樣的風情。
2.(2022八上·余姚期中)成語“得隴望蜀”中蘊含著我國兩個省級行政區(qū)的簡稱,他們分別是( ?。?br/>A.陜西省、山西省 B.貴州省、四川省
C.甘肅省、陜西省 D.甘肅省、四川省
【答案】D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qū)劃
【解析】【分析】 成語“得隴望蜀”中蘊含著我國兩個省級行政區(qū)的簡稱, 隴是甘肅省的簡稱,蜀是四川省的簡稱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我國有兩個簡稱的省區(qū)有:四川省簡稱是川或蜀,云南省簡稱是云或滇,陜西省簡稱是陜或秦,甘肅省簡稱是甘或隴,貴州省簡稱是貴或黔,上海市簡稱是滬或申 。
(2022八上·余姚期中)讀我國黃河水系及部分國家重點生態(tài)功能區(qū)圖,回答下列小題
3.為解決黃河的地上河問題,最應該植樹造林加強水土保持的地區(qū)是( ?。?br/>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關于丁山脈描述正確的有( ?。? ①南北方的分界線 ②二、三階梯的分界線 ③東面為東北平原 ④西面為黃土高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3.C
4.D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母親河———長江黃河
【解析】【點評】黃河中游流經(jīng)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黃河下游游蕩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致使黃河決堤,發(fā)生洪澇災害。
3.為解決黃河的地上河問題,最應該植樹造林加強水土保持的地區(qū)是丙地區(qū)。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黃河從河口到河南鄭州桃花峪為中游。 黃河中游穿行于土質(zhì)疏松的黃土高原,侵蝕出壯觀的峽谷地貌。 黃河過潼關后轉向東流,形成了雄奇的三門峽景觀。 黃河中游有汾河、渭河等支流匯入,流量不斷增加,含沙量急劇上升。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4.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圖中山脈是太行山脈。①南北方的分界線 ,錯誤,應該是秦嶺。②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正確。③東面為東北平原 ,錯誤,應該是華北平原。④西面為黃土高原 ,正確。 ②④ ,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5.(2022八上·余姚期中)關于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①我國身居亞洲腹地,與世界各國聯(lián)系不便
②我國大部分處在熱帶,熱量條件較好
③北回歸線穿過我國南部
④我國跨經(jīng)度近50°,導致南北氣候差異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識點】我國的疆域
【解析】【分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關于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①我國身居亞洲腹地,與世界各國聯(lián)系不便 ,錯誤。②我國大部分處在熱帶,熱量條件較好,錯誤。③北回歸線穿過我國南部 ,正確。④我國跨經(jīng)度近50°,導致南北氣候差異大,錯誤。 ①②④ ,錯誤,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從東西半球來看,我國的經(jīng)度范圍位于東經(jīng)73度至東經(jīng)135度之間,全部位于東半球,從緯度來看,我國北到北緯53度,南至北緯4度,全部位于北半球,所以我國的半球位置是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陸上鄰國14個,隔海相望的國家6個,而最北到北緯53度,沒有寒帶。
6.下列有關臺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臺灣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B.臺灣有著“水果之鄉(xiāng)”的美稱
C.臺灣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D.臺灣東臨大西洋,南臨南海,北臨東海
【答案】D
【知識點】臺灣
【解析】【分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臺灣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正確。臺灣有著“水果之鄉(xiāng)”的美稱 ,正確。臺灣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正確。臺灣東臨大西洋,南臨南海,北臨東海 ,錯誤,東臨太平洋。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海域,主體是臺灣島,此外,還有周圍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200多個島嶼,其中臺灣島是我國最大的島嶼;臺灣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臨東海和南海,而且臺灣島東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占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臺灣省西部地區(qū)以平原為主。
7.“俄國不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zhàn)國(從中國)獲取更多的好處。”這樣說主要是因為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俄國(  )
A.獲取巨額戰(zhàn)爭賠款 B.獲得片面最惠國待遇
C.開通新的通商口岸 D.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
【答案】D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從而證明了“俄國不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zhàn)國(從中國)獲取更多的好處。
A項獲取巨額戰(zhàn)爭賠款,不符合題意;
B項獲得片面最惠國待遇與《虎門條約》有關,不符合題意;
C項開通新的通商口岸與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沙俄侵占中國領土的史實。識記與理解沙俄侵占中國領土的史實。
8.歷史遺跡是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下圖見證了中國近代史上的歷史事件是( ?。?br/>A.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 B.英軍攻陷廣州
C.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 D.沙俄侵占雅克薩
【答案】A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據(jù)所學可知,圖片是圓明園殘跡,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為主兇,美俄為幫兇,對中國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搶奪珍寶,最后放火焚燒,圖片就是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后留下的遺址。
A項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是題干圖片見證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nèi)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火燒圓明園的史實。需要準確識記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
9.導致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歷史事件是( ?。?br/>A.天京陷落 B.北伐西征 C.天京事變 D.定都天京
【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1851年,洪秀全率眾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太平軍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為國都,形成與清政權的對峙;為拱衛(wèi)天京,派兵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國進入全盛時期;1856年,領導集團發(fā)生嚴重內(nèi)訌,史稱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天京事變導致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準確識記1856年的天京事變,標志著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10.“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功足壯海軍威?!边@幅沉痛的挽聯(lián)是人們哀悼黃海海戰(zhàn)中的哪位愛國英雄撰寫的?(  )
A.陳化成 B.關天培 C.鄧世昌 D.左宗棠
【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1894年,中日兩國在黃海大東溝海面展開激戰(zhàn),北洋艦隊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率艦沖鋒向前,不幸被敵魚雷擊中,鄧世昌與全艦官兵壯烈犧牲。光緒帝撰寫“此曰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挽聯(lián)表達了人們對鄧世昌的哀悼。
ABD三項和題干挽聯(lián)內(nèi)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鄧世昌是題干挽聯(lián)是哀悼的愛國英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黃海海戰(zhàn)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鄧世昌的貢獻。
11.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zhàn)時遭到慘敗,直至全軍覆沒。但據(jù)史料記載,彼時北洋水師在艦船噸位噸位、艦隊建制、艦炮活力等方面與日本海軍相比,是相差無幾,或是互有優(yōu)劣。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是( ?。?br/>A.北洋水師官兵作戰(zhàn)不力 B.中國社會制度的落后
C.李鴻章實行避戰(zhàn)保船政策 D.北洋水師將領指揮不力
【答案】B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中國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慘敗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實行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清朝實行落后的封建制度,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對抗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ACD三項都不是導致題干結果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題意;
B項中國社會制度的落后是導致題干結果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失敗的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12.“我之廉價工人,彼(西方國家)亦得而使用;我之豐富原料,彼亦得而購買,就地制造,就地賣出,運費既省,關稅無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近代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始于( ?。?br/>A.《南京條約》的簽訂 B.《北京條約》的簽訂
C.《馬關條約》的簽訂 D.《辛丑條約》的簽訂
【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我之廉價工人,彼(西方國家)亦得而使用;我之豐富原料,彼亦得而購買,就地制造,就地賣出,運費既省,關稅無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意思是西方國家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豐富資源開工設廠,省卻了運費和關稅,得到很大便利。根據(jù)所學知識,1895年,《馬關條約》規(guī)定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使外國對中國經(jīng)濟侵略由商品輸入變?yōu)橘Y本輸入,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ABD三項和題干現(xiàn)象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馬關條約》的簽訂出現(xiàn)題干現(xiàn)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內(nèi)容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需理解和掌握《馬關條約》的內(nèi)容。
13.報刊能夠傳播先進思想。《時務報》《國聞報》宣傳的主要內(nèi)容是( ?。?br/>A.師夷長技以制夷 B.變法、維新、圖強
C.還我青島 D.三民主義
【答案】B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車上書失敗后,為宣傳變法維新思想,維新人士在各地組織學會,創(chuàng)辦報刊,宣傳變法,其中影響最大的報刊是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
A項師夷長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國圖志》里提出的思想,不符合題意;
B項變法、維新、圖強是《時務報》《國聞報》宣傳的主要內(nèi)容,符合題意;
C項還我青島是五四運動的口號,不符合題意;
D項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維新變法思想的宣傳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重點掌握宣傳變法思想的報刊。
14.我們?nèi)舸┰綍r空,來到1903年的北京,會看到( ?。?br/>A.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 B.義和團正與列強激烈戰(zhàn)斗
C.“戊戌六君子”被殺害 D.東交民巷住著許多外國人
【答案】D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規(guī)定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等,因此1903年的北京,會看到東交民巷住著許多外國人。
A項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是在1898年,不符合題意;
B項義和團正與列強激烈戰(zhàn)斗是在1900年前后,不符合題意;
C項“戊戌六君子”被殺害是在1898年,不符合題意;
D項東交民巷住著許多外國人1903年的北京,會看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的內(nèi)容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掌握《辛丑條約》的內(nèi)容及影響。
15.孫中山在總結黃花崗起義的影響時說:“事雖不成,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概已震動全球,而國內(nèi)革命之時勢實以之造成矣?!辈牧险f明黃花崗起義( ?。?br/>A.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B.加速了革命發(fā)展的進程
C.推翻了清朝腐朽的統(tǒng)治 D.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zhì)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1年4月27日(農(nóng)歷3月29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在廣州起義失敗,戰(zhàn)役犧牲的烈士安葬于黃花崗。此次起義因此又稱黃花崗起義。黃花崗起義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進程。題干材料“事雖不成,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概已震動全球,而國內(nèi)革命之時勢實以之造成矣?!闭f明黃花崗起義加速了革命發(fā)展的進程。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加速了革命發(fā)展的進程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黃花崗起義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16.“我中國預獨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與世界列強并雄,不可不革命……”鄒容《革命軍》中“革命”對象主要指(  )
A.腐朽的清政府 B.獨裁的國民黨
C.貪婪的外國列強 D.愚昧的封建文人
【答案】A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1903年,鄒容寫的《革命軍》一書出版,用大量的事實揭露清王朝已是反動透頂?shù)恼?,清政府已成為洋奴朝廷。他得出與?;逝山厝徊煌慕Y論:“欲御外侮,先清內(nèi)患”,主張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故鄒容《革命軍》中“革命”對象主要指腐朽的清政府。
A項腐朽的清政府是鄒容《革命軍》中的“革命”對象,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鄒容《革命軍》一書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17.1925年孫中山抱憾而逝,革命與民國并未帶來預期的和平與秩序,民國時期較以前經(jīng)歷更多的痛苦與失序。但孫中山為進步定了基礎,其追隨者得以在此基礎之上繼其遺業(yè)。材料中的“痛苦與失序”包括(  )
①武昌起義 ②袁世凱的獨裁統(tǒng)治
③接受“二十一條” ④北洋軍閥混戰(zhàn)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
【解析】【分析】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首義,起了積極的歷史作用,故①不是材料中的“痛苦與失序”包括的內(nèi)容,排除。
D項②③④是材料中的“痛苦與失序”包括的內(nèi)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tǒng)治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18.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zhì)的文件是(  )
A.《中華民國約法》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天朝田畝制度》 D.《資政新篇》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tǒng)名義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約法規(guī)定: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員輔佐臨時大總統(tǒng)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憲法文件。它肯定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zhì)的文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要求具備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
19.1913年袁世凱派人暗殺了國民黨領袖宋教仁,此案件從本質(zhì)上反映了( ?。?br/>A.民主共和與封建專制之爭 B.帝國主義爭奪中國的矛盾
C.國民黨與北洋軍閥的矛盾 D.革命黨與袁世凱的權力之爭
【答案】A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zhàn)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3月,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使用武力和政治手腕,取代孫中山當上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獨裁統(tǒng)治。為限制袁世凱的權力,宋教仁等一部分革命黨人,試圖在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選舉中由國民黨組成責任內(nèi)閣。為此,宋教仁到處演講,宣傳國民黨的民主共和的政治主張,最終國民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1913年,袁世凱為阻止國民黨控制國會,派人在上海刺殺了宋教仁。因而,宋教仁案的發(fā)生從本質(zhì)上反映了民主共和與專制獨裁的矛盾。
A項民主共和與封建專制之爭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宋教仁案為依托,考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tǒng)治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北洋軍閥政府黑暗統(tǒng)治時期的相關知識。
20.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下列有關五四運動的表述,錯誤的是( ?。?br/>A.五四運動的中心由上海轉移到了北京
B.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
C.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D.“外爭主權,內(nèi)除國賊”最能體現(xiàn)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性質(zhì)
【答案】A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fā)了1919年5月4日以青年學生為先鋒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6月初后,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
A項五四運動的中心由上海轉移到了北京表述錯誤,符合題意;
BCD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五四運動的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1.“勝利的原因不僅僅是中國最先進的知識分子們參與其中,也不是由于活動爆發(fā)的地點有多么的要害,而是有廣大工人、商人、教師、市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相互呼應?!北砻魑逅倪\動取得初步勝利的原因在于( ?。?br/>A.社會各界形成斗爭合力 B.青年學生的先鋒作用
C.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D.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
【答案】A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勝利的原因不僅僅是中國最先進的知識分子們參與其中,也不是由于活動爆發(fā)的地點有多么的要害,而是有廣大工人、商人、教師、市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相互呼應”表明,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是由于廣大工人、商人、教師、市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A項社會各界形成斗爭合力是題干材料表明的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原因,符合題意;
BC兩項和題干材料內(nèi)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錯誤,五四運動時中國共產(chǎn)黨還沒有成立,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及學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
22.下列選項屬于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歷史條件的是( ?。?br/>①十月革命一聲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
②工人階級隊伍發(fā)展壯大
③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④中國各地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月革命帶來了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fā)展壯大,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思想基礎;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建立,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組織基礎,因此①②④符合題意;③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以后,不符合題意。
D項①②④屬于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歷史條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歷史條件及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歷史條件。
23.“中國歷史選擇了這個特別的日子,放射出中國革命最初的曙光。鮮紅的黨旗自從在十三個人身后飄起時,中國命運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紅火?!毕铝惺穼嵟c“這個特別的日子”相關的是( ?。?br/>①毛澤東當選中央局書記
②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
③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
④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C
【知識點】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毛澤東等十三名黨員參加,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chǎn)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chǎn)階級政權,建立無產(chǎn)階級專政,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選舉黨的中央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
D項③④與“這個特別的日子”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相關史實。
24.紀錄片《百年中國》中提到的,1921年注定照耀史冊,它雖然不是一個世紀的起點,但卻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靶聲r代的開始”意指中國( ?。?br/>①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②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③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④革命有了先進政黨領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知識點】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解析】【分析】由題干中的“1921年”,結合所學,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從此革命有了先進政黨領導。③④理解正確。①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在五四運動中,②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是新中國的建立,①②錯誤。
B項③④是“新時代的開始”所指的內(nèi)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
25.八(3)班歷史興趣小組為下列圖片擬定了一個歷史主題,最貼切的是( ?。?br/>A.抗爭——中國人民反抗外來的侵略
B.探索——尋求強國御辱之道
C.屈辱——步步走向半殖民地的深淵
D.復興——中華民族崛起之路
【答案】A
【知識點】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解析】【分析】依據(jù)所學可知,林則徐虎門銷煙、太平軍抗擊洋槍隊、黃海海戰(zhàn)中鄧世昌指揮艦艇撞擊日艦、義和團抗擊八國聯(lián)軍,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在抗擊外來侵略,保衛(wèi)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英雄氣概。
A項抗爭——中國人民反抗外來的侵略最貼切,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nèi)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題,把握和識記相關史實是解題的關鍵。
26.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相同之處是( ?。?br/>A.都提出了科學的政治綱領
B.都曾控制了京津地區(qū)
C.都被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
D.都建立起了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
【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解析】【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是中國近代農(nóng)民運動的兩次高潮,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但最終還是失敗了。太平天國運動在洋槍隊和清政府的聯(lián)合絞殺下失敗,義和團運動在八國聯(lián)軍和清政府的聯(lián)合絞殺下失敗,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都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
A項都提出了科學的政治綱領錯誤,不符合題意,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都沒有提出科學的政治綱領;
B項都曾控制了京津地區(qū)錯誤,不符合題意,太平天國運動沒有控制京津地區(qū);
C項都被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是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的相同之處,符合題意;
D項都建立起了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錯誤,不符合題意,義和團沒有建立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義和團運動和太平天國運動的相同之處及學生準確識記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的抗爭。
27.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下列史實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br/>①黃海海戰(zhàn) ②三元里抗英 ③金田起義 ④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①黃海海戰(zhàn)發(fā)生在1894年甲午戰(zhàn)爭中,②三元里抗英發(fā)生在1841年鴉片戰(zhàn)爭中,③金田起義發(fā)生在1851年,④列強瓜分中國狂潮出現(xiàn)在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③①④。
B項②③①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列強的侵略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準確識記重大事件發(fā)生的時間。
28.“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實和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br/>序號 史實 結論
① 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 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②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fā) 推翻了中國的封建制度
③ 1919年五四運動 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
④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 地點從上海轉移到嘉興南湖的游船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知識點】鴉片戰(zhàn)爭;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故①錯誤; 1911年爆發(fā)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結束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而封建制度并未隨之終結,故②錯誤;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無產(chǎn)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故③正確;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大會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上,故④正確。
B項③④對應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和結論的對應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9.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diào)套語、不講對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由此可見他(  )
A.主張白話寫作 B.主張尊孔復古
C.尊崇西方自然科學 D.提倡平等自由
【答案】A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 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diào)套語、不講對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由此可知,新文化運動主張白話寫作。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寫文章“不作無病之呻吟”“須言之有物”等主張。
A項主張白話寫作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30.近代以來很多仁人志士都有自己的道路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他們的選擇都是為了( ?。?br/>A.推翻清朝統(tǒng)治 B.實現(xiàn)君主立憲制
C.挽救民族危亡 D.建立民主共和國
【答案】C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中國近代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略,為了救亡圖存,各階層進行了道路的探索??涤袨榈染S新派主張走改良道路,變法圖強;孫中山等主張走革命道路,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康有為、孫中山都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仁人志士,他們的選擇雖然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挽救中華民族,救亡圖存。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挽救民族危亡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先進中國人的近代化探索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綜合、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有3小題,共40分)
31.讀圖,回答問題。
圖1
圖2
(1)根據(jù)圖1概括我國地勢的特點。這樣的地勢特點對我國氣候有什么影響?
(2)圖2中B、C共同構成了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請寫出B、C分別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3)寫出圖2中A地的氣候類型,并分析浙江夏季經(jīng)常發(fā)生洪澇災害的原因。
【答案】(1)中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
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nèi)陸,形成降水
(2)B:秦嶺 C:淮河
(3)亞熱帶季風氣候浙江位于季風區(qū),受季風的影響,季風具有不穩(wěn)定性,有時夏季風來得早,退得遲,易形成澇災。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四大地理區(qū)域的劃分
【解析】【分析】(1)、根據(jù)圖1概括中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這樣的地勢特點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nèi)陸,形成降水。
(2)、圖2中B、C共同構成了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B:秦嶺 C:淮河
(3)、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寫出圖2中A地是浙江省,當?shù)氐臍夂蝾愋褪莵啛釒Ъ撅L氣候。浙江夏季經(jīng)常發(fā)生洪澇災害的原因是浙江位于季風區(qū),受季風的影響,季風具有不穩(wěn)定性,有時夏季風來得早,退得遲,易形成澇災。
【點評】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第一級階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地形以高原為主;第二級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nèi)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階梯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32.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強的侵華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和探索史。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列強的侵略】
材料一: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zhàn)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
【不屈的斗爭】
材料二:八國聯(lián)軍統(tǒng)帥瓦德西曾說過:“中國群眾……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更加以備具出人意外之勤儉巧慧諸性,以及守法易治……余相信中國前途,尚有無窮希望。”
【艱難的探索】
材料三:1861年,奕 上奏《通籌夷物全局的擬章程六條》,推行了一項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1861年辛酉政變后,慈禧重用洋務派,洋務派大規(guī)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yè)和民用企業(yè)。
材料四: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jié)、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
——陳獨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為什么說“這場戰(zhàn)爭是一塊界碑”?
(2)根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最能反映中國人“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的是哪一事件?請寫出這場運動的性質(zhì)。
(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洋務運動的目的是什么?并列舉兩家為“求富”而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
(4)“德先生”和“賽先生”分別是指?根據(jù)材料,概括該運動存在何種局限性?
【答案】(1)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義和團運動反帝愛國運動
(3)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統(tǒng)治
列舉: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4)民主、科學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知識點】鴉片戰(zhàn)爭;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1)依據(jù)材料一“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zhàn)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可知,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簽訂了《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2)義和團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認識到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
(3)洋務運動的目的是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tǒng)治。洋務運動后期以“求富”為口號,創(chuàng)辦了一批民用工業(yè),如輪船招商局, 開平煤礦, 漢陽鐵廠, 湖北織布局等。
(4)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所標舉的兩大口號,由陳獨秀首先提出。他還將它們形象地稱為“德先生”和“賽先生”。因此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賽先生”分別是指民主、科學。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故答案為:(1)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義和團運動;反帝愛國運動。
(3)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統(tǒng)治;列舉: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4)民主、科學;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zhàn)爭,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鴉片戰(zhàn)爭,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
33.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
材料一:1905年8月,孫中山聯(lián)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確定了“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
材料二:黃花崗起義之后,孫中山先生這樣評價:“不半載武昌之大革命已成?!迸R終前,他又留下遺囑:“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現(xiàn)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繼續(xù)努力,以求貫徹?!?br/>(1)同盟會的革命綱領被孫中山先生概括為什么?
(2)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為什么“大革命已成”?而后又說“革命尚未成功”?
(3)孫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救國救民。如今盛世,如他所愿。請你結合史實,說說孫中山的什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答案】(1)三民主義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zhì)。
(3)史實:籌建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組織一系列革命起義,例如黃花崗起義;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大總統(tǒng);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組織二次革命、護國戰(zhàn)爭、護法運動;精神:心懷祖國的愛國精神、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天下為公的奉獻精神等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2)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結合所學知識,辛亥革命的遺憾在于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也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zhì),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結合史實加以說明即可。
故答案為:(1)三民主義。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zhì)。
(3)史實:籌建資產(chǎn)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組織一系列革命起義,例如黃花崗起義;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大總統(tǒng);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組織二次革命、護國戰(zhàn)爭、護法運動;精神:心懷祖國的愛國精神、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天下為公的奉獻精神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答時要認真分析材料及問題,緊密聯(lián)系教材相關知識,綜合作答。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武县| 将乐县| 来凤县| 峨眉山市| 景泰县| 淮阳县| 石屏县| 泽普县| 武乡县| 米林县| 赣州市| 丰镇市| 永胜县| 图们市| 无棣县| 黔西县| 南投市| 隆尧县| 翁牛特旗| 嘉祥县| 横峰县| 龙海市| 新昌县| 科技| 连南| 那坡县| 彭泽县| 洛宁县| 临沂市| 镇原县| 凤冈县| 宁河县| 双峰县| 屏东市| 七台河市| 阳春市| 巴塘县| 靖西县| 宜宾市| 正安县| 临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