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第三節(jié)《降水的變化與分布》知識點總結(jié)一、降水的變化1、降水的含義: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tǒng)稱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2、降雨的等級劃分:根據(jù)單位時間內(nèi)降雨量的多少,氣象部門把降雨劃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級。 降雨的類型 ①鋒面雨:當冷、暖氣團相遇形成鋒面時,暖濕氣流會沿著鋒面上升而產(chǎn)生水汽凝結(jié)形成降雨。②對流雨:在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qū),近地面的濕潤氣流受熱膨脹上升,引起空氣強烈的對流,使空氣中的水汽在上升過程中冷卻凝結(jié),成云致雨。③地形雨:暖濕氣流在前進途中遇到高山等地形的阻擋,被迫沿山坡上升,氣流上升時,水汽發(fā)生凝結(jié),在迎風坡形成降水。④臺風是產(chǎn)生在熱帶海洋上的一種空氣旋渦。臺風中大量暖濕空氣上升可產(chǎn)生強度極大的降水。臺風雨和對流雨的性質(zhì)比較近似,多發(fā)于夏秋季,有時造成災(zāi)害。3、降水量的測量(1)把一天、一個月或一年觀測到的降水量相加,就分別是此地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以毫米(mm)為單位計算。(2)通常所說的某地的年降水量,指這個地方多年的平均降水量。4、降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一個地區(qū),一年內(nèi)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別的。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區(qū)一年內(nèi)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1)降水量柱狀圖①判讀:在降水量柱狀圖中,橫坐標表示月份,縱坐標表示降水量的多少,從全年各月降水量的分配狀況可以看出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情況。a. 降水量較多的月份。如上圖,6、7、8月份降水較多,其中8月份降水量最多,達290毫米左右。b. 降水量較少的月份。如上圖,1、2、3月份降水較少,其中3月份降水量最少,僅5毫米左右。c. 計算年降水量,即各月降水量之和。如上圖,該地年降水量約850毫米,降水較多。d. 分析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特點。如上圖,該地降水量的季節(jié)分配不均勻,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閱讀各月降水量柱狀圖時要抓住兩點:①各個季節(jié)的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勻;②降水量哪個季節(jié)多,哪個季節(jié)少。②繪制: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按照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或各季節(jié))的分配情況,一般可將降水類型分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常年濕潤型。如下頁圖表所示:降水類型 主要分布地區(qū) 降水特點 降水量柱狀圖全年多雨型 赤道附近地區(qū) 各月降水都很多 A夏季多雨型 南、北緯10°—60°的大陸東岸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B常年濕潤型 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 各月降水均勻,雨量適中 C冬季多雨型 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D全年少雨型 兩極地區(qū) 各月降水都很少 E中緯度內(nèi)陸地區(qū)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nèi)部降水的分布地區(qū) 降水量多少 主要原因兩極地區(qū) 少 終年氣溫低,氣流下沉增溫,不易成云致雨(雪)赤道附近 多 終年氣溫高,氣流上升冷卻,容易成云致雨南、北回歸線附近 西岸少 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東岸多 夏季風來自海洋中緯度地區(qū) 沿海多 受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的影響大內(nèi)陸少 距海遠,海洋上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