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第二節《氣溫的變化與分布》知識點總結一、氣溫的變化1、氣溫的含義:氣溫指大氣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記作℃。2、氣溫的觀測地面氣象觀測中測定的氣溫是離地面1.5米處的氣溫。氣溫的觀測項目包括實時氣溫、日最高氣溫和日最低氣溫,觀測儀器主要有溫度計、最高溫度表、最低溫度表等。這些觀測儀器放置在百葉箱中。(1)溫度計的放置:將溫度計放在離地面1.5米處的百葉箱中。(2)觀測時間:自動氣象站對氣溫能夠進行實時觀測,并每逢整點記錄一次。在我國,人工觀測記錄氣溫一般每天在北京時間8時、14時、20時、2時各進行一次。3、氣溫的描述與計算描述一個地區的氣溫,通常使用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和年平均氣溫。(1)日平均氣溫:一天中不同時間氣溫值的平均數。一天中4次測得的氣溫相加,除以4。(2)月平均氣溫:將一月中每天的平均氣溫加起來,除以該月天數。(3)年平均氣溫:將一年中各月的平均氣溫加起來,除以12。4、氣溫的變化(1)氣溫日變化:通常用氣溫日變化曲線圖來描述氣溫在一天中的變化。 一天中氣溫最高值 午后2時(即14時)左右一天中氣溫最低值 日出前后氣溫日較差 一天中最高氣溫-最低氣=氣溫日較差。氣溫日較差越大,氣溫日變化越大;氣溫日較差越小,氣溫日變化越小(2)氣溫年變化:通常,用氣溫年變化曲線圖來表示氣溫在一年中的變化。氣溫年變化 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海陸位置 陸地 海洋 陸地 海洋月平均氣溫最高值 7月 8月 1月 2月月平均氣溫最低值 1月 2月 7月 8月氣溫年較差 一年內最熱月平均氣溫-最冷月平均氣溫①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判讀:a. 判半球:判斷該地位于北半球還是南半球。最熱月平均氣溫出現在7月前后為北半球;最熱月平均氣溫出現在1月前后為南半球;b. 找極值。即最熱、冷月平均氣溫的數值及月份;C. 看彎曲,析變化。看氣溫曲線彎曲程度的大小,分析氣溫的變化。在氣溫日(年)變化圖中,曲線彎曲程度越大,氣溫的日(年)變化越大。② 根據各月氣溫狀況和氣溫年較差大小判斷氣候帶:熱量帶 判斷依據熱帶 各月氣溫都較高,氣溫年較差小,最冷月氣溫>15℃,亞熱帶 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15℃,氣溫年較差較小溫帶 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0℃—0℃,氣溫年較差大寒帶 各月氣溫都很低,最冷月平均氣溫在-30℃左右,最熱月平均氣溫<10℃,氣溫年較差大③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繪制:a. 繪出橫坐標,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別表示1—12月,標上月份;b. 繪出縱坐標,根據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數值,確定縱坐標的取值范圍、單位刻度平分縱坐標;c. 在坐標圖的相應位置,逐月用點標出氣溫值;d. 用平滑的曲線把各點連接起來。二、氣溫的分布1、等溫線:在等溫線圖中,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等。2、等溫線圖的判讀(1 )根據等溫線的延伸方向,判讀氣溫遞變的方向。(2 )根據等溫線的疏密程度,分析氣溫差異的大小。(3)根據等溫線的閉合情況,判斷高低溫中心的分布。3、氣溫的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方向 氣溫分布規律 影響因素水平 氣溫大致由赤道(低緯)向兩極(高緯)遞減。低緯地區氣溫高,高緯地區氣溫低。北半球等溫線數值由南向北遞減,南半球等溫線數值由北向南遞減 緯度位置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北半球等溫線比較曲折,南半球等溫線比較平直 海陸位置市區氣溫高于周邊郊區 人類活動垂直 高山、高原氣溫比同緯度的平原氣溫低;在山地和丘陵,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地形4、南北半球等溫線彎曲狀況分布規律(1)受海陸、地勢等因素的影響,等溫線分布呈現彎曲形態:與同緯度地區的氣溫比較 等溫線彎曲狀況氣溫高 向高緯凸氣溫低 向低緯凸陸地氣溫高 向高緯凸海洋氣溫低 向低緯凸陸地氣溫低 向低緯凸海洋氣溫高 向高緯凸(2)等溫線彎曲狀況受海陸位置的影響:南北半球1月陸地等溫線向南凸,7月陸地等溫線向北凸。(3) 圖解等溫線彎曲分布規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