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無性生殖》教案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區別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舉例說出什么是營養繁殖;列舉常見的營養繁殖現象;說明嫁接成活的關鍵;描述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過程與方法 嘗試完成一種植物的扦插、嫁接或壓條繁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比較兩大類生殖方式的特點,辨證地認識生命現象;關注無性生殖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重點:無性生殖的概念、特點和應用。首先教師通過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把握重點知識,在學生展示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指導。利用課件展示“扦插、壓條、嫁接”等無性生殖過程,并與被子植物的雙受精進行比較,請學生領悟兩類生殖方式的區別。在學生交流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把代表性的看法展示給大家進行交流、點評、引導,總結出無性生殖的特點,自然引入無性生殖的應用。教學難點 組織培養的操作、原理。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導相結合。結合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在學生展示過程中結合課件和探究題目指導學生的疑問和重點、難點知識。教學用具 課件(準備各種無性繁殖的典型的圖片,嫁接、扦插過程的示意圖,組織培養的相關資料)及相關材料。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所用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利用17世紀發生在意大利的一件“怪事”(佛羅倫薩有一棵橘樹,所結的果實一半是檸檬,一半是橘子。這種奇怪的橘樹引起了當時的英國皇家學會的重視,但是科學家們對這一現象也提不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入手,引入課題。 約2分鐘 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橘子樹能結出檸檬的故事 學生通過思考,帶著問題來學習本節內容。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橘子樹能結檸檬?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本節內容。自學文本 出示自學提綱(結合教材完成以下內容,先獨立,再對桌,后小組討論)1.什么是營養繁殖?常見的營養繁殖的方式有哪些? 2.什么是無性生殖,無性生殖和營養繁殖這兩個概念的關系?3.哪些常見植物是用扦插來繁殖的?4.壓條繁殖的操作過程?哪些種類適合壓條?5.嫁接的種類有哪些?成活的關鍵是什么?6.與有性生殖相比,無性生殖有哪些優點?7.組織培養的原理和操作過程。組織培養有哪些優點?8.植物組織培養的技術應用于實踐中有什么意義?檢查反饋 約10分鐘檢查反饋5分 教師指導學生自學(部分內容可以課前完成),教師課上檢查課前預習情況。檢查反饋時教師重點指導2、5、6題 仔細閱讀課本,結合課本上的插圖和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完成左側各題。(先對桌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小組討論,體現A幫B,B幫C的互幫互學原則。仍然解決不了的疑問,展示到黑板上,由全體師生共同解決。) 通過學生結合問題來自學文本,形成問題的正確答案,然后歸納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共同研討。教學反思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分展開學生的主體活動,以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思維習慣、學生的認知方式為設計依據,以知識要點的掌握、科學態度的形成、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加強為宗旨,尤其是創新精神、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主要起導向和調控作用,包括創設問題情境、調節課堂節奏及時進行評價。教師盡量少講,甚至不講,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