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高中二年級 地理 魯教版 選擇性必修一 第一單元 地球運動的意義第二節 地球公轉的意義請同學們回顧上節課內容,回答以下問題:①說出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自轉方向、周期、速度等。②辨析晝夜現象、晝夜交替、晝夜交替周期。③時差的計算:地方時的計算規則,區時的計算規則。④地表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發生偏轉的原因及規律。【復習回顧】2019年6月,我國北方某市學生王濤父母看到當地某樓盤廣告宣傳,稱該樓盤每一棟樓房即使是最底層也有超大采光面,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燦爛的陽光與優美的環境,便購買了其中5號樓101室。2019年12月全家入住后,發現陽光全被南側6號樓遮擋住了。王濤一家覺得自己家的采光權受到侵犯,準備狀告開發商做虛假廣告,要求調換房子。幫一幫:王濤家需要采集哪些證據才有可能贏得這場官司?課標呈現KEBIAOCHENGXIAN課程標準 核心素養目標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1.通過模擬演示地球公轉,說出地球公轉的特點。(地理實踐力)2.通過模擬演示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說出黃赤交角,理解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成因和移動規律。(綜合思維)3.結合“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示意圖”,理解正午太陽高度的空間和時間分布規律。(綜合思維)4.運用地球公轉、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提高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初步樹立物質運動的世界觀。(人地協調觀)一、地球公轉的特點看視頻演示,說出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周期、速度等基本特征。一、地球公轉的特點3. 公轉速度時間 距離太陽遠近 受到太陽的引力大小 公轉速度近日點遠日點1月初7月初近遠大小較快較慢1. 公轉方向、軌道①方向:圍繞著太陽自西向東公轉;②軌道:接近于正圓的橢圓,太陽位于其中的一個焦點上。2. 公轉周期地球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為365日6時9分10秒,稱為1恒星年。二、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1. 黃赤交角看視頻演示,說出地軸指向、黃道平面、赤道平面以及黃赤交角、地軸傾角的度數。①地軸指向:②黃道平面:③赤道平面:④黃赤交角:目前,黃赤交角是⑤地軸傾角:23 26’北極星黃赤交角地軸地球赤道平面黃道平面66 34’地軸傾角地軸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通過地心與地球自轉軸垂直的平面;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23°26′,(一定時期內視為定值);地軸與黃道平面之間始終保持66°34′。1. 黃赤交角看視頻演示,說出黃赤交角的影響。⑥黃赤交角的影響: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隨著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的變化,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合作探究1】探究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1.請在圖1-2-5中標出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所在的位置,并用平滑的曲線接起來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軌跡。2.在繪制的太陽直射點移動示意圖中,標出元旦時太陽直射點所在的大致位置,并說明其移動的方向。3.根據以上活動成果,歸納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北回歸線赤道南回歸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圖1-2-5 太陽直射點移動示意元旦1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23 26'N23 26'S0 (3月21日前后)春分(6月22日前后)夏至(9月23日前后)秋分(12月22日前后)冬至(次年3月21日前后)春分2. 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23 26'N23 26'S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太陽直射于赤道上,此后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位于23°26′N,直射點到達最北,此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太陽直射于赤道上,此后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太陽直射點位于23°26′S,直射點到達最南,此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三、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1. 太陽高度角與正午太陽高度角2. 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隨著緯度作有規律的變化認真觀看視頻演示,說出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角隨緯度的變化規律;并分別說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氣正午太陽高度角隨緯度的變化。①春分日、秋分日:②夏至日:③冬至日:太陽直射在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同一時刻,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同一緯線上,正午太陽高度相等。2. 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隨著緯度作有規律的變化(1)公式:H=90°-丨φ ± δ丨(2)含義① H :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② φ :所求地的地理緯度;③ δ :直射點的地理緯度。④± :兩地在同一半球取減號,兩地在不同半球取加號。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方法Hδφ2. 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隨著緯度作有規律的變化所求地的地理緯度與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的差值越小,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反之正午太陽高度越小。【合作探究2】探究正午太陽高度與物體影長的變化規律我們學校所在緯度大約為37 N,為探究正午太陽高度與物體影長的變化規律,收集了以下資料:1.學校的旗桿高度為18米。2.首先推算下列日期的正午太陽高度,并測算旗桿在正午時刻的影長。觀測日期 直射點緯度 正午太陽高度 旗桿影長春分 0 夏至 23 26'N秋分 0 冬至 23 26'S3.根據結果,歸納當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說明其與地球公轉的關系。53 76 26′53 29 34′13.56米4.32米13.56米31.8米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①太陽直射點上,物體的影長縮短為0;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長。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時刻。②日影永遠朝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北回歸線以北(除北極點外)的地區: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冬至日日影最長,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歸線以南(除南極點外)的地區: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夏至日日影最長,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時日影最短(等于0)【合作探究2】探究正午太陽高度與物體影長的變化規律我們學校所在緯度為37 N,為探究正午太陽高度與物體影長的變化規律,收集了以下資料:1.學校的旗桿高度為18米。2.首先推算下列日期的正午太陽高度,并測算旗桿在正午時刻的影長。觀測日期 直射點緯度 正午太陽高度 旗桿影長春分 0 夏至 23 26'N秋分 0 冬至 23 26'S3.根據結果,歸納當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說明其與地球公轉的關系。53 76 26′53 29 34′13.56米4.32米13.56米31.8米23 26'N23 26'S0 (3月21日前后)春分(6月22日前后)夏至(9月23日前后)秋分(12月22日前后)冬至(次年3月21日前后)春分23 26'N23 26'S從第一年的冬至日至第二年夏至日:因太陽直射點一直向北移動,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大;夏至日達到一年最大;夏至日至冬至日:因太陽直射點一直向南移動,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小,冬至日達到一年最小。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變化規律:只要太陽直射點北移,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就變大;只要太陽直射點南移,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就變小。3. 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隨著季節作有規律的變化3. 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隨著季節作有規律的變化極值北半球節氣 達最大值的地區 達最小值的地區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南半球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北半球赤道南、北極點注:①回歸線之間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為90°,全年有兩次太陽直射現象。②回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為90°,全年有一次太陽直射現象。③回歸線至極點之間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沒有太陽直射現象,一年中有一個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3. 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隨著季節作有規律的變化(1)計算樓間距:一般來說,緯度較低的地區,樓距較近;緯度較高的地區,樓距較遠。為了保證一樓全年都有陽光照射,北回歸線以北地區建造樓房時(如圖),兩樓之間的最短距離應大于L=h/tan H(H: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南回歸線以南地區建造樓房時,H為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4. 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HhL南樓北樓(2)計算太陽能熱水器安裝角度:應使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與太陽光線垂直,即太陽能集熱板與地面之間的夾角(α)和當天正午太陽高度角(H)互余,如圖,α+H=90°時效果最佳。4. 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A.甲 B.乙 C.丙 D.丁2.下列我國節日期間,地球公轉速度最快的是( )A.清明節 B.元旦 C.中秋節 D.國慶節1.2021年的春節是2月12日,這天地球處于下圖中哪一點的位置( )【當堂練習】讀“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交角圖”,回答第3題。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目前的黃赤交角是66°34′ B.圖中角α是黃赤交角C.地軸與黃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黃赤交角 D.黃赤交角度數即是南北回歸線的度數讀“某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年變化折線圖”,完成4~6題。4.根據該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年變化規律,判斷該地點可能位于( )A.北溫帶 B.南溫帶 C.0°~23°26′N之間 D.0°~23°26′S之間5.在圖中C處所表示的這一天,該地( )A.夜長最短 B.正午旗桿的影子最短 C.氣溫最高 D.受太陽活動影響強烈6.當海口(20°N)陽光直射井底時,該日( )A.白晝達到一年中最長 B.海口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C.該日過后太陽直射點將向北移 D.該日過后太陽直射點將向南移【課堂小結】地球公轉的意義一、地球公轉的特點二、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地球公轉的周期地球公轉的速度黃赤交角及影響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及變化規律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三、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課后探究】北半球中緯度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陽視運動示意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各地的日出、日落的時刻、太陽所在方位是不同的。探究:不同季節,全球各地日出、日落方位有何不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征.mp4 2黃赤交角.mp4 3黃赤交角的影響.mp4 4太陽高度角與正午太陽高度角(動畫無聲音).mp4 5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隨著緯度作有規律的變化.mp4 魯教版 選擇性必修1 1.2地球公轉的意義.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