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教學設計【教材結構】【唯物辯證法結構】【教材結構】【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對聯系的相關知識的學習,認同馬克思主義關于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科學精神】能夠對聯系的觀點進行分辨和比較。理解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條件性。【公共參與】在生活中能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堅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教學重點】1.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2.整體與部分關系3.系統優化方法【教學難點】1.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2.整體與部分關系【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學生活動:看資料并結合教材討論回答議題一:以上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一、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與多樣性1.聯系的含義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拓展】2.聯系的特征(1)聯系的普遍性①含義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②表現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事物之間)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事物內部)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個世界)③方法論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學生活動:看資料并結合教材討論回答議題二:聯系是普遍的,是否意味著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拓展】聯系是有條件的從整個世界來說,聯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與其周圍的事物相聯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事物間存在聯系是客觀的、無條件的。但是,每一具體聯系又都是有條件的、具體的。并非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有聯系。任何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聯系≠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原理1】學生活動:看資料并結合教材討論回答議題三:這些聯系是真正的聯系嗎?給我們的啟示?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不是,聯系是客觀的。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學生活動:看資料并結合教材討論回答議題四:聯系是客觀的,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呢?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注意:人不能改變、創造、消滅聯系,只能改變條件和狀態(2)聯系具有客觀性①含義:聯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②表現自在事物的聯系 如:太陽與地球(人類產生前早已經存在) 都是客觀的人為事物的聯系 如:神州16號(通過實踐產生,有“人化”特點, ≠主觀臆造的聯系)【拓展】【即學即練】【原理2】學生活動:看資料并結合教材討論回答議題五:以上體現了聯系具有什么特點?原因?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學生活動:看資料并結合教材討論回答議題六:漫畫對我們的啟示?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3)聯系的多樣性①含義: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②表現(形式)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 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 ......③方法論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a.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主觀條件;b.既要把握事物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c.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原理3】學生活動:看視頻并結合教材討論回答議題七:整體與部分的區別?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二、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1.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1)整體與部分相互區別①含義不同整體:是事物的全局或發展的全過程數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發展的各階段數量上看它是多。②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學生活動:看資料并結合教材討論回答議題八:整體與部分的聯系?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①相互依賴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強調部分)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部分。(強調整體)②相互影響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整體影響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部分制約整體)③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整體相對于比它更大的場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對于比它更小的場合,它就成了整體(3)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方法論①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尋求最優目標。②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原理4】學生活動:看資料并結合教材討論回答議題九:整體的功能總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嗎?給我們的啟示?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2、系統和要素的關系(1)系統的含義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注意: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耙欢ㄒ饬x上”是強調二者具有共同點,即二者都強調整體性;但又有區別,系統和要素更加強調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2) 系統的基本特征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整體性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具有要素不單獨具有的功能。有序性系統內部都具有層次等級式的結構,系統的各要素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向發生作用。內部結構優化趨向系統內部各要素的優化結合使整體的功能具有了趨向強化的特征,整體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學生活動:看資料并結合教材討論回答議題十:田忌賽馬帶來的啟示?教師總結: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原理5】【易混易錯】【小結】【隨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