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教學設計【教材分析】《2022年歷史課程標準》要求:了解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等史事;通過了解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知道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這一課是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解放戰爭)的最后一課,人民解放戰爭是國共兩黨的最后決戰,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迅速走向勝利的階段,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教學目標】1. 知道《中國土地法大綱》和土地改革總路線;知道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的基本史實;分析理解解放區的土地改革與三大戰役勝利進行的關系以及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原因。2. 通過對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原因的探究分析過程,培養學生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初步掌握歸納、分析的學習方法,形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識與能力。3. 通過學習三大戰役的勝利,使學生認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樹立責任擔當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三大戰役。教學難點: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教學過程】【導入新課】人民解放戰爭相關視頻展示,創設問題情境,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展示2022年課程標準和本節課核心素養【講授新課】一、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一)背景:史料展示分析解放區土地改革的背景。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占鄉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農,占有70%一80%的土地;而占鄉村人口的90%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卻只占有約20%~30%的土地,他們終年勞作,仍不得溫飽。——《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的決議》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土地制度不合理,土地占有情況不均衡,抗日戰爭時期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已經無法滿足農民的需要。(設計意圖)史料展示,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概況: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表格(設計意圖)閱讀課本,學生獨立思考完成表格,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影響:史料展示,分析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影響。材料一:1937年,這里的貧雇農平均土地財產只有0.93畝,到了1947年,他們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畝,在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地主、雇農和長工都不存在了。——柯魯克夫婦《十里店-中國一個村莊的革命》材料二:最后一把米,用來作軍糧,最后一尺布 ,用來做軍裝,最后的老棉被 ,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含淚送戰場。——解放區民謠學生回答。教師總結:①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②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合作探究】中共農村土地政策的變化(設計意圖)分組討論,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自主表達觀點,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解放戰爭之戰略反攻概況:史料展示,輔助地圖展示,梳理歸納,完成表格。蔣介石搞了個黃河戰略,一個拳頭打山東,一個拳頭打陜北,想迫使我們在華北與他決戰,可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兩個拳頭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我們呢?給他來個針鋒相對,也還他一個黃河戰略,緊緊拖住這兩個拳頭,然后對準他的胸膛刺上一刀。——1947年7月21-23日小河會議毛澤東的發言(設計意圖)史料展示,地圖輔助,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提高學生從史料中抓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過渡:柱狀圖站展示國共力量的對比,分析戰略決戰時機的到來,并梳理人民解放戰爭的階段過程。(設計意圖)柱狀圖展示分析國共力量的對比,提高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時空觀念的歷史核心素養。三、解放戰爭之戰略大決戰(一)三大戰役1.【自主學習】表格展示,學生根據課本和地圖,自主梳理歸納,并對三大戰役戰術進行講解。(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分析歸納,地圖輔助,提高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時空觀念的歷史核心素養。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圖文史料展示(設計意圖)史料展示,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提高學生從史料中抓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渡江戰役:【自主學習】學生閱讀課本梳理歸納渡江戰役(設計意圖)閱讀課本,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展示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感受渡江戰役。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進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設計意圖)展示古詩,感受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喜悅,培養學生愛國之情。【合作探究】: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材料一:1947年3月,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機關及解放軍總部撤離延安。毛澤東說:“人有失地,地終可得。有地失人,必將人地皆失?!贝撕螅珴蓶|指示人民解放軍采用靈活機動的“蘑菇”戰術,將敵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滅。——華師大版 八上歷史材料二: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陳毅材料三: 解放戰爭時期……(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財富驟然增至200億美元之多,達到發展頂峰,壟斷金融、工礦業等;濫發紙幣,造成惡性通貨膨脹……從人民那里掠奪了無數的財富。——王檜林《中國近代史》學生回答。教師總結:(1)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作戰方針正確。(2)中國共產黨得到人民大力支持。(3)國民黨官僚資本主義集團經濟腐敗,失民心。(設計意圖)史料展示,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提高學生從史料中抓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縱橫聯系】梳理國共兩黨關系的演變(設計意圖)學生分組討論,獨立思考分析,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本課小結】【布置作業】上網查找解放隆化戰斗烈士董存瑞的相關信息和背后的故事,并了解更多解放戰爭時期涌現的愛國將士和人民群眾。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板書設計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一、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二、解放戰爭之戰略反攻三、解放戰爭之戰略決戰【家國情懷】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開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了實現人民解放和國家統一,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解放軍,發動了戰略反攻,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直接威脅著武漢、南京。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的進行,基本上打垮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能在三年多的時間里,打敗國民黨軍隊,用事實再一次向世人證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