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教學設計【教材分析】《2022年歷史課程標準》要求:通過了解正面戰場的抗戰史事,認識日本的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本課是《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三課,以臺兒莊戰役、保衛大武漢和第三次長沙會戰為例,講述十四年抗戰期間,正面戰場上的重大戰役。本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多,再加上課堂時間有限,再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儲備等情況,需要突出重點:正面戰場抗戰的史實,進而準確理解正面戰場抗戰的重要作用。【教學目標】1.通過分析地圖,了解臺兒莊戰役、保衛大武漢、第三次長沙會戰等基本史實。2.通過學習正面戰場抗戰的史實,體會抗日將士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激發愛國之情。【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臺兒莊戰役;保衛大武漢;第三次長沙會戰。教學難點:正確評價國民政府領導的正面戰場的抗戰。【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展示國民黨正面戰場和共產黨敵后戰場:正面戰場是指日軍入侵,我方與之正面交鋒的戰場。 在這個戰場上作戰的中國軍隊主要是國民黨軍隊。敵后戰場指深入到日軍占領區而開辟的戰場。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依靠有利地形對日占區進行作戰的戰場。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配合,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設計意圖)名詞釋義分析,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展示2022年課程標準和本節課核心素養【講授新課】過渡:展示國民黨正面抗戰的22次會戰,提示今天著重學習的是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豫湘桂戰役。【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課本96-99頁大字部分,完成下列表格(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完成梳理,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徐州會戰之臺兒莊戰役(一)概況1.展示臺兒莊戰役形勢圖,思考:日軍進攻臺兒莊的目的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徐州是隴海鐵路和津浦鐵路的交匯點;日軍企圖合攻徐州,從而打通南北戰場;臺兒莊是徐州的門戶。過渡: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與日軍作戰。2.【自主學習】結合視頻和課本內容,完成表格(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完成梳理,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設計意圖)圖文史料展示,感受臺兒莊戰役的作用,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過渡:臺兒莊戰役后,中日雙方的焦點集中于何地?雙方之間又爆發了哪一戰爭?(設計意圖)圖文史料展示,進一步認識臺兒莊之后日本的意圖,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二.武漢會戰1.【自主學習】結合視頻和課本內容,完成表格(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完成梳理,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2. 展示史料,分析武漢會戰的意義?從會戰的結果看,中國的損失相當嚴重,……但從整個抗日戰爭的進程來看,武漢會戰則是抗日戰爭的一大轉折點。1938年10月31日,蔣介石在《為放棄武漢告全國同胞書》中指出:“蓋抗戰軍事勝負之關鍵,不在武漢一地之失,而在保持我抗戰持久之力量。”——張憲文、李繼鋒等《中國抗日戰爭史》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武漢、廣州淪陷后,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設計意圖)通過史料,學生獨立思考,從材料中獲取關鍵信息,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三.第三次長沙會戰1.結合地圖,講解第三次長沙會戰。(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地圖了解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概況,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歷史核心素養。展示材料,從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國軍民在抗戰中體現了哪些精神?在長沙南門外的修械所高地,負責守衛的中國軍隊第二十八團與日軍展開激烈爭奪。一日之內,雙方進行了11次拉鋸戰,陣地多次易手,尸橫遍野,戰況慘烈。全團將士在團長葛先才的率領下,誓與長沙共存亡,奮勇迎敵,與日軍展開肉搏。炊事兵、馬夫都加入了戰斗。經過殊死拼殺,全團僅剩58人,最終守住了陣地。——《長沙東南郊戰場巡禮》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不畏強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強團結精神,為民族利益獻身的自我犧牲精神,不屈不撓、英勇抗爭、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設計意圖)通過史料,展示中國軍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跡,感受英雄事跡,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四、豫湘桂戰役1.結合地圖,史料講解豫湘桂戰役(設計意圖)通過大量圖文史實,介紹豫湘桂戰役,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合作探究】如何評價正面戰場的抗戰?抗戰期間,國民政府軍隊與日軍進行了22次大會戰,較大規模戰役1117次,小戰斗38931次,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迷夢,始終牽制著日軍總兵力一半以上的部隊使130萬日軍在中國戰場疲于奔命,有效阻止了日軍北上侵略蘇聯;延緩了日本南進的步伐。學生回答。教師總結:①正面戰場的抗戰是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②正面戰場的抗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和“速戰速決”的方針,消耗了日本的軍事和經濟實力,為戰略相持階段的到來,起了決定性作用。③正面戰場的抗戰,有力地支援了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為敵后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④正面戰場的抗戰,振奮了民族精神,提高了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⑤正面戰場后期由于國民政府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方針,致使豫湘桂戰役大潰敗,中國喪失了大片國土。(設計意圖)學生分組討論,表達觀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進一步認識正面戰場在抗日戰爭中所起到的作永,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本課小結】【布置作業】請同學們課下搜集資料,了解抗日戰爭時期家鄉人民的抗日事跡。【板書設計正面戰場的抗戰徐州會戰之臺兒莊戰役二、武漢會戰三、第三次長沙會戰四、豫湘桂戰役【家國情懷】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先后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一系列戰役,沉痛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在正面戰場中,中國軍人的英勇奮戰,不怕犧牲的抗戰精神,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促進了全民族的團結和進步,是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重要的組成部分。正面戰場的抗戰,彰顯了中國人不怕犧牲、奮勇殺敵的民族氣概,他們的戰斗史實,必將寫在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之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