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設計【教材分析】《2022年歷史課程標準》要求:通過了解九一八事變、東北抗聯、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等史事,認識日本的侵華的罪行,認識中國人民抗戰的艱苦歷程。本課是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中的第一課,主要內容有九一八事變、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本課有兩條主線:一條是日本對中國的步步侵略;一條是中國社會各派力量對日本侵略的抗爭。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地區,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面對日本的步步侵略,中國共產黨、愛國學生、部分國民黨將領掀起了空前的反日浪潮。中國共產黨在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愛國學生發動了一二·九運動,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在周恩來等人的努力斡旋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扭轉時局的關鍵。【教學目標】1.知道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以及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知道華北危機、一二·九運動以及西安事變;分析理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2.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描述歷史事件的能力,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主動探究歷史的意識。3.使學生認識到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反映了中華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榮傳統,當代青少年應以先輩們為榜樣,樹立和培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教學難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展示時間軸講解: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侵華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結束,共14年抗戰。 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設計意圖)時間軸展示,培養學生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展示2022年課程標準和本節課核心素養【講授新課】九一八事變(一)背景1.展示史料,結合材料分析九一八事變爆發的原因材料一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明治維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陸政策材料二 “帝國內部現正痛切體驗:生產力之不足,生產設備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積資本之不足。凡此均需開始新的戰爭,俾有所補充;而國內不穩勢力之高漲,罷工之狂瀾,亦需發動內外舉國之戰爭,以期平靖。——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秘密文件材料三 “不先消滅赤匪,恢復民族之元氣,則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粵逆,完成國家之統一,則不能攘外。”——1931年7月23日蔣介石在南昌發表《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書》學生回答。教師總結:①日本的大陸政策(蓄謀已久);②日本為擺脫經濟危機加緊侵略中國;③蔣介石積極內戰,日本有機可乘。(設計意圖)史料分析九一八事變背景,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二).概況1.學生自主學習,概括九一八事變,完成表格。(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完成表格,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2. 【課堂探究】日本侵略軍侵略中國東北,為什么先制造柳條湖事件呢?師生總結:①為給侵略戰爭制造借口,欺騙世界輿論。②柳條湖距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東北重鎮沈陽很近,便于日軍在事件后迅速對這兩個戰略要地進行攻擊。(設計意圖)圖文史料分析日本制造柳條湖事件的原因,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三) 日本侵華表現日本侵華罪行(設計意圖)大量圖文史料展示日本慘絕人寰的侵華罪行,讓學生勿忘國恥,以史為鑒。(五)中華軍民的反抗結合課本梳理東北抗日義勇軍、抗日游擊隊、東北抗日聯軍英勇抵抗日本侵略的史事。(設計意圖)通過大量圖文史實,展示中國軍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跡,感受英雄事跡,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二.華北危急與一二.九運動(一)華北危急地圖結合時間軸展示日本加緊侵華腳步(設計意圖)地圖結合時間軸,展示日本加緊侵華,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二)一二.九運動1.展示史料親愛的全國同胞:……眼見華北的主權,也要繼東三省熱河之后而斷送了! ……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感受到難堪的亡國慘痛。……——《清華大學救國會告全國民眾書》閱讀課文P88 找出一二·九運動的時間、口號等史實,分析一二·九運動對時局帶來的影響。(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西安事變展示史料,分析西安事變爆發的原因東北淪亡,時逾五載,國權凌夷,疆土日蹙。……綏東戰起,群情鼎沸,士氣激昂,于此時艱,我中樞領袖應如何激勵軍民,發動全國齊心抗戰?乃前方之守土戰士浴血殺敵,而后方之外交當局仍力謀妥協。……蔣委員長介公受群小包圍,棄絕民眾,誤國咎深。學良等涕泣陳辭,累遭重斥。日昨西安學生舉行救國運動,竟嗾使警察槍殺愛國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學良等多年袍澤,不忍坐視,因對介公作最后之諍諫……大義當前,不容反顧,只求于救亡主張貫徹,有濟于國家,為功為罪,一聽國人之處置。——《張、楊對時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學生回答。教師總結:①華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最主要矛盾;②蔣介石一直堅持妥協政策,引起包括國民黨愛國將領在內的社會各方面的不滿;③西安學生舉行愛國游行請愿,呼吁抗日。(設計意圖)通過史料,學生獨立思考,從材料中獲取關鍵信息,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概況①在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北地區實行聯共抗日。②1936年12月,蔣介石親赴西安逼迫張學良、楊虎城全力“剿共”。③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兵諫,以武力逼蔣抗日。(設計意圖)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分析歸納西安事變的概況,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拓展延伸】面對西安事變,當時西方列強、國民黨內部不同派別的反應?中共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如何?此刻西安的形勢十分危急,外有軍事威脅,內有戰與和的斗爭,如果處理不好就有可能引起更大規模的內戰,使西安事變的成果付之一炬。——侯新養《論中國共產黨在西安事變中的作用》教師總結: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聯蔣抗日,并派周恩來到西安參加談判,與各方面進行協商。(設計意圖)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了解中國共產黨為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做出的貢獻,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意義材料一 西安事變是劃時代的轉變,是新階段的開始!——毛澤東在西安事變后材料二 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結束了十年內戰,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成為中國由長期內戰走向全民抗戰的轉折點,成為扭轉時局的樞紐。——《黨史文匯》學生回答。教師總結:(1)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2)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設計意圖)史料展示,分析歸納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合作探究】學習本課結合材料談談你的感想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國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設計意圖)英雄人物展示,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愛國先烈的愛國之情,感悟他們身上不屈不撓的精神,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歷史核心素養。【本課小結】【布置作業】上網查找趙一曼的相關事跡,并談談你對她的認識。【板書設計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一、九一八事變二、華北危急與一二.九運動三、西安事變【家國情懷】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九一八事變,開始了對中國東北的奴役,頑強的中國人民在東北進行艱難但堅決的局部抗戰。但是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軍侵略氣焰高漲,不斷擴大侵華,將魔爪伸向了中國華北,華北告急。愛國學生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雖被鎮壓,但也極大地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面對日軍的侵略,國民黨內部的愛國將領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