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教學設計【教材分析】《2022年歷史課程標準》要求:認識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通過了解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等艱難歷程的史事,感悟長征精神。本課是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課,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大事件,是學生學習中國歷史的重要一課。長征粉碎了國民黨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促使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有力地推動了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引導學生了解長征精神的內涵,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學目標】1.通過分析地圖和圖片,了解紅軍長征的路線及長征過程中發生的歷史事件。2.通過研讀史料,了解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了解遵義會議的意義和長征的意義。3.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紅軍長征的艱難歷程,體會革命先烈們不畏艱難、勇于獻身的長征精神,激發愛國之情。【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遵義會議、紅軍勝利會師陜甘。教學難點:紅軍長征及長征精神。【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展示史料哈里森·索爾茲伯里《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 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險象環生、危在旦夕的戰斗……長征卻使毛澤東及其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提問這場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指的是?引出長征,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設計意圖)史料展示,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展示2022年課程標準和本節課核心素養【講授新課】一.長征的背景1.展示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示意圖,思考伴隨著紅軍和根據地的發展,國民黨統治集團大為震驚。為此,國民黨采取了什么行動?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圍剿。2.史料展示國民黨對紅軍的五次“圍剿”過渡:前四次反圍剿都成功了,第五次反圍剿卻失敗了,是因為博古、李德等人犯了“左傾”錯誤。師生總結長征原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根本原因:中共中央犯了“左”傾錯誤(設計意圖)圖文史料分析長征背景,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長征的過程閱讀《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閱讀課文P81-83,在圖中依次標出長征開始、轉折、敵人的追剿計劃、跳出敵人包圍以及兩次勝利會師的地點,識記長征路線。長征路線:江西瑞金—血戰湘江—渡過烏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吳起鎮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設計意圖)通過《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結合課本知識,梳理長征過程,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時空觀念的歷史核心素養。過渡:紅軍長征途中,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長征路上,紅軍只休息了44天,日平均行軍37公里,共爬過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積雪,渡過24條河流,經過11個省。平均每行進一公里就有三四個紅軍戰士獻出生命。前期遇挫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領8萬人突圍西進,開始長征。Flash動畫展示長征前期遭遇挫折,血戰湘西,挫敗蔣介石企圖殲滅紅軍于湘江以東的陰謀,但中央紅軍只剩下3萬多人,工農革命軍該何去何從?最終毛澤東的思想主張得到支持,于是紅軍強渡烏江,攻克貴州北部重鎮遵義。3.遵義會議①展示史料:《毛澤東八七會議上的發言》正是在這危急關頭,正是毛澤東挽救了紅軍。他力主放棄會合二、六軍團的企圖,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爭取主動,打幾個勝仗,使部隊得以稍事休整。他的主張得到張聞天、王稼祥等大部分同志的贊同。于是,部隊在12月占領湘西南的通道之后,立即向貴州前進,一舉攻克了黎平,接著沖破烏江天險,攻占遵義城。當時如果沒有毛主席堅決果斷改變方針,所剩3萬多紅軍的前途只有毀滅。——劉伯承:《回顧長征》,軍事科學院《劉伯承軍事文選》(設計意圖)史料展示,幫助學生理解遵義會議,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分析歸納、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②展示史料分析遵義會議的意義遵義會議以后,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敵人之間,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以為我渡江北上卻又遠途回擊,處處主動,生龍活虎,左右敵人。——劉伯承《回顧長征》學生回答。教師總結:①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②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共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③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過渡: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中共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設計意圖)材料分析,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梳理歸納的能力,通過數軸梳理遵義會議的轉折意義,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歷史核心素養。4.后期過程(設計意圖)對照詩詞結合課本內容,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梳理歸納的能力,通過圖片梳理長征后期的經過,培養學生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勝利會師長征的意義展示材料分析長征的意義材料一:我們黨領導紅軍......勝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長征,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圖謀徹底失敗,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肩負著民族希望勝利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習近平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講話材料二:紅軍的西北長征,無疑是一場戰略撤退,但不能說是潰退,因為紅軍終于達到了目的,其核心力量仍完整無損,其軍心士氣和政治意志的堅強顯然一如往昔。材料三:紅軍經過的省份有二億多人民。在戰斗的間隙,他們每占一個城鎮,就召開群眾大會,舉行戲劇演出......在漫長的艱苦征途上,有成千上萬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萬的人......參加進來充實了行列。——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設計意圖)史料分析,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從材料中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四、長征精神展示視頻《長征》總結歸納長征精神:(設計意圖)視頻展示,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長征,感悟長征精神,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歷史核心素養。【本課小結】【布置作業】請同學們動手繪制紅軍長征路線,并說說長征途中發生的小故事,加深對長征的了解。【板書設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長征的背景二、長征的過程三、長征的意義四、長征精神【家國情懷】回望長征,緬懷先烈,不是為了重復過去,而是要面對今天!歷史是不斷向前的,要達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著我們確定的道路不斷前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