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辛亥革命》教學設計【教材分析】《2022年歷史課程標準》要求:了解武昌起義,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及局限性。本課是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課,辛亥革命作為20世紀中國三大歷史劇變之一,在中國近代化的探索過程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它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辛亥革命后,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相繼爆發。因而在整個近代史中,辛亥革命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孫中山是20世紀中國走在時代前列的第一個偉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終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發,推翻了滿清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本課共有二目,分別是“孫中山創立同盟會”“武昌起義”。它們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在孫中山的領導下,革命黨愈挫愈奮、一次又一次的武裝起義,最終推動了武昌起義的爆發,這些武裝起義基本是革命黨人在同盟會的綱領和旗幟下進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義的成功,中華民國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教學目標】1.了解同盟會成立后,革命志士發動的武裝起義的名稱、領導人及影響。了解武昌起義的背景、過程,分析歸納其歷史意義。通過對辛亥革命歷史意義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2.通過識讀《武昌起義和全國各省獨立形勢示意圖》、研討歷史資料,從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學會全面認識、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3.學習革命黨人為國為民、敢于犧牲的奉獻精神;認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締造共和的偉大歷史意義。【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廣州黃花崗起義和武昌起義的情況。【教學難點】認識和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講述辛亥革命狹義和廣義的不同,展示史料“辛亥年,武昌發生的那點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并提出設問“辛亥革命真的只是意外嗎?”帶著這一問題讓我們一起學習第9課——辛亥革命。(設計意圖)名詞釋義,展示史料,創設問題情境。展示2022年課程標準和本節課核心素養【講授新課】辛亥革命背景(一). 背景1.展示圖文史料,分析辛亥革命背景?材料一:1905至1908年四年間,新設資本萬元以上廠礦238家,資本6121.9萬元,較上次高潮增長三倍以上。1909、1910年發展勢頭減弱,但還是有所增長。總計1901至1011年間,新設廠礦386家,資本額8.8348億元,十年間超過前此三十年設立的廠礦、資本額總數二倍以上。——李侃《中國近代史》材料二: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豎獨立之旗,撞自由之鐘……我中國今日不可不革命。——鄒容《革命軍》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設計意圖)通過史料分析讓學生了解孫中山從改良到革命的轉變,掌握“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獲取關鍵詞,從材料中歸納總結關鍵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二). 革命志士的奮斗1.閱讀教材第42-43頁,完成下列表格(設計意圖)自主學習,完成表格,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展示史料,介紹秋瑾、徐錫麟,思考這些革命志士有什么樣的品質精神值得人們學習?(設計意圖)史料展示分析,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歸納總結問題能力,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展示史料,分析黃花崗起義的意義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孫中山《〈黃花崗烈士事略〉序》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這次起義雖遭失敗,但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設計意圖)圖片史料展示分析,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歸納總結問題能力,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4.【合作探究】同盟會領導的起義相繼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群眾基礎薄弱,準備不足;人員不足、彈藥缺乏、倉促起事。(設計意圖)學生分組討論,研讀史料,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歸納總結問題能力,提高學生表達觀點的能力,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辛亥革命的過程1.自主學習:觀看視頻,結合課本,梳理武昌起義的經過(設計意圖)視頻展示,讓學生直觀感受辛亥革命的爆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梳理辛亥革命過程(設計意圖)梳理辛亥革命的過程,提高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知識拓展:用手槍逼出來的都督思考:黎元洪作為清王朝舊官僚,搖身一變卻成為了革命黨人的高階領袖,這反映了革命黨的什么問題?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革命黨人的軟弱性和妥協性,革命的不徹底性!(設計意圖)學生研讀史料,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歸納總結問題能力,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三.辛亥革命的意義1.史料展示,分析辛亥革命的積極性?材料一: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新官制成,舊官制滅;新教育興,舊教育滅;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發興,辮子滅;天足興,纖足滅……鞠躬禮興,拜跪禮滅……——據1912年3月5日《時報》刊載的文章《新陳代謝》材料二:從前皇帝自稱為天子,如果有人說皇帝是一強盜,可以打倒,別人一定把他看作瘋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瘋子。——《吳玉章文集》材料四:辛亥革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從1912年-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企業有470多家,新增資本達1.3 億元以上,超過了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集》(設計意圖)史料分析,從史料中提取關鍵信息,并進行歸納梳理,培養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史料研讀、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展示史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局限性:未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會性質,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設計意圖)圖文史料分析,培養學生研讀史料,分析歸納問題,提高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素養。升華(設計意圖)通過英雄事跡解讀,感受革命先驅的愛國情懷,進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本課小結】【布置作業】革命黨人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精神至今仍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請同學們選擇一位感興趣的革命黨人,了解他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板書設計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二、辛亥革命的過程三、辛亥革命的意義【家國情懷】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為了推翻清朝統治,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最終辛亥革命的一聲炮響,結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因此,辛亥革命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轉折點。辛亥革命的先輩們為國家為人民,不惜流血犧牲奮斗的理想,今天已成為現實。他們開創的偉大事業,正由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繼續前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